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城鎮化浪潮下如何重建海南農村民俗文化

城鎮化浪潮下如何重建海南農村民俗文化

目前,海南省的城鎮化率已達到54.2%。儘管低於全國同期56.1%的水平,但由於海南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資源稟賦,特別是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城鎮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全島,由此對農村民俗文化造成了深度衝擊,原有的人際關係、生活方式、民俗民風等的傳承發生斷層,給民眾心理造成了突然的不適。這一現象如果處理不好,最終難免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在城鎮化浪潮下,保護和重建海南農村民俗文化成為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城鎮化浪潮下海南農村民俗文化保護的方法


第一,正確處理保護與旅遊開發的矛盾。

旅遊是傳承、轉化和傳播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藉助旅遊業的發展,可有效解決傳統村落社會結構和經濟落後的問題,並能激起村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近年來,特別是在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大背景下,在旅遊業繼續強勁發展的形勢下,海南旅遊開發和民俗文化保護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筆者認為,只有民俗文化得到良好的保護,其文化價值才能得到充分體現。反之,為了開發旅遊,最大程度地榨取民族文化的經濟價值,過度開發,會對本已危險的農村民俗文化帶來更大的傷害,最終適得其反。當前,海南必須堅定不移地實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保護工作方針,妥善解決二者之間的矛盾,實現民俗文化保護與地區旅遊發展的良性互補。


第二,開展生產性保護,反哺文化產業發展。


民俗文化中不少具有文化軟實力的潛力資源,要及時進行合理挖掘和開發利用,努力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具有經濟價值的民俗文化項目,在實施生產性保護後,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甚至能形成規模經濟,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所在地民眾提供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海南眾多的民俗文化中,不少均具有開展生產性保護的潛在價值,比較著名的有打柴舞、軍坡節、三月三、山欄節等。要立足發展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突出其國際性、民族性和現代性,將民歌、民族風情、民族服飾、民族藝術的展示與理論研究融為一體。可以通過呀喏噠景區、疍家文化—南灣猴島、檳榔谷—椰田古寨等旅遊地,以及民族文化和民族服飾博覽會等文化和旅遊活動的開展,使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形象得到更廣泛的傳播,促進其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真正成為民俗文化意義上的國際旅遊島。此外,還可依據產品來源和特色,實施「一鄉一村一品」民俗文化產業工程,推動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導產業,發揮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如可以打造推出潭門硨磲、文昌椰雕、陵水黎錦、瓊中陶俑等眾多文化品牌。


第三,大力推動民俗文化保護傳承理論研究。

為了更好地保護農村民俗文化,更好地研究並開發民間傳統文化,建議海南各級政府或民間組織成立相應的研究機構或民間社團,激活民間研究熱情,積極開展對當地民俗文化保護的政策研究與學術交流。也可以通過舉辦各級各類研討會,結合旅遊,組織開展各種類型的民間文化活動,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民俗文化保護和民俗文化活動中來。海南的保亭、陵水、五指山等市縣就成立了諸如黎族紡染織綉傳承館、民族民間藝術資料收集陳列館、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站、民族文化傳習所等組織,定期舉辦培訓班,開展民間舞蹈、民歌、器樂、劇種等培訓活動,既培訓授課,又收集展示,還開展理論研究和交流;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等高校也與地方政府和文化機構聯合開展文化遺產和民風民俗研究,並已把打柴舞等引進體育課堂;各級政府也有針對性地大力組織開展各類民俗文化活動,將民族歌舞改編成群眾喜聞樂見的廣場舞形式,達到了社會廣泛參與、交流、研究和自然傳承的目的。


第四,努力擴大非遺保護範圍,保護好非遺傳承人。


要努力擴大非物質遺產保護範圍,建立省(市、縣)各級非遺保護名錄,爭取讓更多民俗文化進入非遺保護名單。要創新非遺保護方法和內容,以更多更方便操作又容易被群眾接受的方式,強化非遺保護。同時,要保護好非遺傳承人,激勵非遺文化傳承人積極開展講學、傳藝及藝術創作、學術研究等活動。對已被命名的各類文化傳承人,應當為他們建檔歸類,支持並獎勵其開展傳承活動,由當地政府給予充分的生活補助,免除其後顧之憂,提高其講學、傳藝的積極性。除外,各級政府還應給予非遺傳承人精神激勵,適時適度召開表彰大會,擴大宣傳,提高非遺傳承人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不僅使非遺傳承人有傳承動力,還要促成非遺傳承人有強烈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二、城鎮化浪潮下海南農村民俗文化保護的途徑


第一,高度重視專業保護場所建設。

在海南上升為國際旅遊島的當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很多都是通過景區建設來開展的。此外,也可結合美麗鄉村、風情小鎮和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考慮建立諸如國家(地方)非遺展示館、非遺博覽園、民俗博物館、鄉村案例館,甚至是劃定國家級原生態鄉村民俗文化帶等。至今,好幾種形式的場館建設在海南各地先後都有出現過,如海南民族博物館、海南黎苗族傳統文化陳列館、保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基地、三亞民俗博物館等,但尚未劃定國家級原生態鄉村民俗文化帶。希望不久的將來,國家能立項在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專門的國家級民俗博物館,然後以民俗博物館為基地,通過宣傳、推廣、傳承來恢復和重建城鎮化浪潮下斷裂的傳統民俗文化,讓民俗重新回歸民眾的生活中。


第二,高度重視民俗文化活動場所和組織建設。


在我國的傳統社會裡,人們有著自己的獨特精神生活模式,諸如婚喪嫁娶、祠堂廟會、歌舞唱戲、祭祖拜神等。這些精神生活都有一定的載體,表現為一些特定形式的場所和儀式。在城鎮化建設中,要積極保留或重建傳統民俗節日的活動場所,做好標誌性文化實物建設;要保護好非遺的原生形態及其相應的繁衍生息環境,尊重和保留古村落的民風習俗,形成良好的文化空間。同時,還要高度重視各級各類文化組織建設,努力保留並創新形式多樣的農村傳統文化組織及其運行機制,注意培養新的文化工作者,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讓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有組織保障,讓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後繼有人。


第三,高度重視民俗文化傳播力建設。


高度重視將優秀的民俗文化列入地方教育規劃,給地方教育更大的自主權,在統編教材之外,民族、教育、文化等相關工作部門要積極協作,安排專項資金,吸引高層次人才學習傳統文化,編寫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教材。堅持傳統文化教學,培育能理解和欣賞傳統文化的本民族人才。積極吸引本民族有志傳承民俗文化的高學歷青年回鄉當文化專員,並利用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創新,使傳統文化得以發揚光大。同時,還應對中小學生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使他們在學到基本知識的同時,不脫離本民族文化的根脈。還可考慮把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設計和實施當作新型城鎮化建設中事關教育工作的考核內容,納入地方政績考核。此外,還應廣泛利用各種交流渠道、涉外活動等開展經常性的宣傳和推介活動,大力宣傳海南民族民俗文化的整體形象。在民俗文化建設中,各級政府應認真研判,組織力量編寫和製作,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快速便捷、靈活多樣的特徵,將海南優秀的民俗文化傳播出去,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到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中來。

  【本文是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研究《城鎮化浪潮下海南農村民俗文化的斷裂與重建》(項目編號:HNSK(YB)15-92)成果的部分內容】

您可能感興趣

海南瓊北地區的鄉村旅遊
學霸城市:上海南翔小籠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用海南黃花梨作為街道綠化樹牛不?
上海南翔古猗園呈現新春佳節園林文化
海南三亞天氣晴好 市民海邊戲水消暑
重大利好:北京科銳 海南椰島 雲南城投 華業地產 時代萬恆
美麗濱海城市 海南三亞行遊記
海南黃花梨螭吻——鎮宅驅邪的神物
歸國華僑閻宏海南創業:讓海南文化通過動漫走出去
重大利好:北京科銳 桂冠電力 銅峰電子 海南椰島 雲南城投
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鎮東坡祠的來歷
青年歌手盛希著民族服飾獻唱海南嬉水節主題曲為保亭代言
大健康國際院士專家村落戶海南富力紅樹灣
海南崖州八景
成都愛麗絲、海南三亞、北京西山、北京京西古道
除了美麗海島風景 海南分界洲島還有神奇的「海底村莊」
海南環島高鐵,教你如何玩轉整個海南島
海南民俗博物館館藏各類小酒壺
海南文昌旅遊佛家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