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范泓:書生翁文灝的組閣悲劇

范泓:書生翁文灝的組閣悲劇

【編者按】翁文灝一直被視為民國學人從政的標誌性人物。從政後其本人也是奉公勤勉,清正廉潔,居家簡樸,學人操守未改,惟染上一些官吏氣息,而讓人頗多微詞。最後因發行金圓券,導致金融紊亂,物價暴漲,民怨沸騰,遭世論所指斥,顛躓下台。

范泓:書生翁文灝的組閣悲劇


資料圖:翁文灝。


由於歷來對於翁氏的評價褒貶不一,尤其海峽兩岸視角不同,其結論自然也就不一樣。因此,若對翁文灝其人與事能有一個比較客觀和全面的了解,這七年的日記顯然不夠,還需參閱其他的文獻史料。


查看原文


以該日記的主要整理者、大陸近代史專家李學通先生的說法,「翁文灝有記日記的習慣,其所記日記當不止於上述七年」,此言不虛。1980年,台灣《傳記文學》第36卷第4期就刊載過翁文灝1951年日記片段(由一位署名「文威旻」的人從大陸帶出,並交台灣發表),比照七年日記的語言和風格,以及1952年翁文灝對中共「坦白書」中的一些內容,其真偽並不難判斷。翁文灝尚有其他日記存世,之未被披露的內因,我們無法得知,不可作誅心之論。但就我本人目力所及,李學通先生編著的《翁文灝年譜》是重要的史料文本之一,翁氏的一些書信亦不容忽視。比如,翁氏與胡適先生往來函電曾刊於台灣《傳記文學》第45卷第2期(另可參見《胡適來往書信選》),計四十一通,輯注者為台灣著名史學家沈雲龍先生。另外,《何廉回憶錄》(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年出版)、《錢昌照回憶錄》(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年出版)、薛月順所編《資源委員會檔案史料彙編》(台灣「國史館」)、孫越崎史料檔案(現存紹興檔案館)等,也可供我們在研究時參考使用。尤其錢、孫二人,曾為「資源委員會」翁文灝之舊部,1951年初,翁氏最終選擇從歐洲回到大陸,不能說與這兩個人沒有關係。

從政之前:


所長地質,卓然成家,地質學三大權威之一


翁文灝一直被視為民國學人從政的標誌性人物。不僅因為時間較早,而且深得極峰的信任,其仕途亨通,「非他人所可企及」(沈雲龍語),從行政院秘書長至經濟部長(長達八年之久),兼任國家資源委員會主任委員,最後官拜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一個地質學家先後掌管全國經濟、全國政務達十年之久,倘若不具備一定的行政能力,不可能被標榜為「書生從政」的典型。只不過最後因發行金圓券,導致金融紊亂,物價暴漲,民怨沸騰,遭世論所指斥,顛躓下台;而大陸易手之後,「遂棄受恩深重之故主而投奔紅朝」(沈雲龍語),被謂之「兩面忠臣」,榮枯顯晦,在轉瞬之間,可見其爭議頗大。


1932年,洛陽「國難會議」不久,翁文灝即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教育部長(國民政府10月28日公報)。由於翁氏堅辭不就,國民政府11月9日公報稱,由朱家驊以交通部長「兼理部務」。因此,這並不能算作是翁文灝的從政初始。1933年10月,「國防設計委員會」籌備成立,內定翁文灝為秘書長。該委員會最初隸屬軍事委員會參謀本部,成立之後(1934年1月)對外保密,只以「三元巷二號」(南京)會址對外行文。後直接改隸軍事委員會,蔣介石兼任該委員會主任,翁為委員兼秘書長。不過,約一年後,始到任。其間發生一場嚴重車禍(1934年2月16日京杭國道武康橋,司機酒後駕駛),「幸遇急救而免死。因面部重傷,經外科手術整容後,左額骨切除一片,幾乎面目全非。幸而腦未受傷,康健後生活起居與工作能力,一切如常」(關德懋《翁文灝其人與事》,台灣《傳記文學》第36卷第4期,頁76)。未幾,復受命為行政院秘書長(蔣介石兼任院長、孔祥熙為副院長),準確地講,這才是翁氏首次出任公職、學優從政的「新硎初試」。


翁文灝二十三歲那年(1912年)即獲比利時魯汶大學物理及地質學博士學位,亦即中國第一位地質學博士。學成歸國後,「專任有關地質的學術研究」(翁自語),在「地質研究所」任主任教授。所謂「地質研究所」即丁文江最初為北洋政府工商部開辦的「地質研究班」。1916年,原工商、農林兩部合并為「農商部」,創立「地質調查所」,丁文江任所長,翁文灝任礦產股長。任內,翁氏曾赴直(河北)、魯、豫、陝、甘、蘇、浙、贛、奉(東三省)等省調查地質與礦產實況,與丁文江合著《第一次中國礦產紀要》並整理出版。1918年,丁文江隨梁任公(啟超)、張嘉森(君勱)、蔣方震(百里)等人赴歐洲考察戰後形勢,翁代理所長。

1920年底甘肅大地震(八點五級),死亡達二十萬餘人。翁文灝聞訊即趕往震區,冰雪之天,長途顛簸,由於一路缺乏營養補充,趕到震區時已患上維生素缺乏症,致雙腳疲軟不得舉步,只能坐在一輛騾車上堅持實地調查,「終於完成了我國現代地質學家第一次實地調查大地震的創舉」。歸後陸續發表《甘肅地震》(1921年)、《甘肅地震的歷史記載》(1921年)、《中國某些地質構造對地震之影響》(1922年)等一系列論文,「評述甘肅地震的頻度和烈度,列出比較詳細的地震分布表,對地震的起源提出構造成因的意見,並繪製了一張現在看來也相當合理的中國地震分布圖,突出了大地震和活的大斷裂的密切關係」。


1922年至1931年,翁氏兼任清華大學地質系主任、教授。曾代表中華民國先後出席「太平洋科學會議」以及「國際地質學會議」。1931年,一度代理清華大學校長,為時甚短,即辭去。後與丁文江、曾世英合編過在當時影響甚大的《中國分省新圖》(1933年8月16日初版)以及《中華民國新地圖》(1930年始編,1933年冬殺青,1934年4月20日初版,史量才作序),均由上海申報館刊印,以紀念該報創辦六十周年。


從政之前的翁文灝專心於地質學的研究,對中國現實政治關注不多。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原是一個毫無大志的小百姓,家裡省吃儉用,只想在自己範圍內盡一些力,做一些於自己興趣相合於社會無害的小工作便算了……」(翁文灝《我的意見不過如此》,1932年8月28日《獨立評論》第15號,頁2)翁文灝不關心政治大概是實情,或許他更希望自己能做點與專業有關的實際工作,並以實績去贏得社會的信用,不管成敗利鈍,也算是盡國民的一份責任。這一點,翁文灝可說是當之無愧。早在1927年,翁文灝受蔡元培之聘,與李四光、李濟等人籌組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次年成立,李四光任所長;1929年,李石曾出長北平研究院,亦設有地質研究所,任翁為所長;而原農商部(後改為經濟部)地質研究所,翁即為所長。彼時中國三大地質研究所翁獨長兩所,「孜孜研究者數年,勞勞奔走者數百千里」,在礦產、地震、燃料、土壤新生代等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科學研究中,皆具開創性,在國際和國內都很有影響。


也就是說,翁文灝並不是「一個毫無大志的小百姓」,在二十餘年的學術研究中,他對中國地質學的主要貢獻之一,即「首先提出燕山運動在中國之存在及其在我國地質歷史上之重要意義」(參見劉紹唐《民國人物小傳》,台灣《傳記文學》第42卷第6期,頁145),與丁文江、李四光並稱中國地質學的三大權威,「在學術界駸駸有聲矣」(沈雲龍語)。當年武康車禍,消息傳北平,震驚許多人,翁的一位朋友竟說「詠霓是五十萬條性命換不來的」(參見台灣《傳記文學》第36卷第4期,頁41),丁文江也在《獨立評論》撰文,甚多讚譽,「差不多是一篇身後的墓誌」(翁自語)。


從政之後:

奉公勤勉,潔身廉正,但染上官吏氣息


有人認為,翁文灝之所以棄學從政,與武康那場車禍有一定關聯。蔣介石在得知這一消息後,曾下令召集最好的醫生予以搶救,對此,翁文灝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可靠,其實已並不重要。但翁車禍康復後不久,即出任行政院秘書長一職,由此走上了從政的不歸之路,直至1949年國民黨退守台灣,翁文灝歸去來兮,其政治生命實際上已經完全終結。


以翁文灝為人處事而論,實際上並不適宜從事行政院的工作。胡適早就對他說過:「你大概不免『躬身細事』,此是一病。蔡先生(指蔡元培,作者注)最能用人;託付得人之後,他真能無為而治……你若能學他的用人,你無論做任何大事業,一樣可以有閑暇做你的研究工作……」(1937年5月17日,胡適致翁文灝函)胡適一度想推薦翁做中研院總幹事,這畢竟是一個學術機構,但最後討論的結果卻是,翁雖然「待人和平」,但對下稍嫌過嚴,「不免以中世修士之道律己而又律人」,其舊日部下同人,「頗有出怨聲者」,中研院內部也有一部分人不歡迎翁文灝做總幹事,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1937年12月31日,國民政府召開最高國防會議常委會,行政院改組,以完成戰時體制。決議准許蔣介石辭去行政院長兼職,孔祥熙出任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張群任副院長。實業部改為經濟部,翁任部長。同時改組國防設計委員會為「資源委員會」,隸屬經濟部,成為公開機構,翁兼任主任委員,錢昌照為副主任委員。實際上,在這之前,孔祥熙主張將資源委員會併入財政部,但在翁看來,這是孔欲掌控工礦資源之企圖,對此深表不滿。這時行政院已西遷漢口辦公,翁即面見蔣介石商談資源委員會隸屬問題,竟如願以償,其理由是「不作空頭部長,否則無助於戰時經濟功能之發揮……」(參見關德懋《翁文灝其人與事》,台灣《傳記文學》第36卷第4期,頁77),這時翁文灝從政才兩年多,敢於向孔祥熙叫板,「先總統之尊重翁的意見,逾於尋常」。

翁文灝在經濟部長任內,在建設後方工業基地、解決後方燃料短缺問題,以及開發西南、西北地區各種經濟建設等方面,殫精竭慮,功不可沒。其本人也是奉公勤勉,清正廉潔,居家簡樸,學人操守未改,惟染上一些官吏氣息,而讓人頗多微詞。1938年冬天,三青團經濟處撤銷,其副處長白瑜偕同秘書、組長、股長七人,欲前往經濟部服務,響應學人從政。這七人皆為回國學人而具革命抱負者,據白瑜後來回憶,「不料奔到重慶,翁不見面,僅由次長何廉(粹廉)與我們周旋,許久,只發表我一人為專門委員,其餘拖著,使我陷於極端痛苦之境。我往謁朱先生,承允慢慢設法安置其餘同仁,並囑我必先報到,直接向翁接觸,彼此多認識後,再圖完成蔣總裁命令,以遂大家的初衷。我忍著氣,在部內直闖部長辦公室數次,迄無結果。他察出我將不能再忍耐,乃由何次長(兼三青團經濟處處長)轉告翁之真意。翁說:『如用三青團同志,以黃埔同學為宜。』當時我幾乎昏了,回頭又發笑,學人從政竟是如此,不必多解釋了……」(白瑜《翁文灝、王雲五與金圓券的後遺症》,台灣《傳記文學》第37卷2期,頁92)


翁氏做官,雖然事無巨細,親歷親為,任勞任怨,「然於大計方針有欠宏碩,顯非相才。出任行憲後第一任行政院長,任務更為艱巨,立法院之同意,勉強得來,並非眾望所歸」(白瑜語)。顧孟余同時被任命為行政院副院長,卻謙辭不就。有人問顧:何以堅辭?顧孟余嘆息:「非其時也,翁亦非其人也。」言下之意,翁這個人偏狹固執,不易共謀,且與美國接不上頭。他的個性,確實不易與人合作,不是相才……(同上,參見白瑜《翁文灝、王雲五與金圓券的後遺症》)胡適對翁出任行政院長亦持同樣觀點,1948年10月,正為金圓券危機之時,在北平,胡適請陶希聖轉告蔣介石一句話,並且關照不能對任何人說,即翁不能做行政院長!陶聞之大驚,問:你與翁是幾十年的老朋友,為什麼說這話?胡適說:「蔣先生謬采書生,用翁詠霓組閣。翁詠霓自在長沙撞車以後,思想不能集中。同時,他患得患失,不知進退,他對朋友嘻嘻嘻的一笑,沒有誠意,而對部下,則刻薄專斷,他不能做行政院長。」(陶希聖《關於敦請胡先生出任行政院長及其他》,台灣《傳記文學》第28卷第5期,頁18)


翁文灝出任行憲後的行政院長,並任命王雲五為財政部長,一位是地質學家,一位是出版機構總經理,這件事確實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然根據憲法第五十五條規定「行政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而翁在立法院的首次施政報告,即引起一場大風暴,「第一天就有二十幾位立委對翁內閣提出種種質詢,一致認為那長篇大論的施政方針太空洞,太不切實際,不足以應付當前的緊急情況。翁文灝一氣之下,當晚報告總裁,加油加醋地攻擊立法院,說它不但不和他合作,而且有意和他『搗亂』……」(參見沈雲龍《從陸徵祥到翁文灝》,台灣《傳記文學》第45卷第1期,頁14)但翁文灝亦僅任行政院長半載,推行幣制改革,發行金圓券,造成金融體制大亂,「發行不到三個月的金圓券完全失敗,前此以金銀外幣兌換金圓券的守法良民為之破產,怨聲載道,加速了大局的崩潰」(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


對翁的任命之責任固在蔣介石本人,即如台灣著名史學家吳相湘所指出的那樣:「政府當局只知以學人或社會賢達當政,企圖一新國人耳目,而不詳究其專長而任意安置。這完全是政治上粉飾行為,無補於政治革新的實際,且適以誤國……」(吳相湘《王雲五與金圓券的發行》,台灣《傳記文學》第36卷第2期,頁50)但翁「本斗筲之器,非廊廟之才」(沈雲龍語),最終被立法院推倒,亦非意外。白瑜當時目睹了翁文灝在立法院辭職的情形,「退出議壇時,幾乎傾倒,又何嘗不滿場寒心」,因此有人嘆謂:汪精衛為「薄命的黨人」,胡適為「幸運的文人」,翁文灝則為「文人中的苦人」,「為官一時,倒霉一世,比梁啟超先生出任北洋財長更慘」。白瑜為此曾問過胡適,胡適說:「是呀!翁詠霓,命也!」


語云: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小廉曲謹之流,愛之適足以害之,國利民福俱受嚴重影響,欲求歷史上所謂知人善任,殊戛戛其難也——這是史學家沈雲龍針對翁文灝從政之結局所說過的一段話,其中的莫大感慨,似乎將翁氏的另一面都說盡了!


范泓:搜狐歷史自媒體專欄作者,歷史學者,代表作《隔代的聲音:歷史勁流中的知識人》。

您可能感興趣

親民黨人士:蔡無能 建議吳敦義搭王金平 找宋「組閣」
默克爾宣布將與自民黨和綠黨展開組閣談判
西安事變老蔣生死未卜,他已經秘密擬定了黨政軍組閣方案
英國:保守黨與北愛民主聯盟黨達成組閣協議
紐西蘭大選初步結果揭曉 國家黨獲優先組閣權
英國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簽署協議 支持保守黨組閣
默克爾的內外挑戰:和誰組閣,與馬克龍分歧怎麼破
英國大選完整回顧!無法單獨組閣,梅姨選擇與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結盟
台媒曝賴清德最快下周「組閣」 以「挽救」蔡英文民調
默克爾將如願四連任 三黨聯合組閣卻要大傷腦經
特朗普組閣不成也沒事,看傑克遜總統是怎麼在「廚房」里辦公的?
特朗普組閣偏愛「三種人",難擺脫「俄羅斯陰影」
特蕾莎·梅組閣遇困前景不明,英女王新議會開幕講話被延期
蔣介石、陳立夫與1948年行憲組閣的困局
馬克龍就任前不透露組閣機密,法國新總理五大人選猜想
默克爾開談組閣 欲建「牙買加聯盟」
台作家評賴清德「組閣」:「台獨」明暗合流 台灣難有寧日
mdf:梅姨開始艱難組閣之路 美聯儲會議前市場靜待
德國大選默克爾勝算高,如何組閣成巨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