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遺忘的中國製造風骨

被遺忘的中國製造風骨

煮酒君談史(zhujiut18)講訴不為人知的歷史,精彩的時政解析,社會洞察。聽這個時代最真實的聲音。我的個人微信號leehangsung


這是一個平凡的、之前很少人關注的詞,但是今年,它突然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之中!


工匠精神,最近奕奕閃光!

說到匠心,如今似乎大家都會想起外國,日本、德國、義大利等等。而實際上,在《莊子·達生》中曾記載了一位2300年前的魯國木匠梓慶,僅146字,樸實無華地述說了一位中國匠人的精神境界與風骨:專註守心,物我兩忘,執著技藝


這是只有中國人才能理解的匠人精神,不但因為它源於莊子的精神同源,更因為中國的手工藝發展及傳承,和我們的歷史及生活息息相關。


如難度極高的內畫,傳說第一個作者是從有歷史感的鼻煙壺中得到靈感,由此才開始在壺的內壁作畫,以特製的變形細筆,在豆大瓶口的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緻入微的畫面,錯一筆便全盤皆廢。


而麥稈畫的產生更加是農業時代和民間智慧的結果,收割後的麥稈,經過熏、蒸、漂、刮、燙、剪、刻、編、繪、貼等工序,才能成為一副靜美的畫,過程精細而繁瑣,漫長而艱辛,對製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審美能力等都是一種極大的考驗。

被遺忘的中國製造風骨



我們熟知的釀酒工藝亦相同,在600多年前的元末明初,水井街酒坊的釀酒師傅為了釀造出一道甘美的佳釀,沉心靜氣,在酒坊內如同一台精準的機器,憑藉著豐富的經驗與敏銳的味覺巧妙掌控著釀造的火候、時間、溫度、速度等細節。如果沒有那專註到毫釐之間的細緻和對極致的追求,一瓶好酒不會來到世間。

被遺忘的中國製造風骨


不論是內畫、麥稈畫還是釀造,這些工藝的產生、傳承和發展都離不開匠人們恪守內心、專註技藝的精神——

被遺忘的中國製造風骨



水井坊通過師徒間的口傳心授,釀造技藝和匠心代代相傳,並且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尋求創新,引領著飲悅風尚。


內畫大師張廣慶,能在15厘米高 10厘米寬的磨砂壺中繪出栩栩如生的水滸108將,將半生心血盡付於雕刻技藝,為了傳承和創新,將內畫發揚光大,他還建立了研究院,讓年輕人們有地方可以學習和了解這門傳統技藝。

而麥稈畫傳承人方誌偉,不僅承繼了麥稈畫傳統的手法,更西風東借,借鑒了西方油畫等藝術手法創新技法,讓麥稈畫的畫面呈現更立體精緻,令國外友人瞠目。


他們都是當代中國匠心和匠人精神的代表,在當今浮躁快節奏的時代沉靜守心,繼承傳統又推陳出新,以時間和心血,雕刻出技藝之花。

被遺忘的中國製造風骨


匠心薪火不息,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中國匠心的厚重。在水井坊發起的「藝蘊匠心」系列活動中,水井坊將攜內畫及麥桿畫大師,為世人呈現」匠心無界,悅無界「的跨界合作。手工藝之間的融合有多美?傳統工藝蘊含的匠心之魅力何在?值得拭目以待。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很多匠人蘊含的工匠精神傳統被排除在主流社會價值之外,像一脈細流潺潺流淌。中國製造,需要一場文化再造,續上「工匠精神」的鈣!


你或許以為匠心離你很遠,它其實只有一次傳遞的距離.

被遺忘的中國製造風骨 點擊播放 GIF/290K


您可能感興趣

茶,被中國遺忘的風口
被遺忘的中國古老風俗
被遺忘的中國「愛馬仕」
被遺忘的巨猴
被灰色覆蓋的中村事件,一段被國人遺忘的歷史
被徹底遺忘的「中國父親節」
麻風病,「被遺忘的人」
被遺忘的藝術
被歷史遺忘的秦國名將
印度吞併了的錫金——被遺忘的王國不應被遺忘
被遺忘的「霧霾村」,在污染和病痛中苟活的隱形人
已經被漸漸遺忘的中國門神
深度:被遺忘的「霧霾村」,在污染和病痛中苟活的隱形人
中國美術電影,被遺忘的時光
被遺忘的國度,二戰無名英雄
唯品會,被遺忘的中國電商?
懷舊民國風 一座被遺忘的古城
他幾乎被中國歷史遺忘,卻被日本推崇為中國「第一戰神」
被遺忘的國恥 在中國土地上的別國戰爭 使中國喪失一重要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