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寅恪:不宗奉馬列主義 不學習政治

陳寅恪:不宗奉馬列主義 不學習政治

陳寅恪:不宗奉馬列主義 不學習政治



1953年,中共中央決定設立歷史研究委員會,由陳伯達、郭沫若、范文瀾、吳玉章、胡繩、杜國庠、呂振羽、翦伯贊、侯外廬、劉大年及尹達等人組成。毛澤東親自指定陳伯達擔任主任。同年10月,歷史研究委員會決定創辦刊物《歷史研究》,並在中國科學院設立三個歷史研究所,擬由郭沫若、陳寅恪、范文瀾分別出任一所(上古史研究所)、二所(中古史研究所)及三所(近代史研究所)所長。11月中旬,陳的學生、時為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的汪篯南下廣州請陳寅恪北上。陳與汪對話的最終結果,便是12月1日由汪記錄的「對科學院的答覆」。

陳寅恪對科學院的答覆


我的思想,我的主張完全見於我所寫的王國維紀念碑中。


王國維死後,學生劉節等請我撰文紀念。當時正值國民黨統一時,立碑時間有年月可查。在當時,清華校長是羅家倫,他是二陳派去的,眾所周知。我當時是清華研究院導師,認為王國維是近世學術界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來昭示天下後世研究學問的人。特別是研究史學的人。


我認為研究學術,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獨立的精神。

所以我說「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俗諦」在當時即指三民主義而言。必須脫掉「俗諦之桎梏」,真理才能發揮,受「俗諦之桎梏」,沒有自由思想,沒有獨立精神,即不能發揚真理,即不能研究學術。學說有無錯誤,這是可以商量的,我對於王國維即是如此。


王國維的學說中,也有錯的,如關於蒙古史上的一些問題,我認為就可以商量。我的學說也有錯誤,也可以商量,個人之間的爭吵,不必芥蒂。我、你都應該如此。我寫王國維的詩,中間罵了梁任公,給梁任公看,梁任公只笑了一笑,不以為芥蒂。我對胡適也罵過。但對於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認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說「唯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我認為王國維之死,不關與羅振玉之恩怨,不關與滿清之滅亡,其一死,乃以見其獨立之意志。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須爭的,且須以生死力爭。正如詞文所示,「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賢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碑文中所持之宗旨,至今並未改易。


我決不反對現在政權,在宣統三年時就在瑞士讀過資本論原文。但是,我認為不能先存馬列主義的見解,再研究學術。我要請的人,要帶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獨立精神。不是這樣,即不是我的學生。你以前的看法是否和我相同我不知道,但現在不同了,你已不是我的學生了。所有周一良也好,王永興也好,從我之說即是我的學生,否則即不是。將來我要帶徒弟,也是如此。


因此,我又提出第一條:「允許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馬列主義,並不學習政治。」其意就在不要桎梏,不要先有馬列主義的見解,再研究學術,也不要學政治。不止我一人要如此,我要全部的人都如此。我從來不談政治,與政治決無連涉,和任何黨派沒有關係。怎樣調查,也只是這樣。

因此,我又提出第二條:「請毛公或劉公給一允許證明書,以作擋箭牌。」其意是毛公是政治上最高當局,劉少奇是黨的最高負責人。我認為最高當局也應和我有同樣的看法,應從我之說,否則,就談不到學術研究。


至如實際情形,則一動不如一靜,我提出的條件,科學院接受也不好,不接受也不好。兩難。我在廣州很安靜,做我的研究工作,無此兩難。去北京則有此兩難。動也有困難。我自己身體不好,患高血壓,太太又病,心臟擴大,昨天還吐血。


你要把我的意見不多也不少地帶到科學院。碑文帶去給郭沫若看。郭沫若在日本曾看到我的[輓]王國維詩。碑是否還在,我不知道。如果做得不好,可以打掉,請郭沫若來做,也許更好。郭沫若是甲骨文專家,是「四堂」之一,也許更懂得王國維的學說。那麼我就做韓愈,郭沫若就做文昌,如果有人再做詩,他就做李商隱也很好。我[寫]的碑文,已經傳出去,不會湮沒。


(陳寅恪口述,汪篯記錄,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一日。副本存中山大學檔案館)


附:

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


海寧王先生自沉後二年,清華研究院同人咸懷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僉曰,宜銘之貞珉,以昭示於無竟。因以刻石之詞命寅恪,數辭不獲已,謹舉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後世。其詞曰: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聖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嗚呼!樹茲石於講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節,訴真宰之茫茫。來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這是陳寅恪在王國維先生投水自沉後兩周年寫的紀念碑銘。)

您可能感興趣

保守主義:最富智慧的政治哲學!
政治學核心概念:保守主義
趙汀陽:儒家政治的倫理學轉向
以李淵、李建成的政治智慧,難道就真搞不定秦王李世民嗎?
真正的史學大家無不是政治哲學家?
魏忠賢治國:極端實用主義加政治兒戲
以李淵、李建成的政治智慧,難道就真得搞不定秦王李世民嗎?
太蹊蹺:鹿晗同志不講政治
選副手?林志玲:永遠不參與政治
阿倫特 講康德政治哲學
揭秘:歷史上蜀後主劉禪樂不思蜀真的是種政治智慧嗎
手書「決不原諒安倍政治學」,二戰日軍老兵稱:感覺軍國主義抬頭
他是清朝現實主義政客代表,政治天才康親王的一生不負虛名
任劍濤 吳國盛 劉華傑:當政治學遇見哲學……
毛主席的文風:政治家加文學家
楊早 兒童讀物里的政治,社會主義不會餓死人
劉邦三哭祭義帝:純粹是政治作秀
馬原理知識點: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
毛主席說出自己對軍事和政治的理解後,胡耀邦感慨太精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