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 Google和Apple 的新總部猶如 1960 年代的嬉皮公社?

為什麼 Google和Apple 的新總部猶如 1960 年代的嬉皮公社?

為什麼 Google和Apple 的新總部猶如 1960 年代的嬉皮公社?



為什麼 Google 和 Apple

要投入數十億美元打造一個有著 1960 年代


嬉皮士公社般外觀的新辦公區?


這兩座造資不菲的新建築群,


揭示了矽谷與 60 年代

烏托邦運動的緊密聯繫。


在矽谷,人人都把顛覆與創新掛在嘴邊,但這些科技公司的建築卻一直堅守過去。許多最具創新精神的公司都坐落在郊區那些死氣沉沉、四四方方、充斥著玻璃幕牆的園區里。這些辦公室裡面或許有最先進的照明系統、最新型的健身設施,或者自助餐廳供應的「從農場直接到餐桌」健康美食,但外觀看起來都是單調平庸的帶狀窗或者堅硬直角。你可以美國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個商務區看到這樣的建築,甚至過去 50 年裡的任何一個時刻都能找到相似的。

為什麼 Google和Apple 的新總部猶如 1960 年代的嬉皮公社?



加州山景城地區 Google 新園區的效果圖

也因為這樣,最近曝光的兩套設計方案才會讓人感到震撼:一套來自建築師 Bjarke Ingels 和 Thomas Heatherwick 為 Google 在加州山景城所設計的新園區;另一套則是建築師 Norman Foster 爵士為 Apple 在加州庫比蒂諾地區設計的新園區。這兩個新園區和將要入駐其中的兩個公司一樣,所象徵的都是未來,只是它們會更像 1960 年代人們心目中的那種未來。

為什麼 Google和Apple 的新總部猶如 1960 年代的嬉皮公社?



Apple 新建築讓人不禁聯想起在上世紀 60 年代所設想過的太空殖民地


還在規劃中的 Apple 園區有著 4 層環狀結構,周圍環繞著密林,從圖片上看就像是一艘外星太空飛船降落到地球上。而在 Ingels 和 Heatherwick 給 Google 的設計中,曲面玻璃膜(也可以說是保護罩或者羊囊膜)把建築罩在中央,庇護著整個園區——不只是房屋,還有自行車道和工作台——讓加州充足的陽光傾瀉而入。在鳥瞰效果圖中,它們就像是一隻還在孵化中的幼蟲,蘊含著一個全新的或許是駭人的未來。

為什麼 Google和Apple 的新總部猶如 1960 年代的嬉皮公社?



Google 總部透視效果圖,令人聯想起曾經的現代主義烏托邦項目,比如建築師 Buckminster Fuller 的網格狀穹頂建築


不過,像矽谷的其他地方一樣,這種未來實際上卻根植於過去。它源自但又超越了一些失落的夢想:例如公社生活之夢,歸隱田園的烏托邦之夢,或者是那些在第一代半導體日臻完善的歲月里,將北加州地域內隨處可見的塑料球網狀穹頂結構的建築設計廣為運用的夢。這正好契合了明尼蘇達州的沃克藝術中心(Walker Art Center)之前舉辦的一場展覽主題:「嬉皮士現代主義」 (Hippie Modernism)。1960 年代的各種騷動醞釀出了許多令人驚嘆的試驗,他們不僅軟化了現代主義建築僵硬的稜角,還探索了全新的建築形狀和風格,以及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全新理念。在反主流文化的世界裡,渾圓柔軟是好的,尖銳有稜角是壞的。這種理念也被吸納到電影之中,在庫布里克的電影《 2011 太空漫遊》里,旋轉的環形空間站里柔軟的塑料飾面,便是憑空出現並帶來死亡的巨大黑色方碑的對立面——那塊石碑幾乎與建築師 Mies van der Rohe 設計的西格拉姆大廈別無二致(Seagram Building,1958 年完工,大企業所鍾愛的國際化現代主義建築的典範)。如今,起伏有致的曲線重回我們的視線,它們化作堅不可摧的園區,以供那些謀劃未來、佔據世界主導地位、高喊「不作惡」(don"t be evil)口號的科技企業棲身。

這聽起來或許不太可能,但上世紀 60 年代的烏托邦運動和科技行業之間的確存在著密切聯繫。學術界就這一話題曾做過深入探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斯坦福大學教授 Fred Turner 在 2006 年創作的那本十分精彩的歷史作品《從反主流文化到網路文化》(From Counterculture to Cyberculture)。該書聚焦於Stewart Brand 的故事,他是一位來自 「快樂的惡作劇者」(Merry Prankster,美國 1960 年代的嬉皮士組織)的設計師。他所建立的雜誌《Whole Earth Catalog》從 1968 年到 1972 年期間都有定期出刊,這本刊物一直致力於推廣上世紀 60 年代的自治理想、DIY 設計理念以及深刻的生態思想。第一期的封面圖就是一張地球的照片,這張從太空拍攝的完整星球照片恰如其分地體現了整體論的精神。Brand 還會在雜誌里告訴讀者在哪裡可以找到建設新社會的工具,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新技術。從計算器到穆格合成器(Moog synthesizers),都將他和反主流文化與蓬勃發展的高科技產業聯繫在了一起。

為什麼 Google和Apple 的新總部猶如 1960 年代的嬉皮公社?



「 嬉皮士現代主義」誕生於反主流文化的 1960 年代,在這場運動中,有著堅硬稜角的龐大建築被認為是極權主義的象徵。Apple 的環形新辦公樓讓人不禁聯想起喬布斯對嬉皮士現代主義短暫代表《Whole Earth Catalog》的痴迷(上圖為 1968 年首刊封面)

為什麼 Google和Apple 的新總部猶如 1960 年代的嬉皮公社?



Google 新園區還讓人們想到由先鋒設計團體 Ant Farm 在 1970 年代打造的充氣式空間


《Wired》雜誌聯合創辦人 Kevin Kelly 也曾是《Whole Earth Catalog》編輯團隊的一員,他認為這本雜誌所秉承的分享產品與訊息的理念以及拼貼式設計風格,都在當時預示了博客的誕生。年輕時代的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也是這本雜誌的狂熱粉絲之一。他在 2005 年斯坦福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時就說過:「這本雜誌最後一期的封底圖是一張清晨鄉村小路的照片,如果你喜歡冒險,你就知道那是你搭便車旅行時可能經過的那種道路。這張照片下邊有這樣一句話:『保持飢餓,保持愚蠢(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後來,Brand 本人也稱喬布斯為融合反主流文化和高科技的一個典範。

為什麼 Google和Apple 的新總部猶如 1960 年代的嬉皮公社?



1960 年代時由 Drop City 等建築團體打造的拱形建築


Brand 也很熱衷反主流文化的設計觀念,他認為這是一種構建新社會的工具。在 1971 年的一期雜誌里,他就呼籲要創建一個「法外之地(Outlaw Area)」。這是一個遠離文明的地方,人類社群可以重新被創造,我們對於人類能力的認知也可以被改變:「一切設計幻想在實現之前都只是閑談而已,在這裡扭曲現實讓它朝著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除了受自然環境的嚴格限制之外再也沒有任何局限。」

為什麼 Google和Apple 的新總部猶如 1960 年代的嬉皮公社?



環形作為極具包容性的形狀,是 1960 年代的未來主義者們最鍾愛的意象


受到 Brand 觀點影響的許多設計師們,在接下來的 10 年裡創造出來的形態彷彿都是對 Google 和 Apple 新園區的驚人預言。最重要的是,他們運用柔軟靈活和有機的形式,認真落實了上面所說的「扭曲現實」這一理念。建築設計師們開始著迷於看起來好像泡泡的傢具和建築。正如設計批評家 Alastair Gordon 在《SpacedOut: Radical Environments of the Psychedelic Sixties》書中提及的,泡泡不僅會散發出讓嬉皮士感到愉悅的迷幻微光,它的透明質地和難以預測的變化看上去也更刺激和更人性化。在視覺方面富有才華的建築師 Buckminster Fuller 的著名 「網格狀穹頂」(就是巨型多用途的防護罩),設計靈感也主要源自泡泡的意象。與此同時,俄亥俄州 Antioch College 的學生還構想出「流動式/充氣式校園」,它是一間大約 12 米高的聚氯乙烯罩下的戶外教室。有一段時間,《Whole Earth Catalog》位於矽谷的臨時辦公室就罩著這樣的泡泡。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它們的臨時性:就像是把車庫變成科技企業的辦公室一樣,泡泡狀外罩意味著接受外面川流不息的社會並且以靈活的方式應對。這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一種全新關係的嘗試,最終將兩者融合起來。


有趣的是,上面所說的這些未來社會計劃不僅僅局限在地球範圍內。1969 年,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教授 Gerard O"Neill 及其學生就開始設想,如何在太空建立一個能容納 100 萬人的殖民地。在 O"Neill 的設想里,有兩個同心圓柱體(又是圓形的)朝著相反的方向旋轉之後可以產生重力,生活在其中的每個人都能分到 5 英畝(約為 20234 平方米)土地。設計師 Don Norman 基於這一設想製作的效果圖就和Google新園區的圖片有著驚人的相似:充滿令人眼花繚亂的綠色植物、豐沛的水源和散發著田園氣息的房屋,看起來就像是用玻璃罩把加州的馬林縣(Marin County)罩了起來。

為什麼 Google和Apple 的新總部猶如 1960 年代的嬉皮公社?



1969 年,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教授 Gerard O"Neill 就夢想建造一個圖中這樣的環形太空殖民地

為什麼 Google和Apple 的新總部猶如 1960 年代的嬉皮公社?



Apple 新建築視覺效果圖


這些不同的圖像和試驗激發了矽谷的想像力,正如一批批年輕的科技型企業家也開始嘗試將他們未經推敲的設想轉變為截然不同的豐碩成果。而啟迪這些嬉皮士現代主義者探索全新設計和生活方式的終究是所有人共同擁有的土地——地球。如今矽谷這些超凡的新園區代表了一種私有化集體生活的勝利,因為那些球形罩底下鬱鬱蔥蔥的植物環境只供少數人獨享。Google 和 Apple 的新園區都不對公眾開放,其設計方案也無法和上世紀 60 年代那些烏托邦主義者的設計一樣進行大規模推廣。在玻璃盒子建築和城鎮建設淹沒了北加州的果園多年之後,這些科技企業開始嚮往天真無邪的伊甸園時光,用一句口號來說就是「另一個世界彷彿觸手可及」。雖然最開始的這些設想都是來源於簡單生活的願望,現在正在實現的這些卻是用多到令人難以置信的鈔票堆起來的。


Apple 新園區總共需要約 50 億美元建設資金,這大概是史上最貴的辦公樓了,而我們在這裡談論的是另外一種泡沫。

為什麼 Google和Apple 的新總部猶如 1960 年代的嬉皮公社? 點擊播放 GIF/670K


為什麼 Google和Apple 的新總部猶如 1960 年代的嬉皮公社?


您可能感興趣

dope的樂高日記 篇四十五:嬉皮的詩和遠方—LEGO 樂高 10220 大眾T1 大篷車
60年代的嬉皮士,完虐吳亦凡帶火的嘻哈Rapper
嬉皮士傳統 大眾I.D.Buzz概念麵包車2022年下線
崔勝鉉吸毒被證實,借著東風來八一八bigbang組合的黑歷史...嬉皮少女
【變美】復古嬉皮波浪、Tommy卷......今秋韓國最In的8種髮型美到沒朋友!一定有一款適合你!
浪漫嬉皮風在這個秋季上演,Chloé全新Pixie包款必將獨當一面!
【變美】復古嬉皮波浪、Tommy卷...今秋韓國最In的8種髮型美到沒朋友!一定有一款適合你!
對話「火人節」創始人John Law:一位資深嬉皮士的跨世紀蛻變
歷史揭秘:20世紀70年代美國嬉皮社的稀有和不可見的彩色照片
WTF?!鳥窩般的嬉皮捲髮型...居然是捲髮中的戰鬥機?
記錄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的流浪者、派對動物與嬉皮士們
張鐵志:50年,從嬉皮世代到中產階級
紐約時裝周Anna Sui秀場:劉雯、雎曉雯、哈迪德姐妹展示童話嬉皮風
從貴陽橫穿亞歐大陸到羅馬,120天、3萬多公里,他的嬉皮之路
嬉皮,摩托,60年代,在路上……
這個不要命的嬉皮士,4英鎊起家辦下350家公司,秘訣竟只有兩個字
60 年代嬉皮士也有「高定」?有人就在紐約辦了一個展
POCO人像攝影精選-嬉皮士風
面對霧霾我們只能嬉皮笑臉?60年前的"倫敦毒霧"可不是被風吹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