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學良: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歲,以後就沒有了

張學良: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歲,以後就沒有了

張學良生涯里,有三個「三六」。一個是「一九三六」,他在這一年發動西安事變,挾蔣抗日,「把天捅了個窟窿」。另一個「三六」,劃開他一生兩段。他在回憶錄中說:「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歲,以後就沒有了。」



張學良: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歲,以後就沒有了


圖源網路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遭監禁,從浙江奉化開始,先後移監於安徽黃山,江西萍鄉,湖南的郴州、沅陵,貴州的修文、開陽、桐梓和四川的重慶,輾轉流離,終於1946年11月2日被轉至台灣,幽禁於新竹縣竹東鎮井上溫泉。


張學良這天日記說:「今日遷移,但余始終不知去向何處。早六點一刻,由重慶白市驛機場起飛……八點四十分抵武昌徐家珊機場加油,十二點一刻抵台北松山機場,余始知是到台灣……下午二點一刻由台北乘汽車動身,約五點半抵新竹,宿於招待所。」


其時,張學良生涯中出現第三個「三六」——伴隨他的趙一荻當年三十六歲。貴州之前的張學良,絕對孤寂。從貴州始,著名的趙家四小姐追隨到他身邊,陪伴寂寞英雄。

張、趙由此開始了他們台灣幽禁階段的早期生活。《張學良與趙一荻的清泉幽禁歲月1946-1960》一書中,有兩幅相鄰的照片。一幅是張學良在窗前讀書,另一幅是趙一荻在用縫紉機縫製衣物。這段時間裡的記事簿、日記、信函、口述、照片……成為後人研究張學良的珍貴史料。


張學良被幽禁後,讀書不輟,並有了研究明史的想法,且興味日濃,不時託人從外面買書,還列出書單,請毛人鳳幫助尋購。據說宋美齡得知張學良的治史興趣後,專門請了一位明史專家,到張學良的山中居所,行「伴讀」之責。宋美齡還曾托信差轉送給張學良大量家書。


1955年初,張學良感受到一種入台以後前所未有的寒冷。是年春,趙一荻因咽部出問題,不得不動手術。是年夏,她開始連續尿血,發燒時體溫高至39.5攝氏度,四肢冰冷,顫抖,被送到台北中心診所,檢查結論是膀胱炎或腎盂腎炎。趙一荻為此住院兩月之久,張學良一人待在井上溫泉,開始了「兩地書」。


當時的台北和井上之間,未通公路,音問不便。趙一荻託人帶回的信,不能及時送達。中秋前後,張學良的一封信斷續寫了三天。10月15日,趙一荻出院回家,張學良手中積累了她寫自醫院的近三十封信。張學良的日記里,記錄了趙一荻病體逐漸好轉的過程。女主人回家了,他們與世隔絕、朝夕相伴的山居歲月繼續綿延。


不知何人為張學良和趙一荻留下了他們在書房的多幅照片。自然光,構圖工穩,人物閑適,氣氛靜謐。照片上的趙一荻,背後排列著大量藏書。那是她漫長伴讀歲月的證明。其中一幅文字說明是:「趙一荻也老了,看書時也離不開老花眼鏡了。」

這類圖片數量之多,支撐起「張學良台灣幽禁期間讀書影像」專章,給人手不釋卷的強烈印象。這一章,是他隱居生活中大量閱讀的實況記錄。每年元旦,張學良都會啟用一個新日記本,寫上當年的讀書計劃,一本本讀來。有時在室內,藉助桌面一個斜面支架閱讀,時常在室外,陽光下,或端坐於石凳、石階,或仰卧於躺椅,單手持卷,讀到入神。


隨著時光延伸,當年少帥山中漸老。視力衰退,眼疾困擾,讀書越來越不易。從照片看,張學良伏案的姿勢越來越低,眼睛離紙面的距離越來越近。是光線原因嗎?專題照片里,室外讀書的場景多於室內。書上說:「散步時帶著書,走累了,坐下看一會兒書。這是張學良的習慣。」(文/張冠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日報 的精彩文章:

甲午戰爭參戰清軍達63萬 戰敗因大清內部高度糜爛
1963年周恩來邊境小島密會台灣信使
我國頻現白堊世恐龍新遺迹
您可能感興趣

張學良: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歲 以後就沒有了
張學良九十歲接受訪談時,稱自己有過十一個情婦,但最愛的還是她
張學良不回國的四個理由,最後一個原因很少有人能想到
周恩來病危之時說「不能忘了兩張」,一個是張學良,另一個是誰?
張學良能活到101歲?有這幾個癖好!最後一個妻子都受不了!
晚年張學良曾說,如果這個人沒有死,日本人就不敢發動九一八!
此人死前留下兩句遺言,張學良只聽懂了一句,三年後東北就丟了
張作霖的這個本事,張學良如果能學到一半,也不至於丟了東北
張學良最不願聽到的兩個字,誰說誰死,如今卻成為他的標誌
趙四小姐到底有多美,讓張學良愛的死去活來,看到照片後我明白了
多年以後張學良這樣評價「九一八」:早知道 我就拚命了
張學良晚年坦言,九一八時,是他下的不抵抗命令,怕打不過日本!
張學良摯愛一生的人,趙四小姐到底是有多美,看到照片後明白了
張學良回憶九一八時說,如果他沒死,日本就不敢發動九一八
趙四小姐臨終之際,張學良握著她手,說了個秘密,只有七個字
震驚!張學良:我的生命從二十一歲開始,到三十六歲結束!
西安事變張學良後悔了?他表示:別說軟禁五十年,槍斃我都不在乎
沒了張學良,我依然可以過好我的後半生
張學良後半生被軟禁幾十年,是怎麼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