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士里他最無恥,無德無能,賣主求榮,最終難逃一死
张松,是刘璋手下的重臣,这从他的职务及刘璋对他的态度就能看出来。张松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呢?小说第六十回中有介绍:益州别驾。别驾,全称为别驾从事,拿现在的官职对比,相当于省府秘书长,可谓位高权重。
据报汉中张鲁打算兴兵进犯,益州牧刘璋大为紧张,急忙找来文武商议。这时候张松信心满满向刘璋打包票:「主公放心。某虽不才,凭三寸不烂之舌,使张鲁不敢正眼来觑西川。」(见第五十九回)
张松有什么办法让张鲁不敢正眼来觑西川呢?他的建议是联合曹操。在张松的心里,虽然曹操在赤壁惨败,但仍然实力雄厚,「天下无敌」。
张松的建议使刘璋心头一宽,命人收拾金珠锦绮为进献之物,派遣张松为使去许昌向曹操示好。临行前,张松偷偷将自己所画的益州地图藏在身边,带着几个随从,取道赶往许都。为什么他会偷偷带上此图呢?先卖个关子,咱们接着往下看。
张松来到许都后,「每日去相府伺候,求见曹操」。可见其急迫的心情。没想到曹操自从击败马超后傲睨得志,每日饮宴,基本不出相府,所有的朝政大事都在府中商议。张松等了三天,做到的仅仅是向曹府的官员通报了自己的名字,连曹操的人影都没见到。
等张松通过贿赂见到曹操后,曹操并没有给张松面子,一见面就是一通责问。曹操问:「汝主刘璋连年不进贡,何也?」这问题问出来很正常。「平时不拜神,临时抱佛脚」,这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企图。张松的回答是:「为路途艰难,贼寇窃发,不能通进。」张松的话让曹操很没面子。赤壁之战前,荆州还在曹操的手里,荆州之战后,地盘被刘备给占了,这不是揭曹操的伤疤吗?曹操一听就火了:「吾扫清中原,有何盗贼?」张松又答道:「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备,至少者亦带甲十余万,岂得为太平耶?」刘备、孙权都是曹操的劲敌,在曹操面前公然提及二人,曹操焉有不怒之理。这番顶撞让曹操很生气,抬眼看看张松,又见其人形象猥琐,长得丑陋,心中更加生气,拂袖而去。
张松是故意惹曹操生气的吗?不是。他是奉命来巴结曹操的。刘璋在益州还等着他说服曹操进攻张鲁、缓解益州压力呢。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呢?从对话内容来看,张松不是合格的外交人才,水平不够。遇到难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只是顺着自己的性子任凭事态逐渐恶化。
在杨修的协助下,曹操终于答应来日在西教场检阅军队的时候见见张松。这就给了张松完成使命的第二次机会。这次的机会张松又是如何把握的呢?
次日,曹操与张松在西教场阅兵。面对曹操的五万精锐,张松「斜目视之」。「斜目」,有傲睨不屑之意。这个举动很无礼,也很不理智,幸好没被曹操发觉。曹操对张松表示:「汝川中曾见此英雄人物否?」这话说得有问题,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但也给了张松一次拉近关系的机会。张松回答:「吾蜀中不曾见此兵革,但以仁义治人。」这是斗嘴,是挑事。一旁的杨修看到曹操气得脸色都变了,心里着急,「频以目视松」。这是替张松着急,提醒张松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可张松的表情却是「全无惧意」,一副毫不在乎的神情。这时候曹操的火气也上来了,他对张松说道:「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曹操这是反击,原因是受到张松之前话语的刺激。
这时候,张松如果还能想起自己使命的话,很容易就能将这紧张的气氛缓解。但他不依不饶,当面嘲笑:「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词概括,这是「作死」。张松不是刘备、孙权派来下战书的,而是刘璋派来求援的,这样嘲笑曹操别说是无法完成使命,就连自己的小命也难保。曹操大怒,令人将张松推出去斩首,幸好杨修以「松虽可斩,奈从蜀道而来入贡,若斩之,恐失远人之意」加以劝阻,曹操方才罢手,命人将张松乱棒打出。张松自己在刘璋面前提出的利用曹操遏制张鲁的计策也完全落空了。
张松献计并亲自来到许都到底是为什么呢?张松离开许都时的想法说明了一切:「吾本欲献西川州郡与曹操。」原来他偷偷带上的地图是想交给曹操的,打算利用出使许都的机会以献图为契机暗地投靠曹操,他所谓的利用曹操来遏制张鲁的计策只不过是欺骗主子刘璋的花招。这是什么行径?这是典型的卖主求荣!
离开许都之后,张松又来到了荆州。在荆州他受到了刘备的热情款待。当张松出现在荆州地界时,赵云在郢州界口隆重接待。到了荆州界首,关羽亲自迎接并共进晚餐。第二天一早,刘备又亲自在途中「下马等候」,连续数日盛情款待。张松被感动了,最终向刘备提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民殷国富。智能之士,久慕皇叔之德。若起荆襄之众,长驱西指,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又将地图献给刘备,并称「但看此图,便知蜀中道路矣」。刘备接过地图一看,「上面尽写着地理行程,远近阔狭,山川险要,府库钱粮,一一俱载明白」。张松还对刘备表示:「松有心腹契友二人:法正、孟达。此二人必能相助,如二人到荆州时,可以心事共议。」至此,张松替刘备解开了如何进入益州、实现「隆中对」战略这一重大难题。
张松为什么会转而投靠刘备,是他自己对刘备所说的「明公乃汉室宗亲,仁义充塞乎四海。休道占据州郡,便代正统而居帝位,亦非分外」吗?张松在离开曹操之后的心态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张松认为「我来时于刘璋之前开了大口;今日怏怏空回,须被蜀中人所笑」。于是,他又寻思「荆州刘玄德仁义远播久矣,不如径由那条路回。试看此人如何,我自有主见」。至于应不应该找刘备帮忙,刘备能不能够帮忙,刘备帮忙后有什么后果,这些都不在张松的考虑之内。去找刘备其实是想挽回自己的面子。
更为可笑的是,张松还恬不知耻地对刘备说:「某非卖主求荣,今遇明公,不敢不披沥肝胆。」如果不是卖主求荣的话,怎么会先是想将地图先给曹操,之后又送给刘备呢?大概张松过于得意忘形了,接下来的话语不打自招:「松此一行,专欲纳款于操。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终于原形毕露。他根本不是因为刘备仁义而投靠的,而是因为投靠曹操却被曹操怠慢,又怕回到益州之后被人耻笑,逼于无奈才找到刘备。在张松的心中,残暴还是仁义对自己而言都无关紧要,都不会阻止其出卖刘璋的决心。只要新主人重视他,他都会毫不犹豫依附并拿出地图相赠,作为给新主子的见面礼。这不是卖主求荣又是什么呢!其无耻、阴暗的嘴脸已经暴露无遗。
大凡卖主求荣之辈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刘备进入益州后,以曹操进攻荆州为由,要求刘璋提供「精兵三、四万,行粮十万斛」(见第六十二回),让自己返回荆州救援,对刘璋进行敲诈。张松闻讯后,误以为刘备真的要回荆州,急不可耐地给刘备写信进行劝说,并称「今大事已在掌握之中,何故欲弃此而回荆州乎?使松闻之,如有所失。书呈到日,疾速进兵。松当为内应,万勿自误」。不想这封信尚未送出,就被其兄张肃捡到。张肃连夜将信交给刘璋。刘璋这才恍然大悟,终于看清了张松的真面目,一怒之下将其斩杀。这个无德无能、卖主求荣的小人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此人是民國最無恥的漢奸,賣主求榮比呂布更可恨,叛國投日終被部下活埋?
※他們賣主求榮來投降,鐵木真卻大怒:謀害主子的人不能留!殺
※崇禎最痛恨的一個人,明朝最後一任內閣首輔,賣主求榮下場凄慘無比
※她曾是呂雉最得意的棋子,賣主求榮卻被後人稱頌,憑什麼?
※賣主求榮,一等男拜大將軍,大清第一人,死於同樣賣主的戰友之手
※他是蜀國重臣曾做過賣主求榮的勾當但諸葛亮和法正對他卻尊敬有加
※十六歲女孩被拐賣,七旬老人拿兩百元幫她逃走,卻遭賣主暴打致死
※幾百元淘的桌椅,竟是老物件,身價暴漲,賣主後悔死
※他「賣主求榮」,卻當過劉備第一謀士,用計拿下益州、漢中,死後劉備大哭幾天…
※泰國人流行帶「神仙娃娃」,認為這會有好運,賣主因此發財
※窮小伙挑柴進城賣,遭賣主欺負,好心人寫下八個字,讓他揚眉吐氣
※印度重金購買先進武器又被坑,俄羅斯也嘲諷賣主
※他賣主求榮,又為偷安投降日本,氣得戴笠當場拍板:生擒活埋!
※足壇十大叛將:槍手三將成笑料 特維斯兩度賣主
※這4棟建築已破敗的不成樣,翻修後重現百年前風姿,讓賣主直後悔
※魏徵作為李建成嫡系,玄武門之變後是怎麼賣主求榮苟活下來的
※搶劫!黃金獵犬遇水搶匪,秒轉身叼傳家之寶出賣主人
※中介是怎樣在賣主和買主之間收取高額傭金的?
※敗給曼城孔蒂已認慫:意甲比英超容易衛冕,因為對手賣主力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