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國工匠:很感動,也很反動

大國工匠:很感動,也很反動

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的《大國工匠》系列報道,間或在早飯午飯時會看上一集,算不上關注,但也對工匠們的平凡而不凡的人生經歷有所耳聞。


看過不下5集《大國工匠》的我對這個系列報道的感想就是題目中的七個字:「很感動,也很反動。」

大國工匠:很感動,也很反動


(中國的手工包裝分揀工序)

大國工匠:很感動,也很反動


(全自動的分揀包裝流水線)


感動是感動在各行各業的工匠師傅們數十年如一日磨練自己的技術,終於熟能生巧,在自己的領域練出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絕技,這份堅持和對工作的熱愛讓人無比敬佩。反動則是從另一個角度。我必須說,這種推崇手工技藝,暗暗貶低機械技術的思想傾向是絕對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反動」。這種反動的思想根源,就在於中國3000年文明史中對科學思想和精神的貶低和輕視。這種對歷史發展正確方向的貶低和輕視,在中國悲慘的近代史上已經讓這個古老的文明吃夠了苦頭。但痛定思痛,新時代的中國人似乎並沒有從歷史中汲取太多教訓。在當今中國大多數普通人的思維習慣中,從沒有打下過科學思想和精神的種子,更誑論在此之上建立的對新技術新發明新思想的創新動力了。


作為中國最大官方媒體的中央電視台,公然推崇《大國工匠》這種帶有嚴重反科學,反理性的報道節目,不僅是一種思想領域的倒行逆施,更與十三五期間我國所推崇的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南轅北轍,背道而馳。


工匠是一種什麼職業?說到底就是在手工業盛行的時代進行手工業生產的技術工人,本身並沒有獨特的身份地位或者專屬於這個職業的精神品質。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工匠所工作的手工工場是封建社會城市中的手工業生產的基本單位。手工作坊主擁有私有的生產資料,分散經營,以本人的手工勞動為主要的生活來源,一般不僱傭工人,只有做輔助性工作的幫工和學徒。幫工、學徒沒有工資,僅有維持生計的微薄報酬,因此,作坊主與幫工、學徒之間不存在資本主義性質的僱傭關係。手工工場可分為分散的手工工場,即簡單協作,集中的手工工場,即工場手工業兩個階段。簡單協作沒有改變手工的勞動工具和操作方法,僅是在同一資本家指揮下協同勞動;工場手工業是以手工技術和僱傭工人的分工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大生產,它是手工業生產向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過渡的準備階段。


在機械工業出現之前,手是工業生產唯一的主動生產工具,所有的工業生產活動都要依靠人手來進行。而掌握了特定技術技巧的工匠就能製造出更加精良的產品,這就使得高超的手工技術受到了推崇。同時,由於在分散的手工工場階段普遍存在的師傅,學徒的技藝傳授模式,一些手工業生產中的技術和技巧被總結了下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某一特定產品的一套生產技術。

但歸根結底,手工業時代的生產技術和技藝傳授方式都是無比落後的。試想,沒有基礎的物理、化學等科學作為技術體系的根基,沒有工程、製圖、數學計算等精確標準化體系作為技術體系的支柱,手工業時代的生產技術僅僅是一些樸素生產經驗的總結,不僅零散而且毫無標準可言。一個師傅掌握的技術或者配方,即使他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徒弟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原樣複製尚且很難,更不用說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改良和創新了。


難以流傳、標準不一和生產低效是手工技術的死穴和命門。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恰恰是中國人曾經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的機械工業。


歐洲的工業革命,與其說是一場科技發明帶來的生產力進步,倒不如說是科學技術發展和科學思維深入人心的必然結果。首先,傳統手工業的生產方式得到了科學技術的支持,得以用科學的語言和標準總結、複製、傳播。任何一個人只要學會了看懂工圖,學會了使用機床,都可以按標準化設計圖加工出甚至自己完全不知道是用來幹什麼的機械。傳統的生產配方,被用科學的語言加以精確度量,變得易於學習,掌握和量化複製。科學的進步,科學研究方法的廣泛採用和科學觀念的深入人心使得歐洲的工業革命有了強大的理論基礎,同時也使得整個體系運行的成本變低。而相反的中國呢,雖然在手工工場時代創造過燦爛的文明,但這種文明是隨機的,低效的,更是無法傳承的。一個工匠也許能創造出精美的作品或者高超的技術,但這一切即沒有用科學的工藝流程固化下來,更沒有採用製造機械的方法促進其生產效率的提高,故而只能一代發明,一代失傳,一代再重新發明。


就拿火藥武器來講,早在唐代就出現,宋代的火藥武器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明代則達到了中國古代火藥武器的巔峰。當時明軍,不僅列裝有制式的火藥武器三眼火銃,同時還有仿製葡萄牙人先進的輕便火炮佛郎機;但到了清末鴉片戰爭之時,火藥武器不僅沒有發展反而在一些領域嚴重退步,最典型的就是火炮技術。在其後的洋務運動中,雖然中國缺少機器的軍事工業大力仿製西方洋槍洋炮,但質量和成本與西方成熟機械工業生產的產品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大國工匠:很感動,也很反動


(明軍神機營火繩槍兵)

大國工匠:很感動,也很反動


(佛郎機)


歷史的實踐證明,手工業的時代已經遠去。精密的製造業中也在不斷引進新的機械以取代手工業。當代中國,卻恰恰就存在著這麼一種手工業崇拜。大家都覺得,手工生產出來的東西一定比機器製造的強,殊不知大謬不然。有不少人舉出瑞士手錶業長期堅持手工生產精品的例子,但諸位卻沒有看到,瑞士製表業早在工業革命時代就廣泛採用精密機械來加工手錶的零部件,後來經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才帶來了製表業的繁榮。瑞士的手工製表業,是建立在科學的工藝流程,操作方法和精密的量化數據計算的基礎上,人工在其中與機械製造實現了高水平的結合,遠不是中國原始粗糙的所謂「手工業製造」所能相提並論的。


出現手工業崇拜的原因是複雜的,在我看來如下幾個原因很是關鍵,其一是在中國的歷史傳統中,從沒有出現過機械工業的概念,在近代以前,中國幾乎所有的產品都能通過農業或簡單手工業生產出來。在意識上,中國人不能理解機械工業也絲毫不足為奇。例如在清末的洋務運動中,實業家張謇興辦的大生紗廠花費了很大力氣才招募到工人,其中一個重要的阻力就是工人無法理解奇形怪狀的織布機和紡紗機如何才能生產出質量遠強於土布的布匹。其二是,中國在3000年的文明史中,長期處於專制帝制的統治之下,一切不利於統治的因素一概被絞殺、打壓。科學技術在統治者看來不過是奇技淫巧,如果被平民掌握反而可能威脅統治,所以乾脆一概予以鎮壓。另外,傳統農耕經濟下的超穩定的社會結構和極為低下的教育水平使得中國很難出現科技革命的火花,鮮有的科學家也只會被守舊的士大夫階層斥為不務正業,這與西方文藝復興以後諸國競相發展科技的境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以上我們談到了工業生產領域手工業和機械工業的比較,也許具體例子有失偏頗,但總體來講機械工業在工業生產上絕對的主流趨勢是不可避免的。當然,讀者切不可誤解我的意思,認為在當代環境下就不需要精密的手工生產了,這種想法才是真正大錯特錯。精密的手工生產,即使在機械工業的環境下也是必須的。但我們不能將手工的不標準化生產作為一種常態和普遍現象而忽視開發精密機械設備來代替手工的重要性,這個誤區也正是當今中國製造業所面對的一項重要挑戰。也許我們的製造業擁有一批頂級的精密手工技術人才,可是一方面他們的技術缺乏科學的經驗和總結,成為了一種獨家秘笈,不可複製更難以傳承;另一方面這種手工技術生產在事實上阻礙了開發精密機械進行替代的創新需求,實實在在是一種思想上的桎梏。


就拿今天的《大國工匠》節目報道的中藥製藥企業同仁堂的藥丸搓制技師張冬梅為例,節目的報道是這樣說的:「位列中藥「溫病三寶」之首的安宮牛黃丸,兩百多年來沿襲手工制丸技藝。一顆藥丸數道工序,每顆重3克,分毫不差。張冬梅,17歲進同仁堂,她說『這輩子就干一蜜丸』,如今她手工搓丸一次成型率達百分之百。致敬大國工匠!」在食堂收看新聞的筆者不禁啞然失笑。


首先,一個製藥企業,在現代的科技和醫療體系中,仍抱殘守缺,敝帚自珍,拿所謂傳統當固步自封的幌子,簡直是可笑至極。且不論你的配方和產品是否嚴格按照採集和生產流程規範進行,單單你這樣的人工搓制生產的過程就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誤差,甚至摻入有毒有害成分。現代醫學製藥企業,最講究的就是配方、劑量和性狀的絕對精確,即使一毫升,一微克有毒有害成分的摻入;一種工序、保存條件的變化;一點成分配比的增減都可能會帶來致命的後果。在這種情況下,純機械的標準化生產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這種生產方式將生產過程中的風險降到了最低。試想,如果我們所注射的疫苗都用人工方式來搭配配方,灌注劑量,依靠技藝超群的「製藥工匠」來生產,那將是多麼的可怕,也許除了這特定幾位外其他工匠生產的疫苗我們根本不敢信賴其質量。好在同仁堂的藥丸不過是調理為主的中藥,要是同仁堂也用同樣方式來生產西藥不知要鬧出多大亂子。


其次,這種手工搓藥丸的生產方式也絕非沒有改良的空間。其一,張冬梅女士在自己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用標準化的語言來總結一套「搓藥丸」生產規範,比如葯條要搓多少厘米,搓藥丸時的動作規範等等。這樣,即使一個初出茅廬的學徒工,也可以根據這項規範搓出符合規程的藥丸。單單依靠張本人的傳幫帶,即使能在許多學徒中找出一兩個理解能力強的精英,對於整個技術進步也是毫無意義。其二,張冬梅女士在勞苦的搓藥丸工作中似乎從來沒有想過要搞一台搓藥丸機器。她自己本人也許技藝高超,但一台搓藥丸機的意義遠高於她本人的熟練技巧。一個高級技工不能複製,一台搓藥丸機,只要有標準化的圖紙,加工零件的機床,任何一個從來沒搓過藥丸的普通工人也可以製造並組裝一台這樣的機器,不僅效率成倍提高,而且大大減少了人類的勞動。


也許你可能會說,機器哪有人手靈活,搓出來的藥丸雖然多但是質量卻差。可惜讀者千萬不要忘記我們所追求的不是最高質量而是平均質量。張女士本人搓出的藥丸我們假定誤差在1毫克以內,最初的機器也許只能搓出誤差在2毫克以內的藥丸,但普通工匠搓藥丸的誤差是5毫克乃至10毫克,所以平均來看,機器的勝利是必然的。更可貴的是,機器的改良和技術的進步是可以在原有基礎上不斷累加的,例如提高零件加工的精密度,增加工序或重新編製生產流程都可以使機器加工的精度不斷提高,而人卻幾乎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大國工匠:很感動,也很反動


大國工匠:很感動,也很反動



(手工搓製藥丸,就算以最熟練的工作速度,產能也極為有限)


大國工匠,很感動,也很反動。中國的製造業若想真正提高競爭力,必須從創新上下手,而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研究新工藝,新技術,淘汰落後產能。在我看來,靠著工匠師傅的感性判斷和經驗為基礎,難以標準化的手工業技術,就是最大的落後產能。


要想改變這一切,還得從普及科學意識的基礎做起。中國的製造業發展,依然任重而道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佩戴徽章之人 的精彩文章:

先生自去,白鹿尚鳴
隨想錄之閑話洋人
您可能感興趣

感動中國:越感動,越丟人
女排感動中國,她卻感動我們,普通家庭的情感故事更使人動容
這些動漫都很感動人,鋼之鍊金術師是最虐心之最!
很容易被感動的人, 內心其實很孤獨。
很容易被感動的人,內心其實很孤獨!
動漫中的帶給我們的音樂更多的是感動!
《戰狼2》最讓你感動的十大畫面,感動的同時更多的是自豪!
動漫中那些讓人震撼,感動,戳心窩的台詞,可有感動過你
致敬脾氣很沖容易感動的我們
趙麗穎:她的笑容很有感染力,美更在於心靈的感動!
風雨中的足球課,雖然心疼,更多的是堅持和感動
不用死人也能感動到你,用純粹的感情打動你的虐心動漫!
感動,太多的感動其實是一種懦弱的表現
盤點最讓人感動的熱血運動動漫!
愛,有心動也有感動
它們只想以最真的心,陪伴你一生,很感動
最沒有用的事,就是感動自己
日本票選「最令人感動的動漫」,這些動漫是否感動了你?
這些「靈異」的照片,看的人沒有害怕,反而很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