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朝名將俘虜羅馬遠征軍,如今在中國仍有後裔

漢朝名將俘虜羅馬遠征軍,如今在中國仍有後裔

陳湯簡介


陳湯,字子公,是西漢時期的大將。他曾經出使西域,之後矯詔調動當地各國的軍隊,遠征對抗漢朝的匈奴郅支單于,大破之並將單于斬殺,維護了西北邊疆的和平。陳湯功勞是毋庸置疑的,可惜為人缺點較多,尤其貪污嚴重,所以在後世並不出名。


陳湯出生貧寒,先是被張勃舉薦給漢元帝,可惜因為沒有為去世的父親奔喪而被捕入獄,還連累了張勃。之後,他又被人舉薦,出任郎官,幾年後,任西域都護府副校尉,與甘延壽出使西域。

當時匈奴分裂,發展為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的相互攻伐,為南北匈奴,兩人都把兒子送去作人質以示臣服。之後郅支單于以為西漢擁護呼韓邪單于而非他,就對西漢懷恨在心,斬殺了漢使。後來,郅支單于依靠與康居聯合,擊敗大宛、烏孫等國,從而實力不斷增強,開始威脅西漢邊疆。


公元前36年,陳湯說服甘延壽,假託是朝廷的命令,調動了西域幾個國家的軍隊以及西漢在當地的屯兵,總共四萬多人,分成六隊遠征郅支單于。他們一路抵達郅支單于在康居建立的城池,然後步步緊逼,最後攻破城池,斬殺郅支。


陳湯建立不世功勛,可惜回朝後遭到一些大臣的嫉恨,又因為自己為人貪婪,污點不少,從而被他們抓住把柄,幾次被降罪,甚至被免職下獄。直到陳湯去世,他也只不過是一個從事中郎,和關內侯的爵位。後來,王莽執政才追謚他為破胡壯侯。


陳湯與羅馬軍團的淵源

如今甘肅省永昌縣的者來寨,也稱為古羅馬村,現在被認為是西漢時期驪靬古城的遺址,而在當時是國家用來安置羅馬帝國的遠征軍的俘虜,據說這些羅馬士兵是在陳湯大勝郅支單于後投降西漢的。


西漢時,羅馬帝國曾經率大軍攻打安息,也就是現在的伊朗,最後被人圍殲,主帥被殺。4.5萬士兵最後只有6000人突圍。三十多年後,羅馬帝國與安息停戰,卻發現這6000士兵沒有被安息俘虜,而是下落不明。


據史書記載,陳湯當年在攻打康居的郅支城時,發現郅支城的布防是土城外再有木城,而且他看到了一支組成「夾門魚鱗陣」的步兵。這種防禦方式以及步兵陣法,都是當時羅馬帝國所特有的,因此可以推斷這些士兵應該就是那6000羅馬遠征軍的殘餘。


而之後,陳湯攻破郅支城,斬殺郅支單于,記載是俘虜了145人,也有上千人投降。戰後,陳湯凱旋迴國,這些俘虜也就被帶回了西漢。不久,在現在的甘肅就出現了一個驪靬城,當地也被設立為驪靬縣。而所謂「驪靬」,就是當時西漢對羅馬的稱呼,後來才改為「大秦」。由此可見,這些被陳湯俘虜的羅馬士兵應該就被安排在了那裡。


現在,驪靬古城早已只剩斷壁殘垣,城牆也早已破損不堪。不過在當地發現的古墓里,考古人員從中出土的東西確定墓主的確是漢朝時期的歐洲人。而現在村子裡的人也有不少還保留著歐洲人的體貌特徵。漢朝名將俘虜羅馬遠征軍,如今在中國仍有後裔

喜歡的話就訂閱下吧

您可能感興趣

漢朝名將俘虜羅馬遠征軍,如今在中國仍有後裔,就生活在這個地方
他是中國最後的遠征軍,北望故國75年,堅持說漢語不入緬籍
敦刻爾克背後:兩萬中國遠征軍被英軍拋棄,屈死在異國他鄉!
中國最後的遠征軍:戰後被迫留緬,75年不得回國,如今返鄉痛哭
最後一位中國遠征軍,一生未入緬甸籍,死前大哭稱:我想死在中國
中國遠征軍的將軍,被俘後寧死不降,日本鬼子向他敬禮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慘烈松山!中國遠征軍的輝煌,讓日軍在中國戰區首次全軍覆沒
中國最後一位遠征軍如願回國!在緬70年,甘當黑戶也不入緬甸籍
最後一位遠征軍,終身不入緬籍,返鄉跪哭母墳,如今獲中國國籍!
快被人遺忘的中國遠征軍,讓美國史迪威將軍脫帽致敬
中國遠征軍在緬甸一戰揚名,與4倍於己日軍激戰,英軍卻像是草包
最後一位中國遠征軍戰士,75年不入緬籍,跪在母親墳前嚎啕大哭
為中國遠征軍抵制《敦刻爾克》?幼稚!此人才是罪魁禍首,亞歷山大只是在背鍋軍
中國最後一位健在遠征軍在緬73年不入緬籍,到死我也是中國人!
他率中國遠征軍打出中國虎的威名 蔣公愛將 被遺忘的抗日英雄
與孫立人清華同窗的遠征軍名將,被俘後奪刀自戕,最後被漢姦殺害
中國遠征軍但憑這三次戰役,就讓中國人一雪前恥,英美肅然起敬
他是最後一位在世的中國遠征軍:北望中華70年 終生不入緬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