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全球史視野中的「永曆西狩」

全球史視野中的「永曆西狩」

>

作者:李伯重(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中國經濟史學家。)


永曆政權歷史:一個微不足道的話題?


南明永曆帝朱由榔(1623-1662年)是明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他是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之孫,桂王朱常瀛之子,崇禎年間受封為永明王。1646年11月,受明朝大臣丁楚魁、呂大器、陳子壯等人擁戴為監國,接著稱帝於廣東肇慶,年號永曆。依照習慣,本文也將其簡稱為永曆。他在位15年,後被清兵追逼,逃入緬甸,為吳三桂索回,絞殺於昆明。在中國古代,因為有「為尊者諱」的傳統,皇帝流亡不說是逃亡,而說是「巡狩」。因此永曆及其小朝廷向西流亡,也就是「永曆西狩」了。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巡狩」之事屢見不鮮。有些「巡狩」是皇帝為避「外」敵而流亡,像唐玄宗避安祿山、史思明而「西狩」四川,南宋恭帝避蒙古人而「南狩」嶺南,清德宗(光緒帝)避八國聯軍而「西狩」陝西,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有些則是中國皇帝去到外「國」,不過不是被邀請去做「國事訪問」,而是作為階下之囚而被押解去的。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南宋帝昺、明英宗之「北狩」,都是眾所周知的例子。不過,像永曆這樣從華南「西狩」到貴州,再到雲南,最後到了真正的外國緬甸,則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

全球史視野中的「永曆西狩」

1911年雲南都督蔡鍔以「三迤士民」名義豎立的「明永曆帝殉國處碑」。


為什麼永曆政權會做出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西狩」?學界似乎從未做過認真的思考。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不成其問題的問題,因為永曆政權自始至終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空頭小朝廷,在清軍強大的武力面前,這個小朝廷除了逃亡,別無選擇。到了1647年,清軍奪取廣東、湖南後,永曆政權更是山窮水盡,走投無路,只有西南的貴州、雲南地區尚可逃亡,因此當然只能「西狩」了。然而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


中國人向來以成敗論英雄,永曆政權因為未能統治全國,又是失敗者,因此在大眾的眼中,也是一個沒有什麼意義的空頭小朝廷。永曆政權的歷史,也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話題。

從一個方面來看,情況確實如此。1652年(南明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正月初一,永曆帝和他手下為數不多的臣子、眷屬在雲南省最東邊一個名叫皈朝的村子裡度過了新年。在孫可望的安排下,搬到了安隆千戶所,為了使名字好聽一些,改為安龍府。據江之春記載,「壬辰(1652年,永曆六年,順治九年)二月初六日,上自廣西南寧府移蹕貴州安龍府,……時廷臣扈隨者,文武止五十餘人」,加上少數兵丁、隨從人員和家屬眷口也不過二千九百餘人。《殘明紀事》中說:「王自入黔,無尺土一民。」處於如此可憐的境地,說它是一個空頭小朝廷也不為過。

全球史視野中的「永曆西狩」

南明控制地區


然而,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大一些來看,情況又不同了。在1646年永曆政權建立之時,在明朝旗號下的各種勢力還控制著中國西南的廣大地域,並且在中國東南沿海的一些地方(特別是台海地區)也處於強勢地位。雖然這些勢力並無統一指揮,甚至彼此爭鬥不已,但是它們中的大多數至少在口頭上是擁護永曆政權的。早在前一年(1645年),就已在浙東自稱監國的魯王朱以海也宣布臣服於永曆政權。魯王於1653年死後,該政權的禮部議謚號時說:「今聖天子遠在滇雲,道路阻梗,末繇上請,姑同島上諸文武敘王本末及生薨年月,勒石藏諸壙中,指日中興,特旨賜諡改葬也。」(《監國魯王壙志》)


在明朝殘餘勢力在永曆的旗號下整合的時候,一些原來與明朝敵對的力量也紛紛加入以永曆為旗幟的抗清事業。張獻忠的大西軍本是明朝的死敵。到了1647年正月,張獻忠被清軍擊斃,大西軍余部在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的率領下急速南撤,進入貴州,佔領貴陽。豪格統率清軍追至遵義,因地方殘破荒蕪,糧草不濟,只得由四川撤回,清軍只在川北據有保寧一隅之地。該年九月,大西軍余部與明朝在雲南的殘餘勢力沐天波達成協議,決定「共扶明後,恢復江山」。在此時,一些投降清朝的明朝將領也紛紛倒戈,歸順明朝。


1648年正月,清朝的江西總兵金聲桓在南昌宣布反清復明, 除廣信﹑贛州二城外, 江西全省皆反清歸明。四月,清朝的兩廣提督李成棟也在廣東宣布反清歸明,領兵北攻贛州。在湖南,清軍得知江西反叛退保岳陽,明軍趁機反攻,先後收復常德、辰州、靖州、黎平﹑武岡﹑寶慶等地;督師閣部何騰蛟則收復了全州,進攻永州。十一月,攻下永州,重占寶慶,清軍不敵,棄衡州而走。長沙府屬十二州縣已被明軍攻陷九座。至此,明軍已收復湖南大部,清兵僅保據長沙﹑岳陽兩城而已。十二月,清朝的大同總兵姜瓖也在山西反清,蒞年四五月,山西除省會太原及平陽外,都被複明義軍佔據,反清起義擴展到北方。在東南沿海,鄭成功軍也於四月攻佔福建同安。

其次,永曆政權建立後,得到廣泛的「國際承認」。清朝定鼎北京後,中國各主要鄰邦都表示繼續承認明朝,不承認清朝。


南明隆武帝自立於福建後,遣指揮閔邦基詔諭琉球,琉球繼續遣使向明朝朝貢。隆武政權為清朝所滅後,琉球仍然向監國魯王朝貢,並且同支持魯王的建國公鄭彩關係密切。魯王政權和鄭彩通過琉球的朝貢貿易獲得抗擊清軍所需的硫黃,並希望通過琉球從日本購買武器。琉球一直拒絕同清朝建立關係,直到1653年(南明永曆七年),琉球中山王尚質才遣使前往清朝,同清朝建立朝貢關係。


朝鮮是明朝最親密的鄰國。清朝興起後,通過兩次對朝鮮半島的征伐,確立了朝鮮與清朝之間的宗藩關係。雖然朝鮮屈服於清朝,但朝鮮人對清朝非常反感,稱之為「胡虜」。這種敵對的稱呼和態度在朝鮮的《李朝實錄》中比比皆是。朝鮮方面僅僅在外交上使用清朝年號,在國內仍使用「崇禎」年號,致使「崇禎」這個年號被朝鮮士人沿用數百年。


南明諸政權作為明朝的延續,受到朝鮮朝野的強烈關注。由於山海阻隔,朝鮮對於南明消息的直接獲得十分艱難。李朝君臣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相關信息,以此了解了南明抗清的概況,並希望尋求與南方南明政權建立聯繫。朝鮮君臣認為:


「我朝三百年來,服事大明,其情其義,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再造之恩(即萬曆時期明朝出兵朝鮮,將征服了朝鮮全國的日本軍隊趕出朝鮮),自開闢以來,亦未聞於載籍者。宣祖大王所謂義則君臣,恩猶父子,實是真誠痛切語也。」

朝鮮國王孝宗以光復大明天下為己任,倡議北伐,對大臣說:


「群臣皆欲予勿治兵,而予固不聽者,天時人事,不知何日是好機會來時。故欲養精兵十萬,愛恤如子,皆為敢死之卒,然後待其有釁,出其不意,直抵關外,則中原義士豪傑,豈無回應者!」


為了北伐,孝宗採取措施,擴軍備戰。駐漢城的都城御營廳軍由7000人增加到21000人。禁軍由600名增加到1000名,全部改編為騎兵。御營廳增加了大炮攻堅部隊,還計劃將守衛漢城的訓練都監軍增加10000人,御營廳軍增加20000人。但因財政困難,他的計劃未能實現。

全球史視野中的「永曆西狩」

安南:連續多個世紀的持續擴張

安南(今越南)和明朝的關係頗為複雜,但是總體而言,還是好的時候居多。明朝滅亡後,安南與南明政權保持較好的關係。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二月,安南後黎朝遣正使阮仁政,副使范永錦、陳概、阮滾等,同明朝都督林參航海往福建求封於隆武政權。時值清兵攻佔福建,部分安南使者被俘至北京。永曆政權建立後,安南使臣阮仁政往廣西,拜見新即位的永曆帝。永曆遣翰林潘琦齎敕書、誥命、塗金銀印與安南使臣同行,前往安南冊封后黎政權的太上皇為安南國王。永曆元年(1647年)五月潘琦至鎮南關,後黎朝派禮部尚書阮宜、戶部侍郎阮壽春等接至升龍(今河內),明使行頒封禮。永曆二年(1648年)三月,永曆駐蹕南寧,安南至南寧入貢。永曆四年(1650年)十一月,清兵陷廣州,永曆自肇慶逃至南寧。永曆五年(1651年)二月永曆從南寧遣使敕諭後黎朝,令其資矢、象、糧、銃,以助恢剿。該年十月,永曆使臣再至冊封后黎實權派鄭氏清王為安南副國王。

全球史視野中的「永曆西狩」

永曆西遷路線


日本是明朝最重要的鄰國。萬曆時期的朝鮮戰爭後,中日兩國之間基本上沒有了官方往來。不過,由於文化上的親緣關係,中日朝野依然懷有親近感。明朝滅亡後,浙東沿海抗清力量曾8次派人到日本,請求日本派兵幫助抗擊清軍(即「乞師」)。大儒黃宗羲力主「乞師」,當然魯監國政權內部在向日「乞師」問題上出現了大爭論,兵部尚書余煌指責此乃「為吳三桂乞師之續」。但黃宗羲等則斥余之見為「書生之見」。黃宗羲說:「盡忠義士,苦思窮計,俱出於萬不得已,若徒以利害相權如余煌者,真書生之見也。」(《行朝錄》卷八《日本乞師記》)全祖望認為黃氏參與其中一次「乞師」之行:「是年(順治六年),監國由健逃至翁洲,復召公(黃宗羲)副馮公京第乞師日本,抵長崎,不得請,公為賦《式微》之章以感將士。」(《鮚埼亭集》卷十一《梨洲先生神道碑文》)其中最後一次,是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南明永曆十三年,日本萬治二年)愛國志士、大儒朱舜水(即朱之瑜)東渡「乞師」。在此之前,他曾7次渡海到日本「乞師」。


鄭芝龍向日本「乞師」始於隆武元年(1645年),他曾派部下崔芝到日本求援,但未得到日本響應。次年,他又派部下黃征明、康永寧帶去自己的親筆信件8封,請求日本派兵3000人、鎧甲200領,並允許讓其次子七左衛門回到中國故鄉,但均未能實現。鄭芝龍降清後,鄭成功繼續向日本求援,他先後曾5次派使臣鄭彩(鄭成功的堂兄)、張光啟等人,到日本「乞師」,但除了得到一些物資上的援助外,日本並未直接派兵援助。鄭成功去世後,由其子鄭經繼承他未竟的事業,堅持抗清復明活動。他也如其父、祖一樣,繼續派使臣赴日本,要求日本給予軍事援助。康熙二年(1663年)鄭經派遣蔡政、洪未舍等人帶著《致長崎王殿下書》去長崎,取回鄭氏家族在日本的存款,以供應軍用。在此之後,鄭經又先後於康熙六年(1667年)和康熙十三年(1674年)派人到日本「乞師」。對於鄭氏的求援,日本當局沒有積極響應。


朱舜水六十歲時,子死軍破,他也留居日本長崎不返。之後,據說鄭成功曾有信給他,托他代向日本乞師求援。那封有名的《鄭成功贈歸化舜水書》(先被收輯在日本的《通航一覽》中,原板保藏在板倉氏家中)中一段話說:


「今欲遠憑日本諸國侯假多少之兵,恭望台下代森(成功名)乞之諸國侯……台下今效採薇之客,莫忘國恩,懇懇。若托諸庇得復運之勢,森之功均出於台下手裡者。黃泉朽骨,不敢空忘。」


南明政權也得到葡萄牙澳門當局的承認和支持。後者通過耶穌會士,與南明政權展開了相當密切的軍事政治合作關係。南明隆武政權建立後,向澳葡當局求援。葡澳當局命尼古拉·費雷拉(Nicolau Ferreiria)率領300葡萄牙士兵北上援明抗清。1646年十二月,清將佟養甲、李成棟攻佔廣州,隆武政權覆亡,清軍繼而轉攻肇慶,威脅永曆政權。永曆出逃廣西,被瞿式耜接到桂林安頓,清軍隨即攻擊桂林。明清兩軍在桂林展開戰鬥,明軍大勝,從而穩定了初建的永曆政權,並使得金聲桓、李成棟等明朝叛將也都見勢反正,從而大大加強了永曆政權的聲勢。而南明軍在桂林守衛戰中取得勝利,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費雷拉率領的300名葡萄牙士兵的幫助。


因此,永曆政權並非一個無足輕重的空頭小朝廷。相反,在一段時期內,它是爭取明朝復興的旗幟,在國內外擁有眾多的擁護者。在眾多人的心目中,永曆就如同日本戰國時代的天皇一樣,雖然沒有多少實力,但仍然被公認為國家或者正統王朝的代表。因此,永曆政權的命運在中國乃至東亞歷史上,並非微不足道的話題。

全球史視野中的「永曆西狩」

(未完待續)


…………………………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心態史視角下的孫寶琦與辛亥山東獨立
講座︱李懷印:世界史視野下的清朝國家
歷史上最知名的一位壯族英雄!被中越兩國正史視為叛逆!
世界近現代史視閾下的移民概念與含義(中)
以檔案文獻的深入開掘推進學術史視野下的大學史研究
歷史視野:蘇聯解體前夕高級幹部紛紛自殺
歷史視角看韓國足球隊崛起,主教練曾發誓:如果輸,淹死在玄海灘
黑暗帝國隕落與永恆之井 速讀編年史視頻之第3期
罕見歷史視頻流出:洋人記錄下的清朝人的日常生活!
從加里波利到冬宮:全球史視角下的19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