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於《沁園春·雪》的歷史地理爭議

關於《沁園春·雪》的歷史地理爭議


這首詞究竟是否寫於石樓縣?仁者見仁。有意思的是,今天給各位帶來的是《前進》雜誌曾經刊登過的一篇文章。其署名作者,大家都認識,曾經的呂梁市委書記,而今已是塌方式腐敗案件中的一員。


此文觀點,疑義相與析吧!


作者:聶春玉 鄭化民

原載於《前進》


毛澤東《沁園春·雪》創作于山西石樓考證


聶春玉




呂梁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這塊革命的熱土上,到處留下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灑下了無數革命英烈的印記和鮮血。呂梁是紅軍東征的主戰場,紅軍東征的足跡遍及呂梁13縣市。許多重大會議、重大決策、重大戰役都與這塊熱土息息相關。也正是在舉世聞名的紅軍東征期間,毛澤東寫下了《沁園春·雪》,使呂梁這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更加令人神往。關於這首詞的寫作時間、地點,曾有多種見解。近來,我們組織專家學者,走訪了部分在毛澤東同志身邊工作過的老紅軍、老幹部。經多方考證,我們認為這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絕唱確實形成於山西省呂梁老區石樓境內。

一、關於《沁園春·雪》創作時間、地點爭議的由來


《沁園春·雪》一詞的創作時間、地點一直是眾多專家學者關注的課題。普遍認可的時間是1936年2月,寫作地點是黃河岸邊。關於進一步詳盡的時間地點則說法不一。


一種是「陝北說」。認為毛澤東於1936年2月初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部署東征的準備工作時,面對山野白雪,涌動了詩意,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還有說法是,毛澤東在紅軍東征前(1936年2月20日前後)在黃河岸邊寫就。


一種是晉西說。認為1936年2月21日,毛澤東東渡黃河後,正值大雪紛飛,在一座山頭上,遠眺北國的風光,胸懷勝利的喜悅,形成了創意,此後在石樓境內寫下了這首詩。


還有一種說法,是飛機上之作。起因是1945年10月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將這首詞抄送給了柳亞子先生,手稿傳開後,先後被《新民晚報》和《大公報》刊登。於是,強烈關心毛澤東行動的讀者理解成是在飛往重慶的途中寫成。這一說法當時就被知情者否認。

關於《沁園春·雪》的歷史地理爭議


二、關於毛澤東渡河時間考證


1936年2月18日,紅一方面軍司令員彭德懷、政治委員毛澤東下達渡河作戰命令。2月20日20時渡河作戰開始。


關於毛澤東東渡時間,大都認可為2月21日。原浙江省人民政府地礦局局長、紅軍東征時地下黨的交通員白乙明回憶說:「2月21日上午,動用了六、七隻大船將紅十五軍團的人員、物資渡河後,毛澤東、賀子珍及紅軍總部機關約50人乘船來到山西省石樓縣辛關村。」又說:「毛澤東與中央領導上午到了辛關後沒有馬上離開,就住在我店裡專門等候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周恩來下午到後,就立即在店裡開會研究過河後的軍事工作。開完會議後,也是2月21日傍晚,毛澤東率總部機關和中央領導同志離開辛關,向義牒方向進發,當晚住義牒鎮留村」(中央文獻出版社《數風流人物》)。


因白乙明當時公開的職業是開店,親自接待了毛澤東一行,對時間的記憶應該是比較準確的。曾任東征時渡河司令的周士弟回憶說,毛主席在黃河邊指揮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渡過黃河後,就趕到前方,在赴前方之前,他又具體布置了後方工作。他還給楊立三寫了一封親筆信,信中說到「我由義牒鎮向石樓前進」(2月21日12時於河口)。另《毛澤東軍事年譜》記載毛澤東於1936年2月21日進入山西石樓縣東辛關。

可見,毛澤東在1936年2月21日渡河進入石樓是有充分依據的。但有個別老同志回憶說毛主席是在22日或23日渡河的,因當時處於行軍途中,記不準是難免的。


關於《沁園春·雪》的歷史地理爭議


三、關於《沁園春·雪》的寫作時間、地點考證


多數詩人和學者認為這首詞寫於2月21日以後。頗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劉興漢《〈沁園春·雪〉寫作時地考證》,盛文廷《〈沁園春·雪〉的寫作發表問題》,都認為該詞寫於1936年2月22日或23日晚。

一些紅軍將士和老人都記得,2月20日晚至21日確實下過一場雪。


時任渡河先遣隊隊長的曾思玉將軍回憶「……2月21日10點鐘左右,我們看到河口附近辛關渡對岸河邊上,這時,雪已經停了。冰封了的黃河,更有一幅奇特的景象……」(曾思玉《踏雪訪黃河》《星火燎原》第4集)


在呂梁工作的同志曾走訪過一些年長的村民,進一步證實了1936年2月20日晚確實下了一場雪。據石樓小蒜村的一位村民回憶:那年一冬未下雪,正月二十八(2月20日)晚下起了大雪,次日要葬他的姑媽,他們家人早早起來掃雪。


毛澤東20日晚至21日上午正在指揮東征,雖然在陝北遇上了雪,但作詞的可能是不大的。


日本學者武田泰浮和竹內經過專門研究,在《詩人毛澤東》一書中認為「《沁園春·雪》是吟詠東征攻入山西省時看到的實景,這是沒有錯的。但我認為題材不限於此,還應包括內蒙古廣闊的北方即北國風光的全景」。


應該說日本學者是不會有地域感情偏見的。


從長征將士的回憶和學者的研究看,這首詞確是在石樓寫的。


王華主編的《毛澤東走進山西》(中共黨史出版社),馬連禮主編的《毛澤東詩詞史詩論》(山東人民出版社),劉波、杜福增主編的《長征紀實》(人民出版社)等一批著作確認是「紅軍東征時期在石樓城下寫成的《沁園春·雪》」。紅軍東征時的一位山西省柳林縣籍團長王達成回憶說「在西衛村開會時,人們傳開了毛主席的一首詩」。賀清華也回憶「當時渡河後毛澤東很激動地寫過一首詩,幾乎可以肯定,那就是《沁園春·雪》」。賀清華回憶說,毛澤東在石樓的西衛村主持召開了各軍團師以上領導幹部會議,提出創建山西抗日根據地及「擴紅、籌款、赤化」三大任務。在會上,毛澤東把他的詞首次給與會同志看,大家看後很受鼓舞,隨後,黨中央及時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即晉西會議。這次會議從3月20日到27日,是流動進行的。當會議開到石樓靈泉鎮四江村時,參會的同志再次看了這首詩,大家讚不絕口。當時參加會議的有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秦邦憲、王稼祥、鄧發、凱豐、張浩、彭德懷、楊尚昆等。


關於《沁園春·雪》的歷史地理爭議


四、沒有紅軍東征就不會有《沁園春·雪》


眾所周知,毛澤東既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又是一位詩人。他的許多成功之作無不與一定的政治軍事事件相關聯。他在長征途中的許多著名詩篇都是在長征進軍取得階段性勝利之後,觸景生情而寫成的。他在1931年春、夏先後取得第一次、第二次反「圍剿」勝利之後寫了兩篇《漁家傲》。1935年2月在渡過婁山關天險後揮筆寫下了《憶秦娥·婁山關》。總的看在這段時間裡他的作品是不多的。直到1935年10月長征取得最後勝利的時刻,毛澤東先後寫了《七律·長征》《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等一批大作,展現了其革命家的政治抱負和勝利豪情。從這些詩詞的創作特徵看,毛澤東作詞的風格特徵一是有「景」,要麼是「山」,要麼是「雲」,要麼是「雪」,總之應有一種奇特的自然景色;二是有「情」,就是受到革命勝利鼓舞下對未來充滿必勝信念的壯志豪情。而在當革命運動低潮時,充滿憂慮時,他是很少寫詩的,特別是很少有「大作」。在毛主席身邊工作過的同志回憶說,他有時也寫幾句詩,但都隨手扔掉了。


而在紅軍東征前夕,是個什麼情況呢?


紅軍東征戰略,從最初提出,到最後決策,歷經了1935年11月下旬到1936年2月上旬兩個多月的時間。當時黨內、軍內形成一致的看法是擴大紅軍,擴大根據地,「準備直接對日作戰的力量」。但是對於從哪裡擴,向哪裡發展,則有激烈的爭論。當時大致有三種意見:一是主張向東;二是主張向北;三是主張向南。毛澤東以偉大領袖的大智大勇,經過反覆比較,堅持認定向北的方針目前不宜,將來可行,且線路欠安。向南的方針絕不可行。根本方針是「東討,東討之利益是很大的。」然而不少人對東徵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存在著憂慮。有的領導人強調應採取一切手段鞏固與擴大陝甘寧蘇區,不應使紅軍有脫離蘇區的危險。一些前線紅軍將領同樣主張,目前應鞏固和發展蘇區與紅軍。就連時任抗日先鋒軍總司令的彭德懷也是憂心重重。針對種種憂慮,毛澤東在通過多次召開會議、致電、寫信、個別談話等方式,歷經兩個多月堅持不懈的努力,紅軍東征戰略決策才最終得以付諸實施。1936年1月19日中央簽署了《東進命令》。從當時的情況看,在紅軍東征未付諸實施,還未取得渡河勝利的情況下,毛澤東不大可能寫成這樣充滿豪情的作品。特別是渡河前夕,毛澤東在緊張地指揮著渡河戰鬥,運籌著整個東征戰役及陝甘寧邊區的保衛工作,在此種情形下,潛心寫作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那麼,為什麼有的同志會堅持2月初在陝北寫成的觀點呢?其主要理由是毛澤東在1945年給柳亞子的一封信中說,初到陝北看到大雪時填過一首詞。但據有關史料記載和當地老百姓回憶,1936年是一冬無雪。毛澤東在黃河邊初見大雪是在2月21日。因此不少學者認為是在2月20日以後寫的。而一些堅持「陝北說」的同志,連毛澤東去過石樓這一史實都不清楚,至於不知道在石樓寫了這首詞就更不足為奇了。再者,「初到陝北」是個寬泛的概念,幾天是初到,幾月也是初到。更何況,如果毛澤東早在2月初將詞寫成,為什麼在3月1日到達石樓縣西衛村這段時間裡從來沒有人知道?而在西衛會議上,許多紅軍將士都記得,大家首次見到這首詞。


這首詞,創作於石樓境內是合乎邏輯的。2月20日晚,紅軍衝破敵軍的封鎖,勢如破竹,所向披靡,2月21日紅軍東征渡河取得全面勝利。毛澤東滿懷勝利的喜悅,渡河進入石樓境內,途經石樓縣起伏的山巒,登高遠望,連綿的群山,冰封的黃河,遍地的白雪,盡收眼底。當晚住石樓縣留村,第二天移居張家塔,3月1日至3月5日住西衛村。在這段時間裡,紅軍不僅取得了渡河的全面勝利,而且取得了紅軍東渡後的第一個大戰鬥———關上戰鬥的勝利。在捷報頻傳的喜慶氣氛里,毛澤東踏上「北國」的土地,面北遠眺「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壯麗景觀,怎能不觸景生情,詩意勃發呢?


從這首詞的內容看,全篇充滿了革命的樂觀主義和英雄主義。在早期革命中,毛澤東往往用「雪」「雲」等詞來比喻反動的統治階級,但在這裡一改以往的格調,「雪」成為「江山如此多嬌」的點綴。銀蛇飛舞般的白雪,使北方的大自然這樣美麗。「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若在晴天,陽光映照在白雪上,祖國的山河豈不更美?


歷史上萬千英雄豪傑爭相為嬌艷的江山所傾倒。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雖有大的歷史影響,但都沒有能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對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下的人民大眾改天換地的使命充滿信心,只有共產黨人才能擔當如此使命。


眾所周知,紅軍東征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擴紅、籌款、赤化」的三大任務關係到紅軍的生存和發展,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存亡。因此,毛澤東和黨中央才把它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行動和軍事行動。毛澤東為籌謀這場行動付出了巨大的精力。渡河勝利的喜悅對他的觸動是可想而知的。


在這段時間裡,不僅戰鬥進行的順利,毛澤東在石樓境內從2月21日到3月6日長達16天的時間裡,足以形成他的大作。從這首詞的內容的博大精深和藝術風格上的精密程度看,它是經過精雕細作的,沒有相對安定的時間和環境也是不行的。關於2月7日或2月20日在陝北寫成的說法,更多的考慮是當時有了「景」,而沒有注重東征勝利與這一歷史史詩的必然聯繫。有「景」沒「情」是寫不出好詩的。在沒有取得渡河勝利之前,毛澤東是很難有這種創作激情的。也只有在渡河成功,毛澤東踏上山西土地之後,才會親臨其境,領略北國風光,抒發政治情懷,寫下這千古絕唱。可以確信,這首詠雪之作,確系東征的真實寫照,景是東征的景,情是東征的情。可以說沒有紅軍東征,就不會有《沁園春.雪》。這首詞確是毛澤東在東征渡河前後寫成的。確切地說,是構思於渡河期間,寫成於石樓境內。


也談毛澤東《沁園春·雪》的創作時間與地點


鄭化民




聶春玉先生今年3月在《前進》雜誌上發表文章,題目是《紅軍東征孕育的千古絕唱——毛澤東創作於石樓考證》,讀過之後,有些疑問,寫出來與聶先生商榷。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創作於何時何地,這是我照錄一份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給柳亞子先生的信:


亞子先生吾兄道席:


迭示均悉。最後一信慨乎言之,感念最深。赤膊上陣,有時可行,作為經常辦法則有缺點,先生業已了如指掌。目前發表文章,談話,仍嫌過早。人選種種均談不到,置之腦後為佳。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似於先生詩格略近,錄呈審正。


敬頌


道安!


毛澤東


十月七日


有此足矣。毛澤東信中所說「填過一道詞」,便是指《沁園春·雪》,這一點人所共知,無可置疑。「初到陝北看到大雪時」,雖然沒有把時間具體到某一日某一時,沒有把地點具體到某個村莊某個山頭或某個窯洞,但毛澤東所表達的意思是很明確的:一、地點在陝北,二、時間在初到陝北,三、初到陝北看見過大雪。應該肯定地講,毛澤東自己的說法是最具權威性的,別的任何人的記憶與考證,如果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是很難否定毛澤東這句話的。我堅信,毛澤東能夠分清陝北與晉西,大雪與無雪。聶先生對此似乎不以為然,否定了毛澤東的說法,但否定的很武斷,沒有邏輯性。聶先生講:「據有關史料記載和當地老百姓回憶,1936年是一冬無雪。」言外之意,毛澤東「初見大雪」時已到了石樓。「有關資料」是哪些資料?哪裡的資料?記載了什麼?『當地老百姓』是哪裡的老百姓?石樓還是陝北?他們的『回憶』是否靠得住?是否就能否定毛澤東自己的記憶?"一冬無雪"的區域有多大?此處無雪,彼處也無雪嗎?聶先生對這些問題沒有作一點說明。學術研究是不能這樣模糊的,尤其是關鍵性論據。聶先生說「初到陝北是個寬泛的概念,幾天是初到,幾月也是初到」。我不明白聶先生這句話是要說明什麼,證明什麼。聶先生又說:「如果毛澤東早在2月初將詞寫成,為什麼在3月1日到達石樓西衛村這段時間裡從來沒有人知道?」這個問題多少有點可笑,我說這只能問諸毛澤東本人了。寫詞是毛澤東的個人行為,什麼時候寫,什麼時候給人看,全憑作者個人情緒。寫出來馬上就給人看,或一輩子也不給人看都是有的。在這裡,我問一句聶先生,為什麼毛澤東1936年就寫好的詞,1945年才在重慶給柳亞子先生髮表?這九年多的時間裡又有誰知道這首詞?這難道可以證明《沁園春·雪》不是寫於1936年嗎?


我認為,《沁園春·雪》是毛澤東1936年2月率領紅軍東征時在陝北清澗縣黃河岸邊寫成的,東徵到達山西省石樓縣時,在西衛村、四江村公之於眾,1945年重慶談判時交柳亞子先生首次發表。這個結論並非我研究所得,這是史實,大多數人公認,無須考證。


關於《沁園春·雪》的歷史地理爭議


聶先生在其文中用很長一部分文字論證毛澤東在陝北期間,由於黨內對東征有爭議及其它事務影響,「充滿憂慮」,缺乏創作激情,因此不可能寫出《沁園春·雪》這樣的大作品來。而到了石樓後,渡河成功了,而且關上戰鬥勝利了,毛澤東「詩意勃發」,於是《沁園春·雪》應用而生。這樣的推測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但要作為論據,證明《沁園春·雪》不是創作於陝北,而是在石樓,就遠遠不足了。我們不能以己度人,更不能以常人之心度偉人之腹。聶先生列了毛澤東的幾首詩詞,說都是在取得某一勝利後「觸景生情」寫成的。但聶先生也有所不知,毛澤東更有不少詩作是在「充滿憂慮」時寫成的,在毛澤東身上,充滿憂慮同時又充滿激情並不鮮見。東征是一個大事件,但在毛澤東所經歷過的風雲變幻中,東征又多大,我想無須多言。聶先生的文章有一個致命的邏輯錯誤,這便是論據是可能性的,結論卻是斷然肯定的,這不是嚴肅的學術研究態度。


聶先生的文章前後矛盾的地方很多。比如,前面說多數專家認為《沁園春.雪>創作於2月22日或23日,並將此作為自己的結論,後面卻又說從2月21日到3月6日十六天時間足以蘊育成"這部大作"。比如,聶先生說,渡河成功了,關上戰鬥勝利了,毛澤東高興了,有寫詩的激情了,事實上,按聶先生所認定的2月22日或23日,關上戰鬥還未打響呢,何談勝利。20日未渡河,毛澤東心緒不寧,沒有寫詩激情,21日一過河,東徵才開了個頭,毛澤東的心情就好了,寫詩激情就有了,這樣的推理聶先生自己信嗎?實話講,渡河後,毛澤東更忙了,擔心的事更多了。


順便說一點,聶先生在其文結尾說:這首「詠雪之作,確系東征的真實寫照,景是東征的景,情是東征的情。」這樣的說法狹隘了一些。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是一首千古絕唱,天高地遠,磅礴大氣,放懷宇宙,俯視王候,其景其情,遠遠超越了東征本身。欣賞這首詞的文章,大多只是說明此詞創作於1936年東征期間,很少介紹詳細的東征背景,很少說明確切的創作時間與地點,因為這對欣賞詞作沒有什麼幫助。


關於《沁園春·雪》的歷史地理爭議


我認為,就目前所能見到的資料,要考證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究竟創作於哪一日哪一時,哪個村莊,哪個山頭或哪個窯洞,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沒有這個必要。這對研究毛澤東和《沁園春·雪》,對研究東征及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都沒有實質性意義。當然,陝西省清澗縣與山西省石樓縣出於建設家鄉,發展旅遊的目的,都想讓《沁園春·雪》落戶在自己土地上,動機是好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清澗縣早走了一步,不僅「確定」了創作的村莊,而且「確定」了創作的「窯洞」,甚至「找到了」毛澤東寫詞用的炕桌子,這張小炕桌現在陳列在延安。實話講,清澗的「論證」也很勉強,但終究沒有離開毛澤東所說的「初到陝北」。


關於《沁園春·雪》的歷史地理爭議


我是石樓人,我對石樓這塊土地有極深的感情,我恨不得古今中外所有的名人與重大事件都與石樓有牽連。我懇請前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中央軍委主席華國鋒為我的攝影作品「天下黃河第一灣」題詞「黃河奇灣」,目的之一也是為石樓歷史增加更多的人文內涵。我相信聶先生更是為石樓好,為呂梁好。但我們必須明白,正因為我們經濟貧窮,文化落後,我們在對外宣傳上更應謹慎從事,尤其是學術研究,一定要言之有據,自圓其說,否則便會適得其反,貽笑大方。學術結論不會因政治地位而增加其正確性。權位是一時的,利用政治企圖改變科學真實的,自古及今,都沒有成功者,無論其動機如何。我們不能給後人和歷史留笑話。《沁園春·雪》到底創作於何時何地,如果毛澤東自己說了都不算數,哪還有誰說了能算數呢?


關於《沁園春·雪》的歷史地理爭議


前些時日,我在北京見到了曾任延安時保衛毛澤東的手槍連連長,1948年保衛毛澤東進北平時的便衣隊隊長,後任國務院事務管理局常務副局長的高富有同志,老人家今年九十一歲,耳聰目明,思路清晰,直接跟隨和服務毛澤東近四十年,對毛澤東感情很深,對家鄉石樓關切之意,溢於言表。談到毛澤東《沁園春·雪》,老人家說:石樓這樣說,是會被人笑話的。實際上,我們只要說,1936年2月,毛澤東率紅軍東征,從陝西清澗進入山西石樓,其間寫成著名的《沁園春·雪》,在石樓縣西衛村公之於眾,就完全可以啦。沁園春大街,沁園春學校,沁園春石壁雕刻就都可以進行啦。


關於《沁園春·雪》的歷史地理爭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樓在線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新華社:《自然·生物技術》仍在調查韓春雨論文爭議
聚焦:韓春雨基因編輯技術爭議
胡靜楊紫不敵關曉彤?白玉蘭最佳女配惹爭議,《歡樂頌》全程陪跑
《醉玲瓏》開播髮型比劇情還火?劉詩詩韓雪髮型惹爭議
《古墓麗影》海報惹爭議
《醉玲瓏》劉詩詩韓雪陳偉霆頭飾被爭議,關曉彤楊冪造型更奇葩
《歡樂頌2》應勤介意邱瑩瑩非處女 貞操觀引爭議
爭議海綿城市,雨洪治理誰堪大任?
宋仲基避談《軍艦島》爭議 為宋慧喬點歌送驚喜
法《查理周刊》再惹爭議 新漫畫被指煽動反穆斯林情緒
關於產品經理的八個爭議
娛樂圈今年公布戀情的明星情侶,鹿晗關曉彤爭議大,楊紫秦俊傑已愛了一年
韓政府發聲明抗議日本教材指南主張爭議島嶼主權
網劇「桃園結義」惹爭議,史上劉關張到底拜的是誰?
山海關外憶忠骨,京師城內食人心——爭議袁崇煥
《歡樂頌2》回應爭議 喬欣:更喜歡蛻變後的關雎爾
疑似山寨 國產手游神似《女神異聞錄》引爭議
李沁飾演風情田小娥遭爭議 《白鹿原》首次顛覆形象
堂主說新聞:遊戲改編權引爭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陷官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