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最後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而並不是其他?
雖然1905年官方宣布淘汰儒家思想、1911年王朝統治時代結束,但是愛國人士為中國尋找新的普世價值的腳步卻從未停歇。
(圖)胡適(1891.12.17-1962.2.24),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
在1912年共和製成立後的亂世中,對於確立新的普世價值的需求更顯緊迫,尤其在胡適提出「打倒孔家店」運動之後更是如此。而他也是約翰?杜威的實證主義思想在中國的積極宣傳者。在最終發現和確定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的普世價值之前,人們見證了一個自然淘汰的過程。
第一,儘管西方文化是一種選擇,但西方與近代帝國主義侵略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而很容易冒犯敏感的中國民族主義者。正如毛**曾在幾年後提到:「如果中國想拜西方為師,那為什麼這位老師總是要侵略自己的學生?」
第二,其他社會主義思想也許是更合適的選擇。的確,當時許多中國年輕的知識分子對於各種社會主義學說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包括了聖西門的烏托邦社會主義,受託爾斯泰影響的基督社會主義和農耕社會主義,克魯泡特金和巴枯寧提出的無政府主義理論以及伯特蘭?羅素和柯爾所主張的行業社會主義。可惜的是,它們當中沒有一種學說能夠取代儒學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儒家思想提倡的「禮」在中國社會中建立起一套複雜的行為規範,它的內涵的普及度相當於西方守法和基督倫理精神的總和。此外,沒有一種社會主義學說提供了能幫助實現預設目標的組織上的指導(例如,組建列寧布爾什維克黨的設想)。
第三種選擇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它在1917年俄國布爾什維克革命成功後就成為了最具吸引力的選項。布爾什維克的成功恰逢中國知識分子發生動亂的時間。導火索發生在1919年中國在凡爾賽和會上談判失敗,導致了全國反對西方的情緒高漲。在和會上,協約國認可了日本佔領戰敗國德國先前在中國山東省的勢力範圍,卻不顧中國在一戰中加入協約國時提出的收復失地的要求。全國的學生、知識分子、商人、工人和社會大眾對西方的「失信」迅速作出反應,其範圍之廣、速度之快都是史無前例的。
1919年5月4日,大批學生湧入北京街頭示威遊行,抗議軍閥政府坐視不理的態度。五四運動就像星星之火燎原了中華大地,自此之後,一系列的民族主義和反帝運動相繼展開。出於對西方及本國政府的不滿,許多知識分子開始將注意力轉向俄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
(圖)李大釗,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在此我要補充的是一種與中國人探索普世價值相伴而生卻平行前進、能將中國起死回生的發展模式的追尋,這個追尋也經歷了一個淘汰的過程。
第一,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模式。這一模式雖然看著很有吸引力(尤其在西方人看來),但是卻不被中國人接受,不僅因為它與西方侵略者關係緊密,而且還因為它與中國傳統的半國家資本主義(見第二章)相衝突。
第二,日本模式。日本在明治維新後迅速發展,在短短几年內就達到了西方的工業發展水平,這一點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在1894年中日戰爭中中國失利後,中國就拒絕向日本學習。
最後,就是為大多數激進派的中國知識分子所接受的布爾什維克革命模式。對於他們來說,布爾什維克人在後沙皇時代所創造的成就啟發了他們去建設後王朝時期暫時落後的中國。而馬克思列寧主義對於中國革命者來說,好比是來自救世主的福音。
據一份日本文獻記載,早在1918年春,北大歷史學教授李大釗就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這個學習小組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前身。當1921年共產黨成立時,李大釗的同事陳獨秀教授以及年輕的毛澤東都是主要創始人。他們在信仰馬克思主義之前都致力於革命救國,而這與歐洲和俄國的馬克思主義信徒的歷程恰恰相反,後者在長期信仰馬克思主義後才逐漸轉變為革命者。
從實際層面來說,次序的顛倒確認了一點,那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是將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其繼續革命的武器和工具。與孫中山革命不同的是,前者以推翻清政府為首要目標,而共產黨的革命任務則針對後王朝時代混亂的社會、政治秩序以及對中國虎視眈眈甚至在中國肆意掠奪的外國勢力(帝國主義)。所以,共產主義的發現無異於「革命民族主義」的變體,成為了自19世紀中葉以來不斷出現的應對西方挑戰以及救國存亡的最激進的途徑。這同樣說明了中國共產黨如何將馬克思主義思想作適當調整以適應其在中國革命的需要,才能最終指引革命的成功。
▌摘自《大國復興》 熊玠(著) 時代華語出版社授權合作稿作






※不是我們選擇了蘭州拉麵,而是它選擇了我們
※選擇了愛是因為有緣,而選擇了不愛卻也是為了緣
※如果讓你選擇你最想去三亞還是泰國,為什麼?
※人最怕的,不是最後的選擇錯了,而是放棄了當初的選擇
※在選擇題中選了「其他」是什麼後果?
※尹斗俊稱不後悔選擇做愛豆 但卻不會讓下一代步自己後塵
※王猛是漢人,但他為何不選擇輔佐東晉,而是選擇了氐族的前秦呢?
※別給自己的失敗找理由了,你只是不會選擇而已
※他們是中國的良心,然而他們卻沒有選擇的權利……
※這題很難選擇,據說總統也選擇不來,並說出你的理由
※真愛就是沒選擇是你,有選擇還是你,選了你就不再選擇,永遠是你
※崇禎皇帝除了自殺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更好的選擇,可惜他放棄了!
※若愛,若恨,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霍建華最終選擇了林心如而不是陳喬恩,原因竟是這樣
※年輕的我選擇了裸婚,而他卻沒因此而倍加珍惜!
※你選擇做它的鏟屎官,可能是因為命中注定,而它,更是!
※除了巴掌,我們還有什麼選擇?
※傷感說說:不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誰的影子,也不是誰的替代品,更不是誰能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毛主席病重時,他的權力最,而主席病逝後,他卻選擇了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