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稱中國對二戰貢獻被低估 盼俄出現中國軍人紀念碑
參考消息網5月7日報道 外媒稱,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尤里·塔夫羅夫斯基表示,儘管俄羅斯與中國為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舉行了大規模的聯合活動,中國在二戰勝利中的作用依然被低估。
據俄羅斯衛星網5月6日報道,塔夫羅夫斯基認為,俄羅斯需要更多中國在二戰勝利中發揮歷史性作用的有形展示。他還認為,衛國戰爭中央博物館附近的盟軍紀念碑是不公正的,也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他說:「俯首山上衛國戰爭中央博物館前面有一座二戰盟軍紀念碑。上面有美國人、法國人和英國人。那中國在哪裡?法國僅抵抗了3個星期,中國則抵抗了14年,3500萬人遇難。」
塔夫羅夫斯基認為,中國對二戰勝利貢獻的低估發生在中蘇關係冷卻的60年代。
他強調:「看一下在衛國戰爭中央博物館中的展品,很少是有關中國的。但中國在1941年拖住了日軍,使斯大林冒險把西伯利亞的師團紛紛調往守衛莫斯科的陣線。」
他還指出,蘇聯和中國境內戰事中的重要事件在同一時間發生:「1941年12月在莫斯科取得了這場戰爭中的首次勝利,中國軍隊幾乎是在同一時刻於長沙擊退日軍。這些平行的事件具有象徵性,正是這些勝利讓日軍決定不進攻蘇聯。」
他稱:「去年中國軍隊的一支大隊參加了紅場閱兵,這讓我很高興。我希望,俄羅斯會出現中國軍人的紀念碑。」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美國「歷史新聞網」曾刊文稱,西方對二戰的歷史記述存在重大偏見。發生在西方的戰爭、東線戰爭和太平洋戰爭講得最多,而軸心國戰敗至今70年,對發生在中國的戰爭講述仍一片空白。
文章稱,西方對中國抗日戰爭缺乏興趣的可能解釋是對那場戰爭缺乏統一說法,同時還歸咎於使用中國檔案的困難。但現如今,獲得檔案容易多了,中國也出版過精心準備的歷史材料。這就涉及西方研究中國二戰的主要障礙:中文難懂。但在西方,如今漢語迅速流行,年輕人紛紛為了未來而學漢語。再過一二十年,西方書店或將擺滿有關中國在上世紀對日壯烈鬥爭的書籍。
資料圖片:5月9日,莫斯科紅場舉行勝利日70周年暨偉大的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1941-1945年)閱兵式。中國人民解放軍受閱部隊通過檢閱台。2015年5月11日 新華社/俄新





※美國對華武器禁運多次羞辱中國:逼中國成世界第二軍工強國
※中國軍售三戰全勝!美專家:中國軍工的痼疾終於解決
※美國評出古今十大軍事家 中國僅一人入選卻讓美恐懼
※美媒呼籲日本偷師中國 用反介入戰略對付中國
※中國前女主播英國創業:把英國戲劇帶回中國
※中國一技術首次出口美國為何美專家瞬間黑臉?竟擔心中國讓美斷電
※美媒稱中國軍備只能賣給發展中國家 中國拿出這個讓美國紅了臉
※中國又拿下一大單,對該國出口新型戰艦令美軍眼紅
※中國駐印度使領館外交官祭掃二戰中國軍人墓地
※外媒:美國正在衰落 中國將被迫領導世界
※美最新版中國軍力報告出爐 妄議中國南海戰略
※中國一款新型無人機亮相,美媒稱中國軍工實在太高產
※這個國家公開絕密技術幫美國對付中國戰機:專家稱結局將令人恥笑
※美刊稱若再爆世界大戰 中國對美將有規模優勢
※誰是中國的血盟戰友?這個國家發誓保衛中國國家利益
※抗戰中的中國
※外媒稱美國正衰落中國將被迫領導世界 中方回應
※中國「狀元」在美國讀大學後對中國教育的感悟
※中國研製成功世界唯二技術:美國剛攻破就被中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