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原創]嶺東民俗錄 37 魔法少女林默娘

[原創]嶺東民俗錄 37 魔法少女林默娘

[原創]嶺東民俗錄 37  魔法少女林默娘


南宋廖鵬飛為莆田聖墩順濟廟寫的廟記,是目前為止最早的關於媽祖的文獻記載,「姓林氏,湄洲嶼人,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聖墩距離湄洲島有幾百里,屬於莆田寧海鎮,這一帶是興化地區重要的商業市鎮,眾多海商北上南下,媽祖信仰由此開始傳播。廟記記載,北宋宣和四年,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路遇狂風,余船皆覆沒,唯有路給事中的使船因有女神顯靈護航,得以安然到達。回國後奏報朝廷,同船莆田寧海人寶義郎李振,上奏朝廷言以寧海女神庇護。宋徽宗於是封寧海聖墩廟號「順濟」,這是歷代認為媽祖成為官方正式祀典的開始。


[原創]嶺東民俗錄 37  魔法少女林默娘

宋朝是中國社會諸神體系的基礎建設階段,宋代對神祠封號「諸神祠無爵號者賜廟額,已賜廟額者加封爵,其封號者,初二字,再加四字」。媽祖也便在南宋時期因為被賜封為「夫人」乃至「妃」,並且因為其護航的海神功能,而隨著宋朝發達的海運,開始沿海岸線流播。陳天資《東里志》記述嶺東一帶,最早的媽祖廟,這時便已經出現在南澳:「天后宮,一在深澳,宋時番舶建,凡航海者必謹事之」。


[原創]嶺東民俗錄 37  魔法少女林默娘


元代因為糧食漕運的緣故,南糧北調,運河又淤塞,因此開拓海道,「國朝漕運,為事最重,故南海諸神,有功於漕者皆得祀」,這個時候,媽祖再次升格,成為「護國明著天妃」,由人間的小神一躍而成為上天尊神,朝廷且「詔濱海州郡,皆置祠廟」,而且將媽祖廟祀列為朝廷春秋兩祭的內容。


有元一代是媽祖信仰強力傳播的時期,而一個魔法少女成仙記的故事,也基本在這個時期成型。媽祖開始有自己的名字,望族的背景,帶著佛道兩界高層的神聖使命而下凡的神異出生情形,「生而神異,能力拯人患難,室居未三十而卒」,佛道兩教也將之塑造為觀音之化身、妙行玉女轉世,糅合進釋道佛三教都有份認可從而推崇的天神形象,從此風行於世。

[原創]嶺東民俗錄 37  魔法少女林默娘


明代雖然禁海,但是因為鄭和下西洋這個劃時代的航海大事件,作為官方對媽祖的封賜有增無減,而明代複雜的東南沿海形勢,大量的走私、海盜團體,使得官盜之間都對媽祖信而有加,以保自身安全,並且開始廣泛傳播到東南亞一帶。清代初年施琅帥軍與南明鄭成功軍作戰,海戰的殘酷與政治的需要,使清王朝大力扶持媽祖信俗,並以之作為護佑軍隊的海神,隨著戰爭塵埃落定,代表戰勝方清王朝的媽祖,代替了明王朝的玄天上帝,而成為平民百姓們安身立命的信仰保障,這時候,媽祖更經由朝廷封贈為「天后聖母」而神格達到頂峰,民間則以「媽祖」這個既親切又崇勝的名字,來稱呼護國庇民的全能女神,終身未嫁的林氏女成為中國人尤其是東南沿海區域的泛祖先神,影響遍及海外,而在明朝定型的北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的出生日期,也從此作為媽祖誕日,成為推動這一信仰的一個儀式舉行日,雖然湄洲祖廟並不是最先獲封的傳播中心,但在求根溯源的心理暗示與潮流下,現在也年年舉行「祭典」,以擴大媽祖信俗的影響力。


[原創]嶺東民俗錄 37  魔法少女林默娘


潮州府是媽祖信仰傳播的一個重要區域,根據謝重光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由於宋代汀州鹽運的改道,汀江韓江成為溝通贛浙閩的重要航道,而同屬福建管轄的汀州府,因為山嶽阻隔,其接受媽祖信仰的傳播,反而要從韓江水道,受潮州的影響而傳播。至今長汀的「三聖妃宮」,其中奉祀的林九娘,就是媽祖。明萬曆四十八年,南澳鎮副總兵何斌臣拓建放雞山媽祖廟,這是汕頭最早的媽祖廟,這座小島還因此被稱為「媽嶼」。隨著清代嶺東海上貿易的興盛,一座全粵最大的天后宮,乾隆五十六年在當時無比繁華的樟林港橫空出世,這座規模宏大的新圍天后宮,是當時鼎盛時期的樟林古港實力的展示,在這個靠海運商貿而成為繁華市集的港口,媽祖已經成為整個區域的鄉土保護神。新圍天后宮現正在修復當中,雖然這個古港早已滄海桑田,但是如今在裝扮一新的粉牆上,我們分明還能看到昔日榮光的隱隱投射。


[原創]嶺東民俗錄 37  魔法少女林默娘

媽祖從少年女巫林默娘成長為護國庇民天后聖母,經歷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這其中暗藏著中國國家歷史和庶民社會生活的變動和悲歡,在以從事海洋貿易的潮商而言,媽祖是安身立命發財起家的保障;對於留守故鄉的家屬而言,媽祖是保佑大小平安的希望;對於官員士紳,則將公共權力的話語權,通過這個信仰予以放大。在生前,魔法少女林默娘,用她的魔法為人治病解厄;封神之後,天后聖母作為信仰偶像,成為官商軍民心中堅持生活的思想支撐,這個世界,神就是這樣存在的。


[原創]嶺東民俗錄 37  魔法少女林默娘


[原創]嶺東民俗錄 37  魔法少女林默娘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嶺東民俗錄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吉林八旬老人刀刻百米長卷 700人物展關東民俗萬象
8.20 鳳凰坨小環線+北京首個3D民俗村
陝北民俗六大怪
中華民俗:壯族「三月三」
【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貴州「六月六」民俗展演 少數民族姑娘大秀民族服飾
民俗百態北京老手藝(一)
江南柳·烏鎮民俗
2016/17多元化民俗風秋冬女裝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打造特色民俗文化旅遊 莆田瑞雲山永興岩張聖君祖廟廟會文化旅遊周8月22日啟幕
日照:村民痴迷收藏20多年 耗資20多萬建民俗博物館
湖北古稀老人創作「百雞迎春」剪紙傳承民俗
中華民俗:少數民族中秋節一覽
中華民俗:小雪習俗知多少
100種即將失傳的中華民俗!
長春農民自建博物館 20年收藏萬餘民俗物件
鄲城中華民俗園 成功地向人們展示了中原民俗文化
中國鳥籠民俗文化
廣東民俗:獨特的壯家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