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在中原廣袤的土地上,河南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醇厚樸實且極富地域性的民風民俗,並經時代的傳承和發展,與民眾的現實生活保持著血肉聯繫。作為河南民眾生活智慧、情感、經驗、知識的結晶,在世世代代的不同方式和途徑的傳播中成長和發展。它不僅是淳樸的中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而且承載著時代的歡樂和記憶。



1開封鬥雞

被稱為「國寶級名雞」,被列入《國家地方品種保護名錄》。北宋以來,開封鬥雞活動一直很盛行。1999年,開封鬥雞隊代表中國參加了在泰國舉行的世界鬥雞大賽,一舉奪得重量級冠軍,聲名遠揚。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2開封氣功吐火

起源宋朝京都汴梁,已有1000多年歷史。表演的藝人先把煤油或柴油喝進肚子里,然後再用氣功把油逼出來噴在火把上,火焰上竄,高達2-3米。現在,氣功吐火成為開封市清明上河園一個旅遊觀賞。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3開封撂石鎖


撂石鎖是一種古老的武術功力項目,長期在開封回族中流傳。清代及民國時期,開封曾湧現出周開元、沈少三等不少撂石鎖高手。1953年,開封石鎖名家沈少三還被請到中南海懷仁堂做石鎖表演,贏得了毛澤東主席和中央首長的拍手稱讚。2011年6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4開封麒麟舞


「麒麟舞」是中國最早的擬獸類舞蹈,是現今稀有的、產生於春秋戰國之前遠古的漢民族圖騰舞種,具有珍貴的民間舞蹈史研究價值。它和龍舞一樣,承載著漢民族的精神、信仰、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現已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5鶴壁龍燈


又叫龍舞,是「社火」隊中的主要節目之一。用竹片、麻布或彩紙紮糊成龍的外狀,經過美化後,詡詡如生,長約數十米,每節下面有一人用木棍托舉,前有龍頭,後有龍尾,每節中心亮有特製蠟燭,晚上表演。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6駐馬店確山鐵花


「確山鐵花」又叫打鐵花,河南省僅存的大型民間傳統焰火。起源於北宋,原是煉丹道士與民間金、銀、銅、鐵、錫五門工匠每年春節共同祭祀太上老君祖師爺而舉行的一種儀式,後增加鞭炮、煙花,還把耍龍燈、打銅器、游社火吸收進來。表演時打鐵花藝人赤膊上陣,舞動著千餘度高溫的鐵汁自如穿梭,被擊打後的鐵花紛飛,可迸出幾丈高沖向空中朵朵綻放,場面蔚為壯觀。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7三門峽百佛頂燈


又名和尚頂燈,是流傳於黃河三門峽的一種大型民間舞蹈和傳統的社火形式。一百名「和尚」身披袈裟、頭頂碗燈、手搖芭蕉扇、走著梅花步表演民間絕技。被評為「百絕之首」,譽為「中華國粹」。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8洛陽河洛大鼓


是一種以說、唱為藝術表演手段,敘述故事、塑造人物、表達思想感情、歌唱社會生活的傳統音樂。當地人都稱河洛大鼓為「說書」。河洛大鼓,起源於清末民初,是在洛陽琴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9洛陽武皇十萬宮廷樂


洛陽市洛龍區田山村武皇十萬宮廷樂被尊譽為「河洛一絕」、「中原第一家」、「音樂活化石」,其始於唐朝,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花費十萬兩精心培育了因此而得名的專供皇族貴胄們欣賞的「武皇十萬宮廷樂舞」。2007年入選洛陽市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曲目包括《朝天歌》、《嵩樂調》、《媚娘游春》、《渭城曲》、《蘇武牧羊》等。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10洛陽南庄木偶戲


南庄木偶戲屬於「杖頭木偶」,內容多取自歷史演義、公案小說、民間傳說和深化故事。傳統劇目很多,所演人物忠、奸、善、惡分明。木偶動作可做眨眼、噴煙、噴火殺頭等高難度動作,關節伸曲靈活自如,還可令其眼口張合,生動逼真活靈活現。2008年被評為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11信陽羅山皮影戲


皮影戲,又稱「燈影戲」、「提影戲」、「挑皮影」或「影戲」等,以羅山為代表。影人是牛皮製成的,其演出班社俗稱「一擔箱」,表演時,樂手在幕後兼伴奏、配音、伴唱多職。唱腔獨特,不局限於某種戲曲音樂,融合了豫南的山歌、民歌、燈歌等多種形式。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12信陽民歌


信陽素稱河南「歌舞之鄉」,著名的信陽民歌有《八月桂花遍地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送郎當紅軍》、《花轎到門前》、《茶妹子》等。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13濮陽雜技


濮陽素有「雜技之鄉」之稱,現有雜技、馬戲團4個,創作有《獅林春光》、《女子大排椅》、《攀登》、《神龍部落》等一批雜技精品劇目,獲得國內外300多項。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14商丘虞城花鼓


花鼓戲是在虞城農村流傳的一個風格獨特、自成一系的稀有劇種,舞蹈動作大都是根據民間生活創作的,伴奏樂器沒有弦樂,只有鑼、鼓、梆子、手鈸,其唱腔溫柔、纏綿,語言風趣、幽默,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其傳統曲目有50多個,以表演「三小戲」為特色,代表作有《粉墨記》、《煙花記》等。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15商丘二鬼摔跤


「二喜摔跤」,由單人進行表演,一人背馱著二鬼摔跤道具而進行表演的民間舞蹈。主要流傳於夏邑及周邊縣市民間。通過表演者腿、背、臂等綜合協調動作,給觀眾以兩個「鬼」在摔跤的外觀表現。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16永城大鐃


大鐃是一種很小的曲藝劇終。因伴奏樂器為大鐃鑔而得名,屬徒歌形說唱曲種。但因其獨特而富有地方韻味,也是具有豫東特色的一個代表性曲種。大鐃音質高亢激昂,節奏感強,善於表現英勇頑強的火爆性格和激烈戰鬥的場面。在演出前,演員反覆演奏大鐃及竹板,以招徠聽眾,藝人稱之為「打鬧台」。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17南陽板頭曲


板頭曲為中州古曲,用箏、琵琶、三弦等樂器演奏,是中華民族音樂遺產中的經典。傳播中心在南陽市。其樂隊不備鑼鼓笙管,而以彈撥樂器為主,另加胡琴、四胡等拉弦樂器,由此成為我國民間樂隊中難得一見的弦索樂組合。代表性曲目有《天下大同》、《高山流水》等。2006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18安陽跑帷子


湯陰縣「跑帷子」產生於縣東15華里的古隆化社,有著生動的歷史傳說。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是一種由古代戰爭衍生出的廣場民間藝術,結合了古代戰爭的陣形場面,有自己獨特的舞步、陣式、道具、配樂,是一項集體表演的大型廣場民間舞蹈,場面十分壯觀。

返璞歸真的河南-18種民俗表演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歡迎關注人文(ID:renwenzhishi),了解人文,學習人文。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 的精彩文章:

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髓,看了秒懂
儒家如線段,道學似射線,佛教乃直線
儒家四書五經之精華,果斷收藏!
書法火了,教育部推薦書法臨摹範本
宋代極簡美學,領先世界一千年!

TAG:人文 |

您可能感興趣

8.20 鳳凰坨小環線+北京首個3D民俗村
廣東民俗:廣州節日-荷花節
100種即將失傳的中華民俗!
江南柳·烏鎮民俗
2016/17多元化民俗風秋冬女裝
徐州民俗:漢族之名-源於劉邦的漢朝
國慶陝西10大擁擠景點 八個是民俗村
打造特色民俗文化旅遊 莆田瑞雲山永興岩張聖君祖廟廟會文化旅遊周8月22日啟幕
100幅民俗畫 100種舊生活
100種失傳的中華民俗,你見過嗎?
分享到:6月26日民俗宜忌與六衝應事
[原創]嶺東民俗錄 37 魔法少女林默娘
民俗奇觀:南寧孔廟中秋晚上拜月慶典
《民俗研究》:2017年第2期目錄
在19世紀街頭巷尾,感受消失的中華民俗
國慶節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的民俗味道
分享到:7月10日民俗宜忌綜合預報
4月3日民俗風水預報
9月5日民俗宜忌與中元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