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時他死守商丘城保住了唐朝,但也吃掉了三萬婦孺
文/張溥傑
商丘位於河南東面,地處豫魯蘇皖四省交界,京九隴海兩大鐵路交匯處。和河南眾多地方一樣,商丘也是歷史文化名城,這一點,還是值得商丘人自豪的。商丘在隋朝初期廢除梁郡之名,隨之(596年)改置宋州。唐朝天寶元年(742年),置睢陽郡,屬河南道。
說到睢陽,終於引出了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張巡同志。張同志是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還有一說是河南人(《新唐書》本傳載為鄧州南陽),生於唐中宗景龍二年(公元708年)。
和許多牛氣哄哄的人一樣,他有個閃閃發亮的童年。比如說從小博覽群書,曉通戰陣兵法,年輕時就志氣遠大,不拘小節,結交的都是理想遠大者或寬厚長者,討厭和庸俗之輩交往。這點和張溥傑同學很像啊(咳咳,自戀了)。
學而優則仕,這是中國古代文人的上升渠道。唐玄宗開元末年(741年),張巡同志考上了進士。要說我們老張家也厲害,當時張巡的哥哥已經是居監察御史,因而他們兄弟倆可是火了一陣。。
張巡在地方任滿後,被調到了首都長安。如同白樂天老爺子所說,當時「漢皇重色思傾國」,貴妃的哥哥楊國忠權傾一時,於是就有人勸老張投靠楊國忠,說你投奔了他肯定前途無量。
要知道我們老張家的都很正直的,他雖然很感謝那位兄弟的指點,但還是義正言辭的拒絕了。由此,他也明白了一件事兒,在首都管不好做啊。於是被調到真源縣(今河南鹿邑)再當縣令。
但是歷史,是註定會讓張巡就這麼一直沉寂下去的。張巡,就處於風口之中。而這個風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冬,暗流涌動多時的安史之亂終於爆發,而且來勢洶洶,威逼著整個神州大地。一些州縣的太守、縣令早被安祿山燕軍的氣勢嚇得手足無措,望風而降。
兩年之後,當亂軍勢如破竹不可一世的時候。張巡同志在河南擔任節度副使,率兵三千自寧陵入睢陽,與許遠合兵共加起來差不多接近七千人。
張溥傑曾經說過,戰爭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而張巡,則是毀譽參半的那一個。但是呢,很多人會對張巡三七開,甚至一九開。
「七」或者是「九」當然是說功勞,因為張巡堅守睢陽十個月之久。也正因為如此,朝廷才不斷地得到江淮財賦的接濟,逐步恢復元氣,滿血復活,繼而反攻。睢陽淪陷前一個月朝廷已收復首都長安,陷落後十天則恢復了東都洛陽,唐朝天下得以保全。
但是,張巡也因此飽受詬病。不為別的,只因他,吃人。對,是真的吃人,並不是魯迅小說里諷刺的那樣禮教吃人。
當年七月張巡在城中做困獸之鬥時,糧草短缺,連老鼠都被吃得一乾二淨。很多士兵因飢餓死去,張巡實在不忍兄弟們如此煎熬,於是就殺掉愛妾,讓眾將士分而食之。這是一個極為惡劣的開端,以此為例,大量城中婦女被當作了救命的糧食。食盡,則食老幼,共食三萬人。
睢陽城淪陷後,張巡被俘遇害,終年四十九歲。而睢陽城百姓僅剩的四百餘人,紛紛請求表彰張巡,最終朝廷屈服了民意,追贈他為大都督、鄧國公,立祠祭祀。(張溥傑)。






※安史之亂,張巡死守睢陽城,屢挫叛軍,但是糧食已經吃完
※城破了,他用自己的死守住了帝國最後的尊嚴
※母河馬死亡多時小河馬死死守護著,哪怕獅子來了也只有逃跑的命
※他率四縱拚死守住了塔山,去世前要求把骨灰灑在塔山
※狗市裡秋田死死守住籠子!只為自己的孩子不被賣掉!
※狗市上秋田死死守住籠子!只為自己的孩子不被賣掉!
※如果你還在死守這些健身規則,那就太傻了!
※唐僧死守元陽不敢泄漏,為何如來有兒子照樣當佛祖
※如果你還在死守這些健身規則,那就太傻了
※一座城池拖垮一個王朝!錦州的死守最終要了大明王朝的命!
※你的婚姻如果是這五種,就別死守了吧!
※一群獅子死死守著一個洞口不放,五分鐘之後竟有如此大的收穫!
※唐僧死守元陽不敢泄,為何如來有兒子照樣成佛?
※一群獅子死死守著一個洞口不放,五分鐘之後竟有如此大收穫
※狠心母親當街拋棄2孩子,哥哥死守著弟弟看得人想哭
※一個村莊誓死守護此女墓地,曾經一個皇帝想挖,卻離奇放棄
※洪水中有一顆顫抖的狗頭!死守家門不離不棄感動世界
※就算面對的是巴頓將軍,德軍照樣死守這座城一步不退
※楚喬誓死守衛紅川城,卻沒有等來燕洵,宇文玥孤身營救抱住星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