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名將廉頗是個怎樣的人 廉頗為什麼負荊請罪
廉頗,生卒年不詳,嬴姓,廉氏,名頗,山西太原(一說山西運城,山東德州)人。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後,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栗腹,並令對方割五城求和。
公元前251年,他戰勝燕軍,任以為相國,封為信平君。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大梁和楚國,奔魏居大梁,後老死於楚,葬於壽春。唐德宗時將廉頗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廉頗為臨城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負荊請罪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在邯鄲市串城街(邯鄲道)有一處巷子回車巷,這裡就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車巷碑記,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司馬遷:「廉頗者,趙之良將也。以勇氣聞於諸侯。」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趙信平君廉頗」。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孫臏、田單、趙奢、李牧、王翦而已。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廉頗。






※趙國名將廉頗負荊請罪的結果得到原諒了嗎?
※負荊請罪乃千古佳話,但廉頗是真的認錯了嗎?很多人都被騙了
※負荊請罪的起因是什麼 負荊請罪蘊含什麼樣的道理
※廉頗負荊請罪的真相是什麼?帶了什麼去請罪?
※負荊請罪的起因是什麼?
※負荊請罪的廉頗,真的是「尚能飯否」的老將嗎?錯,其實是青年人
※廉頗知錯能改?負荊請罪、將相和的真相是什麼?
※負荊請罪時廉頗其實很年輕?竟比藺相如小!
※他的負荊請罪流傳千年,他更是一個軍事奇才!
※與和氏壁事件、負荊請罪相比,藺相如這次做了個更大的傑作
※負荊請罪:敢於承認錯誤的勇氣是最珍貴的
※美女講故事丨負荊請罪 45:敢於承認錯誤的勇氣是最珍貴的
※吳磊現身機場,身上的T恤太霸氣了,這是要負荊請罪嗎?
※他來找毛主席「負荊請罪」,誰知主席竟請他吃大餐,這是為何?
※這位駙馬膽太大敢打罵公主,父親綁駙馬負荊請罪,皇帝為何不怪罪
※男子欠錢不還,耍賴時被狗嚇倒,昏睡了半年,醒來後上門負荊請罪
※負荊請罪續寫
※負荊請罪的意思解析
※老人主持祭祀,收小費被小伙怒罵氣病,得知真相男子上門負荊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