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想參加武科舉考試需要複習哪幾個科目?

古代想參加武科舉考試需要複習哪幾個科目?

古代想參加武科舉考試需要複習哪幾個科目?



《武狀元蘇乞兒》周星馳飾演的蘇察哈爾燦

「弓刀石馬步箭」是舊時武科考的項目。自打唐朝武則天稱帝,於長安二年(702年)開設武科舉考試,直至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終止武科舉考試,歷經唐、宋、金、明、清五朝1199年,考試內容雖各朝多有變化增減,但有關武藝的考量,大抵不離「弓刀石馬步箭」。


所謂「弓刀石馬步箭」,指步射、馬射、開弓、舞刀、掇石,是清代武科考外場內容的簡稱。這五項內容綜合考察考生的射箭本領(包括遠射和射准)和膂力,包括了武技和身體素質的考核。

古代想參加武科舉考試需要複習哪幾個科目?


《威弧獲鹿圖》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這個考試項目的確定,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符合冷兵器時代戰爭形式的需要。早在戰爭頻繁的春秋戰國,戰爭多是長距離的奔襲戰、對陣廝殺的野戰、強打硬攻的攻城戰、快捷疾奔的追擊戰。這種戰爭方式要求士卒有強健的體能和持久的耐力。在面對面的廝殺過程中,力氣大的兵將往往佔據上風。於是,那時對兵將的挑選與訓練內容就依照著增強體能和耐力,提高臂力和膂力的目標而定。例如,春秋戰國時的魏國,訓練士卒的方法是「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服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曰中而趨百里」。這是對體力、耐力、速度的高強度綜合訓練,相當於是魔鬼訓練。

古代想參加武科舉考試需要複習哪幾個科目?



1872年北京的弓箭手

春秋戰國時期,弓弩的使用已非常廣泛,各國軍隊普遍裝備這種殺傷力大的遠射程武器。戰國初期,趙武靈王將北方游牧民族的騎射技術引進,騎兵作為一個新兵種在戰場上大顯威風,史稱「胡服騎射」。自那時起,騎射就在中原紮根。在整個冷兵器時代,騎馬射箭技術從來沒離開過軍隊,沒離開過戰爭。至於女真人建立金朝,蒙古族人建立元朝,滿族人建立大清朝,更是將騎射技術發揮到了極至。以至軍隊大量使用火器之後,仍要對士卒軍將進行騎射訓練及考核。例如清朝就要求火器營也必須「月習步射六次,騎射六次,馬上技藝六次」。可見武科考「馬步箭」項目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


「弓刀石馬步箭」是整個冷兵器時代戰爭的需要,是戰爭方式對武技的選擇。


唐朝,武則天稱帝後,於長安二年開設武舉制度,目的是「恐人忘戰」,因此鼓勵人們練武,常於「里閭間教人習射」。從此,武科考與文科舉共同成為人們追求致仕的途徑。


唐朝武科,考試項目是長垛、馬射、平射、步射、翹關。長垛指靶射,翹關是舉重。這基本上是考察馬步箭和臂力。唐朝還設有馬槍一項,考察馬上使用兵器格鬥的本領,「槍長一丈八尺,徑一寸五分,重八斤」,馳馬運槍刺木人靶,刺中四板或三板為上。還有負重一項,身負重五斛米(斛為古代計量容器,一斛為十斗,後改為五斗),「行二十步,皆為中第」。這是考察考生的體力和耐力。除此而外,還有掌握特殊兵器的附加項目,如筒射、機弩等。


唐朝科舉還有「材貌之選」的要求,考生中身材魁梧、偉岸、強健、壯實者優先。

古代想參加武科舉考試需要複習哪幾個科目?



1870年的滿清弓箭手


宋代武科既考武藝,又考策論,是對武科考的貢獻。但是,武藝高強文章遜色的人往往落榜。為此,宋代增加「絕倫科」,專為這一類人設定,降低文科標準,加大武科難度。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女真族與當時建立遼國的契丹族,後來建立元朝的蒙古族,都是舉族上下、善於騎射的民族。騎馬射箭既是他們的基本技能,也是他們謀生的手段。女真人滅掉北宋建立金朝後,為了保持民族特點、增強武力統治能力,金皇室嚴令女真人「不能閑習騎射」,「亦恐女真人廢射也」。金朝武科考的武藝考察,也體現了對騎射技能的重視。


金朝武藝考察有三項,即步射、馬射和馬槍。


步射,用一石力的弓,七錢重的箭,射150步以外的箭靶,射十支箭。考察射箭的準確性。然後遠射220步以外的箭垛,射三支箭,以射中多寡定優劣。這是考察射箭的力量。


馬射,每五十步放置一高五寸余,長八寸余的卧鹿(箭靶),設置三處,合150步遠,考生騎馬以七鬥力的弓馳射兩次或三次,中箭算通過。


馬槍,是在150步內,每隔30步左右錯落放置一個三尺來高頭頂五寸方板的木人靶,考生騎馬持槍馳刺三個來回,看其刺落幾個木板。金朝武科考除考武藝外,也考策對,這點與宋朝武科考相似。


建立元朝的蒙古族,更是以騎射見長,「元起朔方,俗善騎射,因為弓馬之利於取天下」。但建立元朝後,統治者擔心漢人造反,不許漢人私藏兵器,不許漢人學習武藝,因此元朝沒有設立以習武致仕的武科考。

古代想參加武科舉考試需要複習哪幾個科目?



平民射箭圖


明朝武科考併科較晚,這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不贊成文武分途、希望培養文武兼備人才的主導思想有關。直到明憲宗天順八年(1464)才頒布武舉法,這已是明朝建國第96個年頭了。雖然開科,卻無殿試,直到崇禎主政,武舉殿試才開,也僅五科。


明朝的武科考重在弓馬,兼取策論。開科時,初較騎射,二較步射,三試策論:考策兩道,論一道。萬曆時出於邊疆告急急需武勇人才的考慮,有官員建議,在馬步箭的基礎上增加槍、刀、劍、戟、手搏的考試,增加測試營陣、地雷、火藥等科目,增加測試兵法、天文、地理的科目,惜乎未能實行。崇禎四年(1631)辛未科,在馬上箭、步下箭的基礎上增加刀石考試。刀分三等:80斤、100斤、120斤;石也分三等:200斤、250斤、300斤。這是「弓刀石馬步箭」的正式啟始。

古代想參加武科舉考試需要複習哪幾個科目?



1870年,手持弓箭的廣西提督蘇元春


清朝是武科考的鼎盛時期,分為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四等級。考試分內場外場。內場考策論,外場考武藝。外場即弓刀石馬步箭。


考試程序,頭場馬射、二場步射和技勇(硬弓、舞刀、輟石)。三場為內場試策兩篇,論一篇。


馬箭,馬道旁側立箭靶,縱馬兩回發九箭,康熙時的定製是中三箭為及格,不足三箭不準參加步箭測試。


步箭,立射80步外的布靶,發9箭,康熙時的定製是中兩箭為合格,不足兩箭不準參加技勇測試。乾隆時改為距靶30步,發6箭,中兩箭為合格。

古代想參加武科舉考試需要複習哪幾個科目?



民間射箭比賽


技勇考試第一項是開弓。開弓,就是開拉力大的硬弓,硬弓指八個力、十個力、十二個力三種,考生自選硬弓,三次拉滿為合格。


第二項舉刀,刀分三等,即80斤、100斤、120斤。刀形如青龍偃月刀。考生任選一種刀,必須能在前胸後背舞刀花數次。


第三項掇石,石分三等,即200斤、250斤、300斤。考生任選一等石,或提起、或舉起、或抱起……,必須離地一尺,方算合格。


技勇三項(弓刀石)必須有二項合格,才能進入三場 內試,參考策論。


在冷兵器時代,武科考的這些內容,對選拔身強力大、弓馬高超,又懂兵書戰策的將才無疑是有作用的。

古代想參加武科舉考試需要複習哪幾個科目?



圖為1911年10月,陝西漢中,辛亥革命爆發前數天,正在進行操練的清廷士兵。


縱觀歷史,也確是如此,各朝名將,出身武舉的寥寥無幾。如唐朝郭子儀,實屬鳳毛麟角。似宋朝狄青、韓世忠、岳飛,明朝俞大猷、戚繼光等,都沒有出身武舉的資歷。


隨著社會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西方科技的引進。戰爭形勢已逐漸由火器代替了冷兵器,到了清朝末年,「弓刀石馬步箭」的武科考項目早已沒有了實際意義,反而對講求武備、選拔人才有所妨害。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以後,不斷有有識之士上書朝廷請求廢止武科考。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朝廷終於下詔:「謂武科一途,本因前明舊制,相沿已久,流弊滋多,而所習原弓、刀、石及馬步射,皆與兵事無涉,施之今日,亦無所用,自應設法變通,力求實際。嗣後武生童考試及武科鄉、會試,著即一律永遠停止。」至此,歷經唐、宋、金、明、清五朝的武科考終於壽終正寢了。


然而弓刀石馬步箭的習武項目卻並未銷聲匿跡,它們逐漸融進了運動和演藝領域。


民國以來,光北京就有數家武術社教練弓刀石馬步箭,最著名的是健身武術總社的赫壽岩老師。他是清末武舉出身,有百步穿楊之能,他除了弓刀石馬步箭外,還長於楊氏太極拳,氣功、中醫、正骨。在1953年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上赫壽岩老師就任射箭組總裁判長。

古代想參加武科舉考試需要複習哪幾個科目?



天橋「彈弓張」傳人、著名雜技演員 張少傑先生


馬箭、步箭成為了民族體育運動項目。在民族形式體育運動會、蒙古的那達慕大會、以及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上都可以看到馬步箭的競賽。弓刀石則成了雜技團的表演項目。最著名的是北京的張氏家族:張玉山、張寶忠、張英傑、張少傑。再算上張少傑的後人門生,至少是五代了。他們表演的項目叫「舉刀拉弓」。舉刀,即是演練武科考用的大鐵刀,最重的刀達到160斤、180斤。表演項目有:刀闖四門、單手舉刀過頂、舞刀花、一手三刀(單手撇刀、舞脖花、背後花掛脖)等。拉弓,則用長1米8左右,拉力在160斤到180斤的硬弓,內容有:力開硬弓、力開單弓、力開雙弓、力開六弓等。「弓刀石馬步箭」,隨著社會的變遷,與時俱進了。


想第一時間收到國家人文歷史微信的讀者們,國曆君來告訴你們新技能!進入國曆官微首頁後,點擊右上方人型圖標,在新頁面中滑開「置頂公眾號」選項(見下圖),從此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國曆君嘞~

古代想參加武科舉考試需要複習哪幾個科目?



好 文 推 薦


在民國題材影視劇中,國民黨內部的稱呼一直是個頗具時代感的元素,看得多了,觀眾也摸清了門道。領導一律稱某座,如「師座」「處座」;同輩官員間喜歡稱兄道弟,關鍵時刻可要「拉兄弟一把」;「校長」就是蔣介石的代名詞,有時還叫「總裁」。


一塊中國領土,只因為收留了落難鄰居,反而引起了覬覦,幾經折騰,以巨大的代價才換來對應有名份的確認,老大帝國為當年的慷慨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出於革命工作的需要,就服從黨組織的安排,假扮夫妻來迷惑敵人。由於雙方有著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產生感情後,經黨組織批准,就「弄假成真」變成了志同道合的真夫妻。


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遙望伍德斯托克音樂節
水滸中隱藏最深的奴才:宋江的頭號家奴居然是他不是李逵
您可能感興趣

去美國留學需要參加哪些考試?
老沒辦法PB?你需要試試科學化訓練
想要打造一個理想之家?你需要這本教科書
想要糾正嬰兒夜醒的習慣嗎?你需要這樣一篇科普!
需要雙重考慮的腦洞漫畫
這組圖片需要你考慮清楚要不要看
想考日本大學,你需要這樣一套進階秘籍!
為什麼跑步需要「科學化」訓練?
英國本科預科申請需要哪些條件
為3D列印而設計,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修地藏法門,需要做哪些功課?
結婚前哪幾個問題需要好好思考?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遊騎兵?你需要通過這些考驗
飲食治療,您需要考慮多一點
原創美文:要想成為一代大師,究竟需要哪些條件呢
科學探討,使人能變大變小的科技需要什麼理論支持
要成為棋手就需要多思考架構
古代青樓女子需要培訓考核通過後才能上崗
女性做婦科檢查,什麼時候去最好?需要做哪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