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石刻華嚴洞在安岳縣城東南五十公里石羊鎮華嚴村箱蓋山上。這裡山高路陡,峰巒起伏,山上竹木蔥鬱,在山巔懸崖上,是集石刻文化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山嶽型風景旅遊區。華嚴洞有開鑿於北宋建隆元年(960)的華嚴洞和開鑿於南宋嘉熙四年(1240)的大般若洞兩大石窟,內有宋代造像159尊,歷代碑刻題記24處。大洞外現存清代所建大廟宇大廳。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華嚴洞,因內刻「華嚴三聖」而得名。洞高6.2米,寬11.1米,深11.3米,窟正面呈矩形。華嚴洞造像,以密宗為主,是釋、道、儒同窟造像,題材達39種。其布局嚴謹,造型奇妙,動靜結合,虛實得體,採光科學,殿堂似的石窟燦爛輝煌,氣韻生動,在中國石窟造像中獨樹一幟,是北宋石刻藝術精品,是安岳石刻旅遊區造像窟中最大的、保存較完好的洞窟。


造像分布於左中右窟壁,中造高5.2米的「華嚴三聖」雕像,中坐毗盧遮那佛,左右分別是文殊、普賢。毗盧佛頭戴寶冠,身穿袈裟,面頰豐潤,兩耳下垂,雙目半睜,神態嚴肅,趺坐於蓮台上,手作法指,似在講經說法;兩側文殊、普賢頭著飾有化佛的寶冠,身穿通肩袈裟,胸前綴飾瓔珞,面目慈祥端莊,分別盤腿安坐於青獅、白象的背上。正壁兩角還有兩個高3米、表情十分虔誠、兩耳恭聽佛法的二弟子站像,佛前和兩邊均設有仿木石雕供桌。


左右並排高4.1米的「十大菩薩」坐像,洞壁刻滿「經變」故事圖景。造像中的人物,個性鮮明,姿態優美,比例均勻,穿戴華麗,非常貼近生活、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情趣。特別是十大菩薩,古匠師們著力對面部的細膩刻畫,充分表現出了眾菩薩外表的俊俏和內心的慈善;線面結合的鐫刻手法,使形體更加優美、楚楚動人。加之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鏤空飾花寶冠,珠光寶氣,粒粒可數的珠串瓔珞,行雲流水似的帔巾、衣褶,更加襯托出氣質的高雅,身份的華貴。十菩薩上方連環畫式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求法圖」極具特色,所刻善財童子參拜的眾多大德無一雷同。大德們所在環境中的樓台亭閣精巧玲瓏,寶塔宮闕氣勢雄偉,花草樹木生機盎然,雲霞霧靄,裊裊舒捲。眾多求法場景躍然壁間。這些世俗化、民族化、地方化、生活化的說教作品,無不使人嘆為觀止。


華嚴洞窟口兩邊刻下山獅、吼,在洞門左右兩壁上還雕有三頭六臂的准提佛母和八臂的摩利支天像,佛母前雙手合十,後上雙手各捧日、月,後下兩手左持鏡右握才印,才印上刻"仙佛同宗"四字,支天八臂各手分執日、月、玲、標、繩等法器,與佛母遙相對應,橫眉怒目,與慈悲的佛、菩薩及多變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獨特的對比造像手法,使窟中造像全都活了起來,顯得十分生動,達到了極高的藝術造詣。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安岳尋古-華嚴洞



大般若洞,高4.7米,寬、深各約5米,開鑿於南宋,為三教合一的石窟造像遺址。洞正中跌坐釋迦牟尼佛,高2.3米,頭蓄螺髻,身穿敞胸袈裟,體態豐滿,雙目微閉,雙手結禪定印,結跌跏坐於蓮花台。佛後壁左右小淺龕內分別刻有孔子、李老君像。洞的左右兩側壁分別造像三層,上層站佛十大弟子,中層立道教二十四諸天,下層列十八羅漢。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屬典型的三教合一的同窟造像。但可惜的是十八羅漢和阿難、韋陀的頭像被盜。洞頂刻有一個直徑為2.2米的「人丫」字,現該字尚無令人信服的注音和釋義,「兩個人字顛倒,成為千古之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山供秀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尋古問幽在橫山
東山島上尋古探幽hh
湘西深處尋情記 探尋古丈紅石林的美與魅
邢昭林探尋古法扎染之旅
探尋古畫、古琴和古詩中的禪境
村史記 湫水廟尋古
渤海遼東灣覺華島清涼一夏,看海拾貝尋古禮千年菩提拜佛參禪
宗性法師:登峨眉大坪尋古兼懷南師
仙寓洞,雲中尋古洞,看神仙海外飛來
到洛陽,便是去尋古
探尋古詩中的涪陵:千古人物抒情懷 涪州勝跡入詩來
千古人物抒情懷 涪州勝跡入詩來——探尋古詩中的涪陵
尋古風今意·馬徳偉書法
齊魯覓寶 尋古鑒今 收藏傳奇鑒寶活動走進萬科城市會客廳
老盜墓賊綽號「祖師爺」,看山脈走向和星象尋古墓,終難逃法網
基因組分析探尋古希臘青銅文明起源
「尋古訪今」絲路之旅 第四集
探尋古生物中熊貓的祖先——始熊貓
探尋古戰場:在這個普通的小村莊里 皇帝被俘66位大臣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