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文化節「上海鄉土文化大展」日前啟動
上海市民文化節「上海鄉土文化大展」日前啟動,面向市民徵集鄉土文化作品和藏品。大展以「留住鄉情、感懷鄉愁、品味鄉韻」為主題,意在發掘傳承區域特色文化,將最終評選出100項「上海鄉土文化符號」。
何為鄉土文化?業內專家給出的解釋是:一個特定地域內發端流行、長期積澱並不斷發展,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及生態文明的總和。
以眼下正在舉辦的「守城·望鄉」攝影展為例,280幅作品均出自80後攝影師賴鑫琳之手,其中大部分聚焦那些能代表上海本地特色的物象和風俗。比如,位於廣東路的申銀萬國黃浦營業部是上海歷史最悠久的證券營業部之一。20多年前,每逢周末,數以百計的股民在這家營業部門口交流炒股的心得。這裡曾經誕生了不少「股神」,這裡被人們稱為「馬路股市沙龍」,這裡是上海最具特色的「金融風景」之一。賴鑫琳用鏡頭記錄下了攢動的人頭以及人們討論股市走向的熱鬧場面。
曾紅極一時、如今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的渾堂也出現在了賴鑫琳的鏡頭中。渾堂,也叫汏浴間,是上海人對公共浴室的稱謂。「孵渾堂」曾是滬上市民重要的生活方式,寒冷的冬日裡,去公共浴室里洗把熱水澡,爽身又舒心。這種大澡堂子,全天就一池水,所有的浴客來了都在浴池裡泡。水渾了,人乾淨了,一天的疲勞也就隨著蒸汽飄散了。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改善,多數人家裡都有衛生間和淋浴房,渾堂的生意冷清了不少,但仍有一批上海「爺叔」保持著這種生活習慣。有人戲稱為這是一種「窮人的養生」方式;也有人說,這是老浴客在公共浴室這個特定的環境里為自己營造的一種江湖———外面的世界在變,這個江湖不會變。
對不少人來說,上海最吸引人的地方恐怕非外灘莫屬,黃浦江對岸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在不同的天氣和光線條件下,營造出一派光怪陸離的景象。賴鑫琳注意到,外灘江邊人行道上的一攤不起眼的積水,更是將浦東陸家嘴的摩天大樓映照得奇幻飄渺、五彩斑斕。這攤水像是一個秘境,呈現了一個或夢幻、或迷離、或寧靜、或熱烈的別樣外灘。賴鑫琳在關注風景的同時,用鏡頭記錄著在外灘觀光平台上發生的故事,在這裡,遊客與市民,中國人與外國人,都被包容其中。業內專家說,「上海鄉土文化大展」希望發掘的,便是類似這樣生動的、與上海鄉土文化有關的故事。
(責編:tibet)






※紅岩聯線為市民送上「文化大餐」
※五糧液「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上海站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逛張園看世界 跟著市民文化節尋「鄉土文化」符號
※「大分市美術館藏高山辰雄版畫展」亮相武漢 促進中日文化交流
※北京市大興區首屆南海子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啟動!
※天津市河西區文化館華義京劇團
※湖北宜昌中國三峽茶文化藝術節
※廣東旅遊文化:珠海金海灘
※夢想綻放·文化樂土——上汽集團與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聯姻」
※海派文化 之旅
※清末上海对江浙地方读书人的文化辐射
※第二屆渝東南生態民族旅遊文化節盛大開幕
※「移動的窗紗」上海外灘金融中心文化綜合體
※渝東南生態民族旅遊文化節在彭水開幕
※長島文化之球石文化
※首屆洞庭湖生態文化旅遊暨水上運動節開幕 文藝晚會秀出益陽之美
※上海新添一家中外文化交流美術館
※京都古寺文物在上海展出 見證中日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