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李叔同少年好友,創辦中營小學編《修身老課本》成傳世經典

他是李叔同少年好友,創辦中營小學編《修身老課本》成傳世經典

文:何玉新


【中華書局重新出版《修身老課本》引起關注】


1916年,中華書局在原有《中華初等小學修身教科書》基礎上,重新編輯出版了《新式修身教科書》。這套在新文化背景下誕生的修身教科書,由清末民初江西婺源人方鈞編撰,劉寶慈、范源廉、沈頤、李步青等人校訂,內容既有敬師睦鄰、祭祖守業的傳統訓導,也有衛生科學、國民道德、自由平等的新內容,即培育兒童的品性,使他們懂得自愛、自立、自助、自治的道理,了解自身所處的地位和應盡的責任,鼓勵進取的志氣,又體現出社會變革時期的文化面貌,後來逐漸成為民國時期修身教育的經典之作。

2011年,中華書局重新出版了這套《修身老課本》,再度引起關注。原書的編校者中有兩個天津人——直隸省立第一模範小學校的校長劉寶慈、南開大學的創辦人之一范源廉,范源廉是民國名人,劉寶慈的知名度雖沒有那麼高,但他在天津踏實辦教育,專註培養人才,他的名字,同樣值得被我們記住。



他是李叔同少年好友,創辦中營小學編《修身老課本》成傳世經典



【少年時與李叔同的好友,留日肄業回國創辦學校】


劉寶慈(1873-1941),字掃雲,號竺笙,天津人,清末舉人。天津初設學堂時,他曾被聘任為普通學堂漢文教習。劉寶慈學識淵博,與津門鄉賢嚴修、趙元禮、李金藻等人同為城南詩社成員,更是李叔同青少年時代的好友。1899年李叔同遷居上海,不久購得甘林瓦硯一方,此硯曾為紀曉嵐所有,李叔同甚為珍愛,做成拓片廣寄友人,遍征題詩,劉寶慈收到拓片後,專門賦詩一首寄給李叔同,贊李叔同風雅好古,稱古硯之珍奇可賞。


1902年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嚴修有鑒於日本經過變法成為亞洲強國,皆因教育發達,所以建議袁世凱官派留學生赴日深造。他推薦了二十名舉人,其中就包括劉寶慈。留日期間,劉寶慈還結識了逃往日本避難的梁啟超。


29歲時,劉寶慈肄業於日本弘文學院師範科,1905年回天津,籌建「天津模範兩等小學堂」, 校舍位於老城廂西門裡,原清軍中營舊址,第二年建成,劉寶慈任該校堂長,時年33歲。1911年辛亥革命後,國民政府遷到北平,當時魯迅先生在教育部第二科任僉事,劉寶慈則受聘為第一科科員,兼職負責普教工作,與魯迅先生同時同事。但不久他就辭去此兼職,回到天津,專心致志教育工作。當時梁啟超曾到模範學校會晤劉寶慈,為畢業班寫過《同學錄》的題詞。


這所學校幾經改名,1916年改校名為直隸省模範小學校,1917年改名直隸省立第一模範小學校,1928年改為河北省立第一模範小學校,1946年改為天津實驗小學,1947年改為河北師範學院第二附屬小學,1956年改中營小學,一直沿用至今。而劉寶慈從創辦學校開始,一直到1941年去世,始終心無旁騖擔任校長一職,因而也被無數學生敬仰、懷念。


他是李叔同少年好友,創辦中營小學編《修身老課本》成傳世經典


(今日中營小學)


【劉寶慈視校事如家事,視生徒如弟子】


雖然他為人謙虛和藹,從來不發脾氣,但督課極嚴。建校初期,學校仍執行舊時科舉遺風,一年級學文言文,教材包括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論語》《孟子》中的一些篇章,每周還有兩節讀經課,讀四書五經。進入民國後,學生作文仍然要用文言。劉寶慈認為「若要兒童有堅定的信仰,就應當追求傳統的道德。」每逢作文課均由劉校長親自命題,題目放在封套內,盛在托盤裡,他親手端著木托盤送到教室,任課老師拆開封套,取出作文題,抄在黑板上,學生寫作,當堂交卷。教師批改後,劉校長再把全班作文卷收齊評閱,經他閱後必會加上評語,蓋上圖章,對寫出優秀文章的學生,還會給予筆墨紙硯等獎勵。

在教學上,劉寶慈革新了舊教材,採用全新的理科讀本,其中有數、理、化、聲、光、電等自然學科——開創了中國近代小學教育的風氣之先。要向小學生傳授豐富多彩的自然科學知識,就要藉助於現代化教學手段,1918年,劉寶慈再次東渡日本,將教學所需的儀器、標本、挂圖購置齊全,歸國後再去江浙一帶繼續考察,又編寫了《科學雜說》多篇,自編「五音」教材,推廣到其他各個學校。


劉寶慈校長生活簡樸,每天步行到校,絕不坐車。學校班級少,老師多分散辦公,劉寶慈要求每個教師辦公室有一位工友負責照顧老師的生活,除負責供應茶水外,還為教師到街上買早點。他常與學生聊天,例如他給學生介紹廣東省地處亞熱帶,天氣溽熱,暑氣蒸人,即使是冬天喝臘八粥時,還穿著烤紗短褂、拿著蒲扇來遮擋驕陽;講廣州人吃「龍虎鬥」,其實就是將貓和蛇燉在一起。雖然是閑談,但卻增長了學生們的見聞,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1941年,劉寶慈先生由於突發腦溢血逝世,享年69歲。1942年,幾千名校友捐資打造了劉寶慈先生的石像和記錄其生平、辦學業績的漢白玉石碑,立於校園竹生亭內。石碑由甲骨文專家王襄書寫,直隸省提學使盧木齋撰文,教育總長傅增湘書丹,河北省教育廳長李金藻篆額。後塑像、石碑被破壞、掩埋。



【培養出包括焦菊隱在內的大批學生】


如今位於老城廂的中營小學老教學樓,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校園內至今還保留了原來的校舍和走廊,古樸典雅的校園,長廊環繞,庭院別緻。2005年,為迎接中營小學百年校慶,該校老校區進行了擴建改造。學校里一直流傳著劉寶慈校長的石像和石碑就埋在校園牆根附近,不過一直沒有得到證實。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工人在施工時竟然真的找到了劉寶慈先生的石像。石像被發現時,背部朝上,基座一角受損,遺憾的是,石像頭部和石碑尚未發現。而後,學校請專家對石像進行了修補,完工後重新移於竹生亭內。


他是李叔同少年好友,創辦中營小學編《修身老課本》成傳世經典


他是李叔同少年好友,創辦中營小學編《修身老課本》成傳世經典


(中營小學裡的劉寶慈石像)


劉寶慈校長培養了大批優秀畢業生,其中包括畫家劉子久、杜滋齡,醫學專家朱憲彝,戲劇家焦菊隱。


焦菊隱曾撰文回憶少年時就讀於省立第一模範小學的往事:這所完全新式的學校,除了語文、算術、歷史等一般課程外,還有其他學校所沒有的地理、博物、體育、軍操、音樂等科目,並給學生設置了「自然試驗室」,可以自己動手在試驗室里「看看顯微鏡,玩玩幻燈,做做最簡單的試驗」,學校規定教師學生一律穿制服上學,歷史教師大罵賣國賊,校長捲起袖子和雜工一起做雜務,風雨無阻地在門口接送學生。這一切,讓從冬烘先生的家館中掙扎出來的焦菊隱大開眼界。校長給他們的愛國主義、救國圖強的教育,和他嚴肅、認真、刻苦、勤勞的身教,更是給了焦菊隱強烈的印象。這所學校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也成了他日後創辦第一所新式戲校「中華戲曲專科學校」的借鑒。


也是在這所學校里,焦菊隱開始接觸戲劇,參加了學校的新劇社演文明戲。那時候,演新劇被很多人看做「不正經」,大家都用藝名,焦菊隱的藝名是「菊影」,後來又改為「菊隱」,並沿用一生。據他回憶,「當時演戲用的布景,都是請冥衣鋪用紙糊的。道具、服裝都是借的,大幕是大家湊錢買的一種很厚的『愛國布』。到畢業的時候,戲團散夥,大家把大幕平均撕成若干塊,分給每個成員。我分了一米見方的一大塊,整個中學期間,我都用它當書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往事 的精彩文章:

元芳張子健前傳:出生在天津曲藝世家,因長得太帥不適合說相聲
天津最大規模羅馬式建筑西開教堂整100歲,將來會變成什麼樣?
民國四大公子之首袁克文:青幫大佬京戲名票 書法大家妻妾成群
馬三立之子馬志明談怎麼說相聲:不能為逗樂而逗樂,不能死背詞兒
晚清天津占路小攤販應對強勢「城管」,加入總商會向警務公所交涉
您可能感興趣

從小學舞蹈後成楊冪同學,大四就合作陳坤演戲,一角成名今正紅
他是小學課本上常見的人物,周總理曾贊他是中國人的光榮
倪方六:古代孩子八歲讀小學,書讀不好會挨揍
性教育為何成為英國中小學必修課?
此人被寫進小學課本,小學生把他當榜樣,但長成後他卻成了貪官
他讓女兒只讀一年小學就輟學,自行教導如今她已成畫家
小學語文:《人民日報》經典總結「趣味」古詩詞填空!中小學生必須掌握,你孩子呢?
實拍澳洲小學課堂,原來他們的小學生是這麼讀書的
我的小學同學結婚了,他和新娘二十歲
小小年紀就做了天藍怪,日本小學一年級學生曬父親經常看《獸娘動物園》
湖濱小學古詩小冊第三版修訂工作完成
哥大畢業後,我成為一名紐約公立小學教師
小學課本上常見的人物,周總理曾贊他是中國人的光榮
朱春暉1周練好硬筆字東直門學堂開班,為中小學生、大學生及成人既快又好的解決日常書寫實際問題!
金牌語文老師:孩子學會這份反義詞兒歌,小學6年成績不用愁!
學生妹粉嫩圓潤發育好 日本小學老師偷拍稱記錄成長
我市十所小學形成《兒童哲學》課程聯盟校
日本小學一年級學生曬父親經常看《獸娘動物園》
誦讀國學經典助力創城行動 我市舉行中小學中華經典誦讀展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