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香港春拍:為什麼瘋狂

香港春拍:為什麼瘋狂

香港春拍:為什麼瘋狂



吳冠中 周庄

香港春拍:為什麼瘋狂



張大千 1982年作 桃源圖


策劃/本刊編輯部 記者/舒曼

4月,結束了的香港首輪春季藝術品拍賣上演了瘋狂一幕——蘇富比、保利輪番登場,紛紛推出天價藝術品,拍賣場上更是銷煙瀰漫,暗鬥明爭,拍賣價格令人咋舌。


近年來,藝術品市場持續低迷,很多之前拍出天價的「大師」作品都跌了,為何今年香港的兩場春拍如同打了雞血一般屢次刷新拍賣紀錄?這背後又蘊含著怎樣的財富秘密?低迷的藝術市場回暖了嗎?


吳冠中《周庄》2.36億港元,


崔如琢《飛雪伴春》3.068億港元,


張大千《桃源圖》2.7068億港元。

連續3天拍出3件超過兩億港元的作品。


珍罕的10.1克拉藍鑽「迪比爾斯千禧瑰寶4」以2.48億港元成交,


明永樂青花花卉錦紋如意扁壺拍出1.1億港元,


明永樂青花纏枝牡丹紋凈水瓶以9932萬港元成交,


清康熙御寶「敬天勤民」檀香木異獸鈕方璽以9260萬港元拍出……

4月,香港首輪春季藝術品拍賣上演了瘋狂一幕,首輪春拍一舉出現3件過億拍品,書畫、陶瓷、佛像、珠寶等都彷彿瞬間爆發,一掃過去兩年的頹靡低迷,出現了令人詫異的V形上漲,這種突然逆勢反撲讓人們出乎意料。一個個天價拍品的出現,驗證著香港市場的買氣十足。


香港蘇富比在這輪春拍中的總成交額為31.4億港元,同比2015年春拍26.94億港元增加了16.6%,環比2015年秋拍26.69億港元增加了 17.6%。保利香港拍賣公司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達到12.67億港元,同比2015年春拍11億港元增加了15.2%,環比2015年秋拍 9.14億港元增加了38.6%。從成交數據上,香港春拍呈現出V型反轉態勢。


屢次刷新拍賣紀錄背後的秘密


近年來,藝術品市場持續低迷,很多之前拍出天價的「大師」作品都跌了,為何今年香港的兩場春拍如同打了雞血一般屢次刷新拍賣紀錄?其背後明永樂青花纏枝牡丹紋凈水瓶

尺寸/ 21.3cm


成交價/ RMB 83,329,480 (HKD 99,320,000)


拍賣公司/ 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6年春季拍賣會


青花纏枝牡丹紋凈水瓶,高足造形獨特繁麗,耀眼奪目,為永樂一朝之稀珍,數世紀後,其祥瑞寓意,更得乾隆帝敬仰賞愛。凈水瓶非日常使用之器,於宮廷中亦 僅作禮器之用,惟可見於少數重大祭典場合,其造形大異於當朝茶酒執壺,獨樹一格,歷代瓷器中罕有能與其媲美者。塑造如此獨特器形,窄頸寬腹,細流纖長筆 挺,需瓷人巧心熟技,反映永樂朝景德鎮御窯造瓷水平之精妙高超,然燒造成功者,為數鮮少,包含此瓶僅三例存世,均為永樂青花御瓷,其一為清宮舊藏,現存北 京故宮,另一例則曾為康涅狄格州 Palmer 氏、Frederick Knight 及趙從衍珍藏,1980年代曾二度售於蘇富比。


北京故宮藏凈水瓶,應曾用於佛教祭典,永樂帝崇佛,曾詔命燒造大量瓷器用以禮佛,此瓶應是其一。禮器尚白,永樂初年景德鎮御窯亦曾致力燒制單色白釉凈水 瓶,雖無完整器傳世,景德鎮珠山御窯遺址,明永樂早期地層出土一件白釉凈水瓶殘片,連同一件白釉僧帽壺,原作藏傳佛教祭祀之用。


有什麼秘密?


其一,大師真跡尺寸越大越容易拍出天價。創作於1997年的《周庄》長度近3米,是目前市場上吳冠中尺幅最大的油彩作品,亦是他創作生涯的壓卷之作。畫 該作品時,吳冠中已78歲,這樣大尺幅的創作並非易事,因此對他來說這也是一種突破自我的象徵。這幅巨制油畫創作靈感源於1985年的速寫圖,最初是為華 商郭瑞藤籌建新加坡第一家私人美術館而作。也就是說,這幅畫在吳冠中心底醞釀了十二年。當年這件作品還沒來得及展出就被藏家拿走了,此次拍賣也是這件作品 首次進入公眾視野。


香港蘇富比2016春拍「中國書畫」專場上,張大千創作於1982年的《桃源圖》最後以2.7億港元落槌,《桃源 圖》長兩米,與其生平最後巨制《廬山圖》的創作時間相仿,兩者皆精心繪製,尺幅大於一般作品。而在這場拍賣會上,張大千的另一幅作品《味江》雖然創作時期 要早很多(1948年),但1米× 0.56米的尺寸小於《桃源圖》,因此3548萬的成交價遠遜於《桃源圖》。


著名藝術評論家陳默表 示,一般來說,尺寸巨大的大師真跡越容易拍出天價。「2011年,齊白石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在嘉德春拍以4.255億落槌,當時創造 了中國近現代書畫的新紀錄,這紀錄至今沒人打破。齊白石愛畫小品,一生大尺幅很少,所以能拍出如此高的價格。而吳冠中和張大千此次參拍的作品也是他們各自 藝術生涯中的巨作,所以拍出天價很正常。」


其二,已故大師作品價格一直水漲船高。吳冠中早在五年前就已經邁入億元畫傢俱樂部,那時他剛 去世一年。吳冠中的作品一路走高,一是因為老先生已經過世,他的作品屬於不可再生資源;二是吳冠中生前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不好的作品悉數毀掉,他不算高產 畫家;三是喜歡吳冠中畫的並不只是中國人,就連喜歡濃墨重彩的外國人也會鍾情於吳冠中的畫,吳冠中的畫筆有著很濃的西方味道,他的畫有很多西方的抽象元 素,畫風獨特。這樣一來,吳冠中的畫能拍出天價也就不足為奇了。同樣,張大千的作品近年來也是水漲船高,尤其是他晚年創作的潑墨潑彩山水畫由於存世量不 高,因此容易拍出天價。


其三,收藏大鱷聯手抬高近現代書畫品價格。保利春拍的《周庄》是從境外徵集而來,據說買下它的人是一名香港年輕買家,但此說法尚未獲得保利方面證實。不過拍下《桃源圖》的藏家卻異常高調,他是上海龍美術館創始人劉益謙。


劉益謙曾以2.8億購藏雞缸杯引公眾關注。去年「劉老闆」又以10.84億人民幣拍下莫迪里阿尼作品《側卧的裸女》轟動藝術圈。今年春拍,他重新將目光投回了中國近現代書畫大師們的作品。


中國近現代書畫大師作品價格的一路飆升,有媒體稱一些大買家為「推手」,這是個充滿商業操作的詞語。比如,吳冠中的作品價格持續高漲,就離不開「推手」 的運作,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吳冠中作品的收藏經歷了三次熱潮。第一波是在海外,其中最大買家是在新加坡活躍的華商郭瑞騰,他陸續收藏了上百件作品。 第二波熱潮始於1996年,這一期間中國內地個別藏家開始購藏吳冠中,國內著名收藏機構玥寶齋的當家人、著名收藏家郭慶祥成為最著名的吳冠中藏家,他的玥 寶齋從1996年起陸續買入近百張吳氏作品。


人們習慣於將郭瑞騰稱為「印尼郭」,郭慶祥為「大連郭」,而另外一名香港藏家方毓仁則被稱為「香港方」——他從上世紀80年代初就已開始代理吳冠中的作品,更是最早直接拿吳冠中作品在香港佳士得上拍賣。


在多數人意料之中的是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在香港春拍的成交情況仍不理想。香港蘇富比「亞洲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84件拍品中,10件是來自中國當代藝 術;而曾經屢創拍賣紀錄中的70後藝術家賈靄力也在本次夜場中遭遇流拍,其曾在2013年的香港蘇富比以340萬港元成交的《早安,世界》,在本次夜場中 以240萬港元的起拍價流拍。


在香港蘇富比舉行的4場現代及當代亞洲藝術拍賣中,比例很小的中國當代藝術以早期藝術家為主,但挑選的不 是一些曾經的市場熱門作品,如岳敏君 1993年作品《幸福》以440萬港元成交;張曉剛2009年作品《綠牆:書房一號》以187.5萬港元成交,另一件《期待的生靈》以108.75萬港元 成交。


如今中國當代藝術板塊整體仍在調整,成交行情下滑,買方表現謹慎,為此拍賣公司不斷調整以促成市場主力和品位的輪換,從老 F4(岳敏君、張曉剛、方力鈞、王廣義),到新F4(劉野、劉煒、曾梵志、劉小東),到現在的尚揚、石沖、毛焰、段建偉、王光樂等中青年藝術家。


在藝術保守力量和日韓當代藝術的夾縫中,中國當代藝術表現的冷靜和理智,而資金充足的機構、美術館正在爭奪最好的藝術品資源,相信具有相當實力的成熟藝術家和年輕藝術家未來會受到持續關注。


2016內地春拍如何開局


出乎意料的火爆不禁讓人對即將開始的北京春拍能否回暖充滿想像,即將開拍的市場更加值得期待。


市場調整,也是市場份額重新洗牌的過程。一些大中型拍賣行不斷攻城略地,行業集聚效應加劇。比如,北京保利推出的《雲中君與大司命》是傅抱石藝術生涯中 極為重要的一件作品, 2億元的估價更加讓人期待它的市場表現。曾鞏《局事帖》曾於2009年在北京保利夜場拍出1.08億元引發轟動,時隔七年重現中國嘉德,一旦成交必然刷新 原有的拍賣紀錄。北京匡時6月初也將迎來十周年大拍,不管是專場設置還是作品徵集,從數量到質量,都會有大幅提升。拍賣行之間的競爭不再只是徵集、成交能 力的對比,更是品牌美譽度等軟實力的抗衡。


香港春拍的火爆,反映出香港市場藝術品交易地位的強勢。但這種火爆對內地市場影響有限,已經 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香港與內地市場的表現可謂「冰火兩重天」,除了大的經濟環境不同,原因更是多方面的。首先,從政策環境到交易環境,內地市場的國際化 程度還遠遠不夠;其次,內地藏家群體更傾向於投資,而非收藏。


香港市場的風向標更多是指向國際市場,他們的買家群體是國際化的,市場環 境也與內地存在諸多差異,比如稅收、市場政策等,而蘇富比目前還無法在內地拍賣文物,香港春拍的良好成交更加顯示出 香港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強勢地位,也有利於進一步刺激內地文物藝術品市場的復甦,但還不能得出內地文物藝術品市場就此出現反轉的結論。


內 地春拍能否回暖最重要的還是要靠拍品說話,市場追逐的焦點永遠是精品,頂級拍品依然會受到資本熱捧。另外內地收藏家和拍賣公司之間有利益關聯,往往大收藏 家和拍賣公司的老總之間非常熟絡,稱兄道弟,收藏家需要在拍賣公司為自己藏品拍得好價,要做藝術品融資貸款等也同拍賣公司有關;而拍賣公司不僅需要從藏家 那裡徵集拍品,也需要他們在拍賣會上出手捧場,雙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香港市場的歷史比較悠久、發展成熟,不少非常資深的藏家都擁有 著雄厚的實力,收藏群體比較固定。這些年,也有些來自各個財團的新藏家,就是所謂的「富二代」,他們的收藏是非常有家庭傳承的,算是下一輩開始介入接班。 這些人出手,只要看中好東西,就不會計較,沒有資金多一點少一點的這種得失心,大多數的心態就是志在必得。所以說,香港這個地方相對客戶群比較高端,匯聚 了兩岸三地的資深藏家,持有的資金也比較大。


內地拍賣市場前幾年比較火爆,但參與者很多是中小買家,也就是持有中小量資本的人比較多。 很多是畫廊老闆,這幾年剛剛開始試水藝術品。總體而言,資本的持有量並不大。這兩年受整個經濟形勢的影響,特別是一些企業家,因為企業經營狀況不好,這兩 年都不再買東西了。買東西的人少了,投入的資金量就非常少。


並且,內地市場中,真正想要收藏的人不多,而是投資的人比較多。這就是兩邊的差距。因為是投資,看到市場火爆進來了,看到市場不好就又退出去了。市場相對不穩定,也不成熟。


專家預測,今年內地的春拍市場和去年秋拍的情況差不多,不會有大的波動。因為拍賣或者說藝術品市場,就是整個經濟的晴雨表,它體現得非常明顯。今年上半年經濟形勢並沒有出現大的波動,藝術品市場的起伏也不會很大。


來源:《藝術品鑒》雜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收藏 的精彩文章:

緬玉原石產地十大名坑:不識場口 不玩賭石
吉田博是日本第一個進入版畫世界的巨人
現在都流行乾淨利落的一筆畫插畫
這場維秘有點不同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古典繪畫展
20塊買的邊角料 打磨後賣了500
您可能感興趣

香港春拍:書畫為何發燒
拍賣搶先看:嘉德香港春拍——明清傢具集萃
香港春拍:高古玉爆紅惹質疑
只因專家翻譯錯誤,紐約春拍「亞洲藝術周」鬧烏龍!
香港春拍呈現東瀛皇家珍藏!
行家撿到天漏!只因專家翻譯錯誤,紐約春拍「亞洲藝術周」鬧烏龍!
日本收藏家前澤友作紐約春拍瘋狂掃貨背後的冷思考
東京中央香港春拍:畫里暗藏玄機?明末清初的畫家不好當呀
中國嘉德香港春拍:專家們的心頭好都有什麼?
畫里春風,今年春拍會暖嗎?
品味香港 5月末,這些寶貝將亮相香港春拍
香港天成春拍端午節迎客
東京春拍:徐悲鴻傳世經典動物畫搶先看!
帶著寒意的春天-寫在紐約亞洲藝術周結束之後和香港春拍開始之前
嘉德香港春拍:明清傢具集萃
張大千晚年潑墨潑彩《春雲曉靄》現嘉德香港春拍
【春拍預覽】香流溢紙滿
紐約、香港與京城春拍:出現多少個億才是真英雄
季濤:由「風向標」拍賣結果看今年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