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腔藝人張喜民:老腔是根植於土地的藝術

老腔藝人張喜民:老腔是根植於土地的藝術

新華社西安6月10日專電(記者陳昌奇 楊一苗)陝西省華陰市雙泉村69歲的老腔藝人張喜民,提起老腔成為今年北京高考語文作文題中的元素,十分高興。他說:「這肯定是好事,老腔是農村小小的地方戲曲,現在能受到國家重視,出現在高考題里,再一次讓全國人都知道,我能不高興嗎。」


老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地方戲曲之一,它起源於西漢時期,原是陝西華山地區糧倉守軍自娛自樂的一種說唱形式,被當地農民模仿和繼承下來,祖祖輩輩口耳相傳,成為當地張姓家族作為皮影戲的幕後伴唱的一種家傳戲。由於歷史久遠、唱腔獨特,老腔被稱為「戲曲活化石」。2006年,老腔成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老腔亮相話劇《白鹿原》後,就在全國產生了影響,這次又成為高考作文題目,說明教育部門對傳統民間藝術的重視。」陝西教育報刊社高級編輯雷電說,同時,提醒語文教師和學生去關注文化和社會,培養開闊的視野。

近年來,老腔登上話劇舞台、搬上熒幕、亮相春晚……凡事看過老腔的人,無不被它的質樸豪邁所震撼。「原汁原味的老腔里也有柔軟的東西,而舞台上表演的大多是慷慨激昂、鏗鏘有力的部分。」張喜民說,要想真正懂老腔,還要了解老腔的歷史、了解生活在黃土地上的人們的精神狀態,「老腔是根植於土地的藝術」。


(責編:tibe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西藏網 的精彩文章:

襄陽:漢江邊「祭拜誦讀」
里當瑤族鄉成立20周年
與呂堯臣大師面對面
民間小劇團首演大會堂
您可能感興趣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北京高考作文題「老腔」,作家陳忠實是怎麼寫的?
蒲城跑馬戲 隱藏在唐陵下的千年文化 堪比華陰老腔神秘
吳亦凡華陰老腔high爆大本營,帥氣穿搭展現中國有嘻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