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任巡撫,為何安葬到了肥西大潛山
劉銘傳,字省三,自號大潛山人,因排行第六、臉上有麻點,人稱劉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潛山麓)人。清朝名臣,系台灣省首任巡撫,洋務派骨幹之一。
劉銘傳故居。四周築有內外兩道深深的壕溝,壕溝內的水是從大潛山引來的金河水。
四周的圍牆用石頭砌成,其上共建有五座碉堡。故居的外壕東南、東北角各建有一座大石橋。各橋分別有兩層門樓七間,舊時住有兵勇保護圩子。
劉銘傳的一生有著傳奇色彩,他在家裡排 行老六,因少時生天花,人稱劉六麻子。他1856年在六安興辦團練。1862年創辦淮軍「銘字營」,當時年僅26歲。台灣建省後,他當巡撫6年。
劉銘傳還創造了中國六最:最早採用西式裝備和操練方式,最早上奏摺倡修鐵路,最早在一省範圍內推行全面改革並取得成效,在台灣創辦全國最早的、獨立的郵政局,在台灣修建最早的一條實際營運的鐵路,在台灣提出中國最早的創辦經濟特區計劃——基隆煤礦 承辦章程。
故居外,還有一片湖。
劉銘傳故居原建有房屋數百間,是合肥郊縣當時一處規模宏大的私家圩宅,原建築現多數不存。故居四周清雅靜穆,風景怡人,現仍有當年劉銘傳親手栽植的廣玉蘭,雖經百年滄桑,至今仍高大挺拔,香飄四方。
過外弔橋進圩,便是內壕溝,再是弔橋和門樓。進入內壕溝,才是劉銘傳家族居住的內宅。正大廳為三進,每進十三間,頭進與二進之間的天井院是迴廊包廂,第三進為兩層堂樓,主要為女眷居所,正廳大門面對外壕溝的月牙塘,月牙塘的兩尖角內弦是一個矩形荷花池,池中有花圃。
攝影/廈航style
正大廳的西南角是西式洋樓,三間兩層,小巧玲瓏,樓上藏書,樓下住人。正大廳北面又有一座兩層五間的「鋼叉樓」。據說,故居的對面大潛山側有一老虎洞,故而特建「鋼叉樓」用於「壓邪鎮圩」。
因為劉銘傳生前曾對家鄉的大潛山飽含深情,據說年輕時的劉銘傳曾登上大潛山仰天長嘆:「大丈夫當生有爵,死有謚!」劉銘傳成名後自號「大潛山人」,他創作的詩作也命名為《大潛山房詩鈔》。
墓園的總體布局,是遵照清朝官員墓葬制度一品官員的墓葬規格修建,總佔地3.34公頃,垂直高差146米,設有壁照、三省橋、一道門、神道、牌樓、碑亭、華表、石像生、享堂、祭祀廣場等,墓室就坐落於祭祀廣場的中間。
劉銘傳是晚清著名愛國將領、台灣首任巡撫,可是他的墓園為何建在了肥西的大潛山呢?
原來由於種種原因,他的骨灰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安葬,而是被放在其後人的家中,直到2011年4月12日,劉銘傳遺骨正式在其家鄉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大潛山安葬。
墓園看起來有點像南京中山陵。
墓地位置非常好,左青龍右白虎,背靠大潛山,前有湖泊。
墓園高度為146米,墓園外是一個大的停車場,一進門是一個照壁,經通道拾級而上,沿途可見石馬、石豬和華表,在半山腰有祭祀的廣場。
馬兒靜靜的守衛著它的主人。
墓地比較奇怪的是,殿前的是文官和武將。
墓園的總體布局,是遵照清朝官員墓葬制度一品官員的墓葬規格修建,總佔地3.34公頃,垂直高差146米,墓室就坐落於祭祀廣場的中間。






※六朝古都南京安葬了多少君王
※岳飛是河南人,為何卻把她母親安葬在江西廬山腳下?
※曾經繁華:六朝古都南京安葬了多少君王?
※六朝古都南京究竟安葬了多少君王?
※河北有一個縣級市,是古代慈禧 皇帝們建陵安葬的風水寶地!
※毛澤東次子毛岸青夫婦去世後為何要求安葬到楊開慧陵園
※朱元璋母親安葬之地一腳「跨湘贛"的佛門勝地大屏山
※鯨魚擱淺越南海岸 漁民焚香安葬 盼漁獲豐收
※清朝為什麼會有東陵和西陵,它們分別安葬著哪些皇帝?
※清朝皇帝為什麼會建東、西兩個陵,他們死後又是怎麼安葬的呢
※袁世凱去世後為何不葬家鄉項城而安葬在安陽洹上村?
※江湖上最後一位大佬,連杜月笙都怕他三分,死後安葬在北京八寶山
※最牛黑幫大佬:羅斯福是他小弟,和孫中山拜把子,參加開國大典,死後安葬八寶山!
※笑星洛桑墓地:模仿口技展才華,卻過早隕落,骨灰安葬青城山!
※楊開慧、毛岸青去世後,為何都沒有回到毛家祖墳安葬?
※林更新驚人背景曝光:爺爺是大校軍銜,安葬於南京雨花台功德園
※坐缸:佛教中的安葬方式
※成奎安葬禮,任達華、李修賢到場,棺木費百萬,永遠的大傻哥
※直擊成奎安葬禮,任達華、李修賢到場,棺木費百萬,土葬儀式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