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代紫禁城遺迹首次發現,故宮院長單霽翔:將作長期展示

明代紫禁城遺迹首次發現,故宮院長單霽翔:將作長期展示

明代紫禁城遺迹首次發現,故宮院長單霽翔:將作長期展示



2016年6月11日,北京,故宮再「曝」考古重大發現。  視覺中國 圖

6月11日是我國第11個文化遺產日,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當天對外公布,在對慈寧宮廣場長信門西北側基建勘探坑進行考古調查,在紫禁城內首次發現明代大型宮殿建築遺迹。此外,故宮方面還宣布,毓慶宮即將修繕完畢,未來將成為新展區向公眾開放。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了該遺迹的發現過程:「故宮不進行主動考古,是埋地下管線時,考古研究所先行勘察發現。」針對後續處置,單院長說:「故宮準備長期展示該遺迹,暫時計劃是就地圍起來作簡易展示。」


今年5月,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對慈寧宮廣場長信門西北側基建勘探坑進行考古調查,主要發現一處明代早期的大型宮殿建築基址,包含由一條東西向明早期牆基,及其底部的地釘(立樁)、排木(卧樁)組成的樁承台、夯土夯磚層、建築基槽等遺迹。這是紫禁城內首次發現明代大型宮殿建築的牆基、以及建築基槽遺迹。


在東西向寬2.5米、南北向長5.4米的探坑內,可以看到在距地表深0.3米以下是整個慈寧宮區域大面積存在的明後期的磚鋪地面和厚約0.3米的夯土層。在探坑南壁上可以看到明後期的夯土層下為殘存20層、殘高2.8米的磚砌牆基。牆基的北側是起加固作用的厚約2.8米的15層夯土夯磚層。牆基的底部是生土上直接下挖的斗型基槽。在探坑底部北側距牆基約3米、距地表深約4.4米的基槽內發現東西向4根木質地釘(豎樁),地釘之上為東西向一組排木和南北向一組排木(卧樁)組成的樁承台。樁承台向南延伸在牆基之下,樁承台周邊基槽內夯築厚約0.8米的碎磚層,使整個牆基更為堅實牢固。

記者在現場看到,探坑底部有一處凹陷和少量積水,單院長解釋,這是當時打地基的工匠踩出來的腳窩,保留至今,前天北京下雨的積水已大部分排走。


考古專家現場勘察後認為,此處大體量牆基的始建年代為明早期,廢棄年代為明後期,雖然這段牆基的東西向長度和南北向寬度目前暫不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其與南側約60米的慈寧宮花園東院明早期大型宮殿基礎在功能上有密切關係,是紫禁城建造之初具有宮廷分區功能的大型牆基。


專家還認為,此處牆體基槽底部的黃沙層和含有青灰色有機物的生土層是距今3萬年至5000年前,後海、北海至中南海一線古高粱河道的自然遺存。因此該處遺迹對研究北京城市變遷、紫禁城歷史、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也對公眾深入了解紫禁城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有利參考。

明代紫禁城遺迹首次發現,故宮院長單霽翔:將作長期展示


養心殿文物裝箱。


單霽翔說,北京城是建在扇形衝擊平原上的,從地下夯起,打了木樁基,至今堅固,排水系統也做的好,「絕對不是豆腐渣工程」,「這就是中國古代的工匠精神,對考古工作人員來說,尤為重要,要耐得住寂寞,傳承工匠精神。」


另外根據故宮方面提供的消息,從去12月起,「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 正式啟動。養心殿區域作為原狀陳列展示區,目前有可移動文物1890件,撤陳工作自2016年5月30日正式開始,具體撤陳程序是:第一步,平面陳設如玉器、漆器、琺琅、玻璃、盆景、鐘錶等;第二步,傢具陳設和帷幔、座墊等;第三步,宮燈;第四步,超大型傢具;第五步,書畫、帖落、隔扇芯,全部文物撤陳工作預計在3個月內完成。

明代紫禁城遺迹首次發現,故宮院長單霽翔:將作長期展示


文物裝箱現場。


就在養心殿開始啟動文物撤除之時,毓慶宮將成為新的展覽區。近百年來,毓慶宮建築群多空置或作為庫房使用。2014年8月21日,故宮博物院開始對毓慶宮進行保護修繕,計劃於2016年6月30日竣工,歷時742天。


毓慶宮建築群位於故宮內廷東路的南端,奉先殿和齋宮之間,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明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後經一系列改、擴建後形成現在的規模。毓慶宮區院落南北長約93米,東西寬約33米,總佔地面積約3293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898平方米。毓慶宮建築群原為皇太子宮而興建,而後光緒、宣統等皇帝曾在此處讀書,是清代統治者接受漢文化思想的重要場所。

明代紫禁城遺迹首次發現,故宮院長單霽翔:將作長期展示


毓慶宮內西洋鐘錶。


此次修繕的主要工作包括拆除屋面,重新苫背、瓦瓦;損壞的仔角梁進行更換、剔補,老角梁全部進行剔補;現存彩畫進行「現狀保護、局部整修」,僅對部分損毀嚴重的彩畫採取重繪工作,其餘彩畫作除塵處理;院內地面全部重新細墁;進行白蟻防治等。


毓慶宮區域修繕完成後,將進行展覽設計和進一步規劃安排,未來將作為故宮博物院一個新的展覽空間實現對公眾開放,具體時間上待定,單院長解釋,故宮肯定有時間計劃,但「不想設倒計時,文物修復不能趕」。


錄入編輯:程娛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 的精彩文章:

李零:從西北統一中國,再次印證了司馬遷的話
拉斐爾的秘密與安格爾的祝福
倭人社會:《三國志》中記載的日本早期國家靠譜嗎
蓬皮杜藝術巡展10月到上海,名單涵蓋20世紀最重要藝術家
端午節喝雄黃酒,真能讓白娘子現蛇形?
您可能感興趣

在蘋果舉行發布會前,先來看看喬布斯劇院長什麼樣
老院長有話說:長柄雨傘就是現代紳士的利劍
高級研究院有重大研究發現,這個發現還驚動了院長
游能俊院長談糖尿病的現在和將來
故宮院長說故宮:為何乾隆給一棵樹封侯?
阿里巴巴「達摩院」第一任院長張建鋒如此背景,難怪成為「院長」
穿越兩千年,這位秦朝最高法院院長的指紋被發現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故宮北院區已經獲批
湘雅二院院長被免職,央視「曝光門」發酵!
凱特王妃又有新頭銜,首席皇家空軍准將,英空軍航院名譽院長
河南一醫院現窩案,院長等負責人貪腐被判刑,官網顯示仍然是院長
「去中」?故宮國寶還大陸?綠院長:是台灣一部分
九大美院現任院長之風采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上交文物者獎勵缺明確標準
飄落的古墓麗影:南博的首任女院長
深夜爆院長的……照片
網紅院長說故宮開放趣事:這項「禁令」公布不久,法國前領導人奧朗德就撞上了
他是有名的「紅色教授」,三次當省長四次當部長, 還當了最高法院院長, 官至副國級!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鵬:大賽將打造規模最大的虛擬現實產融對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