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美國的歸野者:對我來說,活在荒野中,就是活著

美國的歸野者:對我來說,活在荒野中,就是活著

利維坦按:和《真正與世隔絕的人》(點紅字直接取閱)里的卡普·雷科夫和他的一家人相比,美國的這些歸野者顯然沒有什麼躲避政治迫害的動機,最近幾年媒體不斷披露出來的這些人,索恩,加布里爾,吾斯坦斯·康威等,雖然他們每個人選擇歸野的具體原因可能會不同,但大多還是基於某種對於工業社會的「不耐煩」。


當然,20歲就離開文明社會步入森林的克里斯多夫·奈特或許是一個特例——在他47歲,也就是2013年被人發現(嚴格意義上說,是被人抓住,因為他多年來依靠深夜入室盜竊生活所需品為生)時,沒有給他的父母打過一個電話,也沒有花過一分錢。


奈特簡陋的居住地

美國的歸野者:對我來說,活在荒野中,就是活著



奈特重返文明社會,但誰也不知道這對於他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他曾對媒體說:「我不認為我能適應社會,那裡太嘈雜、過度奢華、缺乏美感。而且它粗陋、空虛、繁瑣。」


文/Patrick J. Kiger

譯/納與歌


校對/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channel.nationalgeographic.com/live-free-or-die/articles/what-it-means-to-rewild/

美國的歸野者:對我來說,活在荒野中,就是活著


在北卡羅來納州藍脊群山的偏遠角落裡,生活著一位名叫索恩的男人。他住在一個臨時搭建的簡陋木屋裡,離最近的村莊有八英里遠。木屋是索恩自己用樹木和樹葉搭建的。他吃豆類和松鼠肉,戴著浣熊皮製成的連指手套。當今這個時代,我們大多數人都依賴精密的電子產品生活,吃的也是工業化農場生產的食物。而索恩卻渴望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現代原始人,他只依賴周圍的森林滿足自己的日常需求。


在國家地理頻道拍攝的《自由生活亦或死》系列片第一集中,索恩告訴我們,「別人都說我應該出生在一萬四千年前。」

美國的歸野者:對我來說,活在荒野中,就是活著



索恩的生活方式也許不尋常,但像他這樣的人不只一個。在全美國,有一小部分志趣相投的人正選擇退出傳統經濟和舒適的文明生活。這部分人的數量似乎也在增長。正如「返野」其名,「返野」運動的信徒們回到鄉村,依靠土地存活。他們打獵、捕魚、採集野生植物,所收穫的就是自己的食物。他們自己建造住所,建築材料直接取材於大自然。在不同程度上,這些人都避開工業產品及現代科技,寧願依靠那些可以自制的工具,儘管使用這些工具需要依靠肌肉力量。比如,索恩用河邊的莖條做成箭。而住在加利福尼亞的加布里爾也是索恩的同道人:他以打獵和採集植物為生,他打獵用的圈套就是棍棒和石頭做成的。這些人不僅僅是過著隱居生活,他們通常就連自來水和電都完全不需要。索恩甚至不願使用火柴來生火。

美國的歸野者:對我來說,活在荒野中,就是活著



「返野」的核心理念是:現代文化為了獲得舒適和安全,使人類遭受著難以為繼的心理和身體損害,同時也使自然環境遭到破壞。邁爾斯·奧森是一名返野活動家,他寫過一本書《忘學、返野:給未來原始人的地球生存技巧、理念、與靈感》。書中說,返野者們「設法從根源上解決現代文明帶來的問題,並努力在問題重重的環境中為自己爭取一席之地」。而那些問題在返野者們看來是很深奧的,不是通過轉用更環保的能源或實踐可持續做法(比如物品回收、購買當地農家的有機食物)就能解決的。返野者們與「準備族」不同,準備族會儲備干豆和彈藥來應付文明社會的崩塌,而返野者們通常認為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完全退出現代文明、力爭再次與大自然聯接——就像原住民、移民,甚至是古代人們所做的那樣。


哲學家約翰·則詹主張人類回歸打獵和採集植物為生的生活方式。他在2014年某雜誌採訪中說,「我們人類在文明社會到來以前生活了200萬年,都生活得挺好。」

返野精神早就存在,只是它後來有了一個時髦的名字而已。攝影師盧卡斯·弗格里亞在他的作品中記錄了返野信徒的生活;2009年他告訴《優涅讀者》(Utne Reader,一家美國雙月刊雜誌):「回歸荒野一直是美國人心理特徵的一部分。」它的根源也許部分來自於18世紀粗獷的拓荒者們,就像詹姆斯·費尼莫爾·庫柏小說里的那些人——他們整日「生活在文明社會邊緣與廣闊無垠的森林之間」,依賴高超的捕獵技巧獲得每一餐。20世紀60年代,遠離現代文明的強烈慾望再次湧現。年輕的嬉皮士們逃離城市,試圖在返土歸田運動中建立完善的農場公社。1998年,GQ記者伊麗莎白·吉爾伯特講述了吾斯坦斯·康威的故事。這個人在十幾歲時退出文明社會,生活在北卡羅來納州森林。他住在自製的圓錐形帳篷里,在冰冷的溪流中洗澡,將樹枝相互摩擦來生火。吉爾伯特遇到他時,康威穿著一件鹿皮衫,這是他用動物脊柱的肌腱長條縫製而成。「他不是在躲著我們,」吉爾伯特寫道,「吾斯坦斯·康威住在森林裡,是因為他屬於森林。」

美國的歸野者:對我來說,活在荒野中,就是活著



吾斯坦斯·康威


不過近年來,返野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亞文化。返野愛好者們如果不熟悉維生方法,可以購買相關書籍獲取必要的技巧,諸如怎樣製造工具或採集可食用植物。《叢林謀生技巧101:荒野生存藝術實地指南》和《做原始人:土著技能手冊》就是這類的書。如果你還沒有從互聯網抽離,那你可以在Kindle商店找到這兩本書的電子版。新手們還可以從好幾個返野學校之中選取一個,參加它們手把手的培訓。一個名為「返野波特蘭」(ReWild Portland)的組織開展了為期6個月的返野浸化營項目。參與者花5000美金學費,就可學習自己鍛造金屬、獵捕野生動物,以及一些搜食技能。這個課程還講述了返野的哲學基礎,它會使「你開始理解我們每天所遭受的精神創傷與錯亂,以及如何通過悲痛、讚美、儀式和慶典來克服它們」。


其他的返野者們,比如加州的流浪森林人加布里爾,實際上會去別的國家旅行。那些國家至今還存在天生以狩獵和採集植物為生的群體,加布里爾就是去向他們請教的。對加布里爾來說,返野並不需要一個複雜的哲學理據。


他的解釋很簡單:「對我來說,活在荒野中,就是活著。」

美國的歸野者:對我來說,活在荒野中,就是活著 點擊播放 GIF/793K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維坦 的精彩文章:

人之脆弱:那些病患蠟模的規模
特嚴肅:厭惡感使我們成為了人?
下一個輪到誰死了?
有人親歷了一座海上島嶼的誕生
真菌生物,用神秘簡直無法概括了
您可能感興趣

越野者東麗:別叫我大神,叫我小公舉
征途、遠方,恰是越野者的天地
野者上,園者次:陸羽的「種茶經」
富有挑戰的越野跑步,鍛煉意志鍛煉體力,奔跑吧!越野者們
董妃之故而匿跡山野者,不管群臣有千般疑惑,萬種猜測
福特F150越野者-四驅越野房車新款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