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如果親人得了絕症,該不該鼓勵他撐下去?醫生是這樣決定的

如果親人得了絕症,該不該鼓勵他撐下去?醫生是這樣決定的

如果親人得了絕症,該不該鼓勵他撐下去?醫生是這樣決定的



《奇葩說》是一檔「嚴肅」的辯論節目,經常用一些逗趣、誇張的言辭和調調解釋著生活之道。然而,最近有一期的奇葩說,是三年來最為沉悶的一次,因為談論了一個沉悶的主題——生死。

令人揪心的辯題


辯題是這樣的:痛苦的絕症病人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該不該鼓勵他撐下去?


正方:該。


反方:不該。

正方第一辯(李林)


外婆中度老年痴呆症,分不出冷熱,大冬天用冷水洗澡。外婆滿面笑容看著外孫的時候,忘記了他的名字。除了肉體上、精神上的折磨,世界上還有比把痛苦這件事都忘掉還痛苦的事情么?但是必須鼓勵外婆,留住外婆,因為只要她在,那個家就在,那份愛就在,那點靈魂就在。


反方第一辯(董婧)


今天科技非常發達,它在死和活之間開闢了第三條道路:半死不活——人工的活著。


曾經有一位肺癌晚期的患者,在 ICU 住了四年。氣管切開插著呼吸機,潰爛的鼻腔插著胃管餵食,下半身長了很多褥瘡。四年里,老人家插著呼吸機不能說話,唯一表達情緒就是「哭」。張爺爺在死之前哽咽地說著只有他老伴能聽懂音節:「我恨你,為什麼還不放我走?」

我們不應該用盲目的鼓勵他人撐下去,硬生生的把愛撐成了恨。我們應該學會面對死亡,尊重並坦然接受親人的決定。


正方第二辯(胡漸彪)


患者也許不是沒有求生意志,也許只是害怕下一個療程。我們鼓勵和勸或許是他活下去的一個勇氣。


很多絕症拖了很久的患者害怕久病床前無孝子;害怕走的時候被家屬嫌棄;害怕走的時候不夠體面——病人想要放棄可能是害怕拖累。


所以,不要因為誤會而錯過,這時的鼓勵,是除了讓親人擺脫痛苦外,還能有個愛的選擇。

反方第二辯(邱晨)


對於普通人和能夠癒合的疾病,鼓勵是一種溫暖和幸福,因為是鼓勵撐過去。但是,鼓勵絕症患者撐下去就是一種詛咒。


生與死之間還有一種選擇,可以選擇過好最後一段時光。絕症患者一旦進了醫院,可能一輩子不能再出來,身上插滿各種導管。這些導管流進去的是維持生命使用的藥液,流出來的是你的意識、自尊和你的溫度。


我們不應該用自己的愛來綁架他人的生命,要求別人為自己而活。

正方第三辯(陳銘)


真真正正讓患者做出放棄生命的決定,是因為疼。


疼到極致的時候,就是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但是當這陣疼過去了,或是打完嗎啡疼痛稍微緩解後,患者會含著淚跟醫生說:「還有可能么?再試試!」病人的意志並不堅定,痛苦綁架了他們的意志。


輕輕地推著患者勇敢的往前走一步,因為科技的進步,患者可能等到重新綻放的春天。


反方第三辯(黃執中)


患者到了絕症末期,聽過太多的鼓勵,其實他可能不想聽到親人是多麼不捨得他的離開,而是想聽到是多麼的懷念他。


人都會死,不在今天,也在某一天。鼓勵的話帶有社交色彩,會阻礙真正的溝通。一旦說出鼓勵的話,很多真心話就很難說出口。


鼓勵的話是關閉真正溝通的話語,趁患者還能聽和回應的時候,應該及時說出心裡的真心話。


正方結辯(高曉松)


一個叫 Terri Schiavo 的美國女孩,90 年就是一位植物人。


98 年的時候,丈夫想拔管放棄,是因為女孩曾說過假如成為植物人她願意選擇離去。但女孩父母堅決反對。雙方意見不合走上法庭,在美國掀起軒然大波,導致國會周末加班立法。周末立法和全國人投票,生命的拉鋸戰使這個女孩三度拔管和插管。


如果生命完全沒有質量,應該選擇放棄。


但是在這裡,患者還能選擇是否該撐下去,說明生命依舊有質量,患者只要還能思考,還能表達。無論出於自由意志和還是生命質量,我們都應該鼓勵絕症病人。


反方結辯(蔡康永)


告別變得很難,是因為中國人不太習慣練習這件事。


一位很漂亮的舞蹈家,她得了腦癌,生前把人生當成一場 party。親人和朋友應該在 party 裡面繼續玩耍。可是她要先走了,她不希望全場人因為他的離開放下酒杯,關掉音樂,她希望是一個開心的告別儀式。死神可以剝奪人的生命,不用剝奪你的尊嚴和溫暖。


我們都應該學會練習告別,面對死亡;而不是留對方,因為生命留不住的。

如果親人得了絕症,該不該鼓勵他撐下去?醫生是這樣決定的



醫生會不會鼓勵絕症患者撐下去?


要不要活下去,其實討論的核心就是這三點:生命質量自由意志坦然面對死亡


正方鼓勵絕症患者撐下去,往往是在患者有一定的自由意識以及生命質量前提之下。


反方選擇放棄,是因為患者絕症末期生活得不夠體面,丟失了尊嚴,親人應該坦然面對患者的死亡。


作為醫生,面對絕症患者,如何權衡呢?


首先,是尊重原則尊重原則首要是尊重患者本人的合乎理性的要求(這一點主要涉及自由意志),接著才考慮患者家屬和監護人的合理性要求。主要尊重患者生命、生命價值和人格尊嚴。


其次,是無傷原則在臨床決策中,應盡量減少和避免對患者的傷害(這一點主要涉及生命質量)。在臨床上,很多治療是一把有利有弊的雙刃劍,醫護人員應以最小傷害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為患者設計最合理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然後,是有利原則醫護人員職責就是治癒患者,促進患者的健康和福利。然而患者個人利益和需求牽扯到整個家庭,特別是腫瘤患者的家屬,很多家庭直接被拖垮。當各種利益衝突的時候,要考慮如何讓整體的利益最大化,並獲得各方的同意。


最後,是公正原則在治病救人的同時,要兼顧利益、風險、代價的分配公正,把有限的治療資源投入到治療效果最理想的患者中。


把握以上四點,就有了基本的倫理依據。


死亡教育和死亡「體驗」


除了「冷冰冰」的倫理考慮之外,溫情的死亡教育同樣是我們所需要的。除了我們醫務人員自己以外,也應該在實際的工作中,讓家屬和患者了解如何正確坦然面對死亡。


但是,就像蔡康永所說的,我們中國人習慣不去練習這件事。之前國內外就有很多市民躺進棺材來體驗死亡,「假死」的告別儀式讓體驗者零距離接觸死亡。


最後,用奇葩議員馬東說的故事結束整篇文章。


10 年前,馬東無法面對父親的突然去世,一直都未曾放下。父親走後的三年,他做了一個夢才讓他逐漸釋懷。夢中父親對他說:「我今天才真正的走了,很高興跟你做一世的父子,有緣再聚……」


參考來源:《該鼓勵病危者活下去嗎?》,《奇葩說》第 3 季,第 22 期


作者周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責任編輯:劉冬宸、貓羯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園 的精彩文章:

規培生:能不能幫一幫我們呢?
希波克拉底給馮唐賢弟的回信
寫日記的光頭女孩
工作時流的汗,都是報志願時腦子進的水?來測測你是否適合當醫生吧!
中國視覺白皮書發布 5 歲以上人群每 3 人中 1 人近視
您可能感興趣

絕症病人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我該不該鼓勵他撐下去
如果我得了絕症你會不會離開我?
兩人身患絕症卻決定在一起,雖然不能同生,但一起共死也是美滿的
背叛、絕症沒有將我殺死,反而幫我找到了我想要的一切
丑怎麼了?又不是絕症!
親身經歷,患了絕症的親人,我們到底還要不要折騰他們?
我可能得了不說好話就會生氣的絕症……
狗血劇情!前女朋友得了絕症一定要見我一面,結果…
男友的前女友患了絕症,想要和他度過最後的時光,我該不該同意?
老婆得絕症了,需要傾家蕩產,可我不想給她治
糖友故事:親愛的,如果我得了絕症,你還會愛我嗎?
背叛、絕症沒有將我殺死,反而幫我找到想要的一切
這對情侶想要結婚卻遭眾人反對,原因是他們都身患絕症
孩子身患絕症,該堅守還是該放棄?
未婚夫用絕症試探我,我真的要好好考慮一下他的人品了
神醫也難當,因名聲在外,此王得絕症治不好,卻認為是他不想治
前女朋友得了絕症要見我一面,結果家裡大亂了!
如果得了絕症,青年男女們你是選擇生還是死
十二星座知道自己有了絕症了,他們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