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的大腦其實很自負嗎?

人的大腦其實很自負嗎?

人的大腦也許是這個地球是最精密的器官之一,它輔佐人類完成了文明的演進,也幫助人類在思考與反思中進化成長,但人的大腦真的像人類想像的一樣聰明能幹無所不知么?科學家們的新研究發現了人腦中的認知「盲點」,一起來看看吧。


自行車實驗


人的大腦其實很自負嗎?圖片說明:Lawson的實驗中,參與者被要求在這個簡筆畫的自行車框架上添加車鏈、腳蹬等細節。

心理學家Rebecca Lawson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實驗:請參與者憑印象畫出一台自行車,就是那種最普通的、每個人生活中都會見到、很多人還能騎得相當不錯的那種自行車。參與者不需要畫出美觀寫實的自行車圖畫,只要用簡單的線條組合表明清楚自己所畫的這台自行車的車輪、車架、手把、腳蹬、鏈條等是如何組合在一起完成工作的就可以了。然而,這個看似簡單的實驗卻有超過半數的參與者畫錯了,他們不是把車鏈只連接了前後輪而忽略了車把,就是把腳蹬畫在了車輪附近人腳根本無法踩踏的位置,總之這些畫錯的自行車都存在設計缺陷,無法「動」起來。儘管這些畫錯的人大多知道怎麼騎自行車,不少人家裡甚至就有一輛自行車,但他們依舊無法準確地在畫紙上重現自行車的基本框架。


人的大腦其實很自負嗎?圖片說明:Lawson的實驗中車鏈及腳蹬與自行車框架的正確連接方式,你畫對了么?


Lawson通過這個簡單的實驗表明,雖然人們往往對自行車很熟悉,但對其工作原理卻缺乏認識。就自行車這一案例而言,不了解自行車的工作原理並不影響人學會騎它,所以大多數人直到被要求畫出自行車的簡筆畫時才會意識到自己其實不了解自行車的構造。Lawson在繪畫實驗前詢問了每名參與者對自己了解自行車程度的預估,按照從1(即「我幾乎不了解自行車工作原理」)到7(即「我完全了解自行車的工作原理」)的程度給自己打分,平均的預估值在4到5之間,這表明實驗的參與者認為自己還算懂一些自行車的工作原理,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Lawson的實驗表明,人類真正知道的事情,其實比自己以為的要少。除了自行車,生活中還有許多人們不了解,而且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並不了解的領域。


自負的大腦

不僅是Lawson的自行車實驗,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已經多次證實了人腦其實非常自負,總是自以為是地覺得自己了解很多事情。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研究生Leon Rozenblit和他的導師Frank Keil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測試受訪者對小到開瓶器、拉鏈,大到直升機在內的多種設備運作原理的了解程度,結果發現多數受訪者在開始時都會認為自己非常了解某設備的原理,但當實驗進行到讓他們逐步詳細解釋出這一設備的原理時(如開瓶器是如何打開瓶子的),許多人都無法給出正確的答案。實驗的參與者自己也對這種「其實不了解」的現象表示吃驚,因為他們曾經真的認為自己知道這些原理。


而大腦的自負遠不止如此,研究人員還發現,人們往往會高估自己對於簡單物理問題的理解,比如下落物體的運行軌跡是怎樣的;或者更複雜點兒的自然現象,比如地震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彗星會拖著尾巴或者彩虹是怎樣形成的等等。此外,人們還會過度自信於自己對法律和政治方針的理解,市政工程總是無法按照預期完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即便是城市規劃專家也會在工程計劃中高估自己的能力。研究人員認為,人們往往以為自己對某些事情理解得已經很深入了,但當他們真的需要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理解時,才會開始發現自己的理解其實還有許多有待改進之處。


未知的未知


為什麼人會頻繁地高估自己理解的深度呢?研究人員發現這似乎不只是為了虛誇自己的能力或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發現人即使在有重金犒賞的情況下也無法剋制對自己理解的高估,做出誠實準確的自我理解評價。


研究人員認為人腦自負的真正原因是"元認知障礙(metacognitive glitch)"。所謂"元認知",指的是人對認知的認知,對思考的思考。舉例來說,當人意識到自己「擅長數學」或「很容易分心」時,這些想法就是「元」,當人再一次思考自己究竟是不是擅長數學或容易分析時,這種思維就被稱為元認知。就像人其實很難舔到自己的胳膊肘一樣,研究證明人類對於自身思維的思考並不像看起來這麼容易。當人類需要準確評估自己所知道的事物,尤其是需要意識到自己未知的程度時,人自身的能力還相當有限。

美國前國防部長Donald Rumsfeld將人類認知的事物分為三大類,即已知的已知(人知道自己知道這件事),已知的未知(人知道自己不知道這件事),和未知的未知(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件事)。所謂已知的已知,比如「英國的首都是哪裡」,多數人知道答案是「倫敦」,他們知道自己知道;已知的未知,比如「納米比亞的首都是哪裡」,多數人不知道答案是「溫得和克」,他們知道自己不知道。在面對這兩類問題時,人往往能正確的評估自己的認知水平,大腦還會為已知的未知留白,等待新的知識填補這裡。但當面對未知的未知時,情況就不一樣了。


研究人員發現,大腦不會在未知的未知領域留白,而是會用已有的相關知識、思維、記憶進行填補,將這些內容補全。Lawson和Rozenblit的實驗都說明,雖然大多數不是自行車製造專家或法律、政策顧問,但他們的生活經歷中總有與自行車、法律或政策相關的內容,他們對這些事物有一定的認識和記憶。當被問及這部分知識時,大腦會自動地將相關的記憶和認識作為答案呈現出來,使人誤以為自己明白這些事情。但當他們被要求寫出更進一步的專業解釋時,大腦才會意識到這其實已經超出了自己知識體系積累的範圍。


正如Rozenblit和Keil說的那樣,人誤把一個框架性的、不完整的草圖當作了一個清晰的、像藍圖一樣的對事物工作原理的理解。就像在最開始的自行車測試中,人誤把"如何使用自行車"和"自行車是如何工作的"混為一談。


總而言之,人的腦中確實存在著知識的盲點,未知的未知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在社交或工作中暴露自己的未知或許尷尬,但不必覺得丟臉,因為這是每個人都存在的問題。如果有誰還認為自己的認知沒有邊界,可別高興得太早,那只是還沒有更權威的知識把他推向承認未知的邊緣罷了。


相關文獻:[1] Rob Brotherton | Suspicious Minds: Why We Believe Conspiracy Theories | Bloomsbury USA | ISBN: 1472915615


(科學之家,譯審/編輯:ZH Cello)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武則天到底長啥樣?
人為事故這麼多,為什麼沒有全自動火車?
越王勾踐劍真的是兵器嗎?
飛機上有雨刷器嗎?
汽車保險杠為什麼用塑料造?
您可能感興趣

許老闆口中的「自負盈虧」,恆大真的能實現嗎?
你是一個自負的人嗎?
自負的張傑,小氣的謝娜,他們的婚姻關係其實很緊張
自負的張傑,小氣的謝娜,他們的婚姻其實很緊張
日本匠人,最典型的氣質就是對自己的手藝擁有自負的自尊心
自負很容易淹沒你的眼睛和耳朵
不要自負,堅持自信!
原來「自卑」與「自負」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這樣的關係
這段監視器影片裡的「金髮娃娃被惡魔附身」,注意看它的頭…心臟弱的人後果自負!
有多少情詩,出自負心漢之口?
乾隆自負、心狠、翻臉不認人
做人切忌自負太過,要去薄存厚
可以自信,但不要自負
健身只需要一個理由,讓你越活越年輕!如果不信,慘烈後果自負!
處女座:喜歡假裝堅強,就是自負和自卑的綜合體!
狂傲自負的他,其實是曹操父子從矬子里拔出的將軍
隨想錄:一個總想改變他人的人是愚蠢的、自負的
所有自負都來自自卑
李鍾碩:YG各組自負心與自尊心都很強,溝通較困難,今年可能無法舉行FM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