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的一生需要多少錢?

你的一生需要多少錢?

就像小瀋陽說得那句名言:「人最痛苦的是什麼?人死了,錢沒花完;最最痛苦的呢?是人活著,錢沒有了。」這句話精闢地點出我們和錢之間的辯證關係——花錢不僅影響著我們的物質生活,還關聯著我們的心理健康。


你是否思考過,你這一生到底需要多少錢,請想出一個具體數字。


請注意,這個答案絕不是「越多越好」。因為錢的獲得,需要你用時間、精力、自由等寶貴的生命資源來換取。在估計這個數字時,你得把自己要付出的代價也考慮進去。

你的一生需要多少錢?


美國的經濟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社會調查,幾乎所有人回答的數字,都遠遠大於他們現實里積累的存款數額。如果人們真的要積累到自己估計的數字,大部分人起碼要工作到 200 歲,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事。而且根據追蹤調查的結果來看,這些人一生實際所花費的錢,只佔他們估計數字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一個認為自己需要1000萬過一生的人,實際上只花了100萬。


有些經濟學家對青年人提出這樣的建議:只要保有健康的消費習慣和良好的信用記錄,人們只需要在退休以前的10 年開始存錢,就足夠過一個幸福的晚年了。當我們想明白自己一生需要多少錢時,才能切實地考慮花錢的問題。


「花」還是「存」,這是一個問題

如果你很年輕就開始存錢,那時候掙得不多,於是為了存錢,你可能在吃午餐時,只選最便宜的搭配;你可能會因為避免外出花銷,而減少和朋友見面;可能在別人享受青春時,就過早地承擔生活的壓力。萬一你在花光所有錢之前就已經死了,那些節省又有什麼意義呢?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如果你要操辦婚禮或者突然生病,你的賬戶上連1000元也沒有,那時你會不會感到沮喪和絕望?


你的一生需要多少錢?


錢與我們的心理安全感密切相關,「花」還是「存」的問題,要看你需要哪種方式來獲得安全感。因為錢意味著擁有更豐富的資源,錢可以換來食物、衣服、交通工具和藝術品,可以滿足從生理到精神各個層面的需要。當我們的需要被充分滿足時,我們會感到安心,會覺得自己是主動的,可以對周遭的世界有所控制,控制感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心理學家曾做過調查比較,從小經濟富足的孩子,安全感的確比窮困家庭的孩子要強烈許多。因為他們從未失去過保障感。


由於安全感的作用,使人們對錢的態度分成了兩大類:一類要在「花」的過程中,體驗獲取資源、享受快樂的安全感,這種情況多出現在童年家庭富裕的人身上;而另一類,就是要在「存」的過程中,獲得防患於未然的安全感,童年家庭拮据甚至餓過肚子的孩子,通常會選擇這種方式。


花錢的心理誤區

在花錢的問題上,心理健康的人往往比心理存在問題的人合理得多。也就是說,並不是經濟觀念決定了我們如何花錢,而是心理誤區導致我們「不會花錢」。


「月光族」,是年輕人比較容易走入的「花錢誤區」。他們通常無法區分不必要的消費品和生活必需品,覺得買名牌衣服和買米買油一樣都是該花的錢,所以「月光」是沒辦法的事。造成這種「無法區分」的心理誤區,首先是年齡與經驗的限制,其次就是在自我的形成上出了問題,他們需要更多彰顯個性的消費品,比如帶有特別功能的手機、另類服裝……來幫助自我在融入社會時不被埋沒。這樣的年輕人需要一些時間,才能覺察到自我的獨立是靠人格的穩定,而不是靠消費品。當他們覺察到這一點時,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告別「月光族」的身份。


「購物狂」也是一種典型的由「心理誤區」造成的「花錢誤區」。比如人際交往、家庭關係出現問題的女性,更容易成為「購物狂」,因為女性的情感需要很強烈,當她們不能更多地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情感交流時,空虛感和無意義感就會襲來,如果再缺少其他的愛好,就只能與物質來交流。其實,她們需要的是情感的關懷,而不是物質。


「守財奴」是多發在男性身上的一種「誤區」。「存錢」對他們意義重大,他們要為明天、為隱患存錢。因為未來的不可控性讓他們有強烈的不安,這些都需要用「錢的累積」來逐漸平復。這是由心理上「過度的責任感」造成的。一些男性,尤其是童年就承擔了很多家庭責任的男性,會存在這樣的心理問題。他們過早地就意識到要「承擔好責任」就要進行「經濟積累」,也只有自己能「積累」時,才會被他人需要。所以他們往往剋扣自己享受快樂的權利來滿足「責任」的要求。其實適度的積累就已經可以完成好責任了。如果可以讓「守財奴」們感到周圍的人在乎他是出於愛而不是他的責任,這種「守財」的狀態就會好很多。


心理學家們還發現,往往突發的變故帶給人們的心理創傷,會極大地影響一個人的消費健康。比如有些女性在親人逝去後,就變成了「購物狂」。也就是說,解決好心理問題,需要用錢去彌補的部分就會少很多。不健康的消費行為背後,一定存在著一些心理誤區,找到它,就可以拯救你的金錢。

花錢到底在買什麼?


想要避開「花錢的誤區」,我們除了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問題,還需要進一步了解自己花錢的意圖。當你買了一部手機,表面 上 似 乎 是 擁 有 一 個高級的科技產品,但實際上,你購買的是更暢通的人際聯繫。當你買了一所房子,表面上是擁有一處固定資產,但實際上,你買的是一個「溫暖的家」。也就是說,我們花錢買一個產品,並不是為了獲取這個物品,而是為了獲得它帶來的心理滿足。


心理學對購物的解釋是:購買是對愛的渴求。人們一直在尋找愛,而購物是尋找的一種最簡單、可控的方式。「購買→獲得」這個公式讓我們感覺到愛是可以主動爭取的。其實,我們買的所有東西都是愛的替代品。


小孩子買玩具獲得夥伴,年輕人買數碼產品獲得個性,女性買衣服獲得優越感,男性買股票獲得成就感,中年人買全家的需要,老年人買身體健康……我們都是為了獲得一個替代愛的心理必需品,而掏出自己口袋裡的錢。這種需求正是我們花錢想要買來的那部分價值。無論是理性消費還是感性消費,你花錢買的都是你的心理需要。可見,想更多地了解自我,那就看看你都買了些什麼吧。

健康的用錢之道


首先,要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如果心理上不能解決它們,我們就往往用錢來彌補,所以「健康用錢」最好的前提是保持心理健康。


其次,你需要根據自己的心理需要,找出一個用錢的方向。比如:你需要一個幸福的家庭,你就要把錢花在家人和居住環境上;你需要一個成功的事業,你就要把錢花在能力提高和事業投資上。有一位老人,花光了除購買生活必需品以外的積蓄,買了一堆花種子,當它們綻放為一片花海時,在與自然的交融中,她感受到幸福。還有人為了辦一家私人圖書館,花掉大筆的錢來購買圖書,雖然錢沒了,但是他實現了夢想。因此,只有你自己知道哪種「用錢之道」最適合你。


然後,當你找出了自己的「用錢方向」,你就可以明確地區分出哪些東西是你的生活必需品,哪些是不必要的奢侈品。把大部分的錢只花在必需品上,這樣花錢會更合理,也會存得很輕鬆。


你還可以設置一些「消費前問題」來管理你花的每一筆錢,請你根據自己的心理需要,列出 3 個問題,以幫助你在花錢時考慮一下它真正帶給你的意義。


你可以把你的「消費前問題」摘抄在卡片上,然後塞進錢包。當你要花錢時,請拿出來看一看,在內心回答這些問題。


總之,我們要和錢保持的關係應該是主動支配,自由選擇。用錢之道並非是節制花錢,而是將你的身心從物質的原始積累中解放出來,真正去購買愛與快樂,而不是被動的發泄。因為錢只有在支撐人「活得更好一些」這個願望時,才具有價值。離開了人的願望,錢就會變得跟廢紙一樣,毫無意義。而每個人的用錢之道都是獨有的,祝你早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作者:四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電水壺導致人變笨?「高錳鋼」會損害記憶力嗎?
社交恐懼症,我們究竟在怕什麼?
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是不是能看見未來了?
終極問題!東西是什麼?
一個大腦能裝下整個互聯網嗎?
您可能感興趣

你一生要吃多少食物?
人的一生需要明白很多
特別寫給月光族:你的一生要花多少錢
玩了那麼多年大富翁,還是過不好沒錢的一生
一生,只需要一個這樣愛你的人
生肖豬一生的貴人,千萬不要錯過了他們!
一個人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過好這一生?
男人一生要睡多少姑娘?
你這一生至少需要4個情人
一生富貴,賺錢最多,一生不缺錢花的三大生肖
女人的一生真不需要那麼多化妝品,有它就夠了
這些時候出生的人,一生運氣好,註定賺錢不少
泡這個喝,男人一生難腎虛,只要幾毛錢
一生從不缺錢的生肖,有錢真好
我這一生,究竟還要遇到多少前任?
一生不缺錢花,只要一努力就有好日子的生肖
什麼才是你一生想要的幸福?
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麼
人要經歷多少場送別,才能終於度過這漫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