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頭條問答:五大原因導致歐洲分裂中國統一

頭條問答:五大原因導致歐洲分裂中國統一

頭條問答:五大原因導致歐洲分裂中國統一



五大原因導致歐洲分裂中國統一

歐洲和中國面積相當,但五大原因,導致歐洲分裂,中國統一。


原因一:地理氣候差異


中華大地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滿目草地,適宜於游牧。


農耕者必須定居。早期農耕者只能搭建簡易窩棚,或用石器鑿簡易窯洞居住,因此只能選擇既乾旱少雨又可灌溉之地農耕。黃河流域正好既乾旱少雨又可灌溉,因此成了中國農耕文明的發祥地。

炎黃子孫在黃河流域農耕進化中,學會建土磚房後,才逐步向多雨的淮河、長江等流域遷徙。


古老歐洲氣候寒冷,是一個原始大森林,適宜於遊獵而不適宜於游牧。歐洲人先後學會游牧後,必然一批批走出歐洲原始大森林,來到歐亞大草原,完成向游牧文明和氏族社會的進化。歐洲人先後在歐亞大草原的游牧進化期長達4000年。因為草原退化,歐洲人被迫分批南遷。他們選擇有二:要麼尋找農耕之地,向農耕文明進化;要麼掠奪農耕文明。


他們選擇了後者。


原因二:擴張防守差異


當時黃河、長江等流域散居著萬餘農耕部落,各部落間難免爆發戰爭,例如黃帝、炎帝就打得死去活來。

本來,這萬餘農耕部落絕無可能抱團結盟,可是突然殺來了手持銅製武器的外族游牧者,中華民族首次到了最危急的時刻,炎黃二帝被迫化敵為友,萬餘農耕部落也被迫結盟,用石制武器抵抗銅製武器,雙方血戰十幾年,終於打敗了入侵者。


從此,在外族游牧者的強大威脅下,炎黃子孫必須抱團防守,部落聯盟再也不能解體。


大禹正是在這個部落聯盟的基礎上,封各部落為諸侯國,建立了大夏王朝。


因此,正是防守促成了中華民族的大統一。


歐洲人則始終保留了游牧者擴張的習性,而正是擴張導致了歐洲的分裂。

歐洲人擴張的典型特徵:抱團掠奪,各自爭搶掠奪成果。


例如,歐洲人抱團滅掉了古印度,各游牧部落在佔領的印度土地上,先完成了向農耕文明的進化,後進化成了大大小小的邦國。由於擴張者只能統一別人而絕不願被別人統一的天性,所以各邦國之間不可能出現統一。


古希臘——羅馬人的祖先,也是來自歐亞大草原的游牧者。古希臘各游牧部落進化成了國家後,彼此打得死去活來,可誰也統一不了誰。戰敗者寧願求助外族波斯人,也不願被本民族的人統一。


馬其頓人亞歷山大漁翁得利,最終統一了古希臘,建立了亞歷山大帝國。但是,亞歷山大絲毫不改擴張天性,所以只能馬上打天下,不會馬下治天下。他就像狗熊掰棒子一樣,每擴張一個地方,就交給一個總督治理,所以帝國各地的實權其實在總督手中。他一死,帝國立馬分崩離析,也就在意料之中。

羅馬人接著建立了比亞歷山大帝國更大的羅馬國,但是由於其擴張天性,再次使歐洲痛失統一機會。


羅馬人擴張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掠奪財富,而當時東北歐是極其落後的蠻荒之地,生活著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法蘭克人、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勃艮第人等游牧部落,沒有掠奪價值,所以羅馬人始終把擴張方向選擇在了西亞、北非。他們最大的擴張成果,就是將古埃及劃入了羅馬的版圖,但是因為沒有統一東北歐,為後來西羅馬帝國的崩潰留下了巨大隱患。


原因三:政治制度差異


封建制的中國其實是一種國中之國的鬆散式統一。因為各諸侯國人權、財權、軍權等完全獨立,國君也不由中央王朝任命,中央王朝只不過是象徵性的統治者。


但是,當時唯有這種國中之國的鬆散式統一,才是最智慧的統一模式,才是各方都樂於接受的多贏統一模式,也才是最佳統一模式。舍此,任何統一模式恐怕都難以為繼,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勢必毀於一旦。


因為這種國中之國的統一模式至少有四點好處:


一、以封建製為紐帶,以烽火傳信息為手段,中央王朝與各諸侯國形成了強大的防禦體系,從而有效地阻嚇和抵禦了外族入侵。


二、中央王朝雖一般不能干預各諸侯國的內政,但依照封建制,可以調解各諸侯國之間的矛盾,防止諸侯國以大欺小,彼此開戰,這為中華民族贏來了1300多年的和平時間。在這1300多年中,世界其他地方戰火紛飛,中國卻即使由夏到商、由商到西周的改朝換代戰爭,也規模不大,戰期不長,總體而言是和平的。


三、封建制並未改變土地公有制的屬性,國王和國君只是土地的法人代表,而並非地主,因此都靠俸祿吃飯。再者,實行的是長子繼承製,有效地避免了因國家領導人繼承而導致國家分裂。雖然國王和國君不得不把少量土地分封給貴族和功臣,但是分封出去的土地只是由公有變為私有,並未變為獨立的國家領土。


四、由於土地的主體公有制屬性沒有改變,所以耕種者多為國民而非奴隸,只有貴族的僕人才是奴隸。但是這種性質的奴隸都享有家人式的人權,才華出眾者還可得到重用,例如奴隸出身的尹伊,就做到了商朝的宰相。


所以,春秋戰國以前的封建制,給中國帶來的不止是和平,還有社會穩定。


歐洲實行的則是民主制,而正是民主製成了歐洲統一的最大障礙。


古希臘各部落國家都具有強烈的民主思想,越民主越追求獨立自由,絕不願被別人統一。


羅馬人仿效古希臘人建立了民主的羅馬,卻把羅馬式「民主共和國」變成了一架戰爭機器。


羅馬元老院對一系列人事任免、政策法律制定、國家重大決策等,都實行票決。國人依財富多寡,分為六個階級,由各個階級的百人團代表依次來投票。諷刺的是,元老院所屬的第一階級及騎士階層百人團所擁有的票數已過半,因此只要這兩個階層意見一致,根本不需要其他階級的百人團來投票,所有的國策都可拍板。


這兩個階層至少在戰爭的問題上總是意見一致,因為每次戰爭所掠奪的大量土地等財富,主要被這兩個階層的人瓜分掉了。


這兩個階層分得的土地越多,就越需要奴隸耕種,幸好戰爭可以產生大批戰俘,而戰俘可以全部轉化為奴隸。


戰爭的好處主要為這兩個階層佔有,負擔卻全部轉嫁給了人民。


越來越多的人淪為貴族的財富——奴隸,失去了起碼的人權,許多奴隸還被賣到奴隸格鬥場。格鬥的奴隸必須格鬥至死,以大飽貴族觀眾的眼福。


更多被佔領地人民淪為社會底層貧民或無產者,在他們心中,從未視羅馬為祖國。


羅馬農民階層既是國家的經濟支柱,又是羅馬軍團的主要兵源。戰爭長年累月,他們終身打仗,家中或者田地荒蕪,或者不堪沉重稅負,漸漸淪為半農奴。


羅馬日益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為西羅馬帝國的崩潰也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民主的羅馬後來變成了帝國的羅馬。但羅馬皇帝也打上了民主的烙印,並不能把皇位順利傳給自己的子孫,而是貴族和將軍們可以民主地爭奪。結果越爭奪越血腥,皇帝也越短命,如公元217—270年,53年就換了30個皇帝。這樣皇權頻繁更迭、人民離心離德的羅馬,外表看似強大,實則虛弱至極,被中國漢武帝揮錘一敲,就粉身碎骨了。


因果關係是這樣的:漢武帝反擊匈奴,匈奴被迫西遷擠壓日耳曼、法蘭克、斯拉夫、盎格魯、撒克遜等游牧部落,各游牧部落被迫一起攻向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人民不是抵抗入侵者,而是紛紛加入入侵者的隊伍,西羅馬帝國一下就被撕成了碎片。


歐洲從此進入了長達五六百年的無政府黑暗期。各游牧部落在這個黑暗期,先後進化出了法蘭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俄羅斯等國家。其中,法蘭克最大。如果大上加大,由法蘭克統一歐洲本來是有點希望的,但又是平均的民主思想作怪,法蘭克老國王一死,把國家平分給了三個兒子。一分為三的法蘭克,當然再也擔負不了統一歐洲的重任。


再後來,歐洲幾個大國捧出了一個德意志皇帝,企圖借這個皇帝統一歐洲。但既是皇帝,一定要極權,可這個皇帝要由七大選帝侯選出。這一選,皇帝就成了並無實權的擺設,自然也就完成不了統一歐洲的使命。


法國大革命,拿破崙倒是統一了大半個歐洲,但是他卻讓人民選他做皇帝。他變成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民選的皇帝後,任命自己的兄弟們去做西班牙、義大利等地的國王,激起了內亂,與此同時他還繼續去征服俄羅斯,企圖武力統一歐洲,最終徹底失敗便早在意料之中。


德國人民又把希特勒選上了台,希特勒也企圖通過武力統一歐洲,甚至統一世界,結果弄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以慘敗告終。


因此可以總結:民主的歐洲必然是分裂的歐洲。


原因四:土地制度差異


中國夏朝屬於氏族社會的末期,特點為氏族大家族多,諸侯國小,正是老子嚮往的「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社會,這樣的社會適合土地完全公有。


從商朝以後,隨著氏族社會解體。一夫一妻制小家庭為家庭主體,開始實行井田制。井田制是公田私種,與現在中國農村的包田到戶有某些相似之處。井田制是中國的獨創,是適應家庭變化的必然產物,是土地由公有制到私有制最平穩的過渡方式,其存在千餘年,為穩定中國封建社會功不可沒。


井田制之所以消亡,是因為到春秋時代,太多的土地分封給了貴族,剩下的井田難以承受稅負之重,以致「苛政猛於虎也」;農民日益喪失耕種公田的積極性,寧願選擇做貴族的奴隸,棄種公田而耕種貴族的私田,因為貴族不向國家納稅,當貴族的奴隸反而比做國民的日子好過。


商鞅變法,實行郡縣制,取消了貴族的特權,也廢除了井田制,全部土地為國有,獎給有軍功者和勤耕勤織者耕種,使秦國迅速強大,得以統一中國。自此之後,中國結束了國中之國的鬆散式統一模式,而進入了郡縣制的極權式統一模式。


中國因為先獨創了井田制,後改革了井田制,穩定和促進了中國的統一大業。


歐洲則不然。歐洲先是抱團掠奪別人的土地,再由貴族私分掠奪所得的土地,這樣的土地私有化模式,只能擴大歐洲的分裂。


例如羅馬就是如此。正因為羅馬極少數貴族佔有了絕大多數土地,導致國家貧富嚴重兩極分化,也最終導致西羅馬帝國的分崩離析。


日耳曼各游牧部落佔領西羅馬帝國後,在漫長的黑暗進化期,當權者一邊佔有大片公有土地,一邊將大片公有土地獎償給自己的衛隊等心腹。最終形成國家時,土地大多落入新國王和新貴族之手。


在這個黑暗期,基督教趁機發展壯大,佔有了三分之一的土地,形成了國中之國。教主的權力甚至超過了國王,神父們也都比貴族尊貴。底層民眾深受政教雙重盤剝,政教之間又爭權奪利不已。這樣的歐洲社會,只能是分裂的社會。


原因五:文化教育差異


中國早期的封建社會,文字尚未完全形成,形成的文字也尚未統一,所以文化教育主要是封建禮儀制度教育。這種教育主要是規範祭祀如何敬死人,規範人倫如何做活人。


別小看這種教育,它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任何家庭都在進行。久而久之,連一字不識的男女老少,也都會既敬自己的祖先,也敬炎黃子孫共同的祖先,還懂忠孝悌義信等等。他們雖處不同的國度,卻逐漸形成了共同的中華傳統,認同了大家都是炎黃子孫。


儒家文化是封建文化最好的繼承,孔子的有教無類,漢武帝的獨尊儒術,隋唐以後的科舉制度,讓儒家文化基本統一了中國人的思想。


道家和佛教文化,或者主張天人合一,無為而治,或者主張善惡報應,慈悲為懷,也都有利於中國人的思想統一。


正是中國文化教育的成功,才使中華文明從未發生斷裂;中國只改朝換代,不滅祖亡國;合久雖分,分久必合。


歐洲的文化教育則不然。


人類尚未進入民主時代,古希臘的文化教育卻張揚的是民主、自由、獨立思想,結果不利於古希臘的民族統一。


羅馬的文化教育則只停留在貴族階層,平民連被教育的資格也喪失了,因此他們對羅馬沒有祖國的認同感,這也是原因之一。


在歐洲五六百年無政府黑暗期,基督教倒是統一了歐洲人的思想,但與其說是統一,不如說是禁錮。更可悲的是,基督教捲入了與世俗政權的權利之爭,導致大分裂,歐洲人的思想也難免隨之大分裂。


文藝復興之後,歐洲人思想大解放,崇尚民主與科學,崇尚工業文明,商業文化大行其道。歐洲雖然率先進入了現代文化教育,但是現代文化教育催生了歐洲列強,歐洲列強先是忙著瓜分世界,後又為分贓不勻大打出手,將歐洲統一的希望打得粉碎。


因為上述五大原因,中國統一了,歐洲分裂了,但不能因此就說中國是成功者,是對的,歐洲是失敗者,是錯的。假如歐洲也和中國一樣統一、保守,那麼世界就不會進入全球化時代。人類的進化是有規律可循的。每個民族的進化,受氣候、地理、習俗、文化等因素制約,都有其自身規律和必然性,不能簡單地用對與錯、成功與失敗評判。何況,歐洲和中國是人類進化的兩大主角,這兩大主角在人類漫長的進化中,都擔負著不同的主導重任,二者既不能相互取代,又缺一不可。


尤其值得重視的動向是,當前歐洲正在通過歐盟走經濟統一之路,這才是歐洲的最佳統一之路。中國也在對內堅持和平統一,對外堅持和平發展和經濟融合。而世界進入了地球村時代,進入了經濟是一切的基礎時代,人類只有和平地實現經濟融合,才會有美好的未來,否則在劫難逃。從這個時代背景看,歐洲和中國這兩大進化主角的走勢,難道不又是在悄然雙雙發揮主導作用嗎?


作者:張國群


天人對話網:www.trduihua.com


微信/QQ公眾號:天人對話(trduihua)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店網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新加坡道內幕,美國十分害怕中國的四大原因!
東南亞有一個小國,因為幾個原因,一直想挑戰大中國
揭秘外國人喜歡中國的六大原因,中國真是一個好地方
情侶分手,大部分是這四大原因
中國導彈國外連續失敗誰是禍首?三大原因令人深思
中國第一面國旗:定製原因讓人心酸
英媒:三叉戟導彈射偏原因在美國 美方下封口令
為什麼中國第一輛防彈「大紅旗」給林彪,原因是這個
二戰中德國的失敗原因:是因為希特勒的七大錯誤決策
中國歷史上亡國的原因大都是這幾類
令12星座頭疼的四大原因
中國的這三個鄰國自殺率全球最高,原因千奇百怪
二戰中,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各國不反感日軍侵略的六大原因
一名英國網友分析中國足球落後的原因
土耳其取消中國紅旗-9合同,原因令國人十分氣憤
美國特種部隊決定選蘋果放棄三星:原因讓韓國人尷尬
二戰中,看似強大無敵的德國,必敗的六大原因
頭髮變白四大主要原因
以色列為何要當中國鐵杆:原因竟是為了報答這個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