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肥胖,終究是吃出來的?

肥胖,終究是吃出來的?

三五好友聚會,女性朋友往往很容易就會轉入吃什麼發胖的探討。不少人經常抱怨:「我喝水都會發胖。」而許多人都會信誓旦旦地建議,晚上不要吃得太多。


那麼,人究竟為什麼發胖?怎樣吃才不會胖呢?歸根結底,要回到熱量攝入與消耗的平衡上來。當你消耗的熱量比攝入的熱量少時,節餘的熱量就會轉化為脂肪存儲起來,你就會發胖;相反,如果你吃的東西滿足不了你的消耗,你就會瘦身減肥,這是無法違背的自然規律。水是不含熱量的,因此喝水不論多少,都不足以成為胖瘦的基礎。


肥胖,終究是吃出來的?

平衡才能健康


如果這一條簡單的規則就能決定人的胖瘦,現代社會的瘦身減肥產業就無從誕生,也讓大家的生活失去了許多談肥論瘦的樂趣。從生物學上說,人體把用不完的熱量儲存起來以備急時所需,是一種理想狀態。但是,好東西太多便成了壞事。


現代生物學觀念中的人是人體細胞與人體中多於人體細胞10倍的微生物的集合體,這些微生物主要在我們的胃腸道中。由於這些微生物的差異,我們消化吸收的能力也會有所不同,那些易於發胖的人可能具有更能消化吸收食物中營養物質的能力,同樣多的食物,意味著吸收更多的熱量。發胖的人消化能力增強表現在胃排空加快,大多數人飢餓時會說「肚子很餓」,肚子就是胃,而餓則是空,胃排空就導致我們的大腦接到飢餓信息。人的腸道具有大量的儲備功能,正常人有6~7米長的小腸,在某種原因下外科切除大部分,只要保留了1米以上,其消化吸收功能就能滿足身體的需要。有了這樣的生物學基礎,不難想像,那些有著更強消化能力的人,更不容易從食物中得到滿足,更容易飢餓,而在無意的狀態下攝取更多的食物。我們對食物攝入量的主觀判斷更多的是依靠飽足感,於是會有不少人誤判自己喝水都會長胖。


熱量平衡的另一面是熱量的支出。就像家庭理財,我們日常的支出中有一大部分是經常性的開支,比如衣食住行,這些費用是正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每個月都需要支付的,叫基本生活費用,這樣的熱量開支在生物學上叫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的醫學定義是人在靜息狀態下所需要的基本熱量消耗,只不過這個基本熱量消耗在人與人之間差異很大。比如,在實際測量中,消耗高的人的基礎代謝率可以達到消耗少的人的2.5倍,你吃一碗飯就達到基本熱量需求了,而再吃都不胖的人需要兩碗半。這種巨大的區別,足以解釋吃多吃少跟肥胖並不緊密聯繫。所謂「喝水都長胖」的關鍵就在於你吃得少,也消耗得少。

消耗少致肥胖


如果我們能隨意調節基礎代謝率,這肥胖的煩惱必定可以消除大半。根據一個流行的計算基礎代謝率公式,人每天的基礎熱量消耗與身高、體重和年齡有關,且男女有別。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男女差別是由體型結構差別造成的,男性肌肉更加發達,女性脂肪組織更多。因此,有一個更為簡單的靜息熱量消耗公式,不分男女,靜息熱量消耗與非脂體重有關。對大多數人而言,非脂體重唯一可控因素就是肌肉的發達程度,肌肉越發達的,基礎代謝率也越高,越容易減肥與控制體重。


然而,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增加肌肉比例並不現實,而反映體重增加或減少的,差不多都是身上「肥肉」的變化。因此,我們的非脂體重是大致不變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基礎代謝率基本上是恆定的。在基礎代謝率之上,就是我們積極活動所需要的熱量了。衡量日常活動的熱量消耗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相對衡量方式,一種是絕對熱量消耗。相對衡量方式稱為代謝當量,基本比值與每小時每千克體重消耗的熱量有關,而絕對熱量消耗則取決於活動強度與體重。比如,以每小時3.5千米的速度散步,代謝當量約為2.5,一個體重60千克的人散步0.5小時的絕對熱量消耗為310千焦。


積極活動或稱為體力活動,差不多是影響我們體重的主要原因。吃得不多也能發福,那是坐等出來的,沒有消耗,自然多節餘;而再吃都還那麼瘦,歸根結底,那樣的人就是勞碌命,手腳不停,熱量在不停地支出,吃得少了,就入不敷出。即使是做家務,也比坐在那裡不活動要消耗更多的熱量。一日三餐,每頓飯我們要攝入2500~3300千焦的熱量。對於運動愛好者而言,一頓飯大約能支持2小時的劇烈活動,即使是中等強度的活動,如果持續時間長,也能顯著消耗熱量,達到減肥或者阻止肥胖趨勢的作用。


然而,隨著收入的增加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褲腰帶不受限制地增長了。在現代工業革命之前,人類無法脫離體力勞動,我們的胃口還是為滿足大量體力勞動的胃口。現代農業為我們提供了足夠的食物,而工作方式大多由體力勞動轉變為腦力勞動,熱量消耗的銳減伴隨著食物的更容易獲取。在一日三餐之外,小吃零食隨時隨地源源不斷地供應著,而絕大多數人的肥胖正是來源於小吃、零食或者沒有節制的加餐。

避免吃出肥胖


在各種食品之中,以脂類食品熱量最高,因此營養學者傾向於推薦迴避此類食品。而對於普通人,即使是基於吃什麼長什麼的錯誤觀念,也易於接受這樣的瘦身減肥建議。


在改革開放之初,農村傳統宴席有一道菜叫坨子肉,主要是肥豬皮下脂肪,偶爾帶點更下面的瘦肉。那道菜看上去就膩人透頂,而當真吃了下去,它在你的胃裡會待上很長很長時間,讓你沒有胃口吃更多的東西。現在大概已經沒人做了,但那時吃的人沒一個是胖子。最近,美國誕生了一個叫營養科學規劃的機構,雄心勃勃地要在15年內讓美國肥胖者減少一半。其創始人幾十年遍查科學典籍,要尋找肥胖的罪魁禍首,最終回到了咱們傳統智慧上來,也許多吃點肥肉才是減肥的真正秘訣?創始人之一的阿提亞原是醫生與研究者,自身為肥胖困擾,曾專註於各種營養學的科學建議,節食多動,但腰圍卻不可控制地大起來。在這一新秘訣的啟示下,肥肉越吃越多,腰圍反而越來越細,最終加入到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中,試圖用最嚴格的科學研究來證實坨子肉的減肥功效。


人無零食不肥,我們吃多吃少取決於一個精細的生物學反饋機制。如果我們節制於一日三餐,每餐如果固定時間,我們並不容易攝入過多的熱量。這一點,在加入脂類食物的時候更為明顯。食物入胃會產生飽足感,一旦飽足,甚至於膩味的時候,我們就會拒絕進一步進食,減少熱量的攝入,自然可以減肥或者防止肥胖。相反,那些過於關注節食的人每餐不飽,吃進去的食物很快就排入小腸,胃空即餓,餓了就尋找零食,吃多了又後悔,少量食物管不了多久又餓了,形成了一個不可控制進食的惡性循環,腰圍也就日漸增粗,不得不加入為減肥產業創造產值的大軍中。


肥胖,終究是吃出來的。

(作者:尋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哪些已經滅絕的動物有可能被複活?
為什麼很多高鐵站遠離市區?
您可能感興趣

人究竟為什麼發胖?肥胖終究是吃出來的?
姑娘,你急啥啊,是你的愛情,終究是你的,遲早會來的
我們終究還是陌生了,不是嗎?
是你的終究還是你的
兩岸的我們終究是近了還是遠了?
鄭爽終究還是太在乎別人的眼光,被吐槽長胖的她又要減肥了!
挽不回的心,終究是已經沒有你的位置了,再糾纏,就犯賤了
騎士三連敗,這兩人壓力大了,該來的遲早要來,她終究躲不過
該來的還是來了!終究無法逃脫黑周五的魔咒啊!
等不到的,回不來的,終究不是你的
人生精闢說說:我在刀尖上舞蹈,沉重也好,輕盈也罷,從腳底到心裡,終究是蔓延的疼痛
你看 我們終究是苦的!
吃過的苦,受過的累,走錯的路,掉進的坑,老天終究不會虧待你!
是你用千年折磨的痛來換取我的傷悲,夢終究是夢,愛也不會再來
有些人,終究還是忘記的好,想擁有,卻怕失去,想放棄,卻捨不得
一碗湯,讓我徹底看透了:婆婆終究不是媽!
楊冪終究還是沒忍住,動了引以為傲的雙眼皮,怎麼看都彆扭!
媽媽說:傻孩子,太黏一個人,終究會被討厭的啊
該來的終究逃不掉!這位雕塑家你就盯上皇馬了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