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22歲智力就登頂了嗎?

22歲智力就登頂了嗎?

一則微博說,人的智力在22歲時達到頂峰,27歲就開始消退,有研究跟蹤調查了兩千名18歲至60歲之間的男性和女性,發現 12項測試里,有9項的高峰平均年齡是22歲。


22歲智力就登頂了嗎?22歲智力登頂?


這條微博迅速得到上千轉發,沒到22歲的人大呼幸運,「我還有幾年可以搶救」。超過22歲的人眼含熱淚,「已經過了頂峰了」,「就讓我越來越蠢地度過餘生吧」。

這則微博所述的研究和配圖,來自林崇德主編的《發展心理學》里「成年晚期的認知」一章。1933年,瓊斯(A.E.Jones)和康拉德(A.S.Conrad)檢測了10-60歲的1191人,發現智力最高峰位於19-21歲間。1932年,邁爾斯夫婦(Miles & Miles)檢測了7-92歲的832人,發現智力最高峰位於18歲時。1944年到1955年間,韋克斯勒(Wechsler)發表論文稱,男性25-34歲、女子20-24歲是智力高峰。


可見,確實有研究認為智力高峰位於22歲前後,不過,這些研究發表於五六十年前。經過這半個世紀的發展,心理學界對於智力有了更多認識。而每個人老去的方式也大不相同,「22歲開始智力衰退」,並不是一條鐵律。


智力,可以定義成一種「普適的心智能力(general mental ability)」。智力可以被間接測量,但所有測量都帶有側重,因此也都略有「偏見」。用上心理學家特曼修訂的斯坦福-比奈的測試題,測出的就是一個人「心智年齡(mental age)除以實際年齡(physical age)的智力商數」,又稱T分數。用上比奈-西蒙測試題,測出的就是B分數。用上韋克斯勒的韋氏智力量表(Wes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測出的就是一個人在同年齡中心智能力排位如何,也就是我們現在最常用的平均智商為100的智商值(IQ)。如果像英國心理學家查爾斯·斯皮爾曼(Charles Spearman)那樣採用了統計分析方法「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找出「影響著所有智力測試的因素」,測出的就是斯皮爾曼命名的「普適智力因素(general intelligence factor,GMA)」,簡稱g因子。


「22歲智力衰退」微博中,配圖的橫坐標是年齡,縱坐標就是斯坦福-比奈測題的T分數,(從這個細節也可以看出,相關研究確實是很早之前的),當時對於智力的測量方式是最早的智商——「心智年齡除以實際年齡」,這個方法容易在年幼時高估智力,因此在追蹤測試一個人的智商時,也容易顯得「小時神童,大未必佳」。

現在認為,智力很可能體現了大腦對外界刺激的理解、評估和反應的速度。反應速度越快,智力就越高。而腦中的神經元決定了一個人的反應速度。神經元要迅速放電,要釋放化學遞質,要長出或者消除突觸,都需要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大腦如果受傷、生病、缺氧、衰老、發育不夠、營養不良,都會影響腦中神經元,智力也就會隨之下降。一隻32歲的恆河猴大腦中的白質,就明顯少於一只5歲的成年恆河猴。


如果把人類視為大自然的一個「產品」,那麼這個產品在設計時並不是「百年耐用品」。大自然給我們的保修期差不多二十多年——足夠把孩子生下來拉扯到能自己覓食了。等保修期過了,出點岔子,簡直是天經地義。老年人會認知下降(cognitive decline ),因為包括神經元在內的很多細胞確實都老了。大腦里對記憶很重要的海馬,對推理很重要的前額葉皮質,都會隨著我們變老而發生功能變化。如果腦內蛋白質合成出錯,還可能患上目前還是不治之症的阿爾茨海默病。


不過,智力下降未必從22歲開始,有些人在30歲後甚至智商還會明顯上升。1969年,心理學家格林測試了24-64歲的個體智商,認為智力在40歲才會增長到最高峰,並且此後也不會迅速下降。1956開始的「西雅圖縱向研究(Seattle Longitudinal Study)」追蹤了5000多25-88歲的人35年,發現歸納推理、空間定向和言語流暢三種能力的最高峰出現在25歲前後,語言理解的高峰出現在39歲,數學能力高峰則在45歲,不同認知能力間的差異相當大。而我國的研究顯示,大部分人在35歲後智力才開始下降。


22歲智力就登頂了嗎?我國「修訂韋氏成人智力量表全國協作組」對韋氏成人智力量表的修訂研究


這些還只是考量單一維度的智力。有些研究者認為智力至少可以分為兩種。考察一個人的歸納推理能力,測出來的叫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考察一個人的知識基礎,測出的就是晶體智力(crystalized  intelligence)。1970年,心理學家布拉姆、賈維克等人發現,73歲後流體智力才明顯快速減退,而且對於語言知識這類晶體智力,甚至到85歲都不會減退。

研究還顯示仍有百分之一的幸運兒,活到老邁仍然頭腦機敏、反應迅速。想要保持智力水平,需要注意如下關鍵。


①不要傷害大腦的神經元。比如不要使用會改變神經遞質的藥物。任何傷害血管的因素,比如吸煙、酒精、高血壓、糖尿病等等,也都會影響你的智力。而能夠改善身體的有氧運動則像一劑「聰明葯」。一個酗酒嗑藥不運動的20歲大腦,很可能完全不如一個60歲大腦。澳洲研究者曾讓一些自覺健忘的澳洲人每周快走兩個半小時,6個月後再用阿爾茨海默病評定量表裡的認知分量表測試時,運動組的平均提升0.26點,而沒有運動的對照組平均惡化1.04點 。


②大腦越用越聰明,複雜的認知活動多多益善。多閱讀,多玩益智遊戲,多參與文化教育活動,多旅行接受新鮮刺激,以及多掌握一門語言,都對智力有極大好處。


③保持健康心理。心理壓力會影響中樞系統。如果你背負著「已經老了,肯定笨了」的沉重負擔,升高的皮質醇對大腦傷害可不小。


還要強調的是,各種智力測試衡量的都是一種靜態的能力。有些心理學者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智力很可能是處在動態發展中。心理學家斯滕伯格(Sternberg)還提出了智力三元論,認為智力有三要素:成分要素、經驗要素和情境要素。傳統的測驗只能測出成分要素,並不能充分反應一個人在現實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成分智力」開始衰退的成年人,在加上經驗與情境要素後,完全可能比一個22歲的年輕人更好地完成某項任務。

最後講一件真事。


1965年時,市面上的集成電路里只有幾十個元件。而如今,一顆電腦處理器里有數以億計的晶體管。負責美國登月計劃的計算機工程師傑克·加曼曾說:「我們地面控制中心所有設備的總處理能力,只相當於一台現在的筆記本電腦。 『阿波羅11號』飛船的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大約在一塊電子錶和一部手機之間。」


但就是這麼個「一塊電子錶和一部手機之間」的計算機,把三個宇航員送上了月球。而如今,人們握著比之更強大的智能手機,卻用來刷微博刷微信,讓憤怒的小鳥(angry bird)撞上了豬,飛揚的小鳥(flappy bird)撞上了柱。


智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拿你的智力來做什麼。22歲對一顆充滿雄心的大腦來說,只是剛剛開始。

主要參考資料:


林崇德,《發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細菌是怎麼獲得耐藥性的?
電子煙安全嗎?
什麼地方的人最能喝酒?
人類為何離不開遊戲?
您可能感興趣

他才只有22歲!
勇士老闆:2200萬又如何?我已經讓7200萬打了水漂!
勇士老闆:2200萬算什麼?我已經扔了7200萬!
里皮在看嗎?「富力內馬爾」連續3年中超破門,年僅22歲
如果殲20遇上20年前的F22,誰會被打下來?你猜到了嗎?
殲20打不過F22? 看來現在殲15就夠他們頭疼的了
22+7超控將被主隊拋棄!2000萬頂薪留神塔他只能去3隊!
這筆賬到底咋算的?勇士如果橫掃,將損失2200萬美元!
我國殲20可以把F22秒殺了嗎??????
22歲小伙和65歲大媽在街頭拼舞,忍不住看了10次…
30歲寶媽,如何130天減掉22斤的
牛魔王竟然在印度?身價2200萬?每年賺105萬!
米蘭新援年薪引發內訌!給他220萬,我們幾大主力才200萬
射高2.5千米 火力覆蓋40公里 這件神器讓F22看著就跑
2017年2月22日 | 水瓶座幹勁十足!真愛降臨!
22 17 7 5!杜蘭特再這麼打下去,勇士奪冠就懸了
中國殲10C到底有多先進?隱身能力不輸F22 搭載響雷-21
這個人13歲成為太子,20歲登基,21歲做太上皇,22歲病逝
主力艦艇130餘艘,總兵力22萬,一艘滿載67500噸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