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春有百花,夏有風雨,古人是如何測量風雨的呢?

春有百花,夏有風雨,古人是如何測量風雨的呢?

春有百花,夏有風雨,古人是如何測量風雨的呢?



春有百花,夏有風雨。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各地暴雨不斷,身在帝都的小編也深深感受到階段式暴風暴雨的侵襲。

今天就開篇文章說說風和雨。現代社會有諸多先進儀器幫助我們測量風雨,預告天氣。那麼古時候的人們如何測量風和雨呢?


在我國古代,氣象學還不是一門成熟、獨立的學科,但觀測天氣氣候的變化,卻是自古就有的人類科學活動之一。殷商時代的甲骨文里,就有文字記載氣象方面的觀測資料,殷墟甲骨文卜辭中也有天氣預測和實況的記載。


古代最原始測風器主要用於測量風向。


用布帛之類掛在竿上,後來改用雞毛做成條形或扇形的羽葆,風吹羽葆揚,與羽葆指向相反的方向即為風向。條形雞毛、扇形羽葆的重量不同,古人分別稱作五兩、八兩,使用時可因地制宜,比如楚地風小,宜用五兩;北方和沿海風力較大,宜用八兩,等等。

除觀測水平方向的風外,古人也觀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旋風,方向混亂的亂風。例如,把自上而下吹的風叫作「頹風」,也叫「焚輪風」,自下而上吹的風叫「飆風」,也叫「扶搖風」等,可見對風的觀測非常細緻。


《左傳》中還首次論述了「八風」(即八種風向),與現代氣象觀測學中的基本風向定義是一致的。


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人,是我國唐代的李淳風。他官居太史令,集數學家、天文學家和氣象學家為一身,公元645年就著《乙巳占·侯雲法》,記載了測風環境、測風工具和測風辦法,當時把風力分為八級:一級動葉,二級鳴條,三級搖枝,四級墮葉,五級折小枝,六級折大枝,七級折木飛砂石或伐木(折木),八級拔木樹和根。這八級風,再加上「無風」和「和風」(指溫和,塵埃不起的風)兩個級,合為十級。這和現代氣象觀測學對風級的描述已經非常接近了,比英國的「蒲福風力等級」早了一千多年。


最早的測雨器記載見於南宋數學家秦九韶所著的《數書九章》(1247年)。


該書第二章為「天時類」,收錄了有關降水量計算的四個例子,分別是「天池測雨」「圓罌測雨」「峻積驗雪」和「竹器驗雪」。其中「天池測雨」所描述的「天池盆」已經和現代氣象觀測所使用的雨量筒非常接近了,而方法上則採取「平地得雨之數」來度量雨水,堪稱世界上最早的雨量計算方法,為後來的雨量測定奠定了理論基礎。

書中也把「降雪」也納入「降雨量」的範疇,只可惜,在降雪量測量方面,只實測降雪的厚度,並沒進一步折算為降水量。


到了明清時期,測風量雨有了集中的場所——觀象台,不僅有氣象觀測,還有天文觀測。各地州、縣,也負有觀測任務,凡有災異現象,特別是風災、雨災等氣象災害,都必須呈奏,諸如《晴雨錄》《雨雪糧價》之類,各地官員也有大量的有關當地天氣、氣候及氣象災害的奏摺。如今,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還珍藏著大量的古代有關天文地理、黃河水文、氣象災害方面的資料。


與現代測雨工具最接近的當屬「乾隆測雨台」了,它以黃銅製造,為圓筒型,筒高一尺五寸,圓徑七寸,置於測台之上,用於量雨,測台正面書有「測雨台」三個大字,旁邊則是「清乾隆庚寅五月造」的字樣。


閱讀文章後有收穫,請各位朋友多多支持我們~


支持方式1:為文章點贊

支持方式2:打賞支持我們


傳統文化那些事兒:微信排名第一的文化類自媒體公眾號,每天和你趣聊文化歷史、風俗習慣,中醫養生等傳統文化知識,帶你重新發現中國文化之美!


微信公眾號:chuantongwh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統文化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韓非子解讀成功四大要素:天時、人心、技能、勢位
中庸處世之道,也是身心健康養生之道
上善若水,論《道德經》中水的四種美德
您可能感興趣

餘生有酒,風雨何懼?
生命中,有風雨,也會有陽光!
窗外有風雨,你人在哪裡?
賣酒人生路不平,也有風雨也有晴……
在颱風天收穫的不止風雨,還有你們的熱情!
過夏當有一盆風雨蘭!
暴風雨前的寧靜,也許這才是噩夢的開始……
一盞茶罷,也無風雨也無晴!
英式吐槽:不經歷風雨,怎麼有夏天
那些經歷風風雨雨,但是多年後仍然相愛的明星夫妻
夜吟風雨夕┃春秋華年歸處,靜好人在天涯。風雨夜半誰和,逸廬客中詩話
心有陽光,何懼風雨
娛樂圈,風風雨雨,很難看懂
有些相遇是如此美麗,卻經不起一夜風雨
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一朝風雨,滿地殘紅 濕了花香,幾許悲涼,奈何世間無常
他的詩只有一句,卻「滿城風雨」
南京的夜晚,暴雨將至;誰又會陪你,穿越那些風雨?
風雨之後,不一定有彩虹,但一定有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