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哺乳類的「吃貨」崛起時,恐龍離滅絕還遠著呢

哺乳類的「吃貨」崛起時,恐龍離滅絕還遠著呢

白堊紀末,撞擊地球的小行星送了恐龍們最後一程。在曾經的地球霸主灰飛煙滅時,苟且多時的哺乳動物們卻在浩劫中生存了下來,並在灰燼中發展壯大——這樣的「哺乳動物發家史」,你有聽過嗎?

哺乳類的「吃貨」崛起時,恐龍離滅絕還遠著呢


以往的觀點認為,哺乳動物在恐龍滅絕後才開始崛起。最新的證據表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圖片來源:smbc;改寫:Ent


這個故事聽上去很合理,但它很可能並不是全部的真相。在分析了數百顆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K–Pg extinction event)前後的哺乳動物牙齒化石後,芝加哥大學和南安普頓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發現,就「食譜」而言,哺乳動物在大滅絕之前已經相當多樣了——而食性多樣性,也正反映著物種的多樣性。相關論文最近發表在《皇家學會生物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1]。


從臼齒看生物多樣性


「和恐龍時代(中生代)的哺乳動物比起來,現生哺乳動物要多樣得多。大量的化石證據都表明,哺乳動物在恐龍(鳥除外)滅絕後變得愈加多樣。因此,人們一直假設哺乳動物是直到大滅絕之後才開始發展壯大的。」論文通訊作者、芝加哥大學的大衛·格羅斯尼克爾(David Grossnickle)向科學人介紹道。這一傳統觀點的核心在於「抑制」,即恐龍那霸主一般的存在讓哺乳動物們無法發揮自身潛力,長久以來抑制著它們的多樣性發展。

但格羅斯尼克爾和同事卻在一類特別的化石中看到了不一樣的故事。「臼齒能反映動物的取食習慣。尖銳、刀鋒一般的臼齒對應的是肉食性,而扁平的臼齒則更像是植食性的。」格羅斯尼克爾說。取食習慣能反映該動物當時所佔據的生態位,而這正是概括生態多樣性所需要的信息。


他們研究了數百顆白堊紀末期到古近紀不同屬哺乳動物的臼齒化石,並仔細統計了它們的外形數據。結果發現,在大滅絕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些獸亞綱哺乳動物的臼齒就已經非常多樣了。格羅斯尼克爾說:「我們認為哺乳動物,尤其是囊括了大多數現生哺乳動物的獸亞綱動物,在大滅絕前一千到兩千萬年時就已經興起了。

哺乳類的「吃貨」崛起時,恐龍離滅絕還遠著呢



白堊紀末期到古近紀初不同哺乳動物的形態空間佔領模式。圖中五種不同顏色代表五類古哺乳動物,圓點對應不同動物臼齒的形狀特質,反映動物的食性。越靠右代表該動物越接近以肉或昆蟲為食,靠左主要以植物為食或雜食。可以看到,在大滅絕(K-Pg extinction)之前,哺乳動物的食性已比較多樣。紅色:食肉形類;黑色:更猴形類;綠色:古有蹄類;藍色:早期真獸類,棕色為後獸類和獸下類。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同樣在大滅絕前已經欣欣向榮的,還有那些會開花結果的植物——也就是今天遍布各處的被子植物。「在多樣化的過程中,被子植物可能為當時的哺乳動物提供了新的種子、果實和授粉的昆蟲作為食物。」格羅斯尼克爾指出。他們認為,促進哺乳動物們多樣性增加的因素更有可能是食物來源的增加,而不是部分學者認為的恐龍提前「讓位」。「我們特別研究了獸亞綱(Theria)的哺乳動物,現生的胎盤類和有袋類哺乳動物都在此亞綱中。而之前一些研究表明,異獸亞綱(Allotheria)下一些長得像嚙齒類的哺乳動物——多齒瘤獸,在白堊紀結束前也已經很多樣化。這兩類哺乳動物的多樣性增加發生在同一時期,這支持了我們的觀點。」格羅斯尼克爾對科學人說。


怎樣的「吃貨」躲過了大滅絕?


「隕石什麼的留給我們對付」這樣的死亡flag最終帶走了絕大部分恐龍,但哺乳動物也沒好過到哪裡去。「先前已有研究結果提示,哺乳動物也和恐龍同時經歷了大規模物種滅絕。還有研究表明,當時大約85%的哺乳動物種類都滅絕了。」格羅斯尼克爾對科學人說,「在此基礎上,我們的工作進一步說明,這次滅絕事件針對的是食性特殊的哺乳動物。例如,只吃肉的哺乳物種比什麼都吃的更容易滅絕。」在經歷過大滅絕之後,大部分食性專一的獸亞綱動物都銷聲匿跡了。

哺乳類的「吃貨」崛起時,恐龍離滅絕還遠著呢


在白堊紀-古近紀大滅絕前後,地球上就生存著這種乍看上去像老鼠的動物。它們名叫普爾加托里猴,可能是最早期的靈長動物,不過後來滅絕了。圖片來源:Nobu Tamura


隨著新化石的發掘,考古學家們對恐龍和哺乳動物們並存的那段歷史也愈發了解。然而,這段故事依舊有待完善。「白堊紀的化石記錄參差不齊。其中有些時期能有很多化石,有些則只有零星幾個。」格羅斯尼克爾說,「因此,要完善獸亞綱哺乳動物的早期歷史,新化石的發現將會非常重要。」在科學界,關於那個世界的爭論還將繼續:在大滅絕前,恐龍是否就已經「式微」了?恐龍和哺乳動物在當時有著怎樣的相互關係?這些問題依然有待回答。


(編輯、排版:Calo)


參考文獻:[1]Grossnickle, David M., and Elis Newham. "Therian mammals experience an ecomorphological radiation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and selective extinction at the K–Pg boundary." Proc. R. Soc. B. Vol. 283. No. 1832. The Royal Society, 2016.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科學人


科研最新進展,學術最新動態,頂級學者的思考和見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漲知識 的精彩文章:

草莓的外形,菠蘿的味道,這種水果你吃過嗎
澳大利亞最致命的十大毒蟲猛獸,第三個太可怕了!
大蒜怎麼治感冒 生活中的偏方大全
地球也難逃毀滅的厄運?人類該何去何從?
驚奇!地球海洋底部發現「平行宇宙」
您可能感興趣

這種武器真的研製成功,人類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當人類只能看到動物的殘影時,那麼人類離滅亡也不遠了
人類離滅絕最近的一次,古巴危機
這場戰爭後明朝離滅亡不遠:三大營全軍覆沒,名將幾乎都死光死絕
這個「神秘武器」,如果投入使用,人類離滅亡就差一步了?
人類距離滅亡只有十四秒,一眨眼就結束了!
如果,人類的這項技術現實?人類離滅亡還有多遠?
若這顆超新星爆發 人類離滅亡不遠了
歷史證明,你篡位成功了,大多距離滅亡也不遠了
《道德經》警告:人類越強大,離滅亡就越近!看來它說對了!
這場戰爭後明朝離滅亡不遠:三大營全軍覆沒,將士也死傷無數
機械戰警殺人,人工智慧離滅絕人類還遠嗎?
哲學家王東嶽:能力越強,意味著離滅亡越近
張獻忠大敗督師楊嗣昌,明朝離滅亡更近了,不少朝臣竟然很高興
阿富汗IS離滅亡不遠了:總頭目薩伊德被美軍炸死
隕石來襲:人類距離滅亡不遠了?美國宣布成立世界末日緊急計劃
半年40000隻慘遭殺害,穿山甲離滅絕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