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餘姚80歲老人出版《唐詩新語》

餘姚80歲老人出版《唐詩新語》

本報訊(方其軍陳青)對河姆渡文化研究獨闢蹊徑的餘姚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陳忠來出了本新作《唐詩新語》,日前該書由新華出版社出版。


陳忠來生於1936年,餘姚市陸埠鎮余鮑陳村人,在餘姚市文化館工作,曾參與創作電視連續劇《情緣》的劇本,擔任《浙東抗日根據地革命文化史料選編》副主編。1993年,他的《河姆渡文化探原》出版後,因其原創性和新穎觀點,引起了學界和媒體的關注。


陳忠來說:「《唐詩三百首》《全唐詩》是我幾十年隨身帶著的兩本書,時常想讀就讀。這三四年集中反覆熟讀了,感觸良深,各種想法洶湧而至,我按捺不住就寫了。從動筆至成書,一個『新』字常常縈繞腦海,因而最終書名定為《唐詩新語》。」

陳忠來認為,他的書中的「新」是對唐詩不一樣的解讀,「其一是體裁新,不以傳統詩論以格律分章節,而以詩人單獨列篇。如李白篇、杜甫篇,而每篇以最能代表詩人個性的詩句為篇名。在篇下分節,同樣以最能表示該節意涵的詩句選作該節的標題。這樣既能探尋詩人的心路歷程,加深對詩作內涵的理解,而讀者如喜歡某一詩人之某類詩,也只需瀏覽小標題即能找到。」


視角新和語言新也是該書的特點,陳忠來儘可能以今天的視點理解唐詩。「每個人的閱歷、學養與靈性不同,對詩的理解以及由此引發的聯想自然不盡相同。閱讀唐詩,在總體把握某一首詩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像,不必強求與權威趨同。」


餘姚市藍溪文藝研究院研究員褚建梅認為,陳忠來衝進唐詩的評論陣營非常有勇氣,「他的確是有底氣的,《唐詩新語》流暢書寫,顯然已將唐詩爛熟於心,能夠融會貫通。」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有顯著的餘姚鄉間的文化烙印。褚建梅舉例陳忠來在書中所寫,「筆者出生在山區,童年時與小夥伴常常在廣場上拿著一條有彈性的竹片放在胯下當馬騎,跑得最快者可以『娶』最美麗的女孩為『妻』。」這是他對李白詩中「青梅竹馬」的「竹馬」一詞由來的解讀,非常有意思。


(責編:tibe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西藏網 的精彩文章:

尋求經濟學研究範式的互通共融
今晚,來一場二胡與交響樂的碰撞
青年戲劇節致敬莎士比亞
寧波走書下鄉巡演
「北京之夜」唱響里斯本
您可能感興趣

老人小楷抄寫70多萬字《紅樓夢》
現實版《老人與海》:73歲老人與200公斤鯊魚搏鬥
《完美音調》女主出演女版聖誕老人 《特工佳麗》編劇執導 2017聖誕獻佳作
88歲老人無償捐出32箱集郵文獻 收藏近70年
長春6旬老人收藏唐宋元明清500餘古哨
102歲老人長壽秘訣
北京懷柔七旬老人編15萬字方言詞典 收錄6000餘條辭彙
84歲日本老人的贖罪:帶領7000餘人在中國種樹
1965年老照片,記錄八旬老人蔣介石台灣閱兵
印尼146歲老人去世
北京60-64歲老人今年可領養老卡
楊絳病逝:105歲世紀老人走進錢鍾書的圍城
英國老人製作女王巨型雕像 慶祝其90歲生日
85歲老人繪就「北京胡同全圖」 歷時15年
美國98歲老人生活樸素捐出200萬 收養老吉娃娃與之作伴
深山裡的60歲老人
81歲老人作《百雞鳴春圖》,十米長國畫獲網友盛讚
泰國男子中600萬彩票:神秘老人給我報夢
2017年第四屆《感動我們》人物候選人:趙寶瑞——耄耋老人的計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