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製造」曾經是山寨貨?
「厚顏無恥」,這是100多年前英國人給德國造產品扣上的帽子。1871年,德國實現統一後,百端待舉,經濟需要騰飛,而世界市場不易進入。在夾縫中追求強國夢的德國人仿造英法美等國的產品,並依靠廉價銷售衝擊市場。
偷竊設計、複製產品、偽造製造廠商標誌……德國產品因此被扣上一頂不光彩的帽子。
1887年8月23日,英國議會通過了侮辱性的商標法條款,規定所有從德國進口的產品都須註明「Made in Germany」(德國製造)。「德國製造」由此成為一個法律新詞,用來區分「英國製造」,以此判別劣質的德國貨與優質的英國產品。
100多年後的今天,報紙、雜誌、電台都在談論這一標誌,「Made in Germany」早已從劣質產品變成了優質產品的代名詞。
德國企業家偷師英國同行
德國的企業家在19世紀中期開始被英國人稱為是最卑鄙的工業間諜。他們的產品被當作廉價處理商品在英國本土及殖民地傾銷。
為了保護本國產品的利益,英國議會通過商品法案,在德國產品上標上「德國製造」,這個令德國人尷尬不已的決定卻出人意料地激起了德意志帝國工業界令人震撼的反應。
一個在英國倫敦自稱為施魯普(Schroop)先生的德國人,在那裡的工商業界受到熱情歡迎。這個德國紳士風度翩翩地參加倫敦工商巨頭的聚會,向主人家介紹自己是「個人對鋼鐵產品感興趣」。
英國企業家並沒有對他產生戒備心理,反而詳細地向他介紹了英國最新的鋼鐵生產流程。這些英國企業家卻不知道,這個深藏不露的德國人卻在品著威士忌,抽著雪茄聊天的時候,輕鬆地窺探了英格蘭的頂尖技術,以便在德國生產類似的產品。
這個在英國活動的技術間諜,後來被英國情報機構發現,原來是來自德國萊茵河畔的工業家阿爾弗雷德·克虜伯(Alfred Krupp)。這個鋼鐵大王來自埃森,後來製造了著名的克虜伯大炮。
他不是去英國刺探技術情報唯一的人。好些德國企業都在19世紀上半葉派出自己的員工,去英倫半島進行所謂的「學習旅行」。不過,不是所有的工業間諜都能像克虜伯先生那樣高貴優雅而輕鬆地獲得大不列顛的技術情報。
比如一個叫荷西的德國人就窮凶極惡地對英國的一家鍊鋼廠的主管進行逼壓,要他說出廠里最先進的工藝流程。當然,英國人不會吃這一套,派人去報了警。然而在警察到來之前,這個荷西已經逃之夭夭。
當時,經過18世紀的工業革命,英國工業已經高度發展,成為世界科技的標杆。相比之下,德國還是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國,其科學技術幾乎落後了半個世紀。
「無恥之尤」,這就是當年德國人在英國人眼裡的形象。不少德國人幾乎是肆無忌憚地複製英國產品,製造二流質量的商品,並以傾銷的價格流入英國及其海外市場。
在德國,當時工人工資低,工作時間又被資本家無限延長,這使得商品成本非常低廉,其價格在世界上具有強勢的競爭力。「價廉貨次」,就是對當時德國不少產品的評價。
當時,英國謝菲爾德公司生產的剪刀和刀具在市場上具有最高的聲譽,謝菲爾德的刀剪都是用鑄鋼打造的,經久不壞,被稱為最鋒利而又經久耐用的刀具,所以價格不菲。
德國索林根城的刀具剪子製造商假冒這個名牌,把自己的產品也打上英國「謝菲爾德」或者「謝菲爾德製造」的質量檢查印章出口國外。然而,他們的模仿產品,卻是用鑄鐵打制的,看起來和謝菲爾德的產品相似,可是,無論是鋒利還是堅硬的程度都不能與之相比。
這件醜聞曝光後,英國人再也不能容忍德國人的這種卑劣手段了。英國的企業家們發起了抵制德國產品的運動。首先是謝菲爾德刀具生產商在倫敦發起抵制德國貨的運動,他們要求所有來自德國的產品,必須貼上「德國製造」的標籤。
後來,在1887年4月23日,英國國會通過了《商品法》(Merchandise Act),並把這個條款寫了進去。從那時起,所有德國產品要進入英國本土或殖民地市場,都必須打上「德國製造」的印章。
英國商人們希望用這樣的印記來嚇退消費者,讓他們對德國產品嗤之以鼻,轉而購買英國產品。
德國貨後來居上
英國人對德國產品的抵制引起了德國人的徹底反省。他們開始對自己的產品質量進行嚴格把關,設計上敢於創新,加上德國工人階級的吃苦耐勞,成就了德意志帝國經濟史上的偉大轉變。
在鋼鐵大王克虜伯的工廠里,有1.2萬多名工人上班。工廠擁有工廠專用的煤氣和抽水站,以及消防隊和警察。還設有一家醫院,一些商店和自己的專用鐵路。
克虜伯炮廠巨大的車間
在廠房裡,工人在融化生鐵,鍛造用在鐵軌上的車輪和軸承,用生鐵鑄造麯軸和大炮。工人們在炎熱、臭味、嘈雜和骯髒的環境里工作。特別是在高爐旁工作的人,必須要承受高溫,而在另外的廠房裡,由於要開天窗,讓空氣流入,又非常寒冷。
在車間里,用大鉗子夾著裝滿沸騰鐵水的坩堝澆注時,鐵水常常會燙傷甚至燙死人。不過,這些工人都願意在克虜伯工廠工作,因為這裡的福利好。
1887年,克虜伯的工廠已經僱用了1.2萬名工人。這些工人工作辛苦,每天工作11個小時,工作環境惡劣,多數人在高爐前工作,因為高溫和灰塵,他們的健康受到嚴重威脅,但是,他們相信在克虜伯公司的工作穩定,工資、麵包和住房都有保障。
克虜伯特別注意產品質量,他多次去英國考察,不僅為公司引進了技術,還學到了英國人的一套企業管理方法。他認識到,要提高產品質量,必須提高生產者的素質。他在提高工人的福利的同時,還對工廠實施嚴格的管理。
嚴格的規章制度保證生產有序進行,生產產品的工人的行為也受到嚴格監督,比如嚴格的考勤制度。誰遲到了5分鐘,就會被扣除1個小時的工資,而這筆錢將存入企業的疾病保險基金。
這樣,他的企業產品日益多樣化,而且質量得到保障,公司經濟效益不斷增長。後來,他公司的名字也成為產品質量的標誌。由於他的軍工產品無論是技術還是質量在世界上都達到領先地位,德國皇帝和其他一些國家的首腦都成了他的客戶。
對於技術落後的大清,克虜伯大炮是李鴻章的至愛。1871年,他到德國訪問時,親自去埃森考察了克虜伯的工廠,為大清帝國的海軍和海防訂購了300多門克虜伯大炮。
英國人也認可了德國貨
到了19世紀末,英國人也開始認識到,許多德國商品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比如鉛筆、玩具、藥物、鐘錶、啤酒、棉布、鐵器切削工具、鋼琴和傢具等。德國產品質量也不再存在問題,且物有所值。勞動力低廉的德國使價廉物美這個理想得以實現。
1897年,就在「德國製造」這個恥辱印記被英國人強行打在德國商品上的10年後,當時英國的殖民地事務部大臣約瑟夫·張伯倫(後來英國首相張伯倫之父)在他的考察報告中對德國產品一一列出並加以評價:
服裝:價格更便宜而實用
武器和子彈:價格便宜而美觀
啤酒:明亮而好喝
水泥:價格更便宜,質量上乘。
化學產品:科研出色,質量上乘
鐘錶:價格更便宜,且充滿藝術品位而引人注目
棉布:價格更便宜,外觀好看
傢具:價格更便宜,輕巧,供貨及時
玻璃製品:價格更便宜,質量更好
鋼鐵製品:價格更便宜,更實用
切削刀具:價格更便宜
工具:價格更便宜,更實用,款式新穎
鐵器產品(鐵釘、鐵線和鋼材):價格更便宜,質量不相上下或者更優良
羊毛產品:款式更時尚
由於德國製造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使英國貨物不僅在海外市場受到威脅,連國內市場也被德國貨物大肆打入。
20世紀初,德國賓士汽車組裝車間
在1883年至1893年間,德國銷往英國的貨物增加了30%。因為其產品在英國是如此受到青睞,德國的一些企業也紛紛在倫敦開設了自己的分公司,比如鋼琴製造商貝西斯坦(Bechstein)和縫紉機製造商普法夫(Pfaff)等。
直到19世紀末期,德國製造的商品已經使英國生產的類似產品相形見絀,「德國製造」這個曾經的恥辱印記搖身一變,成了人見人愛的金字招牌。
(作者:芮虎)



※俄羅斯的「舊金山」,曾經是中國的
※你崇拜的日貨德貨,曾經也是垃圾山寨貨的代表
※原來日本曾經也是山寨大國!
※媒體炒作中國潛艇抄襲德國技術?專家稱曾經借鑒經驗但絕非山寨!
※做為曾經的中國屬國,越南五行山到處都是中國漢字!
※你不知道的美國「矽谷」,曾經盛產西紅柿櫻桃
※真相揭秘!緬甸曾經是中國的屬國嗎?
※曾經強大的亞洲帝國,為何被稱為「東亞病夫」?
※湖南綏寧上堡古國,曾經讓兩朝皇帝寢食不安的古村落
※國民黨曾經兩頭下注,讓中國永遠是戰勝國?
※韓國歷史記載:中國曾經是它的附屬國?
※漢武帝曾經是個「文青」
※此國稱自己為「龍國」,國旗也是龍旗!曾經是中國屬國!
※大漢遺風:江陵鳳凰山木牘,我們曾經這樣寫字
※曾經鎮壓中國農民起義的英國人,為何最後死在了非洲蘇丹?
※曾經的中國小鎮,如今是「緬甸的深圳」
※中國曾經關係最硬人:姨奶是慈禧太后,大伯是皇帝,哥哥也是皇帝
※俄羅斯帝國為什麼會控制西伯利亞?曾經的西伯利亞汗國去哪裡了?
※你知道嗎?武漢是中國第一個直轄市,曾經的大武漢為什麼會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