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是病人,還是來訪者、消費者?

是病人,還是來訪者、消費者?

是病人,還是來訪者、消費者?



By faith we understand that the universe was created by the word of God.

– Hebrews 11:3


英劇《神秘博士》中,有一集 Doctor Who(主角)旅行到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遇見了年輕的莎士比亞。面對這個尚未充分認識自己力量的語言大師,Doctor 大叫著告訴他 :


THE WORD HAS POWER !


是的,語言是有力量的。

同一群人的不同稱謂


即使是一個簡單的稱呼,也會用它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對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認知。


同樣是接受精神和心理治療的人,在國內,心理諮詢師管他們的顧客叫「來訪者」,心理治療師管他們的顧客叫「患者」。


而放眼國際,這個行業對顧客的稱呼有很多:病人、來訪者、消費者、接受者、使用者……


不同的臨床工作者,在不同的場合和時期,對患者的稱呼也可能不同。

雖然行業內最「政治正確」的稱謂是「消費者」,而我本人在澳洲做心理治療師的幾年裡,比較習慣的稱呼,仍然是「來訪者」或者「病人」。


你可能會奇怪,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叫法?尤其是,我們為什麼要這麼糾結於名稱?在這裡,我將簡單的介紹下這些稱呼背後的故事,試著向大家展示一下語言背後蘊藏的力量。


不同的名字有不同的含義


簡單的名字,卻能暗示著相互之間的關係、態度、權力、義務。


Patient(病人)

這個詞來源於拉丁語 pati(忍受),指的是患有疾病、忍受痛苦、需要治療的意思,暗示臨床工作者和病人的關係不僅僅是商業上的供給與需求的關係,臨床工作者也有幫助病人消減痛苦的道德義務。


這個稱呼賦予患者的角色是「等待受到治療」「請醫生緩解自己的痛苦」,醫生是權威的一方,患者需要「服從」「接受」。


Client(來訪者)


這個概念來源於美國心理學家卡爾 ? 羅傑斯 1951 年提出的 Client-centered therapy(來訪者中心療法)。

把原來的「病人」改稱為「來訪者」,意味著精神心理治療從臨床人員權威、病人被動參與治療的「大家長式模式」。在這個模式下,來訪者逐漸成為醫療行為的中心,這個稱呼,展現的是來訪者與臨床人員共同協作的平等關係。


這個轉變,不僅僅是把權威或權力從臨床人員身上轉移到來訪者本人,同時也是把治療的責任相應的歸還給來訪者。


來訪者作為治療的中心和主體,由臨床工作者提供專業的幫助和醫療服務,來訪者與臨床工作者共同為來訪者的健康承擔責任。


從「病人」到「來訪者」的變化,反映了人本主義對自由意志和人的價值的尊重。

是病人,還是來訪者、消費者?



Consumer(消費者)


到了上個世紀 90 年代,精神病學與心理學開始使用「精神衛生服務消費者」這個詞,相應地,臨床工作人員又被稱為「健康服務提供者」。


消費者更加強調來訪者的主體地位,和醫者對其選擇權的尊重:對於消費者是否消費、在哪裡消費、什麼時候開始消費以及什麼時候終止消費,醫者都應當尊重其決定權。


消費者作為健康管理的主體,對自己健康負責,主動消費現有的醫療資源;醫療行業從業者的職責,則是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正因如此,消費者對公共衛生和預防性醫療的需求也逐漸得到公立和私立機構重視。


但是,有人認為,消費者這個詞不能體現患病者的痛苦和醫務人員的責任感,且帶有一種很強買賣交換的商業運作意味。


此外,一些精神心理疾病可能會影響患者的認知和自我意識,甚至完全不能意識到自己患病的事實,也不能主動地消費醫療資源。因此,消費者這個詞,並不能體現治療師-來訪者關係的複雜性。


Recipient(接受者)、User(使用者)


這兩個稱呼,仍然強調患者為主導的醫療服務方式,淡化了「消費者」這個詞所代表的強烈商業交換色彩。


然而,即使換用「接受者」和「使用者」這類中性的名詞,也沒有完全表現醫患關係的複雜性。因為這個稱呼完全可以套用在其它任何行業上,否定了精神、心理疾病患者身心上的痛苦和這個行業的特殊性。


換個稱呼,還能消除歧視


有些時候,患者不希望被稱作患者,是因為有種「因為得了病所以低人一等」的受歧視感覺。


更典型的例子,是對有殘障患者的稱呼。


殘障人士過去被叫做 disabled people(殘疾人),重心在殘疾上,聽上去彷彿這整個人都殘廢掉了;而現在的叫法是 people with disability,改了兩個字,意思就變為某個有殘障的人,重心在於人,但是在某一個功能上有障礙。


智力障礙方面的術語變化,同樣與之相仿。


Mental retardation(心智遲緩)一詞於 1961 年正式取代了之前帶有貶低歧視意義的稱呼,比如 feeblemindedness(低能),idiocy(白痴)和 mental subnormality(心智低下)。


但在最新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和 WHO 國際疾病分類(lCD-11)中,「心智遲緩」的說法也被取消,智力障礙(Intellectual Disability)成為了唯一正式用語。


你喜歡怎樣稱呼?


一項西方的研究表明,醫、患以外的第三方更喜歡把患者叫做消費者、來訪者、接受者等,而患者本身更喜歡被叫做病人。這一點,似乎與國內醫患的習慣有所不同,但並沒有面向國內的研究。


另一個研究調查了 100 名醫生和 100 名心理學家,發現醫生和心理學家更喜歡直接叫患者的名字,不論醫生還是心理學家都不喜歡被稱為提供者(provider)(Naseem, Balon, & Khan, 2001)。


作者介紹:王怡蕊博士,澳大利亞註冊臨床心理學家,上海紐約大學


責任編輯:劉冬宸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園 的精彩文章:

VR+外科醫生,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我們拭目以待
血管造影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讓診斷更快更精確
2016 國際神經再生高峰論壇暨第十屆國際再生論壇
無針注射器,胰島素注射疼痛的「終結者」
哪些方法真的可以預防結直腸癌?
您可能感興趣

來訪者,心理諮詢師並不是真的愛你
大概是我心裡住了荒涼,所以不曾有人來訪
含糊其辭最折磨人了,比如曖昧,以及沒有主訴的來訪者
親愛的來訪者,請跟我說一聲再見!
當我的來訪者超自戀,我是這樣做的
送命題:重要客戶來訪,老闆叫我去泡茶,我不會,怎麼解?
毛主席接見外來訪華使者,只用幾句便震懾了他們一行人!
如果地球上,真的有外星人來訪,他們會藏在哪裡?
雨夜的來訪者
男生宿舍保安攔截來訪的女生,還要了她們的信息原來是拿來用在
恐怖漫畫《來訪者》,門外的人是誰,看到最後咯噔一下!
睡眠不足?姨媽來訪前食慾大增的原因原來是它!
除了姨媽來訪,其他時間都在為愛鼓掌會出問題嗎?
幾大證據已經曝光!UFO是否存在?外星人是否來訪地球?
心理諮詢師如何應對來訪者的各種「刁難」?
待我旗袍收腰,你來訪茶可好?
半夜聽到敲門聲,男子開門接客,來訪者讓他心有餘悸
失敗的心理諮詢,對諮詢師和來訪者而言分別意味著什麼?
客人來訪鞋子不夠用,他用筆畫出更舒適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