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42年:美國為何一直沒有重返月球?

42年:美國為何一直沒有重返月球?

剛剛過去的12月11號是人類最後一次登陸月球42周年紀念日。1972年12月11日,美國阿波羅17號在月球表面著陸。這不僅是人類最後一次載人登月,也是人類最後一次離開低地球軌道。直到今年前不久的獵戶座飛船發射,時隔40多年,美國宇航局終於再次擺出了飛往更遙遠空間的姿態。在這樣的時刻,回顧40多年前我們是如何登月以及後來我們又為何放棄登月,就顯得格外有意義。


阿波羅17號:人類的最後一次登月


阿波羅17號的乘員組包括指令長尤金·塞爾南(Eugene A. Cernan),指令/服務艙駕駛員羅納德·埃文斯(Ronald E. Evans)以及登月艙駕駛員哈里森·施密特(Harrison P. Schmitt)。同時,阿波羅17號也是首次在乘員組中包括一名科學家的阿波羅登月任務——哈里森·施密特是一名地質學家。此次飛行的主要科學任務包括「在預先選定的陶拉斯-利特羅(Taurus-Littrow)峽谷地區進行地質考察並取樣;布設並開啟月面科學實驗設備;開展空間飛行實驗以及月球軌道和地月轉移軌道飛行期間的攝影攝像工作。」

哈里森·施密特於1964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獲得地質學博士學位,此後先後在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以及哈佛大學工作,並在1965年參加宇航員訓練。阿波羅17號是他首次執行太空飛行任務,他也幸運地成為首位宇航員科學家並抵達月球表面。和他一同前往月球的還有尤金·塞爾南。這是一名航天老兵,此前在1966年搭乘雙子星-IX-A飛船進入太空,隨後又在1969年5月份執行阿波羅10號飛行任務,擔任登月艙駕駛員職位,在那次飛行中他們抵達了距離月球表面僅有90英里(約合145公里)的軌道位置。以下是即將抵達月面時的部分通話內容記錄:


04 14 21 43: 施密特:準備!距離25英尺,下降速度2英尺,燃料充足,下降速度2英尺,距離10英尺。


04 14 21 58: 施密特:著陸!


施密特將「挑戰者」號(Challenger)登月艙降落在預定的陶拉斯-利特羅峽谷地區,該地位於澄海地區東南方向,是一片在地質上非常重要的區域。此次任務的規劃者們希望這片區域能夠提供大量的珍貴信息,從而幫助揭示月球表面的地質歷史。著陸之後,宇航員小組便開始了對著陸區月面的觀測工作。

04 14 37 05: 塞爾南:你知道,我注意到在地球反照和地球陰影下還是很不同的。現在的地球非常明亮,但即便沒有地球在這裡,你也很難看到星星。噢,看吶,那邊那塊石頭!


04 14 23 28: 施密特:真是難以置信,真是難以置信。


在經過數小時的準備工作之後,塞爾南踏上了月球表面:


04 18 31 0: 塞爾南:「我正在扶梯上,休斯頓,我馬上就將踏上陶拉斯-利特羅的月面。在此我想將阿波羅17號的這第一步獻給所有那些讓這次任務成為可能的人們。傑克,我已經出來了。噢!我的上帝!真是難以置信!難以置信,太陽底下太亮了。好吧,我們降落在一個非常淺的低洼區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著陸器有些傾斜。但那非常淺,就像一個餐盤。」


兩名宇航員釋放出月球車,並開始著手在著陸區附近布設月面科學實驗設備:一個實驗包以及一包炸藥,後者用於完成此前一系列阿波羅登月項目中實施的月震研究任務。他們的首次月球車考察之旅取得了大量月球表面岩石樣品。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宇航員們又完成了另外兩次月面行走,繼續在月面上行駛並採集樣品。

後來在美國宇航局口述歷史項目中,施密特曾經這樣對歷史學家卡羅爾·巴特勒(Carol Butler)講述當時他對著陸區的印象:「那是所有阿波羅著陸區中地形最複雜的。那是故意選擇的區域。我們擁有三維視野,那些山脈,讓我們去取樣。你的腳下是月海玄武岩,而在山坡上就可以取到月球高地岩石。我們還發現了一些顯然非常年輕的火山物質,此前在照片上就被發現過但當時還不是很清楚。不過最後我們在肖特隕坑(Shorty crater)附近取到了那些稍顯橘色的特殊月壤。」


42年:美國為何一直沒有重返月球?站在月球表面的美國宇航員。


42年:美國為何一直沒有重返月球?阿波羅17號的乘員組:指令長尤金·塞爾南,指令/服務艙駕駛員羅納德·埃文斯以及登月艙駕駛員哈里森·施密特。


42年:美國為何一直沒有重返月球?駕駛月球車在月球表面行駛。


42年:美國為何一直沒有重返月球?複雜的著陸區附近月面地形。

42年:美國為何一直沒有重返月球?宇航員在月面考察。


42年:美國為何一直沒有重返月球?登月艙和駕駛著月球車的宇航員。


當年美國為何會開展阿波羅登月項目?


阿波羅17號是這一從1963年開始執行的龐大的阿波羅計劃的高潮頂點,也是繼此前「水星」計劃取得巨大成功之後的又一項雄心勃勃的航天項目。在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很快便陷入針鋒相對的冷戰之中:雙方進行了大規模的軍備競賽,隨後發展到大舉開發可以攻擊並摧毀遠在半個地球之外敵方國土的戰略導彈技術。繼續發展下去,兩個超級大國的軍備競賽制高點終於從大氣層來到了低地球軌道,最後一直延伸到了月球——終極的軍事制高點。隨著這一切的迅速進行,兩國都投入巨大資源發展先進火箭技術以及載人航天技術。1961年,蘇聯搶先將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而當時距離他們發射成功第一顆人造衛星才過去了4年。

美國立即對此做出反應。隨之,太空變成了向公眾展示國家軍事與技術力量的展示平台。太空航行技術的發展無法離開政治的裹挾:隨著美蘇關係進一步緊張,美國開發火箭和太空飛船的動力是希望能比蘇聯飛的更快,更高,尤其是在一些地緣政治危機上演——如古巴導彈危機以及美國在土耳其部署導彈等的背景之下。兩個國家都隨時準備好毀滅對方。


隨著航天項目的進行,它逐漸受到來自更加廣泛的軍事工業體系在科研方面的支持,而這正是艾森豪威爾總統僅僅在數年之前還在擔心的問題。艾森豪威爾總統本人對於發展航天技術並不熱心,他還曾經打算故意貶低蘇聯第一顆衛星「斯普特尼克」的重大意義。


然而美蘇之間日趨白熱化的冷戰讓任何旨在確保首先打擊手段的項目可以擁有巨大的政治資本和政府投入。而這些投入中有一小部分逐漸也滲透到了以和平與科學為宗旨的民用航天領域。


1966年,美蘇航天競賽的高峰期。美國宇航局獲得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政府預算撥款,佔到當年美國聯邦政府預算開支總額的4.5%,合計59.33億美元(大約相當於今天的430億美元)。此時的美國已經在航天領域取得了扎紮實實的進展:水星計劃已經達成目標並順利結束,而作為其下一階段的阿波羅計劃正在按計劃推進。而就在此時,繼續開展航天項目的社會和政治支持基礎逐漸開始消減,並終於在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之後消失殆盡。在那之後,美國宇航局仍然繼續執行了若干次阿波羅登月計劃,並在月球上再次進行了5次著陸行動,其中阿波羅13號項目由於遭遇機械故障而未能取得成功。


美國放棄繼續登月的原因:國家優先順序的改變


就在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之後,美國宇航局開始將工作的中心轉移到空間站的建設上。1970年,美國宇航局宣布阿波羅20號將被取消,並將精力用於開發美國的第一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1970年9月2日,美國宇航局又進一步明確阿波羅計劃的最後三次登月飛行將是阿波羅15號,16號和17號。但即便是這樣也已經是美國宇航局頂住壓力努力爭取的結果:在1971年,美國白宮要求美國宇航局將阿波羅15號作為整個阿波羅計劃的最後一次飛行,但經過爭取,阿波羅16和17號計劃得以保留下來並最終成行。原本為阿波羅18號項目接受訓練的哈里森·施密特也轉而執飛阿波羅17號項目,原因是當時美國宇航局受到壓力,要求必須將一名科學家送上月球表面。


1972年12月14日,塞爾南成為歷史上最後一位踏上月面的宇航員:


07 00 00 47: 「鮑勃,這是尤金,我正站在月球表面,我邁出了人類在此的最後一步並即將返回地球,或許要再過一段時間才會回來,但我相信不會太久。我想歷史將記錄下,今天美國所接受的挑戰將如何塑造人類明天的命運。我們即將從陶拉斯-利特羅地區離開月球,正如我們從這裡踏上月球,上帝保佑,我們將會回到這裡,帶著所有人類的和平與希望。願阿波羅17乘員組一路平安。」


展望未來:新時代的曙光


然而在塞爾南說出上面這段話之後的整整42年之中,再也沒有人踏上過月球表面。美國宇航局在1966年之前所獲得的那種高額預算水平再也無法維持,尤其當1973年遭遇石油危機之後,美國政府的關注重心不得不發生改變。向航天領域投入資源當然仍然還可以繼續,但將面臨嚴苛地多的預算限制,從而束縛了美國宇航局接下來繼續開展科學研究計劃的能力。不過即便非常困難,美國宇航局在那之後仍然成功完成了一系列偉大的項目,包括天空實驗室,太空梭研製以及大量極其成功的無人探測器和衛星。


這種重心的轉移對於政策制定者們規劃未來的月球與其他航天探測計劃產生了重要影響。樂觀主義者們曾經認為人類將很快登上火星,但這種想法不久便煙消雲散了。而當美國宇航局全力開發太空梭之後,美國也失去了向月球再次發射載人飛船的能力——強大的土星-V火箭不再繼續生產,而是被轉移到了博物館供遊客參觀。而曾經支持了整個軍事與民用航天的技術與生產領域也逐漸萎縮,下滑。1972年,根據美蘇兩國「限制戰略武器會談」(SALT)的成果,兩國各自凍結了可供部署的戰略導彈數量,兩國也各自逐漸放慢了這方面的技術開發工作進度。冷戰的氣氛逐漸緩和,隨之逐漸冷卻的還有將人類宇航員送上月球表面的熱情。


自那以後,美國宇航局也曾多次表達過要將宇航員再次送上月球的想法,但對於實現的時間往往都是以數十年為單位,語焉不詳。這種情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直到最近,美國宇航局所開展的所有航天活動都完全是局限在低地球軌道的,另外還有耗資巨大的國際空間站項目,以及開展的火星探路者,機遇號/勇氣號,以及好奇號等一系列火星探測器項目。還有其他各種因素讓美國政府難以對開展航天項目持續保持關注,比如曠日持久的反恐戰爭就讓美國深陷泥潭,耗費了美國納稅人至少5萬億美元的巨額資金。


而近期美國宇航局測試的獵戶座飛船是一個新時代即將開啟的明確信號,這次還有很多新的參與者參加進來,包括SpaceX一級軌道科學公司等等。人類重新開展對月球,火星乃至其他太陽系天體的探測具有重要意義:那將是我們的時代最偉大的探險行動,讓我們得以更好的理解我們這顆行星,太陽系,乃至更廣闊的外部世界是如何形成的。當然更加重要的是,這樣的航天項目將提升整個國家的精神,展示科學與技術對一個文明社會的重要性,而這將最終幫助我們應對並解決人類所面臨的最重大顧慮:我們這顆行星的健康。


或許塞爾南在42年前所說的和所期待的將會成真:我們在月球上的缺席將是暫時的,人類將會再次踏足另一個新世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飛機上的翼尖小翼有什麼用?
運動健身,什麼時間段最好?
聞不出食物的氣味,可能命不久矣?
臭豆腐是怎麼臭起來的?
您可能感興趣

2018年人類真的重返月球嗎?
重返1941年的冬天
時隔14年,美國牛肉正式重返中國市場!半斤200元,你會買嗎?
人類為何50年未登陸月球!誰會重返月球?專家給出答案!
1971中國重返聯合國,這個好朋友為何投了反對票?
NASA確定2018年重返月球,但他們需要更多的錢
21世紀人類「重返月球」
6800萬年前恐龍重返地球?可能只是一場烏龍
30-50歲的女人不要亂燙髮,今年流行這幾款髮型,重返18歲
27歲的劉亦菲重返17歲?還有這種操作?
夏至未至,重返17歲的那些光輝血月
重返20歲,蘋果肌精華和28天反饋~
中國罕見亮相神秘技術!時隔37年重返月球,國人都欣慰了
美國計劃2020年重返月球,而它成為人類征服的終極對象!
每日動漫1022:重返年輕的葯
人類重返月球 誰將是第一個登錄月球的國家
專家稱地球氣候將大突變!重返5000萬年之前
重返20歲?連生4胎的她,用5個月瘦42斤她是怎麼逆襲的?
這個31歲的中年胖大叔苦練3個月,重返20歲的身材和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