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好萊塢電影里的抗美援朝:讓美軍絕望的戰場

好萊塢電影里的抗美援朝:讓美軍絕望的戰場

片中有一名黑人士兵的角色,他幾次三番企圖從前線逃亡,連長不得不拔出手槍來威脅他回去作戰,他的一段台詞這樣說:「我不想去打仗,要判我十年嗎?為什麼?因為我不想為朝鮮而死?你該看看我在國內住的是什麼狗窩,我不想在這個地方死掉!」

好萊塢電影里的抗美援朝:讓美軍絕望的戰場


影片中各種細節十分認真,注意圖中機槍組攜帶的各種裝備


一部被時代遺忘的電影


在展開本文前,我們先看看1959年的美國,那一年:


阿拉斯加、夏威夷被接納為美國的第49、50個州;NASA宣布了「水星計劃」的七名候選宇航員;「喬治 華盛頓」號核潛艇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潛射彈道導彈。

同一年,兩名美國士兵在越南陣亡;美國無奈承認古巴卡斯特羅政府。


電影《賓虛》創下票房紀錄(這個紀錄直到1997年才被《泰坦尼克號》打破)。


「麥卡錫時代」5年前已經結束,自由主義的空氣在美利堅飄動。


這一年,大部分美國人正享受著和平與安靜,冷戰和太空競賽更多的是電視上與自己無關的故事。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朝鮮半島早已被人遺忘,儘管美國政府仍為韓國提供數額巨大的經濟援助。


也就是在這一年,一部名為《豬排山》的電影上映了,它講述的是那場在幾年前結束的戰爭的故事。

好萊塢電影里的抗美援朝:讓美軍絕望的戰場



《豬排山》海報


《豬排山》由當紅明星格里高利?派克主演,講述6年前發生在朝鮮的戰爭故事。影片由米高梅公司出品,投資210萬美元。而上面提到的影片《賓虛》投資高達1500萬美元。在這部影史留名的作品光芒面前,《豬排山》就和它所講述故事的地位一樣:一部被遺忘的影片講述一場被遺忘的戰爭。


《豬排山》雖然有著精良的製作、一流的導演水平、豪華的演員陣容,但是卻幾乎沒有在影史留名。這也許與朝鮮戰爭在美國「被遺忘」有關。但美國關於朝鮮戰爭的電影實在不多,堪稱大製作的更是鳳毛麟角。因而《豬排山》還是受到許多影迷的推崇,一位美國觀眾在其影評中寫道:「朝鮮戰爭在美國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陸軍野戰醫院》(美國著名朝鮮戰爭背景的喜劇片)里的醫生護士們治療的就是從《豬排山》上被抬下來的年輕人——不要忘記他們!」

細品《豬排山》


《豬排山》由路易斯?邁爾斯通執導,這位導演還曾拍攝《西線無戰事》(1930版),這部電影被認為是史上最經典的反戰電影。《豬排山》是一部在細節上十分用心的影片,片中從士兵身上的各種裝備到輕武器的型號無不準確。同時片中也努力展現了中國志願軍1953年時的面貌,穿著臃腫的棉大衣,帶著雷鋒式的棉帽子,手持蘇制槍械。相比同時代常見的士兵身上除了一個水壺和步槍別無長物的影片,它更接近今天的戰爭電影。

好萊塢電影里的抗美援朝:讓美軍絕望的戰場


《豬排山》劇照,進攻中的志願軍

好萊塢電影里的抗美援朝:讓美軍絕望的戰場



志願軍歷史照片


影片按照戰史學家S.L.A 馬歇爾的《豬排山之戰》一書拍攝,將視角定在美國第七步兵師的一個步兵連身上,他們的代號為「K連」。在朝鮮停戰前夕,K連卻要執行一個倒霉的任務——奪回一座剛被中國志願軍攻佔的小山頭。


影片中幾乎沒有正面出現多少中國士兵的形象,大部分時候你會覺得美軍在向一個看不到人的山頭努力攀爬——K連進攻「豬排山」的過程幾乎佔了整個影片的3/4時間,對於一部標準時長的電影來說確實有些讓觀眾疲勞。不過,這段影片展示了邁爾斯通導演指導戰爭片的功底,整個戰鬥過程、雙方戰術、對抗的動態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不亞於軍事教育電影,也是此片一個獨特的看點。

好萊塢電影里的抗美援朝:讓美軍絕望的戰場



《豬排山》劇照,影片中大部分時候美軍向看不到人影的山頭進攻


經過一番殘酷的戰鬥,他們奪回了山頭,戰鬥開始前有135人的K連最後站在山頭上的只剩32人。但他們隨即發現自己陷入包圍之中。影片中,美軍上層認為,這麼一個小山頭不值得付出更多的生命代價,他們希望K連堅守這裡,「給中國人足夠的教訓」,然後通過談判桌來保住這個高地。


志願軍決心奪回「豬排山」,發起了猛烈的攻擊。K連丟失了表面陣地,躲在坑道里絕望地繼續抵抗。


另一邊,板門店談判桌上,在與頑固的中國談判代表進行了冗長的談判後,美軍談判代表終於憤然說出了此片著名的台詞:「這個山頭的價值就在於:它沒有價值!」他認為,中國人不在乎傷亡多少,他們只想要在精神上戰勝美國人,「自由世界」怎能接受這樣的羞辱!


影片最後,大批美軍援軍在最後時刻衝上了「豬排山」,K連的倖存者們趕來救援的美軍緊緊擁抱,淚流滿面……


雖然那場戰役到此並未決出勝負(後面再說),但美國人的影片到此結束。走齣電影院的美國觀眾們被派克的演技征服,對朝鮮戰爭紀念碑上「自由不是無代價的」多了一份理解……這似乎是一場《拯救大兵瑞恩》那樣的英雄主義戰爭電影。


不過,邁爾斯和派克也沒有那麼「老實」。看完這部電影的觀眾如果稍稍多想一層,就會體味到這裡面有些別的味道。


片中有一名黑人士兵的角色,他幾次三番企圖從前線逃亡,連長不得不拔出手槍來威脅他回去作戰,他的一段台詞這樣說:「我不想去打仗,要判我十年嗎?為什麼?因為我不想為朝鮮而死?你該看看我在國內住的是什麼狗窩,我不想在這個地方死掉!」聯想到伊拉克、阿富汗戰場視頻中那些躲在掩體後連頭都不敢抬的美國大兵們,是不是覺得他們也想說些什麼呢?


諸如此類的細節不一而足。影片的總體氣氛十分壓抑,最後的高潮也並非一般美國電影里那種誇張的英雄主義勝利。《豬排山》的最後一幕戰鬥場景除了用音樂渲染一下氣氛外幾乎沒給觀眾一點「這就是高潮」的提示。


這正是此片被影評家批評最多的問題,然而這恐怕實在是導演故意為之。1959年麥卡錫主義雖然已經在美國漸行漸遠,但美國電影仍要經過名為「分級」的審查。至少當時好萊塢還不能直接像當年《西線無戰事》里那樣把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吊起來鞭笞。所以《豬排山》還要打著宣揚「美國英雄」的幌子,還要在片中安排幾段宣揚美國戰爭「正義性」的說教。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豬排山》正是60-80年代層出不窮的越戰題材反戰電影的先祖,一部介於傳統戰爭電影和反戰電影之間的「蝙蝠」。而影片這種壓抑的氣氛也正符合反戰主旨。這也正是為何《豬排山》一片在大眾影評網站IMDB上只有7分的「中評」。


沒拍完的電影和沒打完的戰爭


出於多方面考慮,這部氣氛沉悶的反戰電影並未把故事講完整。對於中國觀眾,我們應該看看這部半推半就的「英雄史詩」所沒有講完的那些事。


我們先來談談現實中「豬排山」戰鬥的前前後後。


網路上有人稱此片是「美國視角的上甘嶺」。不過,影片中的「豬排山」並非我們熟悉的「上甘嶺」,而是志願軍記載中的「石峴洞北山」。不過這樣說也有一定道理,因為這兩場戰鬥在很多方面的確相似之處頗多。


順便說一句,美國人最初把「上甘嶺」叫做「三角形山」,後來改名「傷心嶺」,是因為在那裡付出了巨大傷亡最終一無所獲。也許正因為美國實在是在這裡傷了心,雖然「傷心嶺」之戰的規模比「豬排山」要大得多,但卻並沒有戰史作家來歌頌,也沒有相關電影。


「豬排山」的名字由來是同樣由於這個山頭的輪廓,但隨著美軍在這裡付出的巨大代價,這個名字也似乎有了另一重意思,讓人聯想到屠宰場和血腥。


圍繞這個標高僅300米的「豬排山」,雙方從1952年到1953年先後多次交戰。


中國電影人拍攝過兩部電影與這個標高300米的高地有關,一部是著名的《英雄兒女》,另一部是不那麼出名的《英雄坦克手》。其中《英雄兒女》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期間發生在這裡的戰鬥。而《英雄坦克手》中,一輛中國T-34坦克伏擊消滅6輛美國M46重型坦克的故事,恰恰發生在《豬排山》片中表現的戰鬥期間。在影片中K連被圍困在山頭上得不到援兵,實際上並不是因為美軍上級不肯派援兵,而是因為後續部隊遭到中國坦克和炮兵的伏擊,沖不上來。


歷史上,在派克扮演的那個連長終於被換防下去之後,志願軍隨後發起一次夜襲,奪回陣地。此後戰鬥擴大,美軍第七步兵師及其配屬的南朝鮮、泰國、衣索比亞軍隊,共計19000人;中朝方面投入兩個師,共計20000人。雙方死死糾纏在一起,整整打了4天,「聯合國軍」前後9次試圖奪回陣地,均未能成功。


在這片0.5平方公里的戰場上,根據美軍記載,他們有1000多人傷亡;韓軍自稱有120人喪生;參戰的衣索比亞、泰國軍隊的傷亡則無記載。志願軍戰史記載,中朝軍隊傷亡兩千多人。交戰雙方的戰史都自稱殺傷對方不少於4000人。


在付出巨大的代價後,美軍最終放棄奪回山頭的企圖,中方拉直了這段並不長的戰線。


這場戰鬥可以說是整個1952-1953年38線附近雙方拉鋸戰的縮影。當時,兩大陣營各百萬大軍將朝鮮半島三千里江山一分為二,陷入了殘酷血腥的塹壕戰。


那個時代,在意識形態領域,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力量還佔據著主動地位。就朝鮮半島而言,南朝鮮民眾過著用女兒的身體換取吃美軍基地泔水(美其名曰「部隊鍋」)權利的生活。相比之下,重建社會公平正義的呼聲無疑更具吸引力,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全世界許多地方。這使西方國家不敢在朝鮮表現出任何的「軟弱」。朝鮮變成了兩種意識形態交鋒的地方,這裡的戰鬥不再是單純的軍事行動。


此外,讓西方感到尷尬且無法解釋的是,剛剛結束長達30年的內戰,100年來積貧積弱的中國,由共產黨執政短短不到一年,竟然就脫胎換骨,敢於做出「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在自己的境外與世界最強大的國家進行一場戰爭。而且居然還把這個世界頭號強國從自己的國境邊推回到她認為合適的位置。這一事實,讓很多人60年後仍然感到如鯁在喉,因此才會有那麼多的聲音試圖抹黑這場60年前從精神層面重建了一個國家的戰爭。


在這部影片中,有一大段反映板門店談判的劇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穿著軍服的中國外交官原型可能是板門店停戰談判中國談判代表丁國鈺。也有人認為其原型是中方談判的實際負責人李克農。這位談判代表表現出了對美國的極度蔑視,這正是當時板門店美方感到最難受的一點——中國人有戰場上的勝利作底氣,讓他們生氣又無可奈何。

好萊塢電影里的抗美援朝:讓美軍絕望的戰場



片中始終不用正眼看美國人的中國談判代表

好萊塢電影里的抗美援朝:讓美軍絕望的戰場



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朝鮮停戰協定和臨時補充協議上正式簽字。左起:彭德懷、畢季龍、李克農、喬冠華、丁國鈺。


影片的一段劇情按照歷史記載重現了板門店談判的一幕:雙方代表對視整整幾個小時,一言不發,只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煙。最後美國代表丟下狠話離場。鏡頭一轉,雙方戰鬥繼續。


當時,美國想要消滅、壓制新中國,而不是與之平起平坐。儘管戰場現實讓他們不得不坐下來談,但美國仍信奉:「如果你無法戰勝一個對手,就和他談判。」這句話要反過來理解,也就是說:「沒有戰場的勝利,就沒有什麼談判」。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一場為了停戰而打的戰鬥,正如美方談判代表現實中在板門店甩下過的話:「讓機關槍和大炮辯論去吧!」——這是那個時代的帝國主義唯一聽得懂的語言。


西方戰史評論家稱:」如果中國人沒有於1950年11月在清長(長津湖地區)戰場中穩執牛耳,此後的世界歷史進程就一定不一樣。」同樣,如果在三八線上的拉鋸戰中國人民志願軍沒有為了這些小小的山頭前赴後繼,此後的世界歷史進程也一樣會不一樣。至少,抗美援朝戰爭就不會在1953年8月宣告停戰。


《豬排山》的故事沒有「講完」,朝鮮戰爭又何嘗不是如此:1953年停戰協定簽字,雙方代表沒有握手,沒有慶祝,沒有任何客套,只是各自轉頭就走。似乎在無聲的宣告「這只是幕間休息」,然而這個幕間休息,一休息就是60年。


今天,朝鮮的局勢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這一次,雙方展示自己實力的方式和當年有了很大的變化,國際局勢也已經天翻地覆。美國華盛頓的朝鮮戰爭紀念碑上寫著:自由不是無代價的。而60年前,我們的先輩在朝鮮證明:「尊嚴不是無代價的」——不要忘記了他們!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新消息 的精彩文章:

袁崇煥九千騎兵如何成功阻擊滿清八旗十萬大軍
又有食品安全問題!這次居然輪到布拉腸出事了!
您可能感興趣

星球大戰中的激光武器還停留在科幻電影中?中美兩國都將服役!
大師拍攝美國紐約和波士頓的街頭,竟像是恐怖電影中的場景。
冷兵器的暴力美學:電影中的十大白刃戰大師
好萊塢電影是如何刻畫「戰鬥民族」形象的?
奇幻好萊塢電影童星長大前後對比照,女美男帥太完美
二戰電影:《女狙擊手》,一個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英雄
美麗的電影里有個美麗的故事,美麗的故事裡有個美麗的地方!
最新的大電影:美版戰隊歷史回顧完
這部電影震驚了好萊塢,《突襲》CQB戰術、格鬥與武器解讀
盤點:那些反映美蘇冷戰的電影
科幻界大佬評攻殼:好萊塢電影版挺穩的
是爺們都喜歡:武俠電影里的暴力美學
美國海軍陸戰隊題材電影《護送錢斯》背後的真實
美隊內戰後,你們喜歡的角色將會在哪些電影中登場?
直擊美國反恐現場,好似美國電影,刺激又緊張
美國街頭上的漫威電影英雄們,現實生活中的正義聯盟
好萊塢科幻電影:外星人並非都是冷戰隱喻和核恐懼
漫威電影宇宙中身懷絕技的美麗女士們
實拍:美國電影城「好萊塢」的,男性「性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