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晚清到當下,科幻文學在中國意味著什麼?

從晚清到當下,科幻文學在中國意味著什麼?

儘管科幻小說在晚清曾怒放一時,但它在二十世紀的中國幾乎為人們視而不見——美國衛斯理學院教授、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宋明煒說,之後僅在冷戰時期的香港、1970到80年代的台灣,以及改革開放早期的中國大陸,科幻小說才有過短暫的繁榮期。


2010年起,中國科幻小說新浪潮開始吸引文學批評界的注意。這些作品試著撕下「被邊緣化」、「主流之外」、「異端」標籤的,富有魅力,有預言性,又不失創新。


6月17日,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舉辦了「科幻文學」主題工作坊,這一場科幻文學的學術大會不僅有王德威、宋明煒和陳思和等這樣的華語文學批評學者,還來了中國科幻小說界的「三巨頭」——劉慈欣、王晉康、韓松,以及香港作家陳冠中、台灣作家駱以軍等。

6月17日,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舉辦「科幻文學」主題工作坊。

從晚清到當下,科幻文學在中國意味著什麼?



6月17日,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舉辦「科幻文學」主題工作坊。前排從左往右:王晉康、劉慈欣、王德威、韓松、姚海軍、宋明煒。圖片來源: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

科幻文學有「幽暗意識」


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教授王德威提及晚清政局動蕩時,各種小說同時興起並為「中國現代性何去何從」提供最發人深省的觀察。「其中科幻小說獨樹一幟。但科幻小說卻在五四傳統中被淹沒了。當現實主義書寫成為新文學的主流,科幻所孵衍的各種空間想像基本存而不論。」


之後相當長的時間裡,人們在以五四為基準的文學書寫範疇內特彆強調感時憂國,特彆強調文學反映、改造甚至創造人生。「所謂的憂患意識常常是大家居之不疑的寫作情緒或知識投入焦點。」


「我並沒有要否定憂患意識的重要性,我認為這是中國現當代文學非常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和寫作態度。但是在這裡我更提出來,相對於憂患意識,幽暗意識可能是當代中國科幻作家給予我們的最好、最重要的禮物。」


那麼,什麼是幽暗意識?王德威說,它不僅指各種各樣理想或理性疆界之外的、不可知或是不可測的層面,它同時也探溯和想像人性最幽微曲折的面向。

「我們也想像在各種各樣的國族論述之外,那麼龐大的宇宙和星空所綻現出來的種種不可思議的能量,和人類面對這樣能量所做出的在人類文明上非常驚心動魄的抉擇。這樣的幽暗意識不再能被簡單地歸納為五四之後的感時憂國,它引領我們到另外一個更廣大的、更深不可測的領域中去。」


王德威因此感慨,科幻小說作家碰觸了人們在一般主流作品中不曾注意到的或不敢書寫的話題。「這種自願站在邊緣、甘居異端的能量和想像力,我以為是讓中國當代文學,甚至廣義的政治歷史的想像力得以前進、得以有更新創造力的一種契機。」

從晚清到當下,科幻文學在中國意味著什麼?



《小靈通漫遊未來》是作者葉永烈的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寫於1961年。

科幻文學有「預言性」


「生存的現實比科幻更科幻。」科幻作家韓松以著名科幻作家葉永烈所著《小靈通漫遊未來》為例,闡述科幻文學的預言性。


《小靈通漫遊未來》至今以300萬冊位居中國發行量最大的科幻小說之一。可葉永烈於1961年投稿至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時卻遭到回絕。葉永烈曾說:「因為當時正處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這樣描述未來燦爛前景的小說與艱難困苦的現實格格不入。」 等到1978年得以出版,《小靈通漫遊未來》立即引起轟動。


書里的主人公「小靈通」是一個生活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報社小記者, 他應讀者要求探訪可能存在於二十一世紀初期或中期「未來市」。這個未來市是這樣的:一個經濟發達、生活和諧的大同社會,沒有經濟下行、環境污染、貧富差距拉大、貪污腐敗蔓延等問題;一個幾乎是由工程師來管理的社會,擁有原子能氣墊船、水翼艇、機器人服務員、人造器官、遺傳工程食品、環幕電影、人造糧食工廠等巨大物質成就;而且一切處於權威而有序的高效管理之下,不涉及意識形態和婚姻、教育、代溝等社會問題。

「今天來看,這部書的預言在許多方面格外逼真。」韓松說,中國幾乎就是按照葉永烈描述的這個路徑在發展,包括進入到「工程師治國」、物質主義、經濟至上、GDP 偏好、實用主義、科學崇拜等等。「同時,與書中描述的一樣,很多政治社會領域的問題被忽視和掩蓋。」


「我猜想,這本書的讀者有可能正是潛移默化地按照書中的路線圖來設計和運作中國的。更可以推測,當時整個中國的文化氛圍向人們灌輸的便是一種『小靈通思維方式』。這啟示我要對20世紀80年代重新思考。它可能並不是今天一些人認為的那樣一個很開放的啟蒙時代——正是80年代要為21世紀中國的種種難題負責。」


科幻文學維護創意文化


近年來,媒體報道也中頻頻可見「科幻進校園」的例子:課本里出現了科幻小說,中高考出現了科幻考題,連科幻作家也被中小學請去講課。


「現在很多中小學要把科幻引進校園,我其實有些害怕。」北京師範大學科幻創意研究中心主任吳岩坦言,「我們需要做的是給科幻文學定位,而不是盲目引入。科幻文學的作用應是維護一種創意文化。」


在吳岩看來,科幻文學是一種具有創新性的文學類型。他介紹了兩個近年來人們有關科幻文學創意性的探索成果。


一是美國作家薩繆爾·迪蘭尼(Samuel Delany)於 2012 年闡述「文學」是因統一的價值標準而形成的藝術形式:當人們在評價一篇作品,使用類似於「這是真正的文學」、「它算不上是文學」之類的話語時,已經隱含對文學正向的、有標準的價值判斷。


但是,「科幻」作品並不具有這樣的價值標準統一性。吳岩說:「價值觀的裂解、理論風格等的去中心化、跟人類歷史之間建立起區隔,恰恰是科幻文學創造力的重要來源。」


在「文學」統一標準下,主流文學研究者還常認為科幻話語在現實邏輯下是荒謬、語義不成立的。「但遺憾的是這種話語在科幻讀者那裡常常可以解碼。」吳岩說,主流文學中的絕大多數句子可以編碼在科幻文本中產生意義,但反過來科幻文本中的大量句子很難或不可能在一般主流文學語境下生效。「只有在科幻作品中,語言對可能世界的建構和演繹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發揮,這恰恰是科幻作品具有創意性的核心。」


至於吳岩眼中的有關科幻文學創意模式的第二個重要成果,來自劉慈欣在「文化自覺與中國想像力」研討會上的發言。在這個發言中,劉慈欣認為來源於文藝復興和啟蒙之後的現代文學是以弘揚人的價值和抒發人性的種種自身或關係側面為核心的;而科幻文學從宇宙源起到毀滅,要面對所有可能的事件。「在這個意義上說,當前我們所承認的主流文學,僅僅是真正的文學的一個小小橫切面。」


錄入編輯:徐崚怡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 的精彩文章:

郁達夫翻譯過《京華煙雲》嗎?
博物館愛好者不要錯過全球這10座新開館
評《元大都的規劃與復原》:這並非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
7個妙不可言的歐洲夏日音樂節
被低估的中國藝術珍品:漢唐之間的石刻線畫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科幻文學的春天在哪裡
中國科幻崛起的時刻就要到來啦!
從科幻小說中了解下語言學吧
《擇天記》白晝觀星痴人說夢,但我看到了中國科幻的未來
我們在看科幻的時候,都在看什麼?
科幻劇里,常見的特技效果,今天居然在這裡看到了
史上最著名的科幻小說,據說也要出美劇啦~
過去一年,中國科幻都說了點啥?
中國未來有住在森林裡的城市,夢幻如科幻世界!
好萊塢科幻走下坡,而中國科幻為何還沒上路?
林天強:今天的中國科幻電影 就是好萊塢的前夜
你不知道的那些看起來像科幻小說的科學事實!
外國人看中國,簡直就像在看一部「科幻小說」
中國科幻最強CP是誰?今年上海書展會在一起嗎?
從梁啟超到劉慈欣,中國科幻小說如何突出重圍?
為什麼中國人現在拍不出好的科幻電影呢?
沒想到,在國產科幻翻身仗里打頭陣的會是她!
中國科幻文學離繁榮還有多遠?劉慈欣是這麼說的
究竟是哪個國家?居然讓空中母艦,不再是科幻片中的神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