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蔡贇視角:羽毛球的詩和遠方

蔡贇視角:羽毛球的詩和遠方

昨天早上起床收到的一條微信:我們人類就像需要吃飯睡覺生孩子一樣,也需要美感。發這條微信的是我一位多年的好友,他說這是劉燁的法國太太說的。我很喜歡這句話,應該說,我和這位老友對安娜的這句話,是所見略同。


跟隨這句話到來的,還有老友寄出的一份禮物,一部來自法國的書——《dada全球藝術啟蒙》。他說這禮物是送給我的兩個女兒,讓她們擁有和法國孩子一樣的藝術啟蒙資源。

蔡贇視角:羽毛球的詩和遠方


我大致的翻看了一下,印證和延續著我對中西方教育差異的體會:我們總是習慣於教孩子事情怎麼做,而老外們則更注重告訴孩子事情的感覺,他們傳承的是意識而不是形態。


在火車上我又想起傳承意識還是形態的問題。從這個角度對比起來看,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學羽毛球那麼難了,教練教什麼,我們就練什麼,比賽就用什麼。問題是,這三個環節是否真的做到了互為因果?


現在我們的球員輸球的時候,往往說不出具體敗因,只有一句沒有發揮出平時的正常水平。在我看來比賽水平才是正常水平,平時那種都叫做超水平發揮,但人總是習慣於把最高值當做自己的正常水平。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少有人能告訴我們這些。

蔡贇視角:羽毛球的詩和遠方



我們在看待現象級球員時,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我們肯定做不到,但認為羽毛球就是要像他那樣打。我們給予這樣的評價時,不會在意被評價者握拍沒有中空,上網跨步腳尖內扣,搓球不用手指。但,難道這些不都是訓練中天天被罵到耳朵都起老繭的細節嗎?


這就叫感覺,這種人不需要非常教科書式的技術,不需要戰術紀律,不需要固定打法,不需要狀態。當然如果能有這些我也是不反對的,但把這些融合起來變成一種合理的競技能力,並以此取得正確結果的,就是這個感覺。


我們從來都沒有能先知道過這個感覺,好像「從前有個畫派叫做印象派」這樣的教學開端,就是先告訴我們感覺的辦法,它並不急於要求我們做什麼,而是循循善誘的傳遞事物的本質,讓我們從高級的結果倒推出操作辦法,至於我們推出的是什麼辦法,沒有固定答案,也不要求我們有固定答案。

蔡贇視角:羽毛球的詩和遠方



沿著基層教學的腳步,最終走到國家隊,是一條很漫長的求學之路,我相信無論走到哪一步,這路上的人都是有心走完全程的,所以引路人的責任就非常非常重要了。很明顯我們呈現的,是一種「百花齊放」的狀態,每個人分別掌握到一些碎片式的技巧,整體卻不得章法。我認為原因就在於教學的本末倒置,大多數人停留在只知道馬走日象走田的認識高度,對於羽毛球的整體意識,都是一知半解。


現實點說,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諸如「這小孩根本練不出來,不過……,留著用吧……」之類的話。蔡贇這個符號或許是中國羽毛球招牌上好看的其中一個字,但這個符號背後包含著無數的苟且和不美好。

蔡贇視角:羽毛球的詩和遠方


我想我真的不一定能達到羽毛球的彼岸,但我也許有機會獲知羽毛球的真諦,那就是我的詩和遠方……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


===今日互動===

今天讓我們放下球拍,來說說你心中的詩和遠方吧~


關注蔡隊微信號,共享快樂羽毛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蔡贇聊羽毛球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蔡贇開講:羽毛球反手身前擊球技術
李矛接替李永波純屬意淫!內部人士:蔡贇望成國羽新帥
聽蔡贇講技術:男女搭配、打球不累的妙方
蔡贇退了,李永波不管了,國家羽毛球隊隊長誰來接?
驚!蔡贇/傅海峰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
蔡贇觀點:下一站,冠軍
這小孩兒的水平,難道是蔡贇傅海峰的接班人!
蔡贇開講:是殺抽封,不是殺到抽風
報名啦|2017蔡贇杯全國業餘羽毛球邀請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