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就是收舊貨的」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的意思誰都知道,諷刺的就是那種得過且過混吃等死的生活狀態。不過這個古老的諺語放到今天卻變得更像是一句讚美,因為我們周圍的太多人連得過且過都算不上了,根本不知道自己打算幹嗎。所以我們推出這個名為 「撞一天鐘」 的專欄,尋找生活中那些執念於自己的行為準則,沒學會與時俱進那一套的老式軸人。他們很可愛,值得你學習。
馬君生於1970年,在包頭一個印刷廠的家屬院長大,從小貪玩,喜歡撿點老銅錢,收集小玩意兒,也喜歡動手做東西。他提起自己的手藝天賦,很是自豪:「從來沒有人教,許多活兒都是看別人干兩次就會了。」
包頭是西北的貿易重鎮,北方老牌工業城市,民風彪悍。馬君小時候的手工跟生活環境不可分割:「彈弓呀,刀劍呀,弩呀,各種玩具槍都會做。」 他造槍的技藝不斷升級,到後來自行畫圖紙,讓工廠師傅代工,用車床車出輪軸,自己再安裝銅管,紅木手柄,組裝打磨,最終成品可發射鋼珠甚至制式子彈。試槍的時候,好朋友家的簸箕被打穿了。派出所上門來沒收他的武器,臨走的時候,執行任務的隊長附在他耳邊悄悄說,「小傢伙的活兒真不賴,回頭給我也做一把。」
馬君說,七八十年代民間的土槍高手很多,自己那兩下子不過是小孩習作,「真正厲害的是東北工業基地的退休老師傅,專業軍工水平 —— 不過後來這事犯法,大家都不幹了。」
他上過美術班,不過沒有堅持學下去。中學畢業後,他進了一家工廠上班。工作無聊,薪水很低。但馬君喜歡收舊東西的癖好和幹活的勁頭一直保持著,他組裝自行車,甚至還把工廠里的大鐵釺切割鍛打,改成了炒菜用的大勺子。後來一個發小去北京搞裝修公司,喊他一起。馬君就這樣來到北京,那是1996年。
「凡是人發明的,美的東西都應該去喜歡。」 馬君坐在自家客廳里,穿著短褲,T恤,喝著紅茶。他說出這句話,讓人覺得物的世界浩瀚無邊,而我們生涯太短。他現在以在潘家園市場擺地攤賣舊貨為生,從90年代末一直干到現在,堪稱元老。在元老里他算年紀小的,許多隻為掙錢的賣家,淘到第一桶金之後往往轉型做別的去了;而第一代里干到現在的,多半是真正喜歡舊貨、離不開它們的人。
馬君愛舊貨,愛的不僅僅是買進賣出、欣賞把玩的過程,他也享受動手打理的快樂。把它們擦亮,保養好,有損壞的修補,缺了部件的想法設法補齊,有時候也嫁接、改裝、設計,讓新東西出現,同時最大限度的保留舊貨的精氣神。這種熱愛勞動與創造的習慣,也讓馬君保留了老派工人階級的氣息。相對於一些古董人蟲兒們的油滑無骨,他看著健康多了。
茶桌是一塊崖柏木上架了塊玻璃板。崖柏和玻璃板都是他幾年前分別買的,崖柏木是自然不規則形狀,體量超過一立方米,上下兩頭都磨出了水平面,被他用來當凳子坐過一段時間。厚實的有機玻璃板為橢圓形,長期在角落裡蒙灰。前陣子他看到一個國外木工藝人的作品圖片,腦子裡有盞燈亮起,隨即找出玻璃板,往崖柏木上一擱,一個新的茶桌誕生,他樂滋滋的開始用。
馬君又總結了一句:「凡是合乎理性的好東西,我都喜歡。」
馬君家廚房一角
他的家位於東三環外一棟高層公寓樓里,一室一廳,面積六七十平米。客廳方正狹小,塞了很多貨,甚至廚房的擱架上也全是西洋鐘錶和小雕塑。他帶我進儲物間,他的塊頭頓時擠佔了裡面的一半空當。「房子小,東西實在擺不開。」 他指著眼前一個緊閉的大衣櫃說,「裡面一根指頭也插不進去。」
衣櫃旁邊有個架子,上面以一台老式德國收音機最為醒目,黑白相間的設計,輕輕擰上面的按鈕,它的聲音跟手感同步,一格一格的層次分明,每一下響動都細小而緊實,力度充盈,有骨質,有光澤。馬君神情喜悅,仍然像第一次看見它,「太好了,音質沒得說。」
馬君在傍晚的潘家園街頭
馬君在北京干過裝修,也去其他公司上過幾天班。一來此地,他迅速迷上了逛舊貨市場,從水碓子、六里屯到勁松、潘家園、大柳樹……一開始是買各種東西,時不時湊到路邊各種玩家的旁邊聽人家講,慢慢就開始轉手賣。「從玩開始,之後以販養玩,漸漸就進了這個行當。」 馬君讀書少,知識都是在這些露天市場得來的。
「北京有個好傳統,有些老人非常熱情,一旦發現你愛聽,就很願意認真給你講。」 時常有這樣的情景:一個老頭早上看見他,大老遠就跟他擺手,邊擺手邊迎著他走過去。到跟前老人說,昨晚我在家又想到一點東西,之前忘記告訴你了,今天我說給你聽。」 他跟人學怎麼玩葫蘆,怎麼鑒別玉器,各種東西分門別類一路摸下來。「拿養葫蘆來說,你要對葫蘆皮的性質,厚度有了解。它不能直接上手去盤,要先曬兩年,讓它表面氧化。曬的時間短,氧化不夠,盤的時候變色就會慢,曬太久葫蘆就被曬糟了。」
說起當年,馬君覺得入行還是容易的,只要為人好,別人就願意帶你。他認為自己算優秀學生。「別人需要學三年的,我可能學一年就夠。一般情況是半年內入門,一年後不但能玩,也可以拿它來掙錢。」
他不認同玩物喪志這句話。「我認為玩物喪志說的不對,應該是玩物得知。你通過玩物的過程獲得知識。這知識也能幫助你。」
馬君家的客廳一角
他現在在家裡養鳥,之前也養過蟈蟈,玩葫蘆的習慣還一直保留 —— 這些都在老北京平民玩家的興趣範圍內。古玩這行當,一直沒有深入下去。「一是個人財力不夠,二是從心底不喜歡,對唐宋元明清什麼的,沒有感覺。」
馬君喜歡西方工業革命以來的東西,「確切的說是從1860年代以後到1949年之前,這個時間段的東西。」 他認為宋代的東西賣的只是歷史,而工業革命以來的工業設計,手工業更為輝煌。「近代這段時間又有歷史,又有美感,知識,機械的力量。除了觀賞性之外,有很強的實用性。這些點結合起來會讓我激動。」
至於當代的東西,他覺得許多實用性物品的品性單調蒼白,味道全無。「拿自行車和電動車來舉例,二者都追求速度,但自行車除了這個還有美感,還有材料的重量,以及你蹬車時對力的感覺;相比之下,電動車只有速度,沒勁。」
馬君喜歡工業機械,喜歡金屬材料,尤其是銅,銅器一旦收上來他就很難再割捨。拋開童年生活背景,他認為對金屬之愛的深層原因是不可解釋的。「全世界的人都喜歡金銀銅鐵,具體到為什麼喜歡、偏愛哪一樣,不好說。當這個東西加工出來,它產生的美感如果性格跟你接近,而且造型好、手感好,你就會喜歡。」
馬君收藏的日本牙雕賣貨郎
幹了差不多十年買賣之後,馬君買下了現在住的這套單元房。買完他遲遲不願搬進來,他還是喜歡之前租的平房,「平房裡東西能擺開,也能幹活,樓房裡東西沒法擺,要幹活也只能擺弄點小東西,不出聲兒的。」
離他腳邊不遠處的地板上,放著一把短刀,一個皮革的刀套。短刀是歐洲的二手舊貨,刀套是他找來的皮套,剛剛完成做舊處理,能摸出它剛剛上過油。馬君拿手機展示未加工之前的皮套,看著就是市場上常見的新東西,顏色淺,發飄。現在它看起來有閱歷,有滄桑感覺了。油是他用機油調製的。他說自己熟悉各種油的品性,除了別人講的知識,有時自己也需要不斷的做試驗。「我用油做過太多的試驗了。橄欖油,黃油,機油,地溝油……不同材料適合不同的油,關鍵是上了油要不粘手,同時防塵,不著灰。」
我拿起他的牙雕擺件,這也是上過油的,他說上油之前要拿煙熏,而說到煙又是一門學問。熏牙雕得用糖煙,就是食用糖干鍋加熱後冒出的煙,用它熏牙雕兩分鐘,之後才能上油。熏出的黃色不是光為觀看,它也是保護層,讓牙雕不容易開裂。
這些年他的手一直沒閑著。從摩托車鐘錶到煙斗首飾,每樣幹起來都滋味無窮。行業里眼力好,善於跟買家打交道的人精很多,但是又能挑貨,又愛動手,能搞定各種活計的並沒有幾個。他喜歡工業設計,於是就反覆使用 「理性」 這個詞:「修東西要修的合乎理性。要修到這東西的骨頭裡面去。這跟一心想修的漂亮,好拿去賣是不一樣的。」 如今,手工藝儼然已是城市中產階級的時髦關鍵詞。馬君自豪於手上的功夫,但不認為自己是手藝人,「我的職業就是收舊貨的。」
馬君身後有自己組裝的另一張桌子,桌面的圈架是一個銅吊燈的燈圈。他說自己收集了很多銅的材料配件,只等有了場地就慢慢做。「可惜中國的銅件品質不好,現在人心壞了,不好好做。要買的話得找俄羅斯,日本進口的,質量有保證。」
他的夢想是個寬敞的工作間,離家別太遠,能擺一些心愛的舊貨,能招呼朋友喝茶,能幹活做東西。
馬君在潘家園市場路口
馬君是酒鬼,每天喝半斤高度數白酒。他雖然喜歡西方工業舊貨,卻始終不能接受洋酒。「啤酒喝著也沒意思,只會脹肚子。」
朋友說因為喝酒的緣故,馬君這兩年的視力下降得厲害,但他說自己挑貨的眼力仍然精準。「我隔空兩米,腰都不帶彎,能看出它到底是鍍銀,925銀還是純銀。」 他說完拿出一個盤子讓我看。盤子直徑超過20厘米,厚實有分量,上面刻的圖案紋樣及字體醜陋,文字說明是鐵路某某局的成立周年紀念盤。「你能相信這是純銀的嗎?」
見我疑惑,他兩手抓住盤子兩端,稍稍用力,盤子像一張餅似的彎曲。馬君繼續講解,」這種工藝品是單位洗錢做假賬用的。它製作的時候內部報價必定高得離譜,又不敢公開標示它為純銀。因為做的丑,又沒標示,容易被人不當回事,處理給收破爛的。有的領導家裡東西多,把它直接扔到垃圾桶都有可能。」 馬君說這是地攤上揀的漏兒,遠遠看見,拿到手裡更是百分百確定。攤主認定它是鍍銀,不敢相信是純的,最後便宜價格成交。
愛幹活的人對工具自然有感情。他喜歡收集工具,以這方面的知識積累而自豪。喝茶間隙,他拿出一樣鐵器,讓我猜用途。樣子有點像小耙子,短小,鐵齒鈍,曲線有點誇張,隱約透出中式道家的風骨,漂亮,但難以想像它的用途。他公布答案:是加工毛毯時理順毯子用的鐵梳。「我問過很多人,他們都不知道,也沒見過。」 他喜歡進場看人家幹活,多年之前路過一家做地毯的廠家,他進去參觀,見到工人用這種梳子,記在心裡,多年後居然遇到了。一番打磨之後,鐵梳泛出光彩,氣質高貴,不比任意一件古玩遜色。
一起去逛大柳樹市場,馬君在一個攤位前停住,拿起把小鐵榔頭塞給我。「趕快買。日本的老榔頭,品質沒得說,木頭手柄是咱們這邊一個老木匠做的,活兒也不錯。我之前買過一把。」
潘家園市場一瞥
他每天跟舊貨生活在一起,朋友說買個吸塵器,他連忙說去大柳樹買舊的,電器買新的純屬花冤枉錢!他傳授我一個逛舊貨市場的方法。「進場之前,站好,閉眼,用力晃兩下腦袋,清空裡面的儲存。然後再慢慢邁開步子看。」
擺了那麼多年地攤之後,馬君也嘗試租過門臉房經營,人在裡面站櫃檯舒服很多,可利潤不升反降。他果斷退掉,回歸地攤。潘家園市場的大棚里,密布著上千個面積一點二平方米的攤位,馬君的就在其中。他只在周末兩天出攤,他媳婦守攤賣貨,他負責開摩托車接送。攤上基本以歐美的小件為主,刀具、煙斗、軍用銅水壺、紀念幣、燭台、自行車座等等,也有日本的水晶珠鏈。他笑著環顧周圍,「這裡面,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新貨。」 不過不論新貨舊貨,大夥都反映,生意不如原來好做了。
頭天去市場看他的攤,天氣晴朗,人頭攢動。第二天就見到他朋友圈轉發的消息,潘家園市場部分攤主跟市場管理方爆發衝突,有張照片上,一個年輕人被打破頭,血流滿面。再過一天,新京報的報道也出來,交代了衝突的原因 —— 管理方要求續簽的租賃合同條件苛刻,引發了攤主們的強烈不滿。馬君轉發時加了一句:這就是潘家園市場!
網路上最近一直有潘家園要搬到張家口的傳言,馬君聽到的消息是,領導確實去那邊考察過,但是雙方沒有談成,計劃擱淺了。但這件事無疑強烈的摧毀了攤主們的安全感。
潘家園市場里,像馬君這樣買下房產,紮根北京的攤主也是極少數。當初跟他一塊出攤的老友,年紀最大的已經八十多歲,有好幾個已經離別人間。「奧運會前一年有個老朋友死了。死於醫療事故。肝移植手術弄破膽管,膽汁腐蝕了內臟。我去醫院看他,他淌出的眼淚都是綠色的。」 馬君說那人是黑龍江人,姓佟,他的入行老師之一,經營首飾、墨盒、老綉品為主,懂得多,也會修理。
馬君夫婦傍晚收攤
下午五點,馬君幫老婆把攤位上的東西收進箱子,二人抬著它走出市場。路邊停著一輛綠色的邊斗三輪摩托車,北京人叫它侉子,那是馬君的坐騎。幾個戴著蜜蠟珠墜的老頭湊過來,議論起這車的型號款式。其中一個問,這車是要賣嗎?馬君連忙說,不是不是。
老婆坐上邊斗,馬君發動車子,沖我擺擺手,一加油門,回家吃飯喝酒去了。



※未來五年,最有「錢途」的職業、最穩定的職業是這些!
※最有功德的職業 也是最危險的職業
※這些職業在古代都是受人尊敬的職業,如今卻銷聲匿跡
※職場新人與職業迷茫真的是一對天然的伴侶?
※出家 真的是一種「職業」嗎?
※最缺乏睡眠的幾大職業,快看看你的職業上榜了嗎
※書法,將是未來最好的「職業」
※你現在從事的職業是所學的專業嗎?有沒有後悔過?
※我的「職業病」是怎麼緩解的?
※這7種最需要睡覺的職業,你是否在列?
※最適合水瓶座的十大職業,看看你現在的職業在其中嗎?
※實拍六個最需要睡覺的職業者的窘態:你是否在列?
※實拍世界上最需要睡覺的職業,你是否在列?
※我的職業會造業嗎?佛教徒該從事什麼樣的職業?
※DNF下水道里最難操作的職業,你的職業是第幾個呢?
※國慶節八大不放假的職業,有你的職業嗎?
※日本的高薪資行業有哪些?你想像的職業都沒有!這些職業薪資排名靠前!
※做人才是你的終身職業
※古代這職業收入非常高,但失業以後無人敢收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