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世凱的心病與《戊戌日記》

袁世凱的心病與《戊戌日記》

摘要很顯然,袁世凱先漏掉19日這關鍵的一天不記,後又強調20日回津天已黑,沒同榮祿說上話,就是要表明自己在21日之前沒有向朝廷透露維新派的密謀,21日的流血政變跟自己沒關係。


戊戌政變過去了整10年,1908年的11月間,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辭世,3歲的溥儀登基做了新皇帝,他的父親載灃——光緒的胞弟成了攝政王,光緒的皇后則被尊為隆裕皇太后。看上去過渡還算平穩,一班朝臣仍按部就班各司其職,上上下下也覺察不出什麼異常。但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袁世凱卻惴惴不安,他揣測戊戌年的那筆老賬可能要被翻出來清算了,當年正是自己走的那步棋,導致了維新派的全盤皆輸,把光緒帝給害得不輕,雖說得到了老太后的賞識,有了10年的官運亨通,可現今老太后死了,保護傘沒了,載灃爺和隆裕皇太后會放過自己嗎?他們要是把光緒10年蒙冤這筆賬全記到我老袁頭上,來個為兄、為夫報仇雪恨,我這腦袋肯定保不住了。


一番折騰之後,袁世凱收到了朝廷「著即開缺,回籍養痾」的諭旨。他明白上頭給自己的處理就是個「雙規」,即要他在規定的期限離京,到規定的地方呆著去。腦袋保住了,心裡那塊石頭才算落了地,他發自內心地連呼了幾個「天恩誠厚,天恩誠厚」。第二天,袁世凱又進了一趟宮,向攝政王「謝恩」辭行後,回到河南彰德府(今安陽)的洹上村住了下來。


袁世凱的心病與《戊戌日記》


袁世凱



不久,一本名為《戊戌日記》的小冊子從江蘇南通流向了市面,其作者就是項城袁世凱。《日記》全文三千六百多字,另附有一篇不到六百字的《自書戊戌紀略後》,既有人作序,又有人題跋,算得上一部完整的出版物。不用說,袁某此時拋出此《日記》的目的就是「以征事實而質諸詞」,也就是說一旦有人拿戊戌一案向他問罪的時候,他就要拿這份當年所記的「事實」來為自己辯誣。那麼當時的事實情況究竟怎樣,袁在《日記》中又是如何記錄這一「事實」的呢?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標誌著維新變法的正式開始。但過了不到三個月,變法已處於不保朝夕之際。就當時的情勢看,一批舊官僚因切身利益的被侵害,對維新派的一系列改革舉措越來越不滿,抱怨和抵制越來越強烈,雙方的矛盾日趨尖銳。這些舊官僚頻繁活動,要求太后再度出面「垂簾聽政」。光緒帝已意識到了處境的危險,故頒密詔給新近提拔為軍機章京的楊銳帶出,要維新派妥籌對策。而維新派認為唯一可以挽救時局的辦法就是「興兵勤王」,保住光緒的帝位,確保改革的進行,於是他們制定了一個「殺榮祿、劫太后」的計劃。殺榮祿,是因為坐鎮北洋的榮祿被維新派視為頑固派的代表人物,且聽說他向慈禧獻策,欲借陰曆九月天津閱兵之機廢弒皇上,所以必須將其除掉;劫太后,是因為慈禧一直把持實權,不把她控制起來,什麼都幹不成。但要搞這麼大的動作,必須有軍隊的支持才行。在爭取哪位軍方實力派人物參與行動的問題上,維新派意見並不一致。在康有為的堅持下,最終確定了拉袁世凱。康主張拉袁是有其道理的。袁世凱曾積极參加「保國會」,一向傾向維新派的主張,他還曾向康有為表示,如有需要,當「赴湯蹈火,亦所不辭」。在康有為看來,在一批軍隊將帥中,爭取袁是最有把握的。確定了拉袁的計劃,接下去就有了維新派上密折保舉袁世凱、朝廷越級拔擢袁和袁的應召進京,就有了譚嗣同臨危受命、夜訪袁世凱故事的發生。


有關譚嗣同密訪袁世凱的故事主要有兩個版本,一個見上述袁世凱的《戊戌日記》,一個見梁啟超的《戊戌政變記》。按梁啟超的記載,9月18日夜譚嗣同到法華寺密訪袁世凱,問袁是否聽說了天津閱兵之時要廢掉皇上的消息,袁說是聽到了一點風聲。譚說現在皇上有難,只有你可以救他,你願意救就救,如果不願意就到頤和園去告發我,你可以藉此升官發財。袁正色厲聲道,你譚某把我看成什麼人了,你我都是受到皇上恩典的臣子,救皇上可不是你一個人的責任呀!你有什麼營救皇上的辦法,快說出來聽聽。譚說榮祿密謀挾手中的兵力在天津閱兵之時廢弒皇上,希望到時你能率部保護皇上,清君側,肅宮廷,以建不朽之功。袁說如果皇上在閱兵之時迅速進入我的兵營,傳令誅殺奸賊,我定當竭死力以效忠。譚又問袁道,榮祿一向對你不薄,到時你將如何對待他?袁先是笑了笑,繼而怒目道,到時皇上若在我營中,那麼殺榮祿就如殺一條狗一樣。接下來譚又同袁就具體行動計劃進行了研究,待一切商量妥當後才離開法華寺。


而袁世凱在其《日記》中則是這樣說的:9月18日晚他正在燈下草擬疏稿,譚嗣同闖了進來,說有要事相談,請入內室。袁屏退左右,將譚引進內室。譚先對袁一番恭維,接著話鋒一轉,說皇上現有大難,只有你能夠相救。袁失色道,我世受國恩,正想圖報,不知皇上有何大難。譚說榮祿近日獻策要廢弒皇上,你沒聽說嗎?袁說榮相可是個忠義之臣呀,你說的那事肯定不存在,是謠言。譚說你對榮並不了解,他是個極其奸詐的小人。你這些年幹了這麼多事,康先生和我多次在皇上面前保舉你,就是因為榮祿的阻撓而使你得不到提拔,你這次能得到提升,那可是費了大力的呀。你要真心救皇上,我倒有一個辦法。譚說著掏出一張紙片,上面寫著:榮祿要廢弒皇上,實屬大逆不道,如果不馬上除掉他,皇上不僅皇位不能保,就連性命也保不住。要袁20日到光緒面前請訓時,請光緒當面付硃諭一道,令袁帶兵到天津,見到榮祿,將其就地正法,並以袁代行直隸總督,傳諭僚屬,布告榮祿的罪行,封禁電報局,停開火車,隨後率本部兵馬火速進京,令一部包圍頤和園,一部守衛宮廷,這樣就大功告成了。如果皇上不聽臣下的計謀,臣就死在皇上的面前,等等。聽到這裡,袁世凱嚇得魂飛天外,他追問圍頤和園幹什麼,譚說不除掉慈禧這個老朽,國不能保,這個事情由我來辦,你就不要多問了。袁說皇太后聽政30多年,深得民心,現在叫我的部下犯上作亂,必不可行。譚說我已雇了好漢幾十人,湖南那邊也有一批義士將於近日抵京,除掉慈禧的事由我來辦,不用你費心,只要你干兩件事,殺榮祿、圍頤和園,如果你不答應我,我就死在你的面前,你的性命在我手中,我的性命也在你的手中,這事今晚就得定下來,我好到皇上那裡去請旨辦理。袁說這等大事怎麼能草率決定,你現在就是要殺我,我也不能決定,況且你今晚到皇上那裡去請旨,皇上也未必會答應你。譚說我自有挾制皇上的辦法,你等著看,後天你請訓時,皇上一定會交給你一道硃諭。袁見譚某氣焰兇狠,近似瘋狂,如果斷然拒絕他,恐怕會發生不測,便打算先應付應付他再說。於是他對譚說自己的部隊兵員有限,糧彈不足,得容我準備準備,你回去等我的信吧。譚說皇上等不及了,我們今天必須商定,我這裡有皇上的硃諭。譚說著拿出諭旨遞給了袁。袁見這諭旨是用墨筆所寫,而且上面也沒有提殺榮祿和圍頤和園的事情,當即指出這不是硃諭。譚說硃諭的原件在林旭手裡,這一份是林旭抄給我的,原件上確有殺榮圍園的事情。這時譚已顯得很不耐煩,逼袁馬上做決定,他聲色俱厲,腰間衣襟凸起,似乎藏得有兇器。袁心裡想,看來譚某今晚不得到個滿意的答覆是不會走的。於是他說不久就要舉行天津閱兵了,到時由皇上下一道手令,什麼事辦不成?譚說等不到閱兵就要廢弒皇上了。袁說既有天津閱兵之命,這之前絕不會有意外發生。譚說如果閱兵計劃取消怎麼辦?袁說一切都準備妥當了,這事不會有變化,此事在我,你放心好了。譚說現在是報答皇上的恩典,救皇上於危難,還是出賣皇上,全在你了,你自個決定吧。袁說我三世受國恩深重,斷不會幹喪心病狂的事,但凡有益於皇上和國家的事,我必將生死置之度外。譚嗣同聽了連忙起身抱拳,讚揚袁為奇男子。袁見氣氛有所緩和,便以時間已晚,自己還要趕寫摺子為由,將譚給打發走了。


上述有關「夜訪」的敘述,梁、袁的說法可謂大相徑庭。有一種觀點認為,譚嗣同夜訪法華寺時梁啟超並不在場,梁有關譚、袁交談內容的記載,是經譚轉述的,屬間接資料,其可靠性令人質疑。而《戊戌日記》的作者袁世凱是「夜訪」的當事人,他所記述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因此他的記述應是可信的。這話聽起來不錯,當事人所記是要比聽別人轉述後所記更令人感到可靠。但這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當事人必須得講實話,否則那「親身經歷」也是靠不住的。那麼袁世凱有關「夜訪」內容的記述是否都講了實話呢?由於最有發言權的另一當事人譚嗣同已經遇害,袁某所說已是死無對證,所以他筆下的那些「親身經歷」究竟是不是實話,也只有天知道了。


不過接下去在「夜訪」之後的記述中,袁世凱所編的故事似乎就沒那麼圓滿了。按照維新派的說法,譚嗣同9月18日夜訪袁世凱,20日袁在覲見皇上後就急忙回了天津,21日晨慈禧率御林軍直趨紫禁城,囚禁了光緒帝,繼而捕殺了譚嗣同等六君子,接下來是榮祿進京授軍機大臣,袁世凱接掌直隸總督。由此維新派認定是袁世凱回天津向榮祿告密,出賣了維新派,才導致了流血政變的發生。而袁世凱的說法則是,18日晚將譚嗣同打發走後,他反覆籌思,如痴如病,摺子也沒心思寫了。20日向皇上請訓後他即乘車回天津,「抵津,日已落」,他去見榮祿,剛談了幾句就有人來了,於是他同榮祿約好明天再談。第二天一早榮祿登門來見他,他這才將詳細情況說了說,榮祿聽後大呼冤枉,發誓說絕無害皇上之心。袁連忙說這事跟皇上毫無關係,若累及到皇上,我只有喝毒藥一死了之。接下來他同榮祿商量該如何保全皇上,商量了半天也沒想出個好辦法,榮祿就回督署去了。到了晚間,榮祿帶信叫他過去,他去後見到了太后「訓政」的電文,這才知道政變已於當天早上就發生了。袁世凱說得很清楚,即20日回津後因天晚沒同榮祿說上話,到21日上午他才將北京之行向榮作了詳細彙報,而此刻政變已經發生,也就是說政變的發生跟他沒關係,即使把他向榮祿作彙報視為告密行為,政變也不是因告密而引發的。既如此,光緒的被囚,六君子的人頭落地,都不關他老袁的事。袁世凱就這樣一步步道來,將自個同流血政變這件事給撇了個乾乾淨淨。在袁世凱看來,他把自己的那段「親身經歷」通過《日記》這麼向外一抖落,自然就把有關他告密出賣的罪名給洗脫了,不管你外人信不信,反正榮祿已經死了,死無對證,你沒法證明我講的不是事實。但老袁沒料到的是,因為他故事沒編圓,無須找人對證,他那造假的馬腳就露了出來。


袁世凱的心病與《戊戌日記》


譚嗣同



其一,袁在《日記》中詳細記述了他此次進京的活動,尤其是從9月16日起到9月18日,從早上到晚間,見了什麼人,說了什麼話,每項活動都有記載,唯獨19日這天給跳了過去,接下去寫20日「請訓」後回天津。這就怪了,18日譚嗣同的「夜訪」令他覺都睡不著,他「反覆籌思,如痴如醉」,第二天會沒活動?不可能。那他「反覆籌思」了些什麼呢?無非是如何應對維新派要他殺榮祿和兵圍頤和園的事,也就是說干還是不幹。以他對「夜訪」內容的記述看,他是堅決不幹的,既如此,他「籌思」的結果只能是背叛維新派,說得直接點就是告發,且宜早不宜遲,因為時間緊迫,一旦密謀泄露,東窗事發,他就會被牽連進去,那就有口難辯了。因此他18日夜間就決定第二天告密了。至於告密的途徑,他可以親自回一趟天津向榮祿告密,因為覲見皇上是20號早上的事,差不多還有一天兩夜的時間,回趟天津從容得很。他也可以派親信回去向榮祿告密,他的結拜兄弟徐世昌這些天就一直跟隨其左右,讓他去干這事放心得很,而且徐也確實是19號這天回的天津。他還可以在北京向朝廷要員告密,他在最近幾天中就先後拜見了慶親王奕劻、軍機大臣剛毅等人,這些人都是慈禧太后的親信,要見他們不是什麼難事。以他20日回津後那從容不迫的樣子,以及「政變」後榮祿對他的格外信任看,他親自回津或派人回津向榮祿告密的可能性很大;以「政變」之後他同慶親王非同一般的關係看,他在京向慶親王告密也很有可能。或者說為保險起見,他在京、津兩頭都告了密。總之,經過18日夜間的「反覆籌思」,19日這天他沒有閑著,而告密正是他的頭等大事。但《戊戌日記》恰恰沒有記這一天的行蹤,把這關鍵的一天給漏掉了,這如何交代得過去?其二,袁世凱在20日一早被皇上召見後立即乘車回了天津,北京站發車時間是上午11點,到天津的時間是下午3點,也就是日頭偏西的樣子,離天黑還早著呢,可袁在《日記》中卻寫道「抵津,日已落」,說天已經黑了,這又是為了什麼?其三,袁世凱此前同維新派時有接觸,這次進京又被皇上由直隸按察使提拔為侍郎候補,本來就很反常,引起了各方的警覺,榮祿甚至派專人持信進京,以軍情緊急為名催袁早日返津,現在袁回來了,榮祿無論如何也要在第一時間接見他,聽他的彙報。可袁在日記中卻說,他見到榮祿沒講上幾句話就有人來了,榮便將他晾在了一邊,他見時候不早就告辭了,這可能嗎?很顯然,袁世凱先漏掉19日這關鍵的一天不記,後又強調20日回津天已黑,沒同榮祿說上話,就是要表明自己在21日之前沒有向朝廷透露維新派的密謀,21日的流血政變跟自己沒關係。為掩蓋告密釀成政變的事實,袁某可謂費盡了心機。


在「夜訪」之後的記述中,袁世凱還有意漏掉了另一重要情節,即20日他覲見皇上時,光緒是否給了他一道「殺榮圍園」的密諭。既然譚嗣同在「夜訪」時聲稱自己奉有密詔,而且還十分肯定地說20日皇上會當面給他老袁一道「殺榮圍園」的密諭,那他20日見皇上時究竟有沒有得到密諭呢?如果沒有,那他完全應該理直氣壯地指出維新派是在假帝詔犯上作亂,是背著皇上搞陰謀,作為忠臣他必須向朝廷告發他們。要真是這樣,那他就不必為自己的告密舉動感到心虛了。可袁在其《日記》中卻對20日究竟有無密諭一事隻字未提,這恰恰證明他在覲見皇上時,皇上確曾將「殺榮圍園」的密詔當面交給了他。這樣一來問題就十分嚴重了:既奉有密詔,不照辦就是違抗君命;不僅不照辦,還向太后告密,出賣皇上,那還不罪該當誅?就因為這是關乎到掉腦袋的大事,所以袁在「夜訪」之後的記述中就把它給「漏掉」了。袁某絞盡腦汁遮遮掩掩,極力洗刷告密出賣的罪行,其結果是欲蓋彌彰,造假的嘴臉暴露無遺。

事實證明袁世凱在「夜訪」之後的記述中沒講實話,明顯造假,既如此,他那有關「夜訪」的故事又有多少是真實可信的呢?


《戊戌日記》可謂漏洞百出。不知當年載灃爺是否看到了袁某的這本《日記》,倘若看到了,以他的智商,當不至被袁的那些鬼話所忽悠,但時局動蕩,大清的天下已岌岌可危,攝政王即便又起了殺袁的念頭,此刻也只能是想想而已了。錯過了前次可以下手的好時機,載灃爺悔之晚矣。


戊戌告密,始終是袁世凱的一塊心病。無論是在「政變」後曾經風光無限的歲月,還是進入民國後一度興風作浪的日子,每當有人向其詢及戊戌年間的那樁事,他總是閃爍其詞,所說一次不同於一次,與其《日記》內容大相抵牾,這一方面暴露了他那《日記》內容的虛假不可信,一方面也說明他心虛,實在缺乏為自己「辯誣」的底氣。相比之下,袁家二公子袁克文倒顯得有些氣魄,他在老爹去世幾年後,接連在上海的《半月》雜誌上拋出了一批文章,其中《戊戌說隱》是專談戊戌一案的,《洹上私承·先公紀》則是為老爹寫的一部小傳。正是在這兩篇文章中,他將老爹戊戌告密的事情原原本本地給抖落了出來,甚至把譚嗣同「夜訪」走了之後,他老爹即刻去向榮祿告密,幾點動的身,幾點到達,見到榮祿說的什麼話,給榮祿出了什麼點子,等等,都交代得極為詳盡。在袁克文看來,他老爹告密是盡了人臣之責,是朝廷的有功之臣,他頗為老爹的行為感到自豪。雖說袁克文的文字難免有不實之處,但當兒子給當爹的作傳,總不至太離譜。「百日維新」有關告密這一節,總算由袁克文給做了個明白的交代。


但袁世凱最終還是逃脫了因戊戌告密而應受到的懲處。(文/郭連保)


轉自「文史天地」微信公眾號(wenshitiandi),騰訊文化合作媒體,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地微信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水煮日報:袁世凱的誓言
馮國璋為何反對袁世凱稱帝?馮國璋和袁世凱的恩怨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袁世凱孫子為歷史翻案:日本資料顯示,袁世凱並沒有賣國!
袁克文與袁世凱、袁克定的恩怨
中國歷史可以欽比黃帝的人:冉閔、袁世凱、蔣介石
袁世凱家譜見過嗎?閻錫山及載灃和袁世凱的關係
袁世凱的書法!
乾隆溥儀 李鴻章袁世凱 張志潭 帝王將相與他們舌尖上的天津
袁世凱與肅親王善耆的交情
全中國唯一見過光緒帝、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和毛澤東的人!
慈禧光緒、曾國藩李鴻章和袁世凱有一個神秘共同點
袁世凱與攝政王載灃的「宮斗」
袁世凱的「告密」與「稱帝」
馬勇:孫中山、袁世凱、蔣介石3個時期的民國
新政時代的袁世凱與張之洞(四):同為漢臣,共掌中樞
孫中山、袁世凱、蔣介石3個時期的民國
從袁世凱善待「北洋三傑」看袁世凱的用人術
相聲演員馮鞏與馮國璋的關係 馮國璋與袁世凱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