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總監:芭蕾是流動的,不是「博物館擺設」

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總監:芭蕾是流動的,不是「博物館擺設」

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總監:芭蕾是流動的,不是「博物館擺設」



圖說:丹麥皇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尼古拉·胡貝 圖IC

新民晚報訊(特約記者 朱淵)「古典藝術面臨當代挑戰」是當今世界各國藝術家共同面對的課題。昨日,丹麥皇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尼古拉·胡貝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直言,舞團也曾遭遇觀眾人數減少、觀眾趨於老齡化的危機,最終他們能度過難關、贏回年輕觀眾,依靠的是:「除了在古典故事中注入當下思考,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豐富表演形式外,藝術家們走下舞台、走齣劇場、走到年輕觀眾中去,至關重要。」6月23日-26日,丹麥皇家芭蕾舞團將帶著《拿波里》《仙女》兩部「鎮團之寶」以及近代芭蕾史上最赫赫聞名的巴蘭欽作品《主題&變奏》獻演於東方藝術中心。

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總監:芭蕾是流動的,不是「博物館擺設」



圖說:2008年丹麥皇家芭蕾舞團首次造訪中國 圖IC

中國觀眾成熟了


很難想像,在馬林斯基歌劇院芭蕾舞團、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等世界級舞團近年來相繼造訪申城的同時,同等級別的丹麥皇家芭蕾舞團居然是首度來滬舉行大規模演出。對此,胡貝頗為靦腆地表示:「無論是2008年受邀在北京參加奧運演出,或是這次來滬演出,都是機緣巧合。」


就滬上芭蕾迷而言,丹麥皇芭是姍姍來遲,胡貝卻覺得現在正是成熟的時機:「記得2008年在北京時,感覺觀眾反應普遍冷淡,不想前幾天我們再度造訪北京時,台下反響熱烈了許多,我們能感受到觀眾回饋的能量,他們對芭蕾的欣賞力也提高了很多。經過了這8年的時間,中國觀眾明顯成長了,也成熟了。」

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總監:芭蕾是流動的,不是「博物館擺設」


圖說:《拿波里》劇照 圖IC


芭蕾是流動藝術


丹麥皇家芭蕾舞團創建於1748年,是歷史最悠久的芭蕾舞團之一。有 「芭蕾之父」美譽的舞蹈大師布農維爾曾擔任該團藝術總監長達近半個世紀之久,「布農維爾風格」、「丹麥學派」至今都是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獨特風格的代名詞。


此次舞團帶來的作品中,《拿波里》是布農維爾和丹麥芭蕾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而《仙女》是布農維爾創作的唯一一部悲劇。此次來滬的《仙女》版本,是胡貝最新改編的北歐極簡版,他在這部「鎮團之寶」中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與此同時,舞團還帶來了近代芭蕾史上最赫赫聞名的巴蘭欽創作的《主題&變奏》,結合了柴科夫斯基的音樂演繹了一段更具現代意味的「音樂芭蕾」。


在尼古拉·胡貝看來,將現代元素融合進世界上最古老的芭蕾舞團,是在繼承布農維爾芭蕾遺產下的全新體驗和創作。繼承並不代表著刻板地重複,胡貝說:「人們只知道『布農維爾風格』、『丹麥學派』是舞團(丹麥皇芭)的風格。但其實自1920年開始,我們就每年都會邀請當下最知名、最有才華的舞者對傳統劇目進行現代編舞,銳意創新也是我們的風格。即便是演繹無數次的《仙女》,我們也期望不同的版本能帶進新的眼光和思維。畢竟芭蕾舞是流動的藝術,它不應該被當做博物館擺設靜態保存。」

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總監:芭蕾是流動的,不是「博物館擺設」



圖說:《仙女》劇照 圖IC


古典的現代演繹

「丹麥皇家芭蕾舞團很古老,當年的皇家劇院也很古老,但現在一切都不同了,舞台科技的日新月異帶來更為豐富的舞台呈現,我們的新劇院里有各色技術,可以讓我們不斷去嘗試,將舞台科技運用在現代編舞中,科學發展為舞蹈帶來個性。」在沉浸於技術革新給芭蕾帶來更多可能的同時,胡貝也指出:「古典芭蕾的現代演繹不只是為了芭蕾藝術的探索,也是為跟上時代的審美,引領觀眾走入芭蕾更為廣闊的延展空間。」


即便知道大多數觀眾還是鍾情於有完整故事的古典芭蕾,丹麥皇芭每年的演出計劃中,依然有40%是相對抽象、不具敘事性的現代芭蕾。「芭蕾要發展,就要推動觀眾逐步接受抽象但更接近舞蹈本質的現代芭蕾。」胡貝坦言:「如今芭蕾舞台上最多的就是古典劇目的現代演繹,譬如男版《天鵝湖》等,都是在一個人們極為熟悉的故事的基礎上,注入貼合時代的思考和現代極簡主義的審美。而我們劇院常年演出的巴蘭欽作品,也是古典劇目兼顧現代意識,這樣的作品對觀眾而言是非常好的一種嫁接和過渡,讓他們能逐漸適應和接受芭蕾的現代化。」

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總監:芭蕾是流動的,不是「博物館擺設」



圖說:《主題&變奏》劇照 圖IC


在在全球的古典藝術都面臨著「觀眾流失」這一難題時,丹麥的劇院卻在經歷了一段低潮後,重新贏得了年輕觀眾的心。對此,胡貝分享經驗說道:「除了在古典故事中注入當下思考,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豐富表演形式外,藝術家們走下舞台、走齣劇場、走到年輕觀眾中去,至關重要。如果他們不靠過來,你只有走過去。走近觀眾,才能知道他們真正需要什麼。而事實上,就算是年輕人也是偏愛現場演出的,尤其好像芭蕾這種只有在現場才能觸摸其魅力的藝術,漸漸的,觀眾也就回來了。」


儂好上海由新民網出品


吃喝玩樂、上海故事、同城活動


每天熱愛上海多一點,


加入小儂家族就對啦!


新民晚報官方微信


有用、有益、有趣


街談巷議微信


街頭訪談,麻辣點評


(責編:tibe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西藏網 的精彩文章:

李保國教授,我想對你說
奉獻的光芒 綠色的希望
專題晚會紀念四位曲劇音樂家
《舞馬》現場作畫挑戰吉尼斯
上海新天地探索城市更新2.0版 商業功能疊加文化功能
您可能感興趣

與ABT芭蕾王子,在家漫舞體驗「美國芭蕾舞劇院」是什麼感覺?
芭蕾啊芭蕾 絕美的攝影和繪畫
婀娜的芭蕾舞女孩,妙曼的業餘生活
芭蕾舞的美與痛
「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用芭蕾詮釋小提琴曲《沉思曲》夢幻般的感覺!
小貝進英國皇家芭蕾舞學習芭蕾,哥哥們表示太羨慕了
黛安娜王妃驚艷芭蕾舞
妮影:姿態優雅,氣質芭蕾舞者
椋鳥群的空中芭蕾
芭蕾舞者在開羅街頭優雅的舞蹈
街頭美麗的芭蕾舞者
法國頂級芭蕾舞品牌:飄浮在空中的芭蕾舞
古巴的芭蕾舞學校
重慶芭蕾舞團原創芭蕾舞劇《追尋香格里拉》巡演走進薩拉戈薩
實拍:俄羅斯的,「芭蕾舞者」
不會跳芭蕾舞的花樣滑冰運動員不是好的時尚設計師
她是美女運動博主,也是芭蕾民族舞高手,那她是誰?
瑜伽芭蕾不分家 瑜伽美女心系芭蕾優雅又可愛
芭蕾舞動作的戚薇彷彿一隻翩翩起舞的黑天鵝 美艷不可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