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疆蒙古人分布與歷史由來

新疆蒙古人分布與歷史由來

來源:蒙古麗人


新疆蒙古人分布與歷史由來


今天新疆的蒙古人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博爾塔拉兩個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賽爾自治縣。另外,還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區。由吐爾扈特、和碩特、額魯特、察哈爾、沙畢納爾、扎哈沁、烏梁海、喀爾喀等部的人組成。下面,我們就分別敘述他們的分布及歷史由來。

A、吐爾扈特人 1628年,吐爾扈特人西遷伏爾加河流域。此後,由於各種原因先後有一部分和碩特人、杜爾伯特人遷到那裡去了。1756年,原來留居故地吐爾扈特、杜爾伯特為了逃避清滅准葛爾的戰爭,也西遷那裡,史稱這部分後遷的吐爾扈特、和碩特為新吐爾扈特、新和碩特,而那些先遷去的那部分吐爾扈特、和碩特為舊吐爾扈特、舊和碩特。1771年,吐爾扈特回歸時,回歸的部眾中有新舊吐爾扈特、新舊和碩特及沙比納爾(喇嘛廟的屬民)。由於伏爾加河未結冰,河西岸的人們不能一同回歸,所以,居住在那裡的杜爾伯特人及一部分吐爾扈特和碩特人永久的留在了那裡,這就是今日俄聯邦卡爾梅克人的由來。


吐爾扈特回歸後, 清朝按照分而治之的原則,對其分封牧地。


一、吐爾扈特中舊吐爾扈特分為十個旗


1.在喀爾沙爾(焉耆)一帶設四個旗,他們是今天巴音郭楞州和靜一帶蒙古人的祖先。

2.在和博克賽爾一帶設三個旗,他們是今天和布克賽爾縣以及克拉瑪依市蒙古人的祖先。


3.在庫爾喀喇烏蘇一帶設二個旗,他們是今天烏蘇縣以及奎屯、石河子一帶蒙古人的祖先。


4.在精河設一旗,他們是今博州精河縣以及博樂一部分蒙古人的祖先。


二、將同時回歸新吐爾扈特人,分為兩旗,牧於今科布多西南布拉干河一帶。


1919年,外蒙宣布獨立,出兵科布多和阿勒泰。新吐爾扈特汗密什克棟固魯布親王不服外蒙轄制,帶領一部分部眾南遷今昌吉吉木薩爾。他們成為今天吉木薩爾縣蒙古人的祖先。(而在今外蒙還有約5千新吐爾扈特人)

三、和碩特


清把和碩特部中舊和碩特分為三旗,牧於珠勒都斯河一帶,他們是今和碩、博湖兩縣蒙古人的祖先。


對新和碩特設一旗,於新吐爾扈特一同牧於科布多西南的布拉干河一帶。新和碩特至今生活在今外蒙古。


四、沙畢納爾


清代,蒙古人將那些歸屬喇嘛廟的屬民,稱為沙畢納爾。當時一同回歸土爾扈特沙畢納爾被分為四個旗,駐牧於今伊犁特克斯縣。他們是今天特克斯縣四蘇木蒙古的祖先。

B 察哈爾


由於戰爭緣故,準噶爾地區人口銳減,清為了加強對伊犁地區的管理,1763年從張家口外調八旗察哈爾官兵一千八百戶,分左右翼兩翼共四旗。左翼安置在今溫泉縣,俗稱舊昂吉,轄八個蘇木:正白、正黃、正藍、正紅、鑲白、鑲黃、鑲藍、鑲紅。右翼安置在今博樂市.俗稱新昂吉,轄八個蘇木:正白、正黃、正藍、正紅、鑲白、鑲黃、鑲藍、鑲紅。他們便是今天博樂,溫泉一帶蒙古人的祖先。另外,當時清朝又調一部分察哈爾人到今塔爾巴哈台,他們與當地的額魯特人組成了十蘇木額魯特旗,成為今天額敏縣十蘇木額魯特中察哈爾蘇木蒙古人的祖先。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被調到今托里拜興圖一帶駐牧,他們是今天托里縣拜興圖一帶蒙古人的祖先。


C 額魯特


準噶爾汗國成立後,準噶爾、輝特部人口銳減,幾近滅亡。由於清朝的緣故,餘生的準噶爾不敢稱自己為準噶爾,而稱厄魯特,久而久之。便忘了原來的準噶爾之名。今日額魯特主要分布在今伊犁昭蘇、尼勒克兩縣,以及塔城額敏縣。

一,在準噶爾汗國死亡前夕,準噶爾汗國大台吉達什達瓦在內亂中被殺,其妻帶領部眾歸附清朝,清將其安置在熱河,即今天河北承德一帶。1764年,清調遷其官兵五百名,安置於今天伊犁昭蘇縣,編為左翼設三旗,被稱為上三旗,後每旗又分為2個蘇木。他們便是今天昭蘇縣六蘇木額魯特蒙古。


二,清滅準噶爾戰爭,準噶爾部眾四處逃亡。後來,清朝開始招撫他們。陸續歸附的準噶爾人被安置在今天伊犁尼勒克縣,編為右翼,設五旗,被稱為下五旗,後劃為十個蘇木,他們是今天尼勒克縣十蘇木額魯特的祖先。


三,清另外又在塔爾巴哈台安置十蘇木額魯特,他們主要有四部分人組成,即明嘎特、巴爾魯克、察哈爾、哈斯古特。塔爾巴哈台山地區原為輝特明嘎特部的領地。其部眾大部分在戰爭中被殺害,遺眾被清朝編為二個蘇木。1765年從烏魯木齊調遷準噶爾大台吉噶爾藏多爾濟部眾一千戶額魯特到塔爾巴哈台,編為四個蘇木(噶爾藏多爾濟參與了反清的戰爭,後在內亂中被殺)。又將陸續歸附的柯爾克孜人,編為一個蘇木,被稱為哈斯克特蘇木(現為第十蘇木)。再加上前面講過的察哈爾蘇木(現為第九蘇木),被稱為額魯特八蘇木。後來八蘇木額魯特又被重新劃分為十個蘇木,史稱十蘇木額魯特。其中1,2,3,4,7這幾個蘇木被稱為明嘎特蒙古,他們是輝特明噶特人的後裔。而5,6,8蘇木被稱為巴爾魯克蒙古,他們是準噶爾人的後裔。(還有一種說法,1865年,由於戰亂,厄魯特人大部分一度遷居阿勒泰,其中有三蘇木留居牧地,在裕民縣巴爾魯克山躲藏起來,故稱巴爾魯克蒙古)。這部分蒙古人成為今額敏、塔城、托里一帶蒙古人的祖先。歷史上由於戰爭等緣故,十蘇木額魯特一部分遷居它地,故在今阿勒泰和烏蘇等地都有額魯特人的少量分布。


D 烏梁海人 新疆約有五千烏梁海人.他們生活在今阿勒泰市、布爾津縣、青河縣等。


烏梁海部是古老懞古部落之一.原生活在蒙古國不兒罕山地區.後一部分南遷,融合到東蒙古部落中,另一部分西遷至蒙古國西部阿爾泰山一帶,與講突厥語圖瓦人和特棱古特人的屬地連成一片。後來衛拉特徵服了他們,這三個部族便成為衛拉特的屬民。


1754 年他們又被清朝所征服。由於烏梁海人與圖瓦人、特棱古特人生活方式都相同,即狩獵生活,都居住在阿爾泰山、唐努山的山林中,且都是準噶爾的屬民,所以清朝將他們都稱為烏梁海人。特棱古特人被稱為阿爾泰諾爾烏梁海,分為兩個旗。他們信奉喇嘛教,現在生活在今俄聯邦阿爾泰共和國。圖瓦人被稱為唐努烏梁海,分為五個旗,四十五個蘇木。他們也信奉喇嘛教,現在生活在今俄聯邦圖瓦共和國。


清征服烏梁海人後,命和托輝特郡王青滾扎布管理。後來,青滾扎布也參加了阿睦爾撒納反清的戰爭。這樣,阿爾泰山地區和外蒙西部一度成為主戰場,烏梁海人、圖瓦人、特棱古特人都參加了戰爭。清滅準噶爾汗國後,阿爾泰山南就留下了很多戶不同屬的部眾。其中有準噶爾人,烏梁海人,輝特人等部人,也有圖瓦人,特棱古特人。無疑他們當中原先的烏梁海人占絕大多數,他們歸屬清朝後,清政府把這兩部分人混編為阿爾泰烏梁海七旗,這樣阿勒泰烏梁海人中就有了講蒙古語和講圖瓦語的兩部分人。原先阿勒泰烏梁海被安置在烏蘭固木及科布多一帶,1758 年在他們的請求下,清將他們安置在今阿勒泰地區。


阿勒泰烏梁海七旗,以額爾齊斯河為節,分為左右兩翼,左翼四旗和右翼三旗,共27 蘇木。左翼:1太文貝子旗,6蘇木,即阿合蘇木(即兄長之意),奧爾次克蘇木,土默特蘇木(也稱克裡布凱蘇木)郭恩茨嘎蘇木,烏梁海蘇木,桑蘇木。清時,主要分布在額爾齊斯河、汗德尕河流域,他們講蒙古語,是現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鄉蒙古人主要組成部分。2麥林旗,4蘇木,名稱不詳,當時主要分布在克蘭河流域,他們講蒙古語,現在分布在外蒙。3察干索顏旗,2個蘇木,即木爾古特蘇木、特凌古特蘇木,主要分布在今阿勒泰切木爾切克鄉,講圖瓦語。4哈喇索顏旗,4蘇木,即輝特蘇木、夏那嘎齊蘇木、哈拉撒勒蘇木、哈特特須蘇木,當時主要分布在布爾津河和禾木河一帶,講圖瓦語,是現在布爾津縣禾木喀納斯蒙古鄉的蒙古人的主要組成部分。右翼:1巴倫貝子旗,四蘇木,即阿合蘇木、奧爾次克蘇木、色爾瓦蘇木、明嘎特蘇木,當時主要分布於大、小青河流域,講蒙古語。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分布在青河縣德阿熱勒鄉。2冬庫爾旗,3蘇木,名稱不詳,當時主要分布在可可托海( 富蘊縣)一帶,講蒙古語。現在其大部分分布在外蒙。3闊庫木恰克旗,四蘇木,厄爾格特蘇木、佳格都瓦蘇木、匈古爾蘇木、魁克蘇木,主要分布在可可托海一帶,講圖瓦語,現在大多分布在哈巴河縣的鐵列克鄉白哈巴村。富蘊縣鐵買克鄉,阿勒泰市的阿拉哈克鄉有少部分。


註:阿勒泰烏梁海部,在1933年馬仲英的暴亂等反動統治階級製造的民族仇殺中,許多人逃到外蒙,還有很多人死於戰亂,留下那部分人的生活在今阿爾泰市以及青河縣、布爾津縣等縣.原先的六旗中的麥林旗、冬庫爾旗全部遷居外蒙。(也許還有查干索顏旗)。


E 扎哈沁人


「扎哈沁」意為「衣領」,原為準噶爾汗國的守邊鄂托克,是從衛拉特各部抽調人丁組成. 扎哈沁部參與了反清戰爭,準噶爾汗國滅亡, 扎哈沁被安置外蒙西部.外蒙獨立後,於1918 年其中一部分人遷入新疆,後被安置在今烏蘇縣四棵樹鄉一帶,設為一旗,叫貝勒旗。其人口在新疆不多。(今蒙古國約有1.1萬人)


F 喀爾喀人 清末和民國初,一些來自喀爾喀和內蒙古的人遷到巴里坤縣,成為那裡蒙古人的祖先,現約有二、三千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原往事 的精彩文章:

強大的花剌子模王國為何慘遭成吉思汗滅國
西伯利亞汗國——西伯利亞最後的守護者
岡田英弘:明朝復興的中國是蒙古化的中國
您可能感興趣

古錢幣文化及歷史由來
西布朗維奇與中國歷史淵遠的「足球外交」
外蒙古近代歷史的重心——你應該了解的哲布尊丹巴|文史宴
回族歷史 回族姓氏的歷史由來
歷史濱海新區「望海樓」的來歷
荷蘭人來台的歷史契機
古籍是歷史與人文的備忘錄
承載著拉薩千年歷史文化的古街道
僧格林沁:大清朝歷史上的最後蒙古名將
祖國邊疆系列之新疆:新疆歷史地圖與沿革
國家歷史博物館,涵蓋了俄羅斯的千年歷史
從古至今圖片歷史了解瑞士
中國歷史疆域圖全集,從夏商周至今
德國移民人數創歷史新高 敘利亞成最大來源國
普雷塞特:黑山科托爾灣的一個歷史文化古城
歷史|中華千古第一奇人是他?
《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在歷史論述上展現出新特質
珍貴歷史 民國時期的哈薩克人
封建歷史上四大帝國疆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