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解放軍二代機冒巨大風險實現「不可能完成」戰術

解放軍二代機冒巨大風險實現「不可能完成」戰術


解放軍二代機冒巨大風險實現「不可能完成」戰術


資料圖:中國海軍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巡航曾母暗沙


原標題:解放軍二代機冒巨大風險實現「不可能完成」戰術


我們怎樣搶佔未來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之際關於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聞調查與思考


□引 子

出航,中國海軍編隊的腳步越走越遠。


初夏時節,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赴西太平洋練兵備戰,全程運用北斗導航系統進行導航、定位。


同一時刻,海軍第23批護航編隊在亞丁灣海域組織演練,研究運用北斗導航系統進行指揮、通聯……


聚焦相距萬里的兩場演訓,你也許不會想到——


2015年3月30日,我國自主創新的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標誌著北斗導航系統由區域運行向全球拓展。僅僅1年後的今天,「北斗」家族新星閃耀,成為我軍「走出去」的有力支撐。

細細品味,所有這些場景傳遞著同樣一個信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主席的親自部署和推動下,全軍部隊更加註重創新驅動。


行進在改革強軍的新征程,該如何更好地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搶佔未來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近日,記者走進三軍部隊和科研院所,採訪調研他們的創新實踐與思考。


創新是軍人必備的能力素質,是解放和發展戰鬥力的「剛需」——


不懂創新,如何讀懂戰爭


「創新能力是一支軍隊的核心競爭力。」回顧戰鬥力建設中走過的一段「V」字型發展歷程,空軍航空兵某師官兵對習主席的這一論斷感慨頗深。

幾年前,該師參加空軍組織的「金頭盔」比武考核,卻在首輪以大比分慘遭淘汰。這一結果,在該師官兵心中產生了強烈的衝擊。


失利,是他們不夠努力嗎?顯然不是。該師的訓練強度之大全軍聞名,特技飛行、極限訓練在這裡如同家常便飯,飛行中大載荷機動,讓不少人大腿上血點密布。


昨天的辛勞,為何沒有換回今天的功勞?深刻反思中,官兵們慢慢悟出敗因:從表面上看,是大家對電子對抗不夠重視,忽視了信息作戰的應用;而從根子上看,是部隊戰鬥力建設的思維觀念落後,仍然固守過時的作戰理念、作戰方式所致——


指揮員嘴裡喊的是打贏未來戰爭,而帶領部隊準備的卻是「過時的戰爭」,抓戰鬥力建設沿用老方法、老套路。

飛行員不敢創新、不會創新,訓練滿足於高難度、大過載,戰法、訓法變化不大、招數不多。


走出敗仗的陰影,該師黨委更加堅定地認識到,必須走創新驅動發展的路子。可他們在調研中發現,不少官兵認為創新是上級的事、科研院所的事,與普通官兵關係不大;還有不少人認為,練兵打仗主要靠練,少玩虛的。


「對創新的理解不應簡單化,它不僅僅是科研創新、技術革新,更重要的是一種發展理念、思維模式。」對此,該師廣泛開展「建設創新型部隊、爭當創新型軍人」活動,強化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的新觀念,以創新驅動實現部隊的轉型發展。


牽住了創新的「牛鼻子」,該師戰鬥力建設隨之水漲船高,很快便在「戰場」重展雄風——在新一屆「金頭盔」比武考核中,他們將7頂「金頭盔」中的4個收入囊中,而5個獲評的「空戰優勝單位」,該師3個參賽團全部在列。


不懂創新,如何讀懂戰爭?隨著國防和軍隊改革向縱深推進,這種共識正在全軍部隊逐漸成形:創新是軍人必備的能力素質,是解放和發展戰鬥力的「剛需」。


這「剛需」,來源於搶佔未來戰爭制勝先機的迫切需要。


「過去我們有句話常掛在嘴邊,不改革是死路一條;現在可以這麼說,不創新、創新慢了也是死路一條。」國防大學兵棋教研室司光亞總工程師談到,軍事領域是競爭和對抗最為激烈的領域,也是最具創新活力、最需創新精神的領域,誰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誰就會錯失寶貴機遇,陷於戰略被動。


創新決定生死,他給我們講了一個例子:2012年1月,柯達申請破產保護。這家擁有131年歷史,曾佔據全球膠捲市場的2/3,看似不可戰勝的龐然大物,在創新的「搶灘戰」中滯後於對手,最終消失在歷史的煙雲之中。


訪三軍、話改革、謀發展,不少官兵向記者表示,制約我軍建設發展和戰鬥力提升的突出矛盾是創新能力不足,我軍建設中一些老大難問題久攻不克,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創新能力不足。


這「剛需」,來源於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迫切需要。


「三新」大討論中,南部戰區某集團軍政委陳傑一針見血地指出,有的官兵思想上抱殘守缺,拒絕學習和了解現代戰爭所必需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科技,這怎麼能適應改革,怎麼能適應未來戰爭?


我們在採訪調研中感到,一些官兵腦袋裡裝著的是過時的思維觀念、固有模式,對傳統的建設理念形成了路徑依賴,結果在新體制下工作不得要領,雖然下氣力不小,成效卻不大。


「改革是今後的工作主線,也是創新的最佳平台。」北部戰區一位領導坦言,新形勢、新體制下面臨的挑戰依然很多,彌補軍事鬥爭準備的短板、突破武器裝備發展的瓶頸、政治工作的創新、軍民融合的深入、利益藩籬的打破……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就必須拿出新思路、新辦法。


今年4月,軍委一個調研組走進國防科技大學,組織一批專家教授進行座談。座談中,這些潛心研究天河、北斗、激光等高精尖國防科技的科學家,圍繞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暢所欲言,提出了許多有思想、有質量、前瞻性強的意見和對策。


「國防科技創新前沿,就是現代戰爭制勝前沿,兩者緊密相連。」 談及此事,這些科技精英的言辭中絲毫沒有自得,卻充滿了強烈的憂患:當今世界,新軍事革命方興未艾,與世界軍事強國相比,我們在軍事領域的差距還很明顯,如何由後發變先發、由跟跑變領跑,事關國家安全。


抵近觀察全軍部隊的創新實踐,我們當更加堅定地認識到——


當務之急,就是要按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抓緊研究部隊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不斷推進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的軍事創新。


哪裡需要創新?怎樣進行創新?如何評價創新……一連串的問號直指創新驅動的發力點——


軍事創新,準星瞄向哪


屢屢獲獎的科研成果,為何藏在「深閨」——


對抗演練中,某團利用指控裝備智能組網系統,大幅降低了數據交鏈的出錯率,使組網建鏈的時間比以往快了50%,從而大大提升了部隊快速反應能力。


「這個寶貝,是我參加院校培訓時無意中『撿』到的。」該團一位領導略帶遺憾地告訴記者,「可惜的是,該成果參加各類獎項評選後,便被扔在一邊睡了3年大覺。」


翻炒新概念的戰法,走上「戰場」便露怯——


一場演練,某團雖然採取了數頻共用、聯合抗擾等多種創新戰法,卻始終沒有突破「敵」電磁干擾。結果,部隊攻防兩端組織無序,指揮員一籌莫展。


「別看所謂的新戰法名頭很響,其實不過是貼了一個時髦的『標籤』,實質是新瓶裝舊酒,能起到什麼效果?」熟諳內情的官兵一語道破天機,「兄弟單位都有創新成果,我們沒點『動靜』沒法向上級交代!」


……


不久前,某集團軍在主題教育中曬出來的這些問題,引發廣大官兵的共鳴:軍事創新,準星瞄向哪?


戰鬥力標準,軍事創新的「度量衡」!解讀某師創新發展軌跡,答案不言自明——


「這些成果,見證了我師科技創新的輝煌與失落。」在該師作訓科參謀的帶領下,記者在山坳中的一處倉庫里看到,一批科技革新器材橫七豎八地躺在物品架上,訴說著一個無情的事實:它們尚未在「戰場」建立寸功。


「為了創新而創新,為了獲獎而創新,導致這些花費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革新成果,嚴重脫離實戰需要,最後不得不被束之高閣,成為擺設。」這位參謀告訴記者,「當年,這種錯誤思路的引導,造成大量革新成果『泡沫化』,不僅浪費嚴重,而且還搞壞了風氣。」


沉痛的教訓,讓該師官兵看得更加透徹:「戰鬥力標準樹得不牢,軍事創新就像魚兒離開了水,難有生命力。」


沉痛的教訓,改變了該師軍事創新的軌跡:過去走的是立項—攻關—成果報獎的路子,之後就很少有人問津;如今是立項—攻關—「戰場」應用,之後便是普及推廣。


「要抓緊搞好創新性、突破性成果轉化運用,把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戰鬥力。」今年兩會上,習主席的這一重要論述,說到了全軍官兵的心坎上——


軍隊的一切創新成果,都要用是否增強了我軍戰鬥力這個標準來檢驗,不能搞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系統工程、創新工程,必須扭住軍事鬥爭準備這個龍頭,靠創新突破戰鬥力「瓶頸」……


戰鬥力是創新的準星,也是我們前進的方向。國防科技大學一位領導在給部屬輔導授課時動情地說:「紅軍長征,戰士醒來時不是問有沒有飯吃,而是問,往哪裡走?向北,就是正確方向,就是勝利;向南,就走錯了,就是失敗。這就是方向的力量。我們搞科技創新,是要為打贏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拿獎、揚名、評職稱,那就犯了方向性錯誤。」


瞄準戰鬥力這個準星,全軍部隊創新發展的步履更加堅實:


——創新成果拒絕「紙上談兵」。3月中旬,陸軍某集團軍採取定性研究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理論攻關與實踐論證相結合的辦法,對一批叢林作戰的創新戰法進行檢驗,並規定只有通過一年的實戰檢驗期才能獲得「准生證」。


——推進創新「踏石留印」。某團曾承擔創新軍地一體保障模式試點任務,後來因改革轉隸,工程進行一半就暫停了,但該團官兵認為,與戰鬥力有關的一切創新,都必須堅持完成!他們主動與新老上級聯繫,爭取支持,使該項任務有效接續,軍地聯合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


——創新實踐無懼風險。某型二代機由於裝備性能受限,「半斤頭翻轉拉起」戰術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某團官兵受領攻關任務後,冒著發動機失速停車等風險,首次在該型戰機上實現這一戰術突破。


對此,官兵們由衷地發出感慨:哪裡需要創新?怎樣進行創新?如何評價創新……戰鬥力是唯一標準。


軍事創新領域充滿著不確定性,離不開科學高效的組織管理——


創新驅動,誰來驅動


在我軍科技創新重鎮——國防科技大學採訪期間,科大人對創新的執著深深打動了記者:


高伯龍院士鑽研環形激光器,攻克激光陀螺的技術難關,一干便是30年;「北斗少帥」王飛雪拿下北斗衛星導航關鍵技術,一干便是20年;劉忠教授創新作戰指揮控制系統,一干便是18年……


當我們感嘆成果的來之不易時,這些已名滿天下的專家教授卻不忘告訴我們:學校黨委的堅定支持,是科研創新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


高伯龍院士不會忘記:當年,國內先後有數十家科研單位投入到激光陀螺的研究,但均因各種原因悉數下馬,僅有他帶領的創新團隊堅持到了最後。高院士動情地說:「我們的堅持中,更有校黨委的堅持。」


王飛雪教授不會忘記:當他和幾名同學主動請戰,提出解決北斗導航衛星關鍵技術的方案時,有人斷言「根本不可能實現」,認為是異想天開。然而,學校黨委卻大力支持他們放手去干。要知道,當時他們還只是一群科研「菜鳥」,「帶頭大哥」王飛雪也僅僅27歲。


一個科研團隊,10年、20年,甚至幾十年不出成果,不僅無法在這屆黨委班子任期內出成果,而且有可能永遠也出不了成果,可一茬茬黨委班子依然接力扶持,這樣的事例在國防科技大學為數不少。


採訪期間,恰逢該校軍師職領導幹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研討班上,政委王建偉對各級領導幹部提出要求:要對遭遇挫折、出現失敗的科研人員給予大力支持,少一些質疑苛責、多一些耐心包容,少一些冷眼相待、多一些人文關懷。


國防科技大學黨委對待創新的態度,令人感動。然而,東部戰區某部黨委的做法,卻發人深省。


在某科研項目的聯合攻關中,該部課題組連續奮戰了2年,卻屢戰屢敗,遲遲出不了成果。該部黨委經過嚴格考評論證後,認為課題組研究手段單一、工作模式落後,果斷決定臨陣換將,對課題組的部分人員進行「換血」。人員調整不到一年,該項目便柳暗花明、起死回生。


對待創新者的態度,兩個單位黨委緣何有如此差異。談及原因,國防大學編研部部長許森一語道破:「前者進行的是探索性強、風險高的創新,而後者的時效性強、技術挑戰相對較低,不同的要求決定了黨委不同的態度。」


殊途同歸,離不開兩個單位黨委對創新的科學領導。反觀少數單位,對軍事創新缺乏組織、放任自流,出成果全憑運氣;不顧軍事創新的客觀規律瞎指揮,導致官兵們無所適從,成果「難產」;僅憑熱情盲目上項目,成果「含金量」不高,造成資源浪費。


創新驅動,誰來驅動?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轉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越來越多的部隊領導認識到:「軍事創新領域充滿著不確定性,離不開科學高效的組織管理,需要黨委領導、政策制度、人才隊伍、文化氛圍等方方面面的要素作支撐。」


北部戰區陸軍某部領導感慨,過去由於選人用人方法比較單一,導致一些具有創新潛力的人才專業不對口,作用難發揮。為此,該部制訂了《官兵創新獎勵實施方法》等措施,把創新成果在訓練中產生的效益與立功受獎、晉陞職務、選改士官等掛鉤,扭轉「重職務輕實務」的錯誤傾向,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局面。


西部戰區一位領導談到,各級黨委領導尤其要以嶄新的視角審視戰鬥力建設,用科技創新牽引軍事理論、組織體制、運行方式的深刻變革,總結「昨天的軍隊」、瞄準「明天的軍隊」、思考「後天的軍隊」。


走訪三軍,記者欣喜地看到,各級黨委高擎第一責任人的旗幟,成為部隊創新發展的「主心骨」——


南部戰區不斷強化黨委責任意識,建立健全創新「容錯」機制,鼓勵機關幹部結合崗位實踐大膽創新;


海軍東海艦隊黨委專門成立了戰法研究室,著眼歷次實兵演習經驗,建立新裝備戰法訓法重難點問題檔案,瞄準差異逐一攻關;


火箭軍某基地創新政治工作,推出「理論闖關我最棒」網路遊戲、「長箭之鷹」網上微播客平台等教育新模式……


在風起雲湧的世界新軍事變革中,我們應當銘記這樣一條真理:惟創新者勝!(本報記者張科進劉建偉特約記者張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解放軍狙擊手右眼撲進飛蟲 眼腫像桃打出滿堂彩
軍報:個別單位科研創新成果偏離打仗成擺設
洛杉磯摩天大樓外安裝玻璃滑梯 離地面305米高
美國總統競選人特朗普捧妻子做「傑奎琳第二」
你知道嗎?男人這裡長白髮要趕緊補營養
您可能感興趣

別做夢了!這十大技術雖然誘人但絕不可能實現
未來十大最有可能實現的科幻武器裝備
中國要搞超大型浮島式基地搭載戰鬥機?性能太雞肋很可能成靶子
「傻瓜手機」強勢回歸,我可能要放棄智能手機了
如果這些能力者惡魔果實能覺醒,他們完全有可能逆襲成為強者!
高能改造水箱跑步機,想不瘦都不可能
如果這些能力者惡魔果實能覺醒,他們可能成為強者!
菲軍為何不太可能採購中俄頂尖戰鬥機?答案其實令人挺尷尬
火影忍者四種極佳的防禦術,突然釋放絕對有可能逆轉勝負!
荒漠中發現大量「苦蘋果」,含有劇毒,誤食可能導致腎衰竭
這種事絕不可能發生成功轉型
鴉片戰爭如果換種打法來打 可能能贏
如果這一款戰機降落遼寧艦 中國航母戰力可能核裂變
多數人都忽略的現象,極可能隱藏著血液危機!
宋智孝運氣大爆發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全員出逃成功
用熱水燙餐具真的能消毒嗎?事實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用熱水燙餐具真的能消毒嗎?事實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英國海軍最新航母遭遇意外尷尬,戰鬥機斷代可能出現嚴重空缺
台灣自造潛艇缺錢缺技術 可能連殼體都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