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百年回眸,世間再無袁項城

百年回眸,世間再無袁項城

100年前的6月6日,作為曾經的袁項城、袁少保、大總統、洪憲帝,袁世凱在國人的一片罵聲中因病不治身亡。「我欲向天張巨口,一口吞進胡天驕。」說出這聯話時,他僅十四歲。

百年回眸,世間再無袁項城


這張中國近代史上最複雜的面孔,我們所知的大多是「獨夫民賊」、「竊國大盜」已被臉譜化的他。


這位庚子大亂中,清內匪以安民生,慎外交以敦睦誼的的竊國賊;這位與日寇逐字逐句地力爭「二十一條」,保住大部分主權的賣國賊;這位開中國新建軍武先河、開近代教育先河、開思想自由先河的獨夫民賊;永遠的離開了他的江湖與國……


然,背後是謀國者的悲涼與愧悼。

百年回眸,世間再無袁項城


他的一生風風火火、跌跌撞撞、風風光光、風風雨雨。曾坦言一生最大的遺憾,是認認真真的在北京讀了三年書,讀書累到吐血,都沒能博取個功名。


但從小站練兵到庚子戡亂,從中華民國大總統到中華帝國洪憲帝。他在那段風起雲湧、波瀾詭譎的歷史中,從亂世梟雄到垂垂老矣,跌打滾爬、叱吒風雲了二十年。

百年回眸,世間再無袁項城


他最大的敗筆在於稱帝,這也在於他過高的相信了國民的素質,也過低的估計了稱帝的危害。


帝制鬧劇失敗後自己悔悟:「歷事時多,讀書時少,咎由自取,不必怨人。」當時的袁世凱,大權包攬,皇帝的龍冠只是再多一眼繁華,稱帝的動機更多的是因旁人另有所圖的鼓躁。這些人與袁的關係非親即是利益瓜葛錯綜複雜。登峰折桂的驕躁,難免會落入旁人處心積慮的圈套。中間的紛雜,袁世凱自己也是霧裡看花。

百年回眸,世間再無袁項城



歷史,除了人名是真的,其餘都可能是假的。而小說,除了人名是假的,其餘都可能是真的。

1916年6月6日,五十七歲的袁世凱去世。在他的身後,留下了一個內憂外患,軍閥混戰、武夫當國的亂局。各省數百名佩戴勳章的將軍,帶領他們步履蹣跚的隊伍,從一地到另一地,苛捐雜稅,攻伐不斷,生靈塗炭。責任歸咎,無人正視。那個最壞的時代,也曾有機會成為最好的時代。


往事如風,自在人心,千秋攻伐,任人評說。

百年回眸,世間再無袁項城


兔大聖註:有態度、只原創的歷史自媒體「兔大聖公社」歡迎訂閱。

您可能感興趣

家駒離去二十四周年!世間縱有千萬曲,人間再無黃家駒
世間縱有千萬曲,人間再無黃家駒!
世間縱有千萬曲,人間再無黃家駒
「千年難遇張國榮,世間已無程蝶衣」,這是你離開的第14年
百年烏龜死亡,忍受一百年的孤獨,離開了人世間
四十四年太匆匆,世間再無李小龍
四十四年太匆匆,世間再無李小龍…
香港記憶:二十四年太匆匆,世間縱有千萬曲,只是再無黃家駒
半個世紀,一個約定,世間再無豐子愷
天堂多個張國榮,世間再無程蝶衣
世間縱有千萬幣,人間再無二輪羊
五百年古城堡,大美呈現;五百年古壁畫,驚現世間!
30張世間絕美照片,百年難遇!第一張就震撼到了!
人間最美四月天,帶你一起看世間繁花
世間再無愚人節,一生一個張國榮
時隔三十年後,世間再現林黛玉!
價值百萬的年花,世間罕見!
世間再無北京城
民間故事:荒墳避難遇山靈,一場春秋大夢,醒來世間已過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