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煬帝為什麼在國內大亂時仍要遠征高句麗

隋煬帝為什麼在國內大亂時仍要遠征高句麗

隋煬帝為什麼在國內大亂時仍要遠征高句麗



(隋煬帝為什麼在國內大亂時仍要遠征高句麗)

上一集歷史崔講了,隋文帝為了選擇合格的接班人,分別為五個兒子安排了具體職位,洛陽總管、并州總管、揚州總管、益州總管、雍州牧,在太子楊勇按部就班,兢兢業業的時候,晉王楊廣脫穎而出。


其中最讓人刮目相看的,是鎮壓南朝叛亂,對地方的治理,楊廣改鎮揚州後,江東社會穩定、經濟繁華昌盛,此後,楊廣再接再厲,保持生活簡樸,不喜鋪張浪費,和蕭皇后恩愛纏綿,深得楊堅和獨孤伽羅的歡心。


關於蕭皇后一段可笑的野史,51歲的蕭皇后,竟然得到了多達5-6位英雄人物的垂青,紛紛想娶她為妻。


在楊廣為爭奪儲君,積極表現的時候,長子楊勇生活奢華,情感世界更是一塌糊塗,對於原配妻子不管不顧,整天和美女廝混,傷透了母親獨孤伽羅的心。

然而真正讓楊堅下定決心更換繼承人的,是楊堅對隋朝後世治理的擔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關隴門閥對士族的控制,作為應對,楊堅推出了科舉制,這是一項影響了整個中國歷史進程的人才改革,從此之後,無數寒門學子,鯉魚跳龍門,終於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聊下面的話題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節:


1、隋太子楊勇被廢的真正原因


2、楊堅為什麼會被尊為聖人可汗

「甲辰,上以疾甚,卧於仁壽宮,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寶殿,時年六十四。」--出自《隋書》


公元604年8月13日,一代明君隋文帝楊堅,帶著對帝國無限的眷戀,與老伙子們一一話別之後,去世了,老人辭世,給兒子楊廣留下的,是一筆驚人的財富:


1、增加了大量人口,大業五年,也就是公元609年,隋朝巔峰時期的全國人口是890萬戶,總計人口46,019,956人--引自《隋書·地理志》;


2、疆域遼闊,大業八年,公元612年,隋朝的國土面積達467萬平方公里,北至遼河、陰山,西達青海湖,南設南寧州、比景郡、象浦郡、海陰郡--引自《中國歷代疆域面積考》;

隋煬帝為什麼在國內大亂時仍要遠征高句麗


(大隋疆域圖)


當然,隋文帝留下的最重要遺產,就是一整套完善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包括均田制,增加農民收入;五省六部制,改善政府效率、減少開支;府兵制的兵農合一;戶籍制改革,實現全國人口普查,改善性生活質量,加薇新,bzz後面跟上120,不要加錯了,增加賦稅;科舉制,選拔人才,打破豪門貴族對於官員任命的控制。


唐朝完整的繼承了,隋文帝的這套制度,他不僅增加了中央集權,擴大了政府的財政收入,老百姓有錢了,國家的錢包也鼓了,更重要的是,由於實行人口普查,增加了大量青壯年。

關於隋朝的人口普查,楊堅使用的是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這麼學術性的話題,歷史崔就不講了,有興趣的童鞋,可以自行百度。


要錢有錢要兄弟有兄弟之後,幹嘛呢?古代皇帝們的回答,驚人的相似:找人打架!


往好了說,就是解決邊患,漢武帝時期對付的是匈奴,隋文帝時期,解決的是突厥,而對於隋煬帝楊廣來說,最後的邊患,來自高句麗。


這個高句麗是公元前一世紀出現的地方政權,他的地理位置很特殊,鼎盛時期,疆域橫跨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所以無論朝鮮、韓國還是國內,都認為這是咱自己的原始民族,同時這裡有個常識性的錯誤,高句麗和高麗,是兩個政權,兩者沒有半毛錢關係。


高句麗的第一任國王,叫朱蒙,也有人叫高朱蒙,是扶餘國的王子,武藝精湛,尤其擅長騎馬射箭,唯一可惜的,是朱蒙的母親,出生不夠高貴,公元前60年,扶余王空虛寂寞冷,和他的一個婢女滾了床單,第二年,這位婢女就生了個男娃,也就是朱蒙。


朱蒙心高氣傲,事事爭先、努力表現,卻因為出身,不僅沒有得到國王的賞識,還得罪了其他王儲,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朱蒙帶著家將,一路向東南逃跑,來到遼寧桓仁,做了當地部落首領的女婿,之後,在這裡生根發芽,建立政權。


據史料記載,朱蒙時期的高句麗擁有農耕、放牧和漁業三種生活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穩定發展,高句麗進入擴張期,吞併沸流國以及周邊部落,成為北方一個有實力的部落政權。


成長起來的高句麗,長期和扶余對抗,並且帶有極強的侵略性,不斷吞併周圍弱小部落,據《漢書》記載,王莽沒有篡位之前,於公元前14年,聯合扶余,率領部隊,一直打到了高句麗的都城,斬殺朱蒙,此後高句麗成為漢朝附屬國。


附屬只是名義上的,真正拿主意的,還是高句麗國王。


使高句麗從地方政權,成長為區域強國的,是第六代君主太祖王高宮時期,傳聞太祖王擁有近120歲的高齡,在這段時間裡,高句麗從部落制改為中央集權制,吞併東沃沮,疆域擴張到漢江流域,頻繁發動針對遼東的戰役,此後遷都丸都城,擺脫中原的控制。

隋煬帝為什麼在國內大亂時仍要遠征高句麗



(漢江流域示意圖)


這個漢江,並不是長江的最大支流,漢水,而是在朝鮮半島上,發源於太白山脈的,第四大河流,漢江流域是一片廣闊的平原,在那個冷兵器時代,這裡簡直就是一個金礦,人多、地廣、糧食多,而且通過漢江,經黃海,可以和中原經商,是朝鮮半島重要的貿易路線。


任何一家公司的擴張,必然不可能一帆風順,更何況高句麗這種地方政權,需要真刀真槍的戰爭,代替的是原先的利益集團,幸運的是,高句麗作為地方政權,一直沒有遭遇毀滅性的打擊,存在於漫漫歷史中,長達700多年。


東漢之後,中原進入戰亂期,高句麗趁機向北方的割據勢力,發動戰爭,爭奪遼東,國內的史冊上,記載了幾場,中原取得的大勝,都是攻破都城之後,就班師回府的:


1、公元197年,高句麗和遼東公孫家族發生大規模武裝鬥爭,高句麗戰敗,都城被毀;


2、曹魏時期,高句麗先是聯合曹魏軍隊,進攻遼東郡,此後脫離聯盟,攻佔遼東西部,被曹魏軍隊打敗,攻佔丸都城,高句麗國王逃奔沃沮。


3、公元342年,高句麗被慕容皝的前燕打敗,丸都城再次被毀。


這裡出現的遼東公孫世家,出現在三國的史冊中,場次不多,第一代領袖叫公孫度,遼東太守,當時中原大亂,公孫度就建國自立,到第二代,公孫度的長子公孫康時期,曹操袁紹爆發官渡之戰,袁紹戰敗去世,他的兒子袁熙、袁尚投奔公孫康,最後公孫康親自咔嚓了他倆,把首級送給曹操後,稱臣。


高句麗的另一個高速發展時期,是五胡亂國,南北朝時代,高句麗攻佔扶餘國,兼并靺鞨(讀 mo he,位於黑水的靺鞨部落,是傳說中滿族的直系祖先,滿族?)的少量部落。


當時,在朝鮮半島,除了高句麗,還有兩個強勢的地方政權,叫新羅和百濟,在朝鮮歷史上,稱這段歷史為「朝鮮版的三國時代」。

隋煬帝為什麼在國內大亂時仍要遠征高句麗



(高句麗、新羅和百濟的地理位置分布圖)


百濟,又叫南扶余,根據史書記載,百濟的第一任國王叫溫祚(讀 zuo),和高句麗關係密切,朱蒙能建立高句麗,依靠的是和部落首領的聯姻,首領的女兒叫召西奴,朱蒙和召西奴有兩個兒子,分別是沸流和溫祚。


當朱蒙建立高句麗後,原先在扶餘國的兒子,也來到了這,並順利成為太子,他就是高句麗的第二任國王琉璃王,琉璃王能成為王儲,意味著沸流和溫祚失去了成為領袖的可能,為了逃避來自琉璃王的刺殺,沸流和溫祚跑到了朝鮮半島的西南部,建立了百濟。


公元10年前後,百濟吞併朝鮮本土部落,馬韓,成為可以和高句麗抗衡的地方政權。


另一個國家新羅,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朝鮮本土民族建立的政權,疆域靠近日本海,在政權建立初期,幕後統治的勢力,是來自日本的倭寇。


朝鮮的這個三國時代,有意思的地方在於,老大不是永遠的老大,弱可以勝強,最後統一朝鮮三國的,是看似弱小的新羅,而統一的新羅,再次分裂後,實現統一的政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麗,高句麗和高麗前後相差了近三百年。


繼續說高句麗,南北朝時期的高句麗畢竟是朝鮮三國中,最具實力的,他的面積最大,佔有漢江流域,控制百濟和新羅,對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還長期騷擾北魏政權,這是高句麗最輝煌的時期。


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統一南北,征討突厥,獲封聖人可汗,富有四海,周邊國家紛紛向隋朝朝貢,高句麗的嬰陽王也被冊封為遼東公。


嬰陽王這個名字,如果對隋朝的歷史比較感興趣,可以記住他,因為就是他抵擋住了,隋朝的四次大規模進攻,嬰陽王本名叫高元,是高句麗的第26任君主,公元590年繼位,598年,率領一萬軍隊,進攻遼西。


這場戰役雖然失敗了,被營州總管韋衝擊退,但是導致的後果,卻是楊堅無盡的怒火,當時的隋文帝正準備集中力量,平定突厥這個最大的邊境隱患,高句麗正好撞倒了槍口上,於是楊堅命令,他的小兒子楊瓊以及上柱國王世積,率領水路大軍30萬,討伐高句麗。


隋朝的水軍統帥叫周羅喉,從海路進攻平壤,卻遭遇大風浪,損失慘重,寸功未得,就回航了;而地面部隊,遭遇了高句麗的頑強抵抗,在九月雨季來臨,軍中疫病流行,這次征伐以失敗而告終。

隋煬帝為什麼在國內大亂時仍要遠征高句麗



(出土的高句麗壁畫)


嬰陽王很會做人,雖然抵擋住了楊瓊和王世積的進攻,但是畢竟沒有實力,正面和隋朝對抗,戰役結束後不久,嬰陽王上表隋文帝請罪,自稱「遼東糞土臣元」,正好第二年,也就公元599年,都藍可汗和達頭可汗聯合,進攻染干,隋文帝出兵,幫助染乾重建家園,高句麗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此後,染干在隋朝的幫助下,戰勝都藍,成為東突厥大可汗,並向隋文帝稱臣,楊堅也成了聖人可汗。


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去世,楊廣繼位,成為隋朝第二位皇帝,此時楊廣接過的,是盛世隋朝,史書上關於楊廣發兵攻打高句麗的原因,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大業七年,也就是公元611年,隋煬帝楊廣帶著斐矩巡邊,來到東突厥,看望一下染干,現在被稱為啟明可汗,隋煬帝來草原,也沒什麼明確的目的,就是走走看看,權當旅遊,一方面可以欣賞一下大好河山,另一方面也想敲打敲打突厥可汗,顯示下天朝威儀。


巧合的是,當時高句麗的使者也在突厥,於是身邊大臣斐矩就對隋煬帝說了一番話,大體內容就是,遼東從周朝開始便是中原的領土,先皇也討伐過,現在我們國富民強,當然要把遼東收回來。


怎麼收呢?斐矩的辦法是,威脅!


威脅高句麗,趕緊向大隋稱臣,並來洛陽朝見皇帝陛下,如果不來,就聯合突厥,滅了你。


當時隋煬帝已經遷都,從西安來到洛陽,但是高句麗的國王高元,沒有給楊廣和斐矩面子,拒絕了,不僅沒來拜見楊廣,朝貢也停了,當時隋朝作為東亞的政治中心,威服四海,周邊的國家,紛紛接受隋朝冊封,每年定期朝貢。

隋煬帝為什麼在國內大亂時仍要遠征高句麗



( 黃易小說大唐雙龍傳中的石之軒,另外一層身份就是斐矩)


史冊上記載的,畢竟只是楊廣三次遠征高麗的直接原因:不聽號令、藐視皇權、帶頭挑釁、邊境隱患。


更重要的一點,還需要從隋煬帝的年號說起,隋文帝的年號叫「開皇」,取自道教的《靈寶經》,意思是:依天運而開創了一個新紀元;隋煬帝的年號叫「大業」,來自易經: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楊廣將年號取為大業,是希望建立不朽功業,繼承父親隋文帝的遺志,帶領大隋帝國走向頂峰盛世!


所以才有了遷都、開運河、征戰四方,最後在高句麗碰壁,導致亡國,關於楊廣的功與過,請聽歷史崔下回分解。


繼續講高句麗,高元的強硬態度,嚴重挑戰了隋朝的地位,為了炫耀武力,同樣是在611年,隋煬帝楊廣發動了針對高句麗的第一次戰爭,召集天下兵馬,共計一百多萬,加上運輸隊,史冊記載的參與人數,達到了恐怖的五百萬。


「總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號二百萬,其餽運者倍之。」--引自《隋書》


從東晉以來,作戰人數超過或者接近百萬的,只有兩次,楊廣第一次遠征高句麗,以及苻堅東征南朝,韓信曾經在回答劉邦時,這樣評價兩人的軍事能力差距:


上嘗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公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兵不是越多越好,帶個一百人出去旅遊,也能把你累死,何況是出門打仗,需要考慮吃飯、住宿、作戰方式、地形、行軍速度、天氣、防禦陣型、追擊陣型等等,總之人數在達到一定程度後,管理的難度將成指數式增長。


於是,苻堅失敗了,亡國,隋煬帝在大業七年、九年、十年連續三次遠征,以相同的形勢,召集天下兵馬,在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之後,還是失敗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鄉村記憶 的精彩文章:

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只因為沒有派他出戰
開挖帝王陵:周恩來只說了一句:十年之內不開帝王陵
包含未來戰士系統的中國外貿輕武器剪影
難得一見的女特種兵風采
您可能感興趣

隋煬帝遠征高麗
隋煬帝在京都住1年 遠征高句麗大肆炫耀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為何隋煬帝還執意要遠征高句麗?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為何隋煬帝還執意要親征高句麗?
並非好大喜功 隋煬帝征高麗乃護國之舉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屢次征戰韓國,隋煬帝即使滅國都沒放過高句麗
隋煬帝楊廣為何要不惜拼到國破家亡,也要征服高句麗?原因很簡單
隋煬帝百萬大軍征高句麗,為何還打不下來?
為何傾全國之力,三征高句麗,隋煬帝的功與過
隋煬帝忙著修長城,征高麗,蕭皇后同樣忙
隋煬帝為什麼不惜國破家亡也要三次親征高句麗,原因其實很簡單!
為何隋煬帝不惜亡國,都要征伐高句麗?他自己給出5個字的回答
隋煬帝為何非要滅掉高句麗?御駕親征耗盡國力
隋煬帝因高句麗遺臭千年,卻很少有人知道,高句麗差點顛覆中國
為什麼隋煬帝和唐太宗誓死都要滅了韓國祖宗高句麗
隋煬帝為何至死也要征服高句麗?真實原因令人敬佩不已
隋煬帝為什麼要冒天下之大不韙修建大運河,原來是因為這些
隋煬帝為什麼寧願國破家亡也要攻打高麗?
中國歷史上最荒淫的皇帝,比隋煬帝還好色,慾望之大不可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