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性質相同的機構,卻反映了明朝與清朝的本質不同
文/王逸風
內閣制始建於明朝建文帝時,正式步入正軌是在永樂皇帝時,這一制度伴隨大明朝200多年,直到明朝滅亡一直在正常運轉。它甚至還影響到清朝,在清朝,內閣被軍機處取代。
有人說清代的軍機處就相當於明朝的內閣,那麼,它們是否真是同一個機構的不同叫法呢?
我們先來看看明朝的內閣。
內閣設立的初衷是幫助皇帝處理政事。全國來的奏摺那麼多,雞毛蒜皮那麼多事,如果皇帝無論事情輕重緩急都親自過問,確實是很大的工作量,沒幾個皇帝能堅持下來。所以,一般都是開國皇帝精力好,敬業勤政。到後期,皇帝就越來越貪玩,於是大權旁落,王朝腐朽然後敗亡。
內閣的設立從制度上來講的確有助於國家的治理。因為內閣成員一般選的多是從政經驗比較豐富的人。明朝雖然在胡惟庸之後沒有設宰相,但後期的內閣大學士,特別是首輔,就相當於宰相。比如大名鼎鼎的張居正,他主持改革,推行一條鞭法,為扭轉明朝的財政危機立下了大功。而萬曆皇帝也給予了張居正很大的信任,在張居正活著的時候,充分發揮內閣首輔的職責,其實,他幾乎就相當於國家的元首。可以說,張居正時代中國基本相當於君主立憲制。
其他比較出名的內閣首輔如夏言、李東陽、嚴嵩、高拱等,在各自的時代也都是風雲人物。
內閣有一般有六七個成員,負責幫助皇帝處理政務,比如看奏摺啊,擬出處理意見啊,然後交給皇帝過目終審。這樣就大大減輕了皇帝的負擔,很多時候,大臣已經寫出比較好的意見,皇帝只批一個「准」字即可。
明朝萬曆皇帝曾經幾十年不上朝,而政府一直在有序運轉,靠的就是這個成熟的內閣制。可以說,它實際就相當於今天的國務院。
到了清朝,這個機構改了一個名字,叫軍機處。最初因雍正在西北用兵而設立,主要處理軍務。乾隆帝時,將軍機處作為一個行政機構正式設立,從此成為清朝的中樞權力機關,一直維持到清末。
比起內閣,軍機處始終相當於一個臨時機構。軍機處的官員沒有專職的,本身有自己的職務,在軍機處當值相當於被臨時抽調。即使有些人的主要工作基本都是在軍機處做事,但在編製上卻一直是臨時的。稱為「軍機章京」或「軍機行走」。
可能是為了防範明朝後期內閣權重的局面,清朝皇帝賦予軍機大臣的權力要遠遠小於明內閣成員的權力。
儘管入值軍機的多為重臣,但因為沒有正式編製,隨時可以調走,就有效防範了軍機大臣對皇權的分割。有清一代,皇權第一,大臣基本是奴才的份。
與明內閣大學士處理政務交給皇帝過目不同,軍機大臣只是個記錄員,皇帝說這件事該如何如何辦,軍機大臣於是草擬成諭旨,皇帝過目無誤後再交給相關衙門處理。
如果說內閣是國務院,那軍機處則已退化為秘書處。
所以,從專製程度來講,清朝的集權程度要遠遠大於明朝。
不過,軍機處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大大提高了皇帝處理政事的效率。皇帝相當於一個決策者,現場辦公,而軍機大臣可以隨時去落實,就大大降低了怠政的可能。
軍機處只對皇帝負責,軍機大臣要對經辦的事務絕對保密。而且所經手的奏摺都要謄抄存檔,就辦事流程和檔案管理的正規性來講,都有所進步。
只是,軍機處畢竟已經不同於內閣。清朝皇權不斷加大,同時也意味著大臣大發言權越來越小。而這直接影響到皇帝決策的合理度。這樣的結果,就是清朝在閉關鎖國的黑胡同里摸黑獨行,直到被西方列強遠遠拋在後面。



※明朝最恐怖的機構不是錦衣衛,而是它!
※大明朝的間諜機構,有多少事實是你還不知道的?
※唐朝的不良人是什麼機構,與錦衣衛相比如何?
※清朝的敬事房究竟是怎樣一個機構?皇帝或許不懂,后妃卻體會很深
※這個同性戀矯正機構強迫女人和好幾個男人睡覺,不睡就要被暴打
※故宮裡有一機構,皇帝每天都要接觸卻不知是什麼,反而太監最清楚
※同一房間,兩家機構做出的甲醛檢測結果卻大相徑庭!我該信誰?
※主力機構玩了一手,做了個漂亮的假突破真出貨的假動作,虛晃一槍
※選對孕婦照拍攝機構 你也能擁有明星般的效果
※李淵設立一個機構,明朝發揚光大,如今無數人懷念!
※成為合格機構或個人的這些條件還是挺嚴格的,門檻也挺高的,看看明天市場反應再說
※這家機構里藏著人類對同性戀最深的誤解和惡意
※教育諮詢師的不該有的7個不良心態,你的機構里有嗎?
※為何此時,金正恩恢復了他父親廢止的一個重要機構?
※面對「機構雲集,機構扎堆」的狀況,實際上有利也有弊
※朱元璋廢丞相併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出現了這個機構,禍國殃民!
※此人創建的一個慈善機構,為何能歷經六朝不倒,而存在上千年的呢
※這裡的執法人員太胖遭質疑,機構不得不組織集體減肥
※古代女子最恐懼的機構,死都不願進這個地方,監獄都沒它黑暗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