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來源:學術中國原創(ID:xueshuzhongguo)編輯:學妹


近日,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在首屆康奈爾北京峰會上提出這樣一個觀點:「越是要準備留學,越是要多學一點國學。」並列舉了詹天佑、胡適等前輩事迹進行說明,在國外,只有具備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不料,這一本被許多專家學者廣為認同的觀點,在大眾層面卻遭遇了羅生門,激起了激烈的討論。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遠隔重洋沉重的撕裂感,古今相望綿遠的認同感,會令文化認同如鄉愁一般,愈久愈濃。人總在困頓時拷問自身的歸屬,時空間的隔離會催生出渴望理解的觸角,而這些觸角天然地指向樹立起他文化品格的那一方熱土,由此,無論是飽受焦煎的留學生郁達夫,還是劉心武《巴黎街頭的咖啡座》定居法國的華裔,「尋根」一直是海外華裔永恆的母題。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華裔的尋根情結由傳統文化及中華文明的特質進行連綴,而並不以人種、距離、物質條件等因素為轉移。在抗日戰爭中,許多早幾代已定居海外的華裔,依然能舉家節衣縮食,捐獻飛機大炮、汽車、匯款、衣物,支援抗戰,這一壯舉足令世人側目。由此,尼克松不禁發出以下感慨。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隨著現代通訊手段的大跨步,陳先生的言論很快便已公之於眾。在多方「拷問」之下,立在「抓緊學國學」這一說法面前的,已是不可迴避的四個尖銳問題:

1. 什麼是國學?


2. 是否需要抓緊「學國學」?


3. 「國技」還是「國魂」?


4. 該不該設計孩子們的發展道路?


一、哪壺不開提哪壺:能否解釋下「國學」?

「別問我。」劉雲銘教授苦笑著說,「一般來說,入世則儒墨法農,出世則道名陰陽,算上他們歷代的苗裔,應該是認識中的主流吧?但在這片土地上涵養起來的思想、風俗、技藝、性格等等,都屬於國學的範疇,你知道這倆字下涵蓋了多少東西嗎?」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點擊播放 GIF/124K



時至今日,諸多高校已經開設了「國學院」,但「國學」依然無法定義,但在事實運用上,似乎也無需定義。這麼多被標榜為「國學」大師、專家的,民眾也大致知道他們主講的是啥;在大街上隨便抓個人問問,他會告訴你「國學就是研究傳統儒家、諸子學問的唄」,一瞅畢業論文的情況,大多數還真是……

在《國學季刊》發刊宣言中,胡適說道:「『國學』在我們心眼裡,只是『國故學』的縮寫。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為『國故』。」這業是陳先生談話中,即將出國人員所需學習的「國學」所涵蓋的內容。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點擊播放 GIF/340K



胡適的定義是較為苛刻的,但也是最為明確、最為人熟知的一個。依照此定義,近代以來雲涌的「國學專家」群中沒幾個真的是「國學學者」。然而這與老祖宗身上流淌下的學術基因並不相融,當初被斥為「屋下屋」的傳記之學,沒幾代人功夫不也成了「經學」了么?


對於現今「國學」的發展,國人的評價也早已是兩極分化。擁戴的稱之「高端」「文明」,批判的稱之「迂腐」「糊弄」。儘管產出好科研成果的門檻彌高,「國學」的接受門檻確實低得不得了。大家都是浸泡在這一文化土壤下成長起來的,也就誰比誰多看了幾本書唄?談談中國文化,哪個不能插兩句?無論如何,「國學」總是一個引人關注的領域。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二、留學生「國學」怎麼學,惡補填鴨?


陳先生的原話是「越是要準備留學,越是要多學一點國學」,然而,陳先生並未限定學習「國學」的開端當是何時,所以對於這一觀點,學習「國學」的年齡越小,結論也更正確。所以陳先生一再強調的「國學」教育為年幼學生樹立「國性」「國魂」,問題不大。


但是,細想一下總覺得心胸不暢。留學這等大事,打小就樹立斯志的同學畢竟很少,換句話說,大多數「要多學一點國學」的學子,再長也就3、4年。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以樹立「國性」「國魂」為培養目標,真的能做到嗎?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點擊播放 GIF/128K



孩童時期就像一張白紙,兒時教育則是第一道顏料。即便在知識性和意識形態教育充斥各階段教育界時,在最初的教育中,我們總能發現傳統文化的光輝。「孔融讓梨、孟母三遷、聞雞起舞等等,這些故事想必大家小時候都聽過,比知道它們屬於『傳統文化』還要早得多。」換句話說,「國性」「國魂」的培養,自最初的教育起就已經開始了,所以華人在國外的為人處世中,會帶給西方人一個感覺——「很中國」——而這,光靠惡補填鴨是得不到的。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既然要學「國學」,究竟學什麼呢?陳先生所舉例子強調的是國人留學生須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有所了解,這本是極其自然的,然而二者的具體情況並不相同。


其一,留學條件不同。首先,民國時期的留學生,承繼的教育是傳統文化教育或西學,而他們的父輩以上所受的可都是清一色的科舉教育。對於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他們來說,兒女教育自然為重中之重。其次,當時自費出國的比重並不如今天一般大,公費留學生基本都是拼學力出去的,文化修養自然不可小覷。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其二,教育基礎不同。民國時期國內的文史教育,相對來說以家庭、個人、團體為單位「各自為戰」的現象較為普遍,文學教育則更是如此,同時與學術研究第一線的距離也更近。而現階段青少年的文史教育主要是通識和技能教育,7、8年級歷史課本已經具備「通史」性質,文學則主要反映在散文、應用文寫作上。相比民國時期,深度不足,但系統性、普遍性、應用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三、道、用有別,不可偏廢


北京四中佳蓮國際學校校長石國鵬坦言:「如果一個中國人不懂得中國文化,他出去會被迅速邊緣化。」中華文明悠久而深厚,含蓄而通達,是世界文化中一個特殊的瑰寶。今天,能保有中華文化積澱的華裔留學生無須為融入國外當地社會感到憂慮,鮮明的文化屬性會帶來強大的向心力,很自然便能成為當地文化的主流。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由此可見,保有文化認同的歸宿對於留學生有多重要。然而,彰顯「國格」光憑嘴皮子是不夠的,一腔中華情懷與傳統文化,只限於口頭講授未免太過局限。我們有太多優秀的「國技」值得發揚,於己修身養性,自成高格;亦可宜室宜家,改善生活,歡迎各位留學生「吃不完兜著走」。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點擊播放 GIF/1306K



在《圍城》里,「打麻將」是一種國技;某著名學者留學東洋,臨畢業退房時,房東拿著紙筆請他留下詩句,「你們中國人都會寫詩詞」;一位文史類研究者曾被問「您會背誦貴國的《文心雕龍》嗎」……百姓日用而不知,如今卻被漸漸地淡忘掉了。傳統文化的傳承確實需要道、用並行,可再不能「牆內開花牆外香」了。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點擊播放 GIF/998K



文化不僅能提供精神食糧,也反映在真正的飲食上。阿累為了買《鐵流》和《毀滅》把飯錢都用掉了,精神食糧支撐著他度過短時間的忍飢挨餓,而「真食糧」——中華料理的學問也大著呢。我國著名的八大菜系享譽全球,石校長即要求即將出國的本校高三學子必須學習烹飪,「國學」的外延,可不只是「紙上得來」那麼簡單呢。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點擊播放 GIF/546K



四、留學教育是否該背負本土文化的教育期待?


「這確實是教育的抉擇問題。」馬老師說,「作為父母,我們希望孩子們能成才,但我們解放了各種選擇,評判眼光依然很中國,基於傳統文化及認識。」中華文明的連綴性和文化認同極強,另一方面,對於脫離傳統文化的後裔,社會風評對此卻並不認同。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南北朝時期,二臣賊子有被稱為『南人北相』,在現代教育上,這種現象依然存在,華裔學子教育脫離中華文明叫什麼?那就被稱為『香蕉人』『黃皮果』。」馬老師無奈地搖搖頭,「就是說皮是黃種的,瓤肉確是白種的,那種境遇你可以想想看……」


據科學網報道,清華大學教授高西慶認為,作為父母,對自己孩子的發展如何規劃,成長方向及其文化秉性如何把握,這個問題尤其值得考慮,而且得從小培養。這便意味著,一旦有了後代,無論傳統還是西化,留給父母們設計考慮的時間,都已經不多了。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文明的力量在於超越時空間的連綴性,這種特性必須要有此前埋下的種子方能萌發。」劉捷博士說道,「如果傳統文化從未在孩子的成長中紮根,黃皮膚、黑眼睛的他並不屬於這個文明系統,但這並不妨礙他成才。」但劉博士也表示,如果孩子能自發地對傳統文化和中國社會感興趣,「再好不過了」。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都說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教育的本質也大多如此。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首先是「成人」,否則無以立身;其次是「成才」,否則無以發展;再來才是文化特徵、意識形態。對一個新生命的培養須慎之又慎,它總可以嚮往自由,受不了野蠻的放養,也經不起精細的設計。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悠悠父母心,他們再宏偉的目標中,總蜷縮著一個樸素的期待。


聲明: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中國第一學術培訓平台


學術培訓 學術圖書 二手書 招聘

清華國學院院長:越要留學 越要多學國學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術中國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越要準備留學,越要多學點國學
嘿,國學丨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怎麼看待「國學」這個詞的流行?
河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劉路陽教授蒞臨新聯學院講學
美國國家科學院新任院長:我為科學家代言
北大生命科學院長這麼說:反對中國學生上美國頂尖大學?中國學生僅被視為苦勞力?
畢業於牛津大學化學專業的英國最高法院院長 如何看待人工智慧
中國文武學院院長高小飛:我跟蕭勞先生學古詩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中國還不是人工智慧大國
敲響血友病治療的基因編輯之門——專訪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明耀院長
吳飛將卸任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 :中國還不是人工智慧大國 | IT領袖峰會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蔡建強主任醫師做客《我是大醫生》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高崇文先生
學校完成「中國科學院院長獎」校內評審
南加州大學前醫學院院長兩面人生:因吸毒被開除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穩增長需要新思路
贏得幾百萬人點贊的教育方式,來自斯坦福大學學院院長
蘋果產品設計師擔任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新院長
寧夏書畫院院長、曾任寧夏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周一新仕女圖!